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脾胃虚弱10大中成药
人的阳气与脾胃着密切的关系,脾胃的功能正常运转,人体内的阳气才能生长并充实。另外,脾胃功能正常运转,则心肾相交,肺肝调和,阴阳平衡;一旦受损,功能失常,易内伤阳气,严重的还会因此而影响全身而患病。因此,人若要养生,还要重视养脾胃,那么吃什么才能养脾胃呢?健脾胃的中成药众多,该如何选呢?
2、归脾丸:由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当归、远志、酸枣仁、龙眼肉、木香、大枣组成。归脾丸在益气健脾方面比人参健脾丸稍弱,侧重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
9、四君子丸:由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组成。益气健脾。用于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溏。
10、复方太子参颗粒:由太子参、灵芝、茯苓、山楂、麦芽、稻芽、硫酸锌、葡萄糖酸钙、枸橼酸铁铵组成。益气生津,健脾消食。适用于小儿气阴两虚的厌食、久病体弱、盗汗、泄泻及缺铁性贫血。
补阴,中医治疗阴虚证的方法,又称滋阴、养阴、育阴、益阴。属补法。补阴法常用于治疗形体消瘦,口咽干燥,两目干涩,眩晕,耳鸣,干咳少痰,痰中带血,胃中灼热等。
不同脏腑的阴虚证临床表现各有特点,其治法和用药也有差异。故补阴法有补心阴、补肺阴、补胃阴、补肝阴、补肾阴等。常用地黄、龟版、天冬、麦冬、百合、熟地、知母、山萸肉等药物为主组成方剂。临床上具体使用补阴法时应注意以下两点:①因实热或感受外邪时所致的发热、口渴、自汗出等病证,不适宜用本法治疗。②因温燥药易伤阴液,故阴虚证忌用温燥药物。
治疗学术语。系补法之一。又称滋阴、育阴、养阴、益阴。指用补阴药物治疗阴虚证的方法。阴虚多与心肺肝肾四脏相关,应辨证施治。如心阴虚症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肺阴虚症见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口咽干燥,形体消瘦,午后潮热,颧红盗汗,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细数等。肝阴虚症见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胁肋灼痛,手足蠕动,肢体麻木,舌红少津,脉弦细数等。肾阴虚症见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眩晕耳鸣,遗精,五心烦热,盗汗潮热,颧红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等。常用药物有沙参、麦门冬、天门冬、玉竹、女贞子、石斛、百合、旱莲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