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荟欣赏】古代四大美男之首潘岳:我很多情,但不滥情,我的多情只给我妻一人

中国古代有四大美男的说法,有几种版本,但是,无论哪个版本,潘岳总是排在第一位的。其他的几位美男,简单介绍一下吧:有一个是南北朝时期北齐的兰陵王高长恭(541年―573年),这帅哥是北齐神武帝高欢的孙子,文襄帝高澄的第四个儿子,是正宗的皇家子弟。高长恭长得很帅,美白如妇人,但是,不要被他的外貌迷惑了。高长恭是北齐的大将,虽然貌柔却心壮,虽然面美却才武。

高长恭像有一个关于高长恭的传说,或许是由于太柔美,不足以威慑敌人,或许是保护自己迷人的帅脸,高长恭上战场总是戴着面具。邙山之战,高长恭为中军,率领五百骑兵突破北周军队的包围圈,来到金墉城下。因高长恭戴着面具,城中的人不确定是敌军或是我军,直到高长恭把面具脱下来,露出一张美貌绝伦的脸,城上的人才知道是高长恭,齐声欢呼,军心大振,派弓箭手放箭保护他入城,之后,高长恭成功替金墉解围。高长恭在此次战斗中威名大振,士兵们为此战而讴歌他,这就是后来有名的《兰陵王入阵曲》。卫玠(286年-312年),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是晋朝玄学家、官员。卫玠小时候就长得非常乖巧可爱,有一次乘坐羊车到街市去,看他的人很多,有人感叹道:"这是谁家的孩子啊,简直就像是用玉璧雕琢出来的人呀。"后来人们就称卫玠为“玉人”。成年后卫玠名声远播,每次出行,围观他的人就像一堵墙,卫玠费好大劲才能突出重围。卫玠本来就身体虚弱,受不了劳累,最终重病而死,年仅27岁。当时的人们说,是看死了卫玠,成语"看杀卫玠"就是这么出来的。宋玉(约公元前322年-约公元前298年),又名子渊,战国时期楚国人。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后世常将两人合称为“屈宋”。古代以“美如宋玉、貌若潘安”来形容男子的俊美。宋玉不但人长得帅,而且才华横溢,擅长辞赋,《登徒子好色赋》就是宋玉的作品,是屈原之后著名的辞赋家,宋玉的才貌让许多女性为之心驰神往。

嵇康像还有一个版本是把宋玉换成了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嵇康(224年-263年),字叔夜,是三国时期曹魏的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嵇康身长七尺八寸,容貌和举止都很出众,人们夸他:龙章凤姿,天质自然,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帅哥。综合上述几人,能称为美男的,不仅仅是靠出众的容貌,更重要的是还要有更为出众的才能。那么潘岳何许人也?何德、何能、何貌,为何能排四大美男之首?潘岳(247年-300年),字安仁,后来人们称他为潘安,郑州中牟(今河南郑州市中牟县)人。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潘岳像他的祖父潘瑾,是安平太守,爸爸潘芘,是琅邪内史,母亲邢氏,是曹丕时期的关内侯、太常(官名,九卿之首,地位十分崇高,管文化教育等。)邢颙的孙女。还有一位兼通,以文章著名的伯伯潘勖。出生在这样的官宦人家,你想想优秀的基因有多么强大。小的时候,潘岳就容颜俊美,才智聪颖,人称奇童。长大后,顺理成章就成为古代第一美男了。有一个典故“掷果盈车”说的就是潘岳:有一次潘岳驾车走在洛阳的大街上,女人们一看美男子潘安上街了,都兴奋了。那时候的女人不讲什么三从四德,都很开放、平等、自信。都追着帅哥跑啊、叫啊,想方设法与他搭讪。你以为只有女孩子才这样吗,不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连老妇人都加入了追逐帅哥的行列,为了引起潘岳的注意,女人们纷纷往潘岳的车上丢水果,一会儿潘岳车上就装满了水果。古人喜欢帅哥,很理智,只是用丢水果来表达,现在有些人就得跟古人学学,千万别把自己的人稀里糊涂地丢进去。被女人们这样喜欢、宠爱的帅哥,能不膨胀吗?潘岳还真的没有膨胀。潘岳就读于洛阳太学,对于学习是一点也没有放松,最终成为是魏晋时期第一流的文学家,后来的文学作品中常用"陆才如海,潘才如江"来形容一个人的文才,陆就是指陆机,潘就是指潘岳。潘岳十二岁的时候,跟着父亲潘芘,去潘芘的朋友、也是大儒、书法家、扬州刺史杨肇家做客,杨肇一眼就相中了这个未来的女婿。

