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秀萍 | 浅析《枫叶集》之美学意义—读《枫叶集》有感
浅析《枫叶集》之美学意义
文/靳秀萍
“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诗人芮晓枫的《枫叶集》以五彩斑斓的内容、真挚纯美的情谊、跳荡的深邃哲思和唯美清新的意境将读者带入诗情画意中。读他的诗,我们能感受到诗人情感之弦的脉动,从中获得一丝启迪、顿悟,学会理性思索,诗意生活。
诗人芮晓枫将创作的笔触深深扎根生活的源头活水,才使《枫叶集》呈现出“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斑斓之美。名山胜水、历史遗迹是点燃他创作激情的灵丹妙药。他笔下有巍峨俊朗的名山大川,也有小家碧玉似的小桥流水;有历史的沧桑邈远,亦有凡尘俗世的烟火人生。
他背起灵魂的行囊,访名胜,揽幽境,模山范水。在他笔下,山川风物有了灵性,人文景观被赋予新的内涵,他在奇山异水中寄寓平生志向,在一花一叶间抒发缱绻深情。
《枫叶集》中,自然皆有灵性,万物皆可入诗。在芮晓枫老师的诗集中,你可以聆听到自然界的天籁之音,也可以感受山水的绮丽清幽。大气磅礴的自然奇观与奇思妙想奔涌笔端,如飞瀑流泉般一泄而出。
读《枫叶集》,就是一场天南海北的神游。这里,你可以欣赏《杭州忆》中的江南美景,可以感受《印象拉萨》中布达拉宫的雄奇壮美;在《沪上行》中你会慨叹科技的日新月异,徘徊在《福建土楼》的客家风情里;你可以跟着诗人的脚步《走山西》,过《呼伦贝尔》,再登上《雪域高原》,访风流人物、游历史遗迹。你能真正体会到诗人“赣水滔滔几度休”的历史兴亡感、“寻访昭君亲塞路,追思武穆抗金篇”中追溯的邈远历史和面对蒙古草原发出的“弯弓铁骑今何在”的感慨……一个个历史事件和历史典故彰显着其丰厚的知识积淀。诗人或纵横驰骋,咏史怀古,展胸中抱负;或徜徉山水间,与高山共俯仰,与白云同翻卷,与沧海共阴晴,咏自然之神奇;时而浅语低吟,和花草对视,与虫鸟私语,在四季流转中,谛听大自然的神秘语言。将“万里云天万里心”开阔襟怀寄寓在一首首诗词中。
诗人绑缚在文山会海中尚且能如此从容淡定,让枯燥的生活变得诗意盎然,他把自己对于天地人生、理想价值、社会现状的思考和感悟倾注在诗词中。他用诗词记录下灵感的火花,将生命轨迹绽放成一朵朵绮丽的花朵。
不忘来路,始知归途。《枫叶集》描摹亲情、友情,抒发离愁别绪,把万里的乡愁和乡思描摹成一幅幅缠绵悱恻的爱之歌。诗人在烟火人生中体味人生百态,酝酿出酒一样醇美的诗词。
诗人扎根故乡,在个人的心灵体验与时代的撞击中迸溅出诗意的浪花,爱家乡爱得那般炽烈。他的爱是母亲炕头那火红火红的灯笼;是“酹酒当歌哭教诲,换得来世未离别”的父子情深;是“但喜男儿当自强”对友人的慰勉;是“是夜甘霖除久旱,但得垄上麦清香”农人的喜悦。他的爱踏雪寻梅的雅趣、是”花灯萦户,笑语如潮”的热闹元宵、是元日的“物阜民欢”、是除夕“笙歌如潮”的盛世之乐。是六营泥塑、是槐原排灯,是枯树上的一抹残红,是一个个乡野见闻、一幅幅民风民俗、一个个传统佳节,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爱恋。他的诗是冬日火炉中跳跃的火焰,让整个屋子都洋溢着温暖。
赞英雄人物、颂和谐盛世,芮晓枫老师用诗歌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用诗歌记录大时代的壮阔洪涛,用诗歌为流金岁月、为时代写照,为民生而或喜或忧,写盛世赞歌,弘扬着时代主旋律。
