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语识字

余幼时,住排房,排房为苏式建筑,上下两层,二楼窗户下刷着一行标语。一窗一字,内容无外“思想”“主义”之类。最初的识字,便肇于这些墙头标语。或为跃进体,红心黄边,粗犷醒目,或为图案字,四仰八叉,硬朗夸张,与时代十分的氤氲,审美也源于此。
因地制宜,因地而异,不同场合,不同表达。工矿多为“工业学大庆”“抓革命,促生产”“一手抓斗争,一手抓生产”“贯彻鞍钢宪法”;农村多为“农业学大寨”“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军营多为“提高警惕,保卫祖国”“促工作,促战备”“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全国学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学全国人民”;学校多为“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红心永向红太阳”。除此之外,尚有通用类型者,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继续革命,奋勇前进”“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节约闹革命”“狠斗私字一闪念”“彻底埋葬帝修反”“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有反对”,我家住所的标语,即属此类。
小幅者,门楣之间,椽梁之间,大幅者,筒仓之上,山坡之上,适于刷写标语的公共空间,无一留白。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的功能,直观体现在标语方面。当年太原市有四大美术字高手,不起草稿,直接刷写,规范如印刷品。运斤成风间,偏侧相让,附丽均势;驾轻就熟中,避就补空,借换应接。在纯手工绘写时代,这算是绝活,因而具有相当的知名度。我也学过美术字,上紧下松、横轻直重、主副笔画、均衡稳定是其大致规律,打格、起稿、上色、修整则为步骤。老房子砖雕石雕处,抹上一层泥灰,再写上标语,可避免被捣毁铲除。标语护屋也毁屋,抗战时,谁家墙外刷有抗日标语,扫荡日军烧谁家的房,这是当年造访太行山区时得知的。
这些最初的识字教材,深深影响着一代人,后来写作文,总喜欢喊口号,表决心,使用暴力倾向的惊叹号,想来源头就在于此。标语是当时的通行语言,人人上口,老妪能解,至于躲在文字背后更广的用意,尚无意识。今天想来,“推动历史进步”,哪有这般能力,“勇做接班人”,哪有这等好事。招牌一挂,就算成功,标语一刷,就算宣传,写标语的习惯甚至传代。街道办事处每遇重大活动,通知沿途各商铺统一悬挂标语,旧标未卸,新语又悬。工作是否认真,一定程度看标语是否到位。
后来,这些标语随着建筑陆续消失,包括我住过的排房,但对写在墙上的话,下意识持关注态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