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心理疫苗”越早越好
把孩子措手不及的青春期变为应对自如的成长期,父母要为孩子提前接种好“心理疫苗”,提高孩子的心理免疫力,跨过青春期这道“坎”。
孩子的青春期几乎是每个家庭的一道“坎”,生理心理的激变引发情绪和行为震动,经常让家庭关系岌岌可危,如果等青春期到来时再开始干预,往往很无力。青春期的问题是引爆了儿时父母教育中埋下的雷,这个雷早晚会爆,在青春期爆发也许是代价最小的一种,因为在孩子还未成年时,孩子的问题是一个信号,及时地提醒父母家庭关系中存在隐患需要调整了,如果父母能够敏锐地意识到问题所在,家庭与孩子的未来都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教育功夫要提前下,从小为孩子接种好“心理疫苗”,才会帮助孩子安全度过青春期。
父母圈
@子梅/父母也要打好防疫针
女儿青春期前,我一个朋友就用自己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一定要提前打好防疫针:要做好输的准备,在青春期的“战斗”中,如果父母扛着一定要赢孩子,把控孩子,让他还像小时候那么听话,那么结局多半是两败俱伤。他们当时就是这样,按照自己心目中的标准答案要求女儿,最后的结果就是所有他们不想看到的事情都发生了。只有你把孩子当成他自己生命的主体,辅助他们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而不是你想让他们成为的样子, 才有可能获得双赢。
@遇言姐/我们家的电影版“疫苗”
我们有一个很好的交流方式,看青春片,跟说教不同,电影提供的是场景化的切片。看《头脑特工队》,聊一聊成长要经历的痛;看《朱诺》,聊一聊冲动带来的后果,以及,即便捅了天大的娄子,还是有办法能解决的,但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看《怦然心动》,顺便和孩子探讨,该如何去与异性相处,如何表白和拒绝别人……在看情景练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划定了绝对界限——永远不可以离家出走,永远珍爱自己的生命。
@一繁一简/携手共度就是最好抵抗力
儿子今年16岁了,一直没有出现什么青春期“症状”,我觉得这是因为我们提前做了很多准备。很早就告诉他,青春期会出现什么生理变化,比如体内的激素起伏是如何引起情绪震荡的。青春期时性格会变,你可能会遇到很多麻烦,会关起门来不再喜欢说话,甚至会跟父母吵架,我也告诉他自己年少时跟父母发生过的冲突。告诉他这一切都是正常的,如果你无可避免,就静静迎接成长,但如果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情绪损耗,你会发展得更好。
@静姐/及时沟通解决青春期问题
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也不会有完美的童年,青春期出现问题是难免的,父母能有意识地从自身省察,做到教育上拾漏补缺就是很好的态度,也不必给自己很大压力,把错全部归结于自己,因为任何青春期的防治手段都不是百分百的,还是会有突发的状态,只要有和孩子及时沟通共同成长的态度,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就好。
为孩子预约3剂青春期“防疫针”
文/邱波
邱波 喜玛拉雅签约认证心理专家,柠檬心理、心之助、妈咪学园等网络平台认证咨询师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情绪最不稳定的时期之一,成长过程中积累的隐患大部分会在青春期引爆。从孩子出生起,新生儿出生第一天就需要开始注射各种防病的疫苗,“心理疫苗”与身体的疫苗也一样,需要从出生的第一天开始“接种”,这样就会在青春期到来时有足够的心理免疫力。
第1剂:幼年时无条件的关注与爱
大多数父母认为新生儿只需要身体的照料和喂养,而对于心理抚养的概念是几乎没有的。其实刚出生的婴儿除了生理基本需求外,同等重要的就是父母给予无条件的回应、关注、情感。这就是新生儿的第一剂心理疫苗“无条件的爱和关注”。通过母亲(养育人)的回应来确立自己的情绪感受和存在价值,也通过母亲的眼睛来照见自己。
这一剂“心理疫苗”几乎奠定一生的人格画像,有了这支“疫苗”,孩子到青春期时的自我认同、自我价值感、安全感等人格地基会更稳固。如果这剂心理疫苗给的不够,在青春期时会有什么反应呢?他们会在各种关系里去完成他们在婴儿期缺失的,或自卑或自大,这都与孩子在小时候没有在父母这面镜子里照到真实的自己有关。
父母需要补充这一剂心理疫苗,尽量客观地给予孩子回应,不过度夸奖,也不过度贬低,接纳孩子真实的状态并客观的回馈父母的看法,这样才能帮助孩子为自己画像,协助他接纳真实的自己,这样的操作会让孩子自我接纳度提升,为了积累面对真实人生的勇气和力量。
第2剂:帮助孩子获得自主感
另一剂重要的心理疫苗是帮助孩子获得自主感。这也要追溯到婴儿完全不能自主的1岁以内,这个时期里,婴儿的吃喝需求完全被动地由父母提供,但婴儿的大小便是可以自主排出的,这是婴儿天生的功能,也是婴儿唯一的自主感。但是由于养育文化的影响,或父母的性格特征的影响,一部分父母会剥夺孩子自主排便的权力,试图训练孩子按父母意志来排便,民间老一辈在孩子百天后给孩子把屎把尿,这其实是过早地剥夺了孩子自主感,通常不顾孩子反抗坚持控制孩子排便的父母,会呈现出控制欲强的特点,这样的掌控欲会从控制孩子排便,扩大至生活中许多事件,孩子会生活在自主感总被剥夺的环境里,起初孩子还会反抗,慢慢的,一部分孩子会放弃反抗习惯接受,甚至会内化为一种强烈的秩序感,会产生强迫式的规则感,这样的孩子也很容易在青春期发生问题,一部分会突然奋起反抗全面叛逆,一部分会缺少自我缺少活力陷入深度的抑郁焦虑。
所以,在青春期之前,如果发现孩子有这样的倾向,家长还有机会补充这剂心理疫苗,在法律、道德、安全、健康的底线框架内,逐步给孩子放权,给孩子尽量多的自主、自理,缓解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可能会产生的情绪张力,这样就会减少问题大爆发的可能。
第3剂:给予掌控感,获得安全感
掌控感是人类共有心理需求之一,第二剂的自主感是在自己和自己的关系中获得,而掌控感是在自己与外界的关系中获得,是建立在孩子自主感满足的基础上,尽而转向外面的世界。但是,在咨询案例中,有许多的家长以爱之名包办孩子的各种事情,参与孩子的各种关系,在父母的眼中,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会,被恐惧占据内心的父母就像养一个提线木偶一样,养育自己的孩子,很多孩子看起来像个成年人,可是,应对生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像个幼儿,没有与生活建立真实连接的孩子,内心是空洞而恐惧的,心理非常脆弱又极易崩溃,如果再结合镜映不足造成的青春期自大,这样的孩子又自负又玻璃心,说不得碰不得,无力承担自己,还不愿意接受家长老师的批评,会成为让人头痛的问题少年。
如果你不想让孩子的青春期变成这样的难题,从孩子2岁对这个世界充满探索欲开始,做好保护工作,让孩子多一些对世界的了解和认识,多让孩子与世界和他人发生连接,以不求助不帮助的原则,让孩子自己去掌控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难题。稳稳地站在孩子的身后,给予孩子犯错的空间,给予孩子自己纠错的机会,这样的孩子会慢慢获得安全感和掌控感,这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孩子稳得住”。
如果父母能够敏锐地意识到问题所在,家庭与孩子的未来都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所以,不用怕孩子青春期出问题,就怕父母从没有反思过自己的教育。在孩子成长的任何时期,补上文中提到的三剂“心理疫苗”都不晚,都是最早止损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