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二曾祠三副楹联的作者桂霖初探
近日拜读北京诗联天下出品“甘棠丛书”金锐、王永江、莫非点校的吴恭亨《对联话》,在其上卷163页题署(三)有关开封二曾祠的文中,有一处读来颇为费解。原文是:
“开封二曾祠内附祀北宋名臣兀鲁特,桂霖联云:
祀宋贤良,次第谨依言行录;
与人家国,凋疏无若靖康年。”
这副联写的是:祠内附祀的是北宋名臣,其言行都有记录,靖康之变后,繁华的北宋京都一片凋疏,家国不堪直视。联句工稳。只是联中写到的祠主,叫人有些莫名。若按文中所述,祠主应该很明确,是“北宋名臣兀鲁特”,而且言行载之青史。
既然专祠纪念,又称北宋名臣,那就按此线索,查阅《宋名臣言行录》吧。该书共七十五卷,由南宋朱熹、李幼武撰写,朱熹撰前集十卷,后集十四卷,李幼武撰续集、别集、外集五十一卷。该书汇编了散见于文集、传记中的宋代重要人物的事迹,共收入北宋以及南宋人物二百二十五人。但查无此人。
至此,《对联话》中的这段文字愈发令人生疑。
查阅二曾祠的有关资料可知:
光绪十八年(1892)五月,河南巡抚裕宽奏请建祠,“予故大学士曾国藩、两江总督曾国荃在河南省城合建专祠,列入祀典”,获准后,二曾祠工程于次年完工。一些文史资料常将主持修建二曾祠一事归于许振祎。许振祎(1827-1899),字仙屏,号大泽树人,江西奉新县人。许出身曾国藩幕府,光绪十六年(1890)起任河东河道总督,驻扎开封,负责治理河南山东段黄河事宜。清朝河道总督职权在地方巡抚之上,许振祎既为裕宽上司,又是曾国藩门生,在奏请建造二曾祠的过程中应该发挥了不小的影响,有可能是建祠一事最初的提议者和鼎力支持者。
二曾祠规模宏大,分东西两大院落。东院分前、中、后三院,西院又分为瓣香楼院、环凤阁院、西花园。北宋名贤祠是二曾祠享殿之后的一组东西向院落。民国年间至解放初期,二曾祠一度改作河南省图书馆和开封市图书馆,又于“文革”后全部拆除,如今已经荡然无存,无从实地考察了。
峰回路转,在《二十五史人名大辞典》有了新发现。该书533页:
“明安 明末清初人。姓博尔济吉特。蒙古科尔沁兀鲁特部贝勒之后裔。归附努尔哈赤之初,隶新立兀鲁特蒙古旗,后改隶满洲正黄旗。历封三等总兵官、二等伯爵。以女儿嫁努尔哈赤。天命七年(1622)二月率本部归附。曾从征明大凌河及察哈尔部。卒后谥忠顺。”
原来,这个“兀鲁特”根本是一个蒙古族的地方和旗名,与“北宋名臣”搭不上边。
只好再回过头来查阅其他书籍中关于这副楹联的论述。
岳麓书社出版,喻岳衡校注的《对联话》中也记为:
“开封二曾祠内附祀北宋名臣兀鲁特,桂霖联云:
祀宋贤良,次第谨依言行录;
与人家国,凋疏无若靖康年。”
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李文郑任执行主编的《中国对联集成河南卷》中共收录了北宋名贤祠联六副,其中三副是:
中天河岳英灵在;
南纪风云拱揖来。
祀宋贤良,次第谨依言行录;
与人家国,雕疏无若靖康年。
干国仗英髦,是讲学、是天资,九朝中名世挺生,性道事功皆不朽;
得人关气运,为昭勖、为端礼,千载下授书考古,阴阳消长此堪知。
作者标为“桂霖”,完全忽略了“兀鲁特”。备注中写明以上是根据《古今联语汇选》《对联话》。
龚联寿编《联话丛编》之《对联话》(梁嘉度点校)中记为:
“开封二曾祠内附祀北宋名臣,兀鲁特桂霖联云:
祀宋贤良,次第谨依言行录;
与人家国,凋疏无若靖康年。”
可见这个“兀鲁特”应该有缘由,而不像是胡乱窜入文中。可喜的是,在《联话丛编》又见到桂霖另外两副楹联,而且知道了他字香雨,曾宦滇多年,也曾任驻藏大臣(实际应该是任驻藏帮办大臣,未及到藏即因眼疾去职)。
《联话丛编》之《六碑龛贵山联语》(向义编著)一书中记:
“贵定小场周庭氏节孝坊,驻藏大臣桂香雨霖题云:'劲节比松筠,似闻丸熊助苦,封鲊资廉。溯当年教子成名,一品紫泥先食报。恩纶光绰楔,更喜台筑怀清,门题贞寿。看异日诸孙竞秀,千秋彤史永流芳。’”
在《联话丛编》之《疢存斋汇录》(周宗麟撰)一书中称:
