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不再流行的老歌
这篇文章的题目,来自电台广播,一位女性主持人之口。每天上下班的途中,都有郭德纲相伴,他与于谦的组合,给我世俗的生活带来世俗的快乐。偶尔也会听歌。或许到了听老歌的年龄,那些熟悉的旋律响起,还会泛起似乎是很遥远的触动,在心底。而终于决定提笔写这篇文章,缘于理发馆的一次偶遇。
这个十岁的小男孩和他的妈妈一起来理发。小家伙很是活泼,农村话,嘎。理发师正在给一位女士染发,她正好有一个十岁的女儿。两个妈妈很快找到共同话题,围绕孩子,她们不断发出感慨。小男孩不时地插一句,恰如其分的推进话题的深入,使两个女人愈加的兴致盎然。就是这时,小男孩打开手机,播放一首我从未听过的歌。含含糊糊的,听不清歌词,有点慵懒、随性、玩世不恭的味道,但旋律蛮好听的。
《李白》,小家伙告诉我歌名。歌手叫李荣浩,小眼睛。两个妈妈也很熟悉。于是,他们的话题很自然的转向流行歌曲。听了一会儿,还是没有听出歌词,隐约有一句: 要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
回家一查才知道,歌手李荣浩,同时是词曲作者,1985年7月11日出生于安徽蚌埠,中国流行歌手、音乐制作人、吉他手。一个有才华且有胆量的年轻人——我这样评价。
认真听了两遍,谈不上讨厌,也说不上喜欢。或许是代沟吧,我只能这样解释。
第一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流行歌曲是《梅兰》,至今记得歌词:梅兰梅兰我爱你,你像兰花的着人迷,你像梅花的年年绿,看到了梅兰就想到你。和同村的一个小伙伴,两个傻小子,抱着一台录音机,反复听,然后满大街吼——梅兰梅兰我爱你!吓得哪些名字带梅字或兰字的姑娘,脸红红的,四散而逃,或破口大骂。从此之后,流行歌曲走进我的生活,一大串歌手以及她们的经典曲目,伴我走过一段很长的人生。
因为喜欢听歌,闹过几个笑话。一个发生在上学期间。受人怂恿,走上舞台,高歌一曲,掌声雷动。灯光一亮,定睛一看,顿时傻眼,上千人的会场,笑成一团,个个前仰后合。此时方才明白,有一种喝彩,叫喝倒彩;一个发生在上班之后不久。郭富城的《我是不是该安静的走开》正流行,出来进去的,我都哼哼“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爱情不是我想象”。一位年长我几岁的同事,打着跟我学唱的旗号,让我给他完整唱一遍。第二天,他把我跑调的消息传遍单位。很多人专程跑来宿舍,领略我的风采。最终,我以胆量折服众人;学校组建教师合唱团,我报名参加,三次面试,三次落选。当我第四次站到指挥老刘面前时,老刘说:你来,我走!以大局为重,我忍痛放弃。《四渡赤水出奇兵》,当年的合唱曲目,成我心头永远的痛。
音乐何以能打动人心?这是美学家研究的范畴,我等凡夫俗子本无资格置喙。好听、喜欢,似乎是大多数人的毋庸置疑的理由。流行音乐之所以流行,就在于它能迅速的引起共鸣,以极快的速度征服人心,而也正因为如此,它也会很快的失去人心。来得快,去得也快,火的快,冷得也快,这是流行文化自身的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流行不可以成为经典。所谓经典,不过是经过沉积的流行。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一两年,青山依旧在,几首新歌红。
那些曾陪我们走过岁月,曾让我们如此着迷的歌,哪去了呢?关于这个问题,我和一些同龄人探讨过。没有人给出令我信服的答案。善忘,是人之天性,也是上苍对人的眷顾。若是不具备这种自清理、自删除功能,人类的“硬盘”恐怕早已被垃圾堆满。真的都忘了吗?似乎也并非如此。正如前文所言,当有些熟悉的旋律响起,某种仿佛早已消失的感动和早已消退的激情,又悄然降临,没有惊讶,没有唐突,似是故人来。所以,我趋向这种似是而非的说法:它们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收音机里传出这首悠悠的歌曲。心仿佛融化了一般,却与佳人无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不再流行的老歌,或许,与歌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