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笔记:这里无霾
梁东方
从南向北,坐在火车上在河北奔驰。石家庄、定州、保定、徐水、高碑店……华北平原上的空气一片挥之不去的脏污,雾霾深重。不过,过了河北的最后一个车站涿州以后,高铁快速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域,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域里明显比河北的田野有更多树木,道路田畴也更整齐的大地,雾霾突然奇迹般地减小了。由重度污染迅速变成了轻度污染,到车站下车,已经能沐浴到难得的冬日阳光,能看见阳光在高耸的建筑顶上与闪亮的不锈钢栏杆上的宜人的反光,并且能大口呼吸了。
如果一个人没有长期在雾霾里生活过,是很难体会这种远比突然拨云见日更令人振奋的好感觉的。这不仅仅是自然光的问题,也不是简单的用不用戴口罩的问题,这可是能不能畅快呼吸,有没有呼吸的后患的大问题。
看来那种跑到南方去躲霾,去高山山顶上躲霾的方法,真是可以改到近在身边的地方来了。这里虽然什么都贵,但是毕竟距离近,交通成本低。
新的一年的第一个月开始以来,整个华北都在持续的雾霾笼罩下,区别仅仅是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还是偶尔的轻度污染之间的区别。偶尔有一场大风或者雨雪,天气也不过只短暂地好转半天,最多十几个小时,然后就又重新变成雾霾的天下。
就是在这样普遍的情况下,这另一个行政区域在地理上作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作为被河北行政界线包围着的地方,居然就能和周围有如此明显的差距!
这让人惊喜,也让河北人莫名叹息。
根据“会议蓝”“阅兵蓝”等等仿佛听从行政命令的、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出现的蓝天现象,可以猜想,造成雾霾的原因,至少是控制雾霾的方法应该是早已经确定在握了。正是在这样“在握”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让某一块地方没有霾,某一段时间没有霾。
那么为什么不让更多的地方都没有霾呢?看来这种方法使用起来成本很高,甚至高到不可持续的程度,所以轻易不会使用。
猜想,这个原因主要应该不是机动车,也更不是做饭炒菜的烟气,因为这里的机动车保有量比河北高得多,人口聚集的数量也超过任何一个河北城市。作为普通人我们也许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推理猜测不是什么,但是到底是什么,却还是很难说出来。
这里的大型企业都已经外迁到了河北,这里的小型企业如果是冒烟生产的话也很难持续;这里的滥砍滥伐乱挖乱采控制得也相对好很多,至少没有看见西山和北山被随意大规模地开成采石烧水泥的矿山。
在这一严格区别于河北的行政区域里,北部和东北部的清河,水如其名,非常清澈;清澈的河水里有野鸭和䴙䴘画出美丽的水线,像是欧洲冬天里的水域。在三九天儿清凉却并不冷的气温和透彻的空气里,完全可以不戴口罩,尽情呼吸着走过一连串的被命名成不同的郊野公园、森林公园的绿地:奥森公园、清河郊野公园、勇士营郊野公园、广来营郊野公园、朝来森林公园、北小河公园、望和公园……这些大面积的林木虽然大多并不怎么粗壮,而且每棵树都刷着白色的树脚,整齐倒是整齐却少了几分天然,但是这断断续续连成的绿带,面积广大数量众多,在城市外围形成了有效的植被屏障,除了供人们休闲锻炼外,消声降尘的作用也是不言自明的。
河北的任何一个城市都很难有这样大面积的绿带建设的,土地财政使得任何一块哪怕刚够面积的土地都会被命名为“地块”,都将是能换来真金白银的高耸的密集建筑群的伫立之地。没有林地没有树也不是不喜欢树,是因为没有树的立锥之地。
而这里的无霾,既因为某些大刀阔斧的决断,也出自很多润物无声的细节,更源于强大而正确的行政意志,以及支持这种意志的更其庞大的财力。而这些,恰恰都是河北不具有的。
作为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也许还会有某种不满,不满河北的雾霾有时候会不受控制地蔓延过来。所以还是要到南方,到海边,到山顶,到国外,去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不过作为河北的长期居住者,却是大可以偶尔来这里避一避霾了,假如他能付得起这里很高很高的房价的话。
有人在网上很不负责任地说什么雾霾最公平,任谁都逃不开,都得呼吸一样的空气。现在看来,发表这样的言论的人,不仅心理扭曲,而且实在很无知。当然,也许,治理雾霾同样会遵循那样一条著名的规则:让一部分地方先好起来,然后先进带后进,大家一起携手共进……
但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