“桂香雨先生霖,植品甚高,不谐流俗。与麟有文字缘,尝言宦滇多年得士二人:昆明张锴、太和周宗麟也。惟麟碌碌,愧无报称。尝记其郡署联云:'金琯早承恩,忆薇省趋班,兰台儤值,三十年久玷华膴,未有涓埃裨国是。铜符领新郡,喜苍山识面,洱水萌心,二千石曾传治谱,敢教清白负家声。’”
在梁嘉度点校的《对联话》中,发现另一种标点的可能,也怀疑“兀鲁特桂霖”是否就是一个蒙古族人。
“甘棠”版《对联话》的点校者,我不确定是否参阅《中国对联集成河南卷》,但他们应该比对过喻岳衡校注的《对联话》和梁嘉度点校的《对联话》。为什么采用喻岳衡的标点而不是另一种呢?我想,大约是对这个“兀鲁特桂霖”没有搞清楚。那我们就不妨再深入考察一下。
《百科知识大全网》显示:
“桂霖(1848年-?),字香雨,号方崖,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同治十二年,顺天府乡试中举。同治十三年登进士,即用主事。光绪二年,任礼部祠祭司主事。光绪七年,任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光绪九年,任湖广道监察御史;次年改掌河南道监察御史。光绪十年,任云南大理府知府。光绪十三年,任云南云南府知府、云南补用道。光绪十六年,任云南迤南道。光绪十八年,任河南开归陈许道。次年署河南按察使。光绪二十二年,任贵州贵西道。光绪二十八年,署贵州按察使。光绪二十九年,任驻藏帮办大臣。”
二曾祠建于光绪十八年到光绪十九年,桂霖在开封的任职时恰逢二曾祠建设,以他的身份、才情,题写楹联再合适不过了。
查《清朝御史题名录》,458页可见:
“桂霖,字香雨,号方崖,正黄旗满洲人,甲戌科进士,由礼部员外郎补授湖广道御史,现任云南大理府。”
在杨钟羲撰《雪桥诗话》卷十二第八十节,见到:
“哲尔德子美兵部宗韶,尝与竹坡宗伯、伊尔根觉罗静轩侍郎宝昌、秋渔居士延秀、兰生户部钟祺、宗室宜之将军戬谷、生庵居士德准、博尔济吉特香雨观察桂霖、杏岑将军果勒敏、索佳镜寰上舍文海、瓜尔佳子乘工部文辂、杭阿檀金甫孝廉寿英、兆佳凤冈大理英瑞、他塔刺白石太守志润、秋宸太守志觐、纳刺矩庵户部如格 ,结社联吟,凡五十余人,有《日下联吟集》之刻,子美为之序。中有'穷愁衰老湮没无闻者,未尝不藉是集以传。’”
文中提到旗人“博尔济吉特香雨观察桂霖”,这不但印证了桂霖字香雨,还说明桂霖是博尔济吉特人,而博尔济吉特家族正是最早与满人结盟的蒙古部族,在有清一代可谓豪门。
清末民初人恩华纂辑,当代人关纪新点校的《八旗艺文编目》56页:
“金贞祐铜印题辞 (收)
满洲锡缜辑。锡缜字厚安,一字后諳,号渌矼,榜名锡淳,氏博尔济吉特。世居兀鲁特地方,隶正蓝旗。咸丰丙辰进士。同治壬申由户部郎中授江西督粮道,乞病。光绪元年诏修《穆宗实录》,提调馆事。四年授西藏办事大臣,乞病,罢。”
这段话表明,“兀鲁特”是一个博尔济吉特氏长期居住的地方。锡缜还在自己作品集《退复轩诗》上署名:兀鲁特 锡缜 后諳
因此,桂霖在自己作品上题:兀鲁特 桂霖 也就可以理解了。
诸多书中关于开封二曾祠这副楹联的论述,基本上都溯源于胡君复的《古今联语汇选》。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今联语汇选初集》第二册(祠庙 刹宇 庆贺)27-31页中,记载了开封二曾祠联36副,其中二曾祠门柱、殿堂、前院、后院、西偏院、西院计28副,东院叠波亭一副,东院卷石斋内门柱一副,东院北宋名臣祠六副。
北宋名臣祠其中三副原文是:
“又东院北宋名臣祠兀鲁特桂霖联
中天河岳英灵在;
南纪风云拱揖来。
又联
祀宋贤良,次第谨依言行录;
与人家国,雕疏无若靖康年。
又幹难桂霖联
干国仗英髦,是讲学、是天资,九朝中名世挺生,性道事功皆不朽;
得人关气运,为昭勖、为端礼,千载下授书考古,阴阳消长此堪知。”
西苑出版社出版,常江先生点校重编的《古今联语汇选》第二册41-47页照录了以上文字,只是全文改为简化字,当然“幹难”也一并简化成了“干难”。
