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浮先生:涵养于喜怒哀乐未发以前,察识于喜怒哀乐正发之际
马一浮先生简介
马一浮先生(1883—1967),单名浮,字一浮,号湛翁、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绍兴人,中国文化宗师。十六岁应试,名列会稽县案首(第一名)。二十岁赴美日欧游学。回国后“自匿陋巷,日与古人为伍,不屑于世务”,潜心研究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抗战爆发后,先生忧愤于民族危亡,应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之邀,出山讲学。1939年,在四川乌尤寺创建复性书院,讲明义理,选刻古书,培养人才。抗战胜利后,先生回杭,重居林下,主持智林图书馆。建国后,任浙江省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
观“喜怒哀乐未发”(注: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中庸》)以前气象,是程子门下龟山(注:杨时,号龟山,福建延平人)一派教人方法,延平所谓“默坐澄心,体认天理”。
唯其涵养于未发以前,故能察识于正发之际。谓之中者,乃是形容此鉴空衡平、无所偏倚之象,非如西方之冥谛,或此土道家之末流谓炯然有物可把,并有何种胜妙境界现前也。
故曰求中于未发以前则不可,虽不见不闻而见闻之理在始得。此事大须仔细,不可卤莽承当,错下工夫,翻成执碍。
——马一浮先生《答徐君》
微信号:qianmuyuzgwh
新浪微博:钱穆与中国文化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