杨容姬像杨肇有个女儿,名叫杨容姬,比潘岳小二岁,自幼聪慧,在杨肇的教导下,能书善画,也有文才。两家长辈都同意了这门婚事,于是在潘岳二十五岁这年,与杨容姬成婚。婚后,二人夫唱妇随,杨容姬成了潘岳的贤内助,好帮手。潘岳从政,身不由己,在京任职也好,外放县令也罢,杨容姬始终陪伴在潘岳身旁。政治上的得意与失意,杨容姬始终与丈夫分享、分担。

幸福的鸳鸯二人婚后有了一个儿子,还未取名,就襁褓夭折了。唯一的一个女儿,取名潘金鹿,陪伴了他们十二年,给了他们无限的幸福、欢乐,后来也因病离开了他们。这对一个母亲来说,是最致命的打击,杨容姬承受不住这样沉重的打击,在她四十九岁的时候,无奈地舍弃了心爱的帅哥丈夫,去陪伴她的一双儿女去了。

潘岳像而潘岳对杨容姬:我很多情,只此一生,多情只为你一人。因为杨容姬喜欢桃花,潘岳做河阳县令时,就结合当地环境,令栽桃花,春天桃花盛开,夫妻二人徜徉其间,人面桃花相映红。杨容姬去世后,潘岳为在家她守孝一年。看着他们的房子,眼里是妻子。在房子里,目之所及,满眼都是他们的日常经历。看房子里挂的书画墨迹,潘岳恍惚感觉妻子还在。后来,潘岳写了许多诗赋,除《悼亡诗》三首之外,还有《哀文》、《悼亡赋》等,表达了潘岳与妻子的深厚感情。这开创了开悼亡诗的先河,从这之后悼亡诗的范畴仅限于悼亡妻子。

孤独的鸳鸯唐朝大诗人元稹对潘岳的悼亡诗有个评价"潘安悼亡犹费词",可是不要忘了,只有对妻子深情专一的人,才会絮絮叨叨、不厌其烦的为亡妻写诗作赋啊!妻子去世后,潘岳关上了感情的大门,没有滥情,没有再娶,直到去世。令无数对潘岳仰慕不已的女子倍感失望,也倍感敬佩,称之为“潘杨之好”。后世都赞美魏晋风度,可是,在我看来,在所谓的魏晋风度里,有一些表现的都是矫揉造作、虚情假意,故弄玄虚,没有一种能比得上痴情专一的潘杨之好!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806959747568912227岁山西小伙,被自己帅死,中国四大美男到底有多帅?因为长得太帅所以被人看死?享年27岁的卫玠到底帅到什么程度?才能称为千古四大美男子之一!让我们进入今天的主题“看杀卫玠”。----引子

大家好我是小德。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古代,大家对于帅哥美女一直都是保持着君子好逑的态度。历史上出名的四大美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但是其实中国还有四个颜值超高的美男子你们知道吗?这四位美男子就是“潘安”“兰陵王”“宋玉”“卫玠”,据说这四人不仅长得十分帅气,在文采武功上也十分了得。因此不止当时的女人们为之疯狂,甚至连很多男子都为他们着迷。但是小德觉得这四大美男子之中,最可惜也是最倒霉的就属卫玠了,卫玠的身上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妖风动荡的魏晋时期”说起卫玠,我们还是要从卫玠身处的朝代开始说起,要说中国历代哪个朝代最看重颜值,其实小德觉得哪个朝代都挺看重的,只不过每个朝代的审美不同,所以爱美的方面也是有差异的,像唐朝就是以胖为美,如果换我们现在的审美来看,唐朝最美的杨贵妃可能也不会那么惊艳。但魏晋时期的审美,绝对称得上是最另类的一个时期,在中国那么多朝代中,只有魏晋时期的主角不是朝廷,而是一群追求风流的名人雅士。

在魏晋这个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这些风流人物以一种极为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上。他们不尊崇礼制,不妄议朝政,反而是把目光全部集中在了自己的仪容仪表上。这也使魏晋的男性们的审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魏晋时期的审美究竟如何呢?首先就是突出一个“白”字,这点能从“傅粉何郎”这个成语典故就能看出端倪,《世说新语·容止》中就记载道,何郎就是曹操的养子何晏,他也是东汉大将军何进的孙子,在何晏的父亲死后,他的母亲嫁给了曹操。

