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外的家:我是不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梁东方
我们早就习惯了理想很遥远、很难实现的状态,一方面是因为理想的确遥远,自身条件和理想中的状态还相差很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一种固有观念,那就是:如果不是还差得远那还能叫理想吗!
不过,住到郊外的家里以后,蓦然回首,我发现至少在这个清明假期里,我是不是可以说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了!
总的来说,我是热爱自己的工作与人生状态的:毕竟还是一个与读书有关,、与书有关的职业;而自己又可以在这种职业状态之下,进行自己所喜欢的阅读与书写,由此养家糊口并且面对世界。
如果退回到高中时期,说你未来肯定可以做这些事情,那当时应该是非常激动的。当时那种苦学以寻找人生之路的状态之中,唯有要将青春在苦学中度过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我把握,其他的实际上都非常渺茫。苦学只是在理论上存在寻找人生出路的可能,而不是一定可以寻找得到。在年轻的热血沸腾之中,一方面是有一个高大上的理想在看不见的远方,一方面也一直伴随着前途未卜的惶然。
而今豁然发现,这种可以在一处安静的、如山中避暑胜地一般的房屋里,自由地阅读书写的日子,就已经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了。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至少是理想的一部分内涵。尽管让人很不适应的是,它居然并不在远方,就在眼前,就在当下,而且还不高大上。
理想并非十全十美绝无瑕疵,实现理想也肯定是相对意义上的。因为永远有比理想更好的境界与状态,并不是所有的理想都难以实现。在必然的奋斗与偶然达成的条件下,理想是可以约略实现、近于实现的。实现了它也还可能跑掉,跑掉以后还可能在被自己抓住。只要你一直在努力,没有浪费时间;只要你始终心怀执念,既从容不迫也从不放弃追求。
清明时节,因为气候变暖,所有的花几乎都集中到一起开了。人们到绿化部门规划并且栽种了花的地方观看,这就是人们度假和过节的方式,是人们赏花的方式。
而河边的住宅楼无意中与河边红色的绿道之间形成的一种仿佛是生活本来的样子而不是景区模样的一段,则显得有一种难得的就在生活之中的美。
类似的场景还有公园里挨着旁边的小区的地方:开花的树是前景,后面的高楼是背景,而道路在花树前恰好拐了一个弯儿,人们悠闲地走在这条春花盛开的弯弯的路上。
如果在自己的生活之中就有这样的画面,就有这样叫做春天的景象,实际上人们也就不会如此集中地跑到绿化带和风景区里来看春天了。而世界上一些地方,是已经实现了这样的理想的。
突然可以很好地理解那种到一个地方度假,住下以后并不去什么景点,而是就在周围找一个地方安然地看书晒太阳的方式了,那也许才是享受崭新环境的最贴切的路径。
任何地方的风景都仅仅是风景,都不足以吸引一个成年人深入其间、反复探看,那是孩子们的行为;成年人的思索,应该不在那种表面性的东西上,充其量是他们思索的背景而已。
这个关于风景和看风景的方式的感受,大约和什么时候有什么样的理想的问题有某些相似性。尽管自己以为正在实现理想,而从更高大上的角度上看,那其实算不了什么。算不了什么是因为参照系不同,眼界不同,但是关键的一点是当下的感受到位不到位。假如可以到位,那至少就已经是现阶段的理想的达成。
在大家都渐渐解封的时候,我自愿地进入了居家不出门的状态,整个假期都在屋子里。没有痛感,还津津有味,乐此不疲,乐趣多多。甚至想永远这样过下去才好。
这让人意识到很长时间以来,有太多的时候都已经没有平静从容地阅读的平和心态了。找回了这种久违的安心、平静的表现之一是:以前多少时间都不擦一下的电脑也经常保持一尘不染了,眼镜也跟着经常擦拭了。忙碌没有耽误这些因为对于自己的状态满意而来的珍视之举。
而到了上午十点的时候才感觉到毛衣穿反了:从早晨五点到起床到有感觉已经过去了五个小时。这就是精神生活呈现着一种愉悦的状态的外在表现,近乎忘我之境。
我的理想,现在我的理想,大致上就是坐在楼上面对窗外的不远的远山和碧绿的麦田的这个位置吧,坐在这里阅读书写和遥望。
到了4月6日,假期最后一天。阳台上洒满阳光的位置已经不太适合长时间地静坐,后背晒得已如正面一样可以让人难以忍受了。所以屋子里的长桌边,成为越来越多的替代选择。好在屋子里还像是在户外的树下支了桌椅,可以让人一直坐下去。
坐下去的时候,仿佛是在一个平房大院,丁香花正在开放的树下,季节以与人无间的可以被人从色香味的全息角度感知的方式,而不是现代城市中那种需要驱车跑到公园绿地中去拍照到此一游的匆忙方式光顾。这种不由自主地想象,既是对当下状态的肯定,也是对类似的环境、更好的环境的向往。
这也就是有人说的,理想是不能完全实现的说法的道理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