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赵祯四十二载的治世天下。

今天我们国人说起宋朝这个朝代,绝大多数人想必都不喜欢,都认为他是一个积贫积弱挨打被动的朝代。很多人把宋代和后来的清朝归为中国历史上最弱孱的两个朝代。因为清朝没有跟上西方工业化革命时代的步伐,以致全面落后于西方国家。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屡战屡败,中国开启了近代长达百年的任人宰割,任人践踏,随意侮辱没有尊严的漫长时期。直至今日,在我们国人中还有不少人在欧美人面前心中依然充满着那浓浓的自卑感。所以在今天中国人的心中有一个深深的烙印,就是落后就要挨打,弱国就没有尊严,军事力量不强大所有的一切都是泡影。现在我们中国人认为只有像强汉盛唐,秦隋这样开疆拓土,威震四海吊打四方蛮夷,万国来朝,诸国不敢小视中华,这样的国家才是一个中国人追求的强国。而宋代和清代这两个朝代都有共同相似之处就是军事力量不强大,惨遭外敌入侵践踏。宋朝最开始面对北方的契丹,然后是金人,最后又面对蒙古,宋朝被这三个北方游牧民族死死压制不得动弹。宋朝两次被少数民族灭国,尤其是北宋靖康之耻,徽钦二帝都被金人俘虏至,北方最宗客死他乡。在今天绝大多数中国人认为个中原王朝两次被少数民族灭亡,连皇帝都被人家俘虏至北方,只有最懦弱的国家才会出现这样的耻辱。所有今天中国人将宋代和清朝列为中国最为弱小的两个时代。

那何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和一个强盛的时代呢?一般中国人认为,对内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百姓衣食无忧,对外军事强盛,外交强硬,使外敌不敢随意窥视。然后就是文化艺术璀璨,工商贸易繁荣,科技发达,只有达到这样的一个目标才能算得上是一个强大的国家,繁荣的时代。

然而当我们仔细轻轻的扒开宋代这个朝代,把我们已知的宋代军事弱小这一方面先放到一边,我们会惊奇的发现宋代除了他军事以及外交稍显羸弱之外,他的经济,文化艺术,工商,贸易,包括科技都达到一个历史巅峰,经济甚至要超越了盛唐时代。我国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他认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高峰是在宋代,而非人们常说的盛唐。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文化,艺术,经济最为繁荣发达的时期。第一个就是我们大家都熟知的唐玄宗开元盛世。第二个就是宋仁宗的仁宗盛治世期间。这两个时期都说我们中国历史上文人辈出,群星璀璨,文化艺术达到巅峰的两个时代。

今天我们就开启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来到了宋仁宗赵祯的盛世时代。宋仁宗赵祯为宋真宗赵恒的第六子,宋真宗乾兴元年(1022年),13岁的赵祯登基为帝庙号为宋仁宗。宋仁宗生母为李宸妃,赵祯登基之初,由他的继母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垂帘听政。直到明道二年(1033年)刘娥去世才开始亲政。宋仁宗天性仁孝,对人宽厚和善,不事奢华,喜怒不表于外表,而且知言纳谏。

谏言勤俭律己

著名的谏臣包拯(包公)屡屡犯颜直谏,有一次,包拯反对任命仁宗宠妃张氏(即温成皇后)的伯父张尧佐为三司使,宋仁宗便改命张尧佐为节度使,包拯愈加激烈地反对,带领七名言官与宋仁宗理论,甚至唾沫都飞溅到宋仁宗脸上,宋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竟未予以怪罪。经过一些言官的劝谏赵祯最终采纳了言官的建议。再比如有一天,宋仁宗赵祯退朝回到寝宫,因为头痒,没有脱皇袍就摘下帽冠,叫梳头太监进来替他梳头。太监梳头时见赵祯怀中有一份奏折,问道:“陛下收到的是什么奏折?”赵祯说是谏官建议减少宫中宫女和侍从的。太监说:“大臣家里尚且都有歌伎舞女,一旦升官,还要增置。陛下侍从并不多,他们却建议要削减,岂不太过分了!”赵祯没有接口。太监又问:“他们的建议,陛下准备采纳吗?”赵祯说:“谏官的建议,朕当然要采纳。”太监自恃一贯为赵祯所宠信,就不满地说:“如果采纳,请以奴才为削减的第一人。”赵祯听了,顿然站起,呼唤主管太监入内,按名册检查,将宫人二十九人及梳头太监削减出宫。事后,皇后问道:“梳头太监是陛下多年的亲信,又不是多余的人,为何将他也削减?”赵祯说:“他劝朕拒绝谏官的忠言,朕怎能将这种人留在身边!”