【沁园春】战瘟神
庚子初开,冠毒猖獗,荆楚蒙尘。
叹汉阳失色,江河呜咽,九州波害,鼠岁难新。
霓彩萧疏,居邻闭户,社鼓笙歌未谛闻。
同仇忾,迎风霜雪雨,扭转乾坤。
神州大爱无垠,聚万众齐心战疫瘟。
幸南山国士,凛然大义;
白衣天使,赤胆隆仁。
雷火神兵,中华速度,危难关头见铁军。
除魔日,看嫣红姹紫,四海同春。
疫情袭来,他赞颂义不容辞抒写人间大爱的国之栋梁的钟南山;歌颂临危不惧和全力以赴坚守的白衣天使和赤胆忠心的人民军队;赞美同仇敌忾、宅家抗疫的普通民众……
心中有爱,笔底含情。《枫叶集》中处处流淌着爱之歌。济世安民、情系家国的兴与忧和体恤民众疾苦的情愫在诗中俯拾皆是。关心民生疾苦,处处彰显着一个基层官员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尽管处江湖之远,也没有忘记“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使命。他的爱是“万家忧乐注心头”的济世安民情怀;是“我劝天公重措手,河清海晏惠苍生”的体恤民众疾苦;是“何此天庭忽凉热,可知尘世有灾情”的忧心忡忡……他还会捡拾生活中的温暖,酝酿成诗行,让人间小爱熠熠生辉,让大爱温暖浮躁的人心,用博爱驱走人们心灵的雾霾,他用诗歌承担起唤醒和救赎灵魂的职责。
诗人也会儿女情长,捕捉情绪的微澜、将淡淡的忧伤描摹出诗意。他还会捡拾工作、生活的涟漪,信手拈来一首首应时、应景的贺诗、贺词,让生活诗意阑珊。
名篇的魅力在于其铿锵奋进的思想光芒,尘世的艰难坎坷不能阻抑诗人向上的步履。《枫叶集》中涌动着一股成竹在胸、奋发进取的蓬勃力量,是砥砺人奋进的战歌。那跳跃于诗词中的深邃的哲思美,让我们管中窥豹地领略其思想的高度和灵魂的峻峭风骨。
画家戴熙说过:“让人惊不如让人喜,让人喜不如让人思。”诗情画意并不存在于权威之门、大雅之堂,而是存在于最普通的民众之中。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最丰富的思想感情,这样的诗必然是诗中的上品。《枫叶集》中间或飘散出这种淡而有味的情趣来。极其精练的文字包含了深刻丰富的思想内容,往往片言只语便能形象地点明历史人物的运筹机巧,寥寥数字便能深刻地揭示人生哲理,“君疑弟子今何在?万古河川万古流。”有的诗浅显易懂,白描写来,不加任何雕琢,却耐人寻味,读者能从平淡的意象或情境中顿悟出深刻的哲理,如“暗香浮动招蜂舞,岂顾游人来不来”一句展示出强烈的生命存在意识。有的言在此而意在彼,打破思维的常规,写难以言说之意,值得细细玩赏和揣摩,“富贵荣华亭下水,诗文千古立雄奇”一句,既赞颂苏轼诗文奇崛,又委婉抒发个人志向。有的将现实世界的理性转移到理想世界,让情感升华,达到情感的宣泄和心灵的慰藉。
芮晓枫老师性格开朗、乐观豁达,因此,《枫叶集》中不时闪烁着人生睿智的火花。“何惧人生瑟瑟秋”的从容淡定、“把酒东篱笑晚风”的闲适、“愿做红梅凌皓雪”的豁达、“一腔炽热付冬阳”昂扬乐观、历经沧桑后“走峰踏谷扶层岚”的宁静,还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然。他可以借古人酒杯,浇胸中块垒。将人生的一个个艰难坎坷内化为一股股向上的力量,启迪人、鼓舞人。这些诗词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是诗人的心灵对理想世界的折射。
诗歌之美在于意境,意境的结构特征是虚实相生。不论是古典诗词还是现代诗,诗人都能借助意象创造出唯美的意境,让诗歌与图画交融生辉,在读者头脑中定格成一幅唯美的图画,跃动在眼前,萦绕在心海。
