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栏定律:孩子面对挫折的态度,是人生成败的关键

(一)阿费烈德与“跨栏定律”

外科医生阿费烈德在解剖尸体得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那些患病器官并不如人们想象中那么糟糕,相反,在与疾病抗争的过程中,为了抵御病变,他们往往要代偿性地比正常的器官机能更强!

如果有两个相同的器官,当其中一个器官死亡后,另一个器官就会努力承担起全部的责任,从而使健全的器官变得强壮起来。

在后期,他又对艺术院校教授进行调研,结果与他的预测完全相同。一些颇有成就的教授之所以走上艺术道路,大都是受了生理缺陷的影响,缺陷不是阻止他们,而是促使他们走上了艺术道路。

阿费烈德将这种现象称为“跨栏定律”。

即: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取决于他所遇到的困难的程度。竖在你面前的栏杆越高,你跳得也越高。

(二)你若帮孩子扫清所有障碍,孩子便只会在地上匍匐前行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盾姆斯通过各种研究证实:

人在没有受逼迫和激励的情况下,最多只能发挥自身能力的20%~30%;当受到某种逼迫和激励时,其能力的发挥程度可以提高到80%~90%。

因此,许多成功人士即使身处顺境之中也主动切断自己的退路,以这种方式来激励自己,刺激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

成功人士主动切断自己的退路,让自己面对更高的栏杆,以激发自己更大的潜力,跳得更高,站得更远!

身为父母的我们,都盼着自己的孩子能成为成功人士,拥有开挂的人生,可是,我们的行为却总是与这个期望“背道而驰”!

因为,我们总是想着帮助孩子扫清他面前的所有障碍,不想孩子走任何的弯路,及时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帮助,以为这样孩子就能走得更快,更远。孰不知,当你把孩子面前的栏杆都拔除或者降低高度后,孩子的潜能反而会被压抑,最多也就只能发挥出自身能力的20%~30%。

比如:当孩子感冒后,很多家长看不得孩子发烧、流鼻涕、咳嗽,总是要去医院或诊所,要立刻见效的药物,比如抗生素,以便让孩子快速恢复健康。

可是,如此快速的用药,完全没有给孩子自身抗体表现的机会!自己的军队长期不用,战斗力一定会懈怠。久而久之,孩子自身抗体就会越来越弱,每次生病就只能坐等外部军队支援,才能战胜疾病。这也就是为什么孩子越用药,所需剂量越大,用药时间越长的原因。

你以为你是帮了孩子早日康复,实际上你破坏了他整体的抵抗力!

生活和学习上的事情,也是同理。你如果我们竭尽所能帮孩子扫除所有障碍,那么孩子这一生也许一直会匍匐前进,年龄越大,便越失去了跳跃的能力。

(三)没有经历过不幸,就是最大的不幸

前世界首富洛克菲勒说:“那些没有过不幸经历的人,才是更不幸的人。”

洛克菲勒这句话中的“不幸”,我理解为:挫折、不如意、失败、沮丧、被孤立、被嘲笑、被拒绝……这些所有我们不那么欢迎的事情。

每一个父母都不希望孩子经历不幸的事情,包括我在内。

可是,连我们自己都无法让自己不去经历,又如何有能力保护孩子不去经历呢?

若是我们没有能力成为孩子一生的保护伞,那么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极尽保护,不给他独立成长的时间,不给他经历挫折的机会,那这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是给孩子建起的不知何时会竖起来挡住孩子前行的大挫折。

为了训练小狼的自强自立,母狼会故意把它赶出去,让它处于除了自己以外无可依赖的环境中,通过在困境中挣扎求生的过程,锻炼出飞一般的速度、准确的判断力,以及无穷的智慧。还有老鹰,为了让小鹰学会坚强,会故意把幼鹰推下深谷,让它学会飞翔。

连动物都知道要训练孩子独立面对世界,处于进步如此之快的现代社会的我们,却不舍得锻炼孩子的独立,不舍得与孩子分离,不舍得让孩子承担生活中的风雨。

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不舍得让孩子做家务,不舍得让孩子受苦,不舍得让孩子经历挫折,面对风雨;于是,就养出了一批不愿意面对社会艰辛、窝在家里不见天日的“啃老族”。


  • 有的人都三四十岁,没有对象,不工作,窝在家里打游戏,啃老;
  • 有的人娶了媳妇,带着媳妇孩子一起,窝在父母家里啃老;
  • 甚至有的人娶完了媳妇,会理直气壮地把父母赶出去……

  • 有的父母到了这一步才去后悔,才去想尽办法让孩子出去面对社会,但是孩子不但没有勇气,反而怨恨父母不心疼他;
  • 有的父母还想到当孩子某一天出去了,就马上换一把锁,不让孩子进来了;
  • 甚至有的父母被窝在家里啃老的孩子逼得老两口离家出走了……

这些情况,都是我们愿意面对的吗?

如果不是,请尽快放手!

让孩子做所有他自己能做的事情,让孩子经历一些他能承受的挫折,从而帮助他成长、蜕变,破茧成蝶!

(四)我们要陪着孩子并行,引导他应对挫折,而不是帮他代劳!

有的事情比较轻松,即使我们不引导、不陪伴,孩子依然能学会,能做好。

比如:吃饭、穿衣服、去上学、逛超市……

即使饭粒掉地上了,即使衣服穿反了,即使上学迟到了,即使东西买贵了……这些事也都在孩子们的承受范围之内,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放手,更没有理由担心。

孩子饿了就和你要吃的,反而吃撑了容易积食,伤脾胃。

可是有的事情比较严重,孩子独自承受不了,如果我们不加以引导和支持,孩子也许会放弃,甚至会一蹶不振。

比如:考试失利、比赛输了、被好朋友孤立了、失恋了……

此刻,需要我们干预,给孩子足够的安慰与支持。

前世界首富洛克菲勒还说过:“每个人都有失去自信、怀疑自己能力的时候,尤其是在逆境中的时候。”

即使身为大人的我们,也会有失去自信、怀疑自己的时候。何况是孩子呢?

所以,当孩子在挫折面前抬不起头的时候,我们就要给孩子提供合适的、恰到好处的引导。

我们对孩子放手,不意味着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了。那不是放手,那是冷血,是冷漠。

我们的放手,是和孩子并行的姿态,不是帮助他解决,更不是代劳,而是陪伴着、引导着孩子有勇气、有方法的面对挫折。

(五)人类最奇妙的特性之一,就是把负变成正的能量

安德尔探索成功规律发现:“人类最奇妙的特性之一,就是把负变成正的能量。”

克莱门特.斯通告诉人们:“把失败转变成成功,往往只需要一个想法,紧跟一个行动。”

双目失明的人听觉跟触觉会更灵敏,失去双臂的人平衡感更强,双脚也会更敏捷。贝多芬耳聋之后,写出了更加美妙的乐曲……

这些生理缺陷,和我们人生中遇到的挫折是相同的,都能激发我们身体中潜在的能量。

跨栏越高,人跳起的力度就越大,因而跳的也就越高。

我们要正视自己,不惧挫折,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孩子勇敢向前。我们有这个特性,我们也有这个能力。

我们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孩子。只要我们肯放手,他们一定能成长为令我们佩服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