何晏有多白呢?在曹操死后一次魏文帝见到何晏,看到何晏的脸就疑虑到他是不是往脸上涂了脂粉?所以就让何晏陪着自己去吃热汤面,何晏吃的是满头大汗,只好用袖子擦了擦脸,可没想到擦完之后的脸更白了。由此看来何晏的白果然名不虚传。也因为此事,魏晋流行起了一股以白为美的潮流,当时的男子纷纷往脸上涂抹胭脂水粉,以此来效仿何晏,达到白面如霜的效果。

除了追求白,当时的审美也开始追求高,对身高的要求和现代社会的审美倒是如出一辙,我们现在偶像剧里的男主,个个都是一米八的大高个,成为了宅女眼中的男神。当然在魏晋时期这种现象也不可避免,身高也成了男偶像的基本配置。“竹林七贤”中的嵇康,传闻就是身长七尺七,风度翩翩。按照传闻来看,嵇康的身高相当于现在的一米八八,长得也好看,这绝对的男神标准。

当时的人们就评价他说,嵇康这个人高大的像山崖中傲立的劲松,喝醉之后摇摇晃晃的像是巍峨的玉山就要倾倒一样。因此嵇康也落了个“玉山倾倒”的典故。总而言之在当时,一个男人又高又白就会受到魏晋大众审美的欢迎。而我们的主人公“卫玠”更是名扬天下。“璧人”“玉人”这些称呼数不胜数。那为什么说卫玠是最倒霉的一个美男子呢?因为卫玠27岁就死了,而且是因为自己的帅导致的。这其中有什么故事呢?

“看杀卫玠”卫玠,字叔宝,是当时魏国的尚书“卫瓘 ”的曾孙,家在河东郡安邑县,这个地方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夏县。卫玠在5岁的时候便因为长得好看而小有名气了,当时小卫玠坐着自家的马车去街市逛街,百姓们在看到如此华丽的马车后都很好奇,这是谁家的马车如此华贵,所以都停下了手中的活看着马车,当小卫玠从马车上下来的时候,围观群众们的眼睛都直了,怎么会有这么漂亮可爱的小孩,简直就是玉做的。

于是纷纷围着小卫玠,这可让小卫玠吓坏了,差点哭出声来,卫家的仆人看到这一幕着急就把小卫玠带回了卫府,当地自此以后便传言“卫家忠贤而多子,美而长白”。长大后的卫玠入朝做了官,还成为了晋朝著名的玄学家,这里小德跟大家说一下当时的玄学不是迷信,而是一种类似今天的心理学和辩论学的学问。此时的卫玠长的也是更加俊美异常,因此全国各地的粉丝众多。

值得一说的是卫玠的舅舅“王济”是当时的骠骑将军,长的也是十分帅气,英姿飒爽,但是每次卫玠去找他舅舅的时候,王济总会躲着点,因为每次卫玠在他身边的时候,人们的目光都会从王济的身上转移到卫玠的身上,所以王济常常感叹说是卫玠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夜明珠,在他身边所有人都会黯淡无光。

除了长的帅,卫玠的才华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面,是除了魏晋时期的何晏,王弼之后著名的清谈高手,卫玠还做过太子洗马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除了这些,平时的卫玠也很喜欢与别人交谈,许多人都说卫玠为人温文尔雅,举止风度翩翩,性格很是和善友好,所以很多人都愿意把卫玠当做朋友。卫玠温柔到什么地步呢?据记载当时的卫玠就认为人人平等,人无完人,那些无意冒犯他的人只要不是故意的,卫玠都不会介意,所以很少有人见过卫玠发火。

卫玠还因此收下了一个小迷弟叫做王澄,每次卫玠和别人清谈的时候,王澄都会前往捧场,而且这个王澄可不是什么一般人,他出生世族享有盛名,为人放荡不羁,有时候甚至脱掉自己的衣服来做些奇怪的举动,因此被他的兄长晋朝司徒“王衍”极为赞赏,最后被任荆州刺史。就是这么一位牛人也被卫玠的学问所折服,自愿成为了一个小跟班。可能是天妒英才吧,卫玠的身体从小就差,还加上当时的风流人士都有吃五石散的习惯,这种药服用后全身发热,还会产生一种短暂的兴奋效果,但实际上五石散是一种慢性毒药。