有关开封二曾祠楹联的文中,之所以会有后来标点的异议,问题应该是出现在从《古今联语汇选》到《对联话》的转述环节上。《古今联语汇选》“又东院北宋名臣祠兀鲁特桂霖联”,这里的标点标到“祠”字后面容易理解,而《对联话》“开封二曾祠内附祀北宋名臣兀鲁特桂霖联云”,虽然表达的意思没变,但“名臣”与“兀鲁特”紧接就容易出现标点失误。综上看来,还是梁嘉度的点校更合乎情理。
二曾祠联文标明的作者有:长白裕宽、宛平邵松年、奉新许振祎、长白长禄、许振祎、袁克文、祁寯藻、兀鲁特桂霖、干难桂霖。许振祎,江西奉新人,两处题款有繁有简,应是同一人。那“兀鲁特桂霖”与“干难桂霖”是不是一个人呢?极有可能。
“干难”是个啥?又如何与“桂霖”联系上呢?
考虑长白、宛平、奉新都是地名,基本可以明确是作者籍贯。“干难”也极有可能是桂霖的籍贯。结合桂霖的蒙古族身份,我猜想“干难”有可能是“斡难”的误写。
斡难河(今鄂嫩河)是蒙古族的发祥地。
1162年,铁木真诞生于漠北斡难河畔。这时,蒙古高原上分布着几个强大的游牧部落。各部落为了抢夺财产和奴隶,相互间展开了长期的、激烈的争战。分布在斡难河上游和肯特山一带的,就是蒙古部。12世纪末13世纪初,铁木真先后统一蒙古诸部。1206年,全蒙古贵族在斡难河畔举行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并上尊号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元朝建立后,成吉思汗被尊为元太祖。
成吉思汗出生于蒙古乞颜部孛儿只斤氏族,成吉思汗的家族是大蒙古国的最高统治集团,称为“黄金家族”。《清朝藩部要略稿本》卷之一《内蒙古要略一》开篇即说:
“蒙古,元裔也。元之亡,其子孙之在漠南漠北者百余部,率更迭为盛衰……其浩齐特、苏尼特、乌珠穆沁、敖汉、奈曼、鄂尔多斯、札鲁特、巴林、克什克腾、喀尔喀十部二十四旗,与外喀尔喀同祖,皆元太祖十五世孙达延车臣汗裔也,皆姓博尔济吉特。”
博尔济吉特氏的后裔对斡难这方土地有深刻的记忆和深情的眷恋。以锡缜家庭为例。
《二十五史人名大辞典》722页:
“锡缜 字厚安。原名锡淳。姓博尔济吉特。隶满洲正蓝旗。咸丰进士,官户部郎中、江西督粮道、驻藏大臣。擅长书法、诗文。著有《退复轩诗文集》。”
锡缜,父桓靖,弟锡纶(字子猷),皆领兵有英名,张文襄(之洞)撰有《博尔济吉特桓靖公御赐碑文》。子猷历古城领队大臣、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署伊犁将军。锡缜锡纶兄弟二人天各一方,有酬和诗,叙兄弟情谊,寄托对故乡斡难的思念。
《雪桥诗话》卷十二第四十六节:
“子猷以同治戊辰为布伦托海帮办大臣。赋《北征》诗云:'北方有征人,故是斡难派。少小事戎征,弱冠走边塞。往事不忍说,父母已见背。身轻君恩重,敢惮长征再......回风吹明月,皎皎上云岭。似慰望乡心,故照征人影。杀气薄元冥,凝结成雪花。天地失元黄,浩浩无垠涯。夜酌葡萄酒,醉起闻悲笳。金山不可度,西望长咨嗟。金山不可度,回望雁南归。岂不愿归去,简书无敢违。吾生恩怨重,感恩尤入脾。行至难自由,薄言知己思。’”
也有博尔济吉特氏把“斡难”作名字的前缀题署自己作品的。《八旗艺文编目》27页:
“散木居奏稿 二十五卷(收)
满洲端洵著。端洵字景苏,号觉迟,更号井苏,氏博尔济吉特,自署喜用原籍蒙古,隶满洲正黄旗。光绪乙亥举人。丙戌进士,散馆授编修。累官至侍讲学士,擢科布多参赞大臣。因事入诏狱。改军台。”
瑞洵家世显赫,为清代道光时期宠臣、文渊阁大学士博尔济吉特·琦善之孙。这里显然是把瑞洵错写成“端”洵了。瑞洵和桂霖同是博尔济吉特氏,隶满洲正黄旗,同支同族。
日本昭和乙亥,铃木氏餐菊轩刊行瑞洵诗集《犬羊集》,日本铃木吉武在序言中第一段就写到:
“此蒙古斡难瑞洵公二十年前之残稿,及近日客余餐菊轩中所作者。公为元裔巴图孟克大衍汗之后,博尔济吉特氏。”接着简述了瑞洵家族为清开国封爵第一家的历史及瑞洵个人简介。《犬羊集》的作者题为“斡难 瑞洵觉迟父著,日本 铃木吉武编次”。