谏官王素曾劝谏赵祯不要亲近女色,赵祯回答说:“近日,王德用确有美女进献给我,现在在宫中,我很中意,你就让我留下她吧。”王素说:“臣今日进谏,正是恐怕陛下为女色所惑。”赵祯听了,虽面有难色,·但还是命令太监说:“王德用送来的女子,每人各赠钱三百贯,马上送她们离宫,办好后就来报告。”说完,他还泪水涟涟。王素说:“陛下认为臣的奏言是对的,也不必如此匆忙办理。女子既然已经进了宫,还是过一段时间再打发她们走为妥。”赵祯说:“朕虽为帝王,但也和平民一样重感情。将她们留久了,会因情深而不忍送她们走。

宋仁宗赵祯不光对人仁慈宽厚,而且身为九五至尊,对自己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衣食非常简朴,史书中记录了他大量严于律己的故事。比如有一次,宋仁宗赵祯在散步,时不时的就回头看,随从们都不知道皇帝是为了什么。赵祯回宫后,着急的对嫔妃说到:“朕渴坏了,快倒水来。”嫔妃觉得奇怪,问赵祯:“陛下为什么在外面的时候不让随从伺候饮水,而要忍着口渴呢。”赵祯说:“朕屡屡回头,但没有看见他们准备水壶,如果朕要是问的话,肯定有人要被处罚了,所以就忍着口渴回来再喝水了。”

赵桢的生活也较检点。有一次,时值初秋,官员献上蛤蜊。赵桢问从哪里弄来的,臣下答说“从远道运来”。又问要多少钱,答说“共二十八枚”,每枚钱一千。赵桢说:“我常常告诫你们要节省,现在吃几枚蛤蜊就得花费二万八千钱,朕吃不下!”他也就没有吃。还有一次,赵祯早晨醒来对近侍说:“昨天晚上朕肚子饿得很,睡不着想吃烧羊。”近侍问道:“陛下为何不降旨命臣下去采办?”赵祯说:“朕如果一开口,下面就因为这是朕的命令,去大肆扰民,所以还是不开口的好。”

一天,赵祯处理事务到深夜,又累又饿,很想吃碗羊肉热汤,但他忍着饥饿没有说出来,第二天,皇后知道了,就劝他:“陛下日夜操劳,千万要保重身体,想吃羊肉汤,随时吩咐御厨就好了,怎能忍饥使陛下龙体受亏呢?”仁宗对皇后说:“宫中一时随便索取,会让外边看成惯例,朕昨夜如果吃了羊肉汤,御厨就会夜夜宰杀,一年下来要数百只,形成定例,日后宰杀之数不堪计算,为朕一碗饮食,创此恶例,且又伤生害物,于心不忍,因此朕宁愿忍一时之饿。”

正是因为宋仁宗仁慈温厚,勤俭律己,政治清明,百官敢于柬言,所以也出现了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旷世名句。

宋仁宗期间战争

西夏李元昊即位后,改变其父定难军节度使李德明(夏太宗)“依辽和宋”的国策,于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称帝,立国号为夏,史称西夏。宋夏间维持三十年的和平政局再次破裂。从康定元年(1040年)到庆历二年(1042年)的三年中,宋、夏在三川口(今陕西延安西北)、好水川(今宁夏隆德)及定川寨(今固原)展开三次大战,宋军皆先胜后败。而西夏虽在宋夏战争中接连取得胜利,但自身亦伤亡近半,国力难支,且与辽国关系恶化。在受到重大损失的情况下,宋、夏终于庆历四年(1044年)十月订立和约,史称“庆历和议”。自此后,维持了近半世纪的和平。

皇祐四年(1052年),广西僮族首领侬智高举兵反宋,军队席卷广西、广东各地。宋仁宗赵祯任用狄青、余靖率兵南征。皇祐五年(1053年),狄青夜袭昆仑关,于归仁铺之战大败侬智高。侬智高遁走,后不知去向。

重熙岁币

庆历元年(1041年)底,乘宋、夏战事紧张之际,辽兴宗在以南院宣徽使萧惠为首的群臣支持下,决定以宋修边防与攻夏为借口,一面派耶律重元及萧惠聚兵南京,作出攻宋的态势。一面于次年(1042年)初派萧特末、刘六符赴宋廷,索取被后周世宗攻占的关南十县。赵祯派大臣富弼与辽国进行谈判,其严词强硬,博征旁引,打破辽国索要后周时夺取的三关之地的企图。同时,为避免两面作战,赵祯最终决定以每年增加岁币(银、绢各十万匹、两)为代价,维持澶渊之盟的和平协议,史称重熙增币。

但比起选择战争的军费,岁币开支无足轻重。在宋夏战争时期,陕西出支一度达到三千三百六十三万(庆历二年),几近赤字。辽失去南下劫掠的经济诱因,也是辽宋能维持百年和平的重要因素之一。[31]

庆历变革。

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农民起义和兵变在各地相继爆发以及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三冗”(冗官、冗兵、冗费)的现象,宋仁宗有志开展革新。他多次以“天下事责大臣”,意图有所作为。

庆历三年(1043年),授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和韩琦富弼同主持庆历新政。又擢拔欧阳修、余靖、王素和蔡襄为谏官(人称“四谏”),锐意进取。九月,在赵祯的责令下,范仲淹、富弼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的十项改革主张,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赵祯大都予以采纳,并渐次颁布实施,颁发全国。