因为风流人物领袖何晏喜爱食用,所以食用五石散也成为了当时的一种流行文化。卫玠天生就孱弱的身子,在常年服用五石散的情况下更加柔弱不堪。公元311年,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卫玠和一大批名人雅士南下,刚刚来当南方的卫玠受到镇守豫章的大将军“王敦”的邀请来到了豫章。可不久后卫玠就发现自己跟王敦的性格实在是合不来,于是便转投了位于建康的东晋政权。

当时的建康很繁华,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破百万的大城市,当地的人们听说北方著名的大帅哥卫玠来了,急忙互相转告相约要去看一看卫玠到底有多美,尤其是城内的女人,几乎全部都倾巢而出。一连几日,这些狂热的粉丝们就蹲在卫玠住的客栈门口,卫玠走到哪她们就跟到哪,这使的卫玠寸步难行。好几次都被粉丝们围着水泄不通,本来就柔弱的卫玠加上长途跋涉和水土不服,很快就一病不起。

公元312年,只有27岁的卫玠病情极度恶化,终于一命呜呼。这也是古今中外唯一一个被粉丝看死的人,成了我国著名的典故“看杀卫玠”。小德觉得,魏晋时期的这些风流人士之所以如此另类,离不开当时的社会问题。动荡的时局下,这些文人雅士都选择灿烂地活在每一天,因为他们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卫玠虽然美丽,但却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容颜而做过什么坏事,反而是苦心学习,可能在卫玠看来内心的美丽和外在的美丽一样重要吧,或许这也是一种哲学。

大家对于卫玠的一生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小德会和大家一起讨论。史书都承认的美男子:知天文晓地理,男子都为他心动,27岁被累死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国之间战火不息,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为典型的乱世。然而正是在这样的乱世中,各国的文化却在不断地交融,人们对美的认识也得到了逐步地提高,男性美受到了大众的热烈追捧。因此,魏晋时期诞生了许多兼具颜值与才华而闻名的“名士”,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被自己帅死”的美男子——卫玠。“乘羊车入市,众人皆以为玉人”卫玠小时候就长得非常可爱,因此备受家里长辈的疼爱。卫玠的祖父卫瓘有许多孙子,但最疼爱一个的还是卫玠,有一次卫瓘看到年仅五岁的卫玠在院子里玩耍,风姿俊秀,异于常人,便感叹道:“这个孩子秀美英俊,只可惜我年事已高,不能看他长大了。”

卫玠的舅舅骠骑将军王济(字武子),也是个远近闻名的美男子,可是他每次见到外甥卫玠,便感叹卫玠就像珍珠美玉在旁边一样,觉得自己黯然失色。成语“自惭形秽”就由此而来。等到卫玠稍稍长大一点,容貌就出落得更加出众了。有一次,卫玠想去街市上赶热闹,便跑去请求母亲让他出门,母亲便派了一辆羊车载他出门,以确保他的安全。没想到,刚到街上,不安全的事就发生了。羊车没走多远,卫玠的容貌就吸引了大批“粉丝”,众人只见一辆装饰精美的羊车上载着一位粉雕玉琢的贵公子,不仅相貌堂堂而且气质超群,大家都以为他是“玉人”,纷纷驻足观看,更有甚者,还回家招呼亲友前来围观。听说出现了这样的美男子,更多的人赶来看卫玠,羊车周围很快就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自此,卫玠的美名也被人口口相传。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魏晋时期,想被称为“名士”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时的文人对“名士”的要求颇高,不仅要容貌出众、气质脱俗,还要出身大家,有着过人的文化教养,而卫玠恰巧符合这所有的要求。公元286年,卫玠出生于西晋的一个官宦世家,祖父卫瓘是当朝重臣,为西晋立下汗马功劳,父亲是人称“江夏郡公”的卫璪,母亲王氏是京陵侯王浑之女,在当时,卫家是当之无愧的“大家”。出生在这样家庭的卫玠自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通读各名家名著,尤爱《老子》、《庄子》,同时他还知天文晓地理精玄学,又跟其父卫璪学到了一手好书法,可谓是少年英才。

魏晋时期的“名士”们有一大爱好,名曰清谈。所谓清谈就是一群文人聚在一起,谈论一些人生、哲学问题,这其中的“清”字是高雅的意思,清谈的话题是不关政治、不关国家治理的,在“名士”们的眼中这些话题非常俗气,是为他们所不耻的。卫玠是清谈的一把好手。当时社会上的文人们都热衷于清谈,常常组织大量文人聚集在一起一较高下,每当此时,卫玠总会被邀请前去发言。在清谈中,卫玠总会引经据典,畅谈哲学,他的妙语连珠都会赢得现场的一阵阵掌声。