他以深厚的文化底蕴、眼界、处世智慧创造出来一个个唯美意境,将心中的气象、学识、心境、感悟赋予在一个个外在表现的意境中,创造出美,开拓着美,提升了自己的心境,陶冶着读者的情操。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令人遐思迩想。他的诗,可以简约的由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也可以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画面,让人思索,回味。
游在水一方风景区
秋苇苍苍步径斜,残荷片片傲菊花。
一蓑烟雨弥舟渡,几处清流嬉野鸭。
髫髻溪边追锦鲤,伊人对岸唱蒹葭。
接天芦荡腾白鹭,又见诗经入画夹。
有时,他的诗又带着宋词中文人雅士的婉约,如垂柳般婀娜多姿,温婉缠绵,颇有几分杨柳岸晓风残月之美。诗人将古诗中常见的那些意象旧瓶装新酒,赋予它们以新的含义。瘦柳、残花、明月、碧水、流云、香茗、淡酒,乃至一枝一叶,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甚至是鸭群虫鸟,都成为他笔下的意象,把读者推进设置的情境中去,让读者沉迷其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引起他们思想上的共鸣。
春到人家 点绛唇
几缕斜风,唤得多少桃枝艳?伞花点点,细雨纷纷漫。
芽柳婆娑,丝绿妆苏苑。临一览,凭高望眼,芳草孤村远。
读罢此诗,眼前雨丝翻飞,雨润桃花,昨日还在枝头跳跃的蓓蕾似乎一夜之间就红颜初绽。桃枝、细雨、伞花、柳芽,孤存、芳草,一个个唯美的意象,那雨中的桃红梨白点亮了多少痴情的眼眸?漫步湖岸,这红红绿绿的花伞莫非是盛开在晨练人心中的希望之花?几处桃红和淡粉点缀于碧波中,远处,芳草萋萋中疏疏落落地嵌着几户人家。浅浅的绿盈荡心头,淡淡的香扑鼻而来,如此美的意境,醉的何止是诗人自己?
《诗大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从劳动中产生的诗歌,能言个人之志,发他人难以言说之境。海德格尔所说“诗言说那不可言说的神秘”正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诗于作者芮晓枫老师而言是日记,是吟唱,是记录生活的快捷方式,是潺潺流淌的心泉,是情感宣泄的窗口,是人生志趣的寄寓,是目之所见,心之所思和所感。
三百多首诗词,浓缩了诗人生命历程的精华,是他经年累月阅历的积聚,是阅定繁华后沉淀下来的睿智,是他对人生、对生命、对社会的思索与感悟。这些诗词记录下一个游子的思与恋、一个诗人的灵与肉的慷慨独白、一个基层行政官员的忧与乐,抒发复杂而难以言说的情绪和情感。他即是慷慨豁达的文士,又是情意缱绻的诗人。
诗人是生活的歌手,诗歌是心灵的绝唱。沉湎于馥郁奇香的诗歌伊甸园中,诗人芮晓枫用眼睛发现美,用诗歌创作美、呈现美,他和他的诗歌永远在路上。
靳秀萍,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宝鸡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时光捡漏》《芳菲随笔》《凤翔微报》和《雍州文学》等微信平台。部分文章发表在《宝鸡日报》《西安日报》《菏泽日报》《文化艺术报》《三门峡日报》和《娄底晚报》等。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