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庆历五年(1045年)初,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新政彻底失败。这次改革虽然失败,却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起到了投石问路的先导作用。

虽然宋仁宗其性格仁慈优柔寡断,无定志,但赵祯知人善用,在位时期,名臣辈出,群星璀璨,如:范仲淹,狄青,晏殊,包拯,柳永,欧阳修,韩琦,苏洵,曾巩,司马光,王安石,周敦颐,张载……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商品繁荣,文化艺术昌盛,科学技术发达都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巅峰。中国第一张纸币“交子”和活字印刷术都是在宋仁宗时期诞生。就是在宋仁宗期间中国古代人口第一次突破一亿人口,大大的超越盛唐时期7000万人口,每年的财政赋税都突破上亿万贯,也大大的超越了盛唐。宋仁宗时期与西域,东南亚各国,海上陆地的贸易也是来络绎不绝,在宋代最大的两个港口广州港和泉州港星罗棋布,宋代的上等丝织品瓷器和一些手工业源源不断通过海运运向海外各国,海外各国携带的商品有象牙、文犀、宝玉、珠贝、瑰拍、玉圭、拣香、白龙脑、乳香、蔷截水、五味子、都爹、无名异、腮脑脐、龙盐、眼药、千年枣、偏桃、花锦、越诺、驼毛褥面、绣丝、红丝、碧黄锦、红驼毛、白沙搪、宾铁……不同商品也源源不断运至宋朝。

因为宋代商品经济异常发达,也造成宋代的市井百姓对于生活的品质有极高的追求。比如宋代四大雅道:“调香”,“插花”,“挂画”,“点茶”,这都是上至王公贵族和一些文人士大夫下到一些事市井百姓都热衷的一些雅志生活。宋代人的审美风格也达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顶峰,同样也是在宋仁宗期间彻底的废除了隋唐时期的坊墙制度真正做到一个无拘无束,开放包容的社会。因为坊墙制度的取消,宋代又取消了宵禁制度,宋代是真正做到了夜生活丰富多姿多彩,勾栏瓦舍,肆酒肆,饭庄,茶坊,妓院各种夜生活表演场所欢乐不已。宋词婉约柔美语言圆润,宋代瓷器简约朴素又不失雅致感。所以宋代也被我们后人称为雅宋。有后来史学学家评说,中国的最早资本主义萌芽就是在宋朝诞生。这一切在宋仁宗执政期间都都得到一个很大的良好发展。

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赵祯于东京福宁殿驾崩,享年五十四岁。谥号神文圣武明孝皇帝,庙号仁宗。后葬于永昭陵。

赵祯驾崩的消息传出后,“京师(开封)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赵祯驾崩的消息传到洛阳时,市民们也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他的死甚至影响到了偏远的山区,当时有一位官员前往四川出差,路经剑阁,看见山沟里的妇女们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驾崩。

据说,赵祯驾崩的讣告送到辽朝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辽道宗耶律洪基也抓着宋使的手,哀恸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此后,辽朝历代君主“奉其御容如祖宗”。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仁宗在位,历年最久……升遐之日,天下号恸,如丧考妣,此宽仁恭俭,出于自然,忠恕诚悫,终始如一之效也。

陈师锡《上徽宗论任贤去邪在于果断》:宋兴一百五十余载矣,号称太平,飨国长久,遗民至今思之者,莫如仁宗皇帝……以致庆历、嘉佑之治为本朝甚盛之时,远过汉唐,几有三代之风。

苏轼: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极矣,而斯文终有愧于古。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搜揽天下豪杰,不可胜数。既自以为股肱心膂,敬用其言,以致太平,而其任重道远者,又留以为三世子孙百年之用,至于今赖之。

范祖禹:臣掌国史,伏睹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丰功盛德固不可得,而名言所可见者,其事有五:畏天、爱民、奉宗庙、好学、听谏。仁宗行此五者于天下,所以为仁也。

邵伯温:呜呼!虽酒酣、嫔御在列,尚不忘四民,故自圣帝明王以来,天独以仁谥之也。

文天祥:康定间,欧阳修以言事出,未几即召以谏院;至和间,唐介以言事贬,未几即除以谏官;仁祖之所以主直道者如此。

《宋史》中对宋仁宗评价:仁宗恭俭仁恕,出于天性,一遇水旱,或密祷禁庭,或跣立殿下……至于夏人犯边,御之出境;契丹渝盟,增以岁币。在位四十二年之间,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残刻之人;刑法似纵弛,而决狱多平允之士。国未尝无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体;朝未尝无小人,而不足以胜善类之气。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子孙一矫其所为,驯致于乱。《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

宋仁宗他虽没有像秦皇,汉武,隋炀,唐太宗这样雄才伟略,开疆拓土,威服四夷,但他却是一位仁慈的守城之君。从不囚困于民皮疲敝设社稷天下,他驾崩之后,全国百姓为他披麻戴孝,痛苦哀嚎。宋仁宗就可以当得上中国历史上千古第一人仁君之称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