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冒火?来碗“翘荷汤”!

老中医

2020-12-26 8:26

 临床上经常遇到患心烦、耳鸣、目赤、鼻干、龈肿咽痛等头面孔窍燥热证患者,一般都是自作主张,先买几袋黄连上清丸或三黄片之类成药服用,结果疗效不理想,有的患者还会因服药不当而出现腹泻。即使找中医诊治,大部分也都是开黄连解毒汤一类药方,取效亦是不佳。

实际上,治疗此证有一妙方,即翘荷汤,三五剂即可解除症状。

翘荷汤出自《温病条辨·上焦篇·秋燥》第57条,组成为“薄荷1钱5分,连翘1钱5分,生甘草1钱,黑栀皮1钱5分,桔梗2钱,绿豆皮2钱。水2杯,煮取1杯,顿服之。日服2剂,甚者日3剂。

加减法:耳鸣者,加羚羊角、苦丁茶;目赤者,加鲜菊叶、苦丁茶、夏枯草;咽痛者,加牛蒡子、黄芩”。

我在临床上常用翘荷汤治疗燥火上郁所致的耳鸣、目赤、龈肿、咽痛、鼻疖、流涕、头痛等病证。

方剂常用量为:连翘15g,薄荷10g,桔梗10g,生甘草6g,生栀子10g。还可以随症加减:咽喉不痛者,减桔梗、甘草;耳鸣者,加夏枯草、石菖蒲、蝉蜕等;目干、目赤、目痒者,加菊花、密蒙花、夏枯草、香附、木贼等;咽痛者,加山豆根、蝉蜕、马勃、玄参、射干等;过敏性鼻炎鼻塞流涕者,加谷精草、青葙子、密蒙花、辛夷、荆芥等;头痛者,加蔓荆子、白蒺藜等;牙龈肿痛,或口唇起疱疹者,加升麻、生石膏或大黄等。

【验案一】张某,男,72岁。2008年8月初秋来诊。

刻诊:舌红苔薄黄,脉弦微数,寸关尤甚。眼结膜红丝疏布,右鼻孔外有一小疖子。主诉:近1周来眼干涩,鼻干痛,耳鸣,咽干痛,不咳无痰,纳差,小便略热,大便正常。辨为翘荷汤证。

处方:连翘15g、薄荷10g、桔梗10g、生甘草6g、生栀子10g、玄参10g、射干10g、夏枯草15g、香附子10g、升麻10g、马勃10g、防风10g、黄芩6g。

3剂,水煎服。

3日后复诊:上述症状大部分减轻。减黄芩、马勃、香附,又续服3剂,诸症消失,唯纳差未去。又处方益胃汤3剂,痊愈。(古道瘦马医案)

【验案二】贾某,女,26岁,研究生。2009年6月来诊。近1周因吃麻辣火锅过多,嘴唇干裂脱皮,越舐越严重,吃各种水果亦不能解除症状。曾到某省级医院专家处就诊,口服维生素,外用派瑞松药膏,不效。因其母常在我处就诊,故带其来诊。

刻诊:舌微红,苔薄白,脉弦细,口略干,心烦焦急,大便略干,小便正常,月经略黑量少。辨为翘荷汤证。

处方:连翘15g、薄荷10g、防风10g、生栀子10g、北沙参30g、生甘草6g、荆芥10g、苦参10g、苍术10g、黄芩10g、大黄6g。

3剂,水煎服。

1周后复诊:3剂药吃完就基本治愈,嘴唇已不干裂。(古道瘦马医案)

综观以上两案可以看到,翘荷汤以轻清宣泄上焦郁火为特点,是治疗郁火上浮,头面孔窍火热证的专方。在运用中要注意掌握“火郁发之”的原则,但求轻,不求重。这一点很重要。千万不要重药大投,否则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