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散木居奏稿》封面也写着:【清】斡难 瑞洵 撰,这不正是瑞洵“自署喜用原籍蒙古”的体现吗?
因此,桂霖把楹联作品落款题为“斡难桂霖”是很正常的。只是可能在胡君复编《古今联语汇选》之前的哪个环节把斡难搞成“幹难”,以致后来以讹传讹。从“幹难”到“斡难”的字形还容易引起联想,一到简化成“干难”就离的更远了。
《八旗艺文编目》为清末民初恩华所纂辑。恩华,蒙古旗人,氏巴噜特,字咏春,又字韵村。该书共辑入有清一代总计1034位作者和1775部作品(作品集)的题目。对每一位作者,都尽可能附加说明了其旗籍、姓氏、字、号、经历与门第。查该书未见桂霖著作。由上推测,可能桂霖诗联作品没有单独结集。
该书第79页记录有《日下联吟集》(四卷) 满洲宜厚辑,和《日下联吟诗词集》(八卷) 满洲志润辑。根据《雪桥诗话》记载,这两个集子中应该收录有桂霖的诗词楹联作品,只是这两本书没有见到真容。
到这里,可以对兀鲁特桂霖算是有了一个大概认识:桂霖,字香雨,号方崖,正黄旗满洲人,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兀鲁特部,同治十三年甲戌科进士,清朝政治人物,有诗词楹联作品传世。籍贯可能是斡难。
本文参考书目:
《对联话》 吴恭亨 撰 金锐 王永江 莫非 点校 北京诗联天下文化有限公司出品 2020年11月第1版
《对联话》 吴恭亨 撰 喻岳衡 校注 岳麓书社出版 2003年9月第1版 ISBN 7-80665-307-4
《中国对联集成河南卷》主编 彭玮 执行主编李文郑 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1年1月第1版 ISBN7-215-04531-5
《联话丛编》龚联寿 主编 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0年8月第1版 ISBN 7-210-02148-5
《散木居奏稿》【清】斡难瑞洵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20年7月第一版,ISBN 9787559826947
《元史讲座》 韩儒林著,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出版社出版,2020年3月第一版,ISBN 978-7-200-15116-9
《雪桥诗话全编》 杨钟羲撰 雷恩海 姜朝晖 校点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2011年7月第一版 ISBN 978-7-02-007380-1
《八旗艺文编目》恩华 纂辑 关纪新 整理点校 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 2006年5月第一版ISBN 7-80722-179-8
《二十五史人名大辞典》主编 黄惠贤 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1997年5月第1版 ISBN7-5348-0216-4
《古今联语汇选初集》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1918年铅印本
《古今联语汇选》 胡君复 原编 常江 点校重编 西苑出版社出版 2002年1月第1版 ISBN 7-80108-534-5
《清朝御史题名录》长白苏树蕃 北平黄玉圃 编辑 京畿道藏版
《清朝藩部要略稿本》祁韵士 纂辑 包文汉 整理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7年2月第1版 ISBN 7-5316-6
宋存杰,河南中牟人,1968年生,河南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