当时,琅琊王氏有三子,王澄、王玄、王济,皆出身名门且擅长清谈,是众人眼中的清谈高手,被人们称之为“王氏三子”。有一次,“王氏三子”其一的王澄听了一次卫玠的清谈,当场就被卫玠所折服了,因此就有了“王氏三子,不如卫氏一子”的说法。清谈成风带来的不仅是文人们的思想碰撞,还带来了一股玄学之风。魏晋时期,儒家思想逐渐衰微,崇尚自由的道家思想反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玄学成为了“名士”们生活的重要精神支柱。卫玠也非常热爱玄学,常常与人讨论玄学之事,但后来,却经常无缘无故生病。

卫母认为是卫玠常常与人讨论玄学才导致身体虚弱,于是便下令不许卫玠多言,卫玠谨遵母亲教诲,便减少了清谈的次数。虽然次数少了,但每逢清谈,卫玠还是妙语连珠,引得在场人连连赞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是在男色盛行的魏晋时期,如此一个才貌双全的男子怎能不受到人们的欢迎?很快,卫玠就成为了晋朝炙手可热的美男子,收获倾慕者无数,不仅女子,连当时的很多男子都对其心动不已。

天下大乱,名士早逝等到了卫玠及冠之时,来卫家提亲的人络绎不绝,差点就要把卫家的门槛踏破了。时任尚书令的名士乐广与卫家交好,不仅受到卫瓘的赏识,还在卫玠年少时为他解答过疑惑,帮他开启了玄学之门。乐广对卫玠也十分欣赏,便把女儿嫁给了他。岳父是有名的清官,女婿是才貌双全的名士,二人皆闻名天下,这在当时一度称为美谈,《晋书》中也记载了这件事:玠妻父乐广,有海内重名,议者以为“妇公冰清,女婿玉润。”成语“冰清玉润”就出自此处。卫玠与妻子结婚之后非常甜蜜,那时卫玠还未入仕,二人常常四处游山玩水,十分恩爱。

但当时昏君当道,朝廷正值用人之际,遂多次征召卫玠入朝为官,卫玠对朝堂之事非常厌恶,于是三番五次推脱,最终,在高压之下,卫玠不得不出仕并担任了太傅西阁祭酒一职。西阁祭酒只是一个负责礼仪的闲散职位,卫玠不耻朝堂之争,为官时亦不争不抢、小心慎微,但正是他的这种“名士风采”受到了当朝皇帝赏识,任命他为太子洗马,负责教导太子文理。公元299年,原本已停息的“八王之乱”卷土重来,各地诸侯王纷纷起兵讨伐皇帝,数十万大军直指洛阳,为了躲避战乱,卫玠只能带着全家老少逃离洛阳,一路南下寻找落脚点。

卫家的马车从洛阳一路直奔西南方向而去,当时叛军四起,硝烟随处可见,为保全家人性命,卫玠不敢耽误时间,日夜兼程一千多里地赶到了江夏(今湖北武汉),但到了江夏之后,卫玠的妻子乐氏却因长途奔波而去世了。征南大将军山简当时受命驻扎夏口,他是“竹林七贤”山涛的第五子,也是当时有名的“名士”。山简早就听闻过卫玠的大名,一直想要与他相见,但苦于山简一直带兵在外,一直没有机会,卫玠去到江夏之后,山简十分高兴,连忙将他邀请到了府上做客。卫玠应邀到了府上,只见来人肤若凝脂、气度非凡,一开口更是妙语连珠,令山简赞叹不已。

听说卫玠的妻子乐氏去世,山简就将自家女儿嫁给了他,别人问为什么要把女儿嫁给别人续弦,山简笑着回答道:“名士戴叔鸾择婿,只要求女婿德才兼备,不看门第,更何况卫家还是权贵之家呢!”“八王之乱”愈演愈烈,江夏也无法久待,于是卫玠又收拾行装,带着新婚的妻子一路东行,又赶了上千里地后来到了建业(今江苏南京)。城里的人早就听说他的美名,都想要一睹名士风采,前去观看的人拥挤地围成了墙。卫玠本来就虚弱,经受不了劳累,很快就积劳成疾而死,去世时年仅27岁。

卫玠的一生虽然像流星一样短暂,但却在魏晋史上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以清俊脱俗的名士品格完美诠释了“魏晋风度”一词,可谓是我国古代男性美的代表人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