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思考===看《西部世界》引发的思考
随着无人驾驶,云计算,大数据的发展,人工智能好像近在眼前一样,早上70年前人工智能之父就提出“图灵测试”,作为判断AI的思维能力。目前科技水平远落后于这个AI之父的预测。如果AI真能过了图灵测试,那只能说明AI具有一定的思维逻辑,离“人”还有很长的路。则《西部世界》为我们展示了AI怎样演化这段路程。
AI可以按人的设计的逻辑计算出最佳的答案。人与AI最大的区别,不是逻辑运算,而是意识;人具有意识,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这就能作为世上唯一的主宰的得天独厚
《西部世界》两位天才程序员,创造的接待员在很短的时间通过图灵测试。他们想赋予AI意识。
开始采纳了“二分心智”思想框架。认为人的意识是“金字塔”结构,最底层是记忆,上层即兴行为,再上面是“私利“(自私基因),最顶层是什么,没给出答案,阿诺德就死了。通过机器人的表现应该是bug。到AI快到顶层边缘时,AI人就”死机“;这也导致了”二分心智“框架逻辑的坍塌。
阿诺德通过儿子的玩具获得“灵感”,升级为“迷宫”的思想框架,让意识自我觉醒与进化,通过一个诱导即兴行为的“冥思”程序触发。福特延续了阿诺德的思想,他认为AI创造真正的“意识”,关键的因素是时间,接待员需要时间来了解他们的对手“人类”。
福特设计的故事中,“苦难”始终是故事线的核心,他认为意识觉醒的基础是痛苦与磨难,也就是AI人格的基础。 通过一次次的苦难洗礼,一次次的训练,希望接待员觉醒产生自我“意识”。
迷宫思想框架伟大之处,在于”试错“与“纠偏”。一次次苦难的洗礼,让AI更多的进化与意识觉醒,一步步产生自我意识,对世界产生判断性思维。当你走一步,你无法判断自己是否走到了迷宫的中心,即使你走到了迷宫的中心,也可能浑然不知。而在于一次次的选择与试错,人何尝不是,在当下面的场景,总认为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回头再看,可能自己就是“瞎子摸象“,只是看到事物的一角,本质基础上没摸到。人不知道明天会怎样,人总是在一次次选择中,留下的是记忆,痛苦与自我成长。通过”遗传“,把重要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AI是人创造的物种,人是不是“神“创造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