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九大路径推进课改走向深处

新时代,聚焦核心素养,教育部组织专家修订高中及义务教育新课标、取消中高考考纲及考试说明,教材局及各大出版社更新教材,一线教师基于深度学习、大单元设计,大概念提取,践行基于标准的学、教、评一致性,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学案导学,逐步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九大路径推进课程改革,让核心素养真实落地。

1、基于新时代国家培养目标,教育部组织专家先后修订高中及义务教育新课标,并建立学科素养目标体系,各省市及学校组织专家老师分解课标建立学期、单元、课时层面的目标。这三层目标具有一致性,即目标体系是教育目的(想得到)、学科目标(看得到)、教学目标(做得到)的统一。怎么建立学科素养目标体系?关键技术是学会分解课程标准和叙写目标。叙写目标,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内容,将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化,实现从课程标准到课堂目标的一致性。

2、教材局及各大出版社依据新课标精神,进行新教材修订,教育部成立教材局进行语文、历史、道法学科统一编写,其它学科进行审定。学校组织教师变“教材内容”为“教学内容”,校本化实施。教材内容是教科书上呈现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在课堂上呈现的与具体目标相匹配的内容。所学的知识条件化,即补充背景知识,让学生知道这一知识“从何而来”,让教材内容变得有温度、有情感,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有趣”。所学的知识情境化,即介入真实情境,让学生知道、体会教材中学的知识“到哪里去”,能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有用”。所学的知识结构化,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迁移,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意义”。教师要依据清晰的目标,采用新增、删除、更换、整合、重组等方法,将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化处理,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有趣、有用、有意义。

3、深度学习,让真实学习发生。“深度学习”四个关键点:一是高认知,高认知的起点就是理解;二是高投入,即全神贯注;三是真实任务、真实情境的介入;四是反思。怎样把深度学习设计出来?教学设计的产品即教学方案,应该是教师开给学生的学习“处方”,让学生明白去哪里、怎么去、怎么知道已经到那里了,而不是告诉别人“我自己”要做什么。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会什么、有没有学会、怎么学会。因此,教学变革首先要变革教学设计。教学变革要从教案开始,教案不变,课堂就不会变!教案变革的方向是把深度学习设计出来,让真实学习真正发生。

4、大单元设计,提升站位,改变格局。一个大单元就是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就是一种课程单位。从知识点到大单元,标志着教师备课的站位提升了,而什么样的站位决定什么样的眼界和格局。以知识点为站位,看到的目标只是了解、理解、记忆;以大单元为站位,看到的目标才是学科育人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大单元设计主要涉及四个问题:如何依据学科核心素养(即课程标准)、教材、课时、学情与资源等,确定一个学期的单元名称与数量,以及每个单元的课时数?如何分课时,设计一个单元的完整的学习方案?如何在一个单元学习中介入真实情境或任务?如何设计反思支架以引领或支持学生反思?

5、学科“大概念”是单元教学的灵魂。大概念能反映学科的本质,居于学科的中心地位,具有较为广泛适用性和解释力的原理、思想学科大概念是指“能反映学科的本质,居于学科的中心地位,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和解释力的原理、思想和方法”。学科小概念:是一个概念、一个名词。学科大概念:不是一个简单的学科名词,它是在该学科领域具有“上联下挂”、前后贯通作用的主干知识,对整个学科话语体系起着关键作用的核心思想,是学科“小概念”背后更为本质、更加深刻的学科观点,往往用一个句子来表达和叙写。实现学科内容结构化,构建有意义的教学单元,必须有一个基于教学单元又高于教学单元、既融会于教学单元之中又贯通于教学单元之间的核心思想来指引和统摄,这个核心思想就是学科“大概念”,它是单元教学的灵魂和统帅。

6、基于核心素养下项目式学习是一种通过对真实、复杂的问题进行探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施,最终以成果形式呈现,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逐渐建构知识网、掌握必备技能、实现核心素养的学习模式。具有特征:1)涵盖多学科知识。项目式学习中的问题复杂且真实,很少有单一的知识背景,这意味着要解决问题,必须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耗时也较长。2)强调学生主体作用。项目式学习中充分尊重学生 的主体性地位,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自行设计执行各环节,组内成员是一个密切合作的共同体,决定着项目最后的成果。教师只是监督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并不过多参与学生的实施。3)公开展示成果。项目式学习和其他教学方法不同,项目结束时要有一个作品来呈现。这个作品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多媒体作品,也可以是小报告或者小论文,等等。4)重视评价与回顾。项目式学习对成果的评价多元化,评价主体有自评、他评,评价方式包含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采取多种评价有机结合的方式。5)指向核心知识的再建构。项目式学习最终是要学生实现知识的再建构,让学生在掌握核心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在新的情境中迁移、运用、转换,产生新知、付诸实践,运用各种知识和资源来解决实际问题。

7、实施学—教—评—改的教学,没有评价,就没有课程。评价与教学同样重要。不会评价的教师一定是上不好课的。教师理应“先学会评价,再学上课”。教师课堂上采用的形成性评价,相当于开车时的GPS,没有评价的课堂犹如没有导航的驾驶。清晰的目标是“学—教—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没有清晰的目标,就无所谓教-学-评的活动;没有清晰的目标,也就无所谓一致性,因为判断学—教评是否一致的依据就是,学习、教学与评价是否都是围绕共享的目标展开的。“学-教-评一致性”涉及两种理解:一是针对教师而言,二是针对教师与命题专家而言。前者是指教师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应该具有目标的一致性;后者是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命题专家的命题应保持目标的一致性。“学-教-评一致性”指向高效教学。教学不是理性的思辨,而是基于证据的推论。教学“高效”的唯一证据在于目标的达成,在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在于何以证明学生学会了什么。“学-教-评一致性”的实现取决于教师的课程素养与评价素养。

8、基于核心素养下小组合作学习与导学案编制与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目标的教学活动。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进行讨论。根据每个人的特长不同进行不同的分工。善于组织活动的学生为组长;善于记录的学生为记录员;善于表达的学生为中心发言人。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锻炼,定期轮换主发言人,每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在主发言人表达之后,如有遗漏,中心发言人可以补充。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是全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掌控者;是组内研讨的参与者;是小组研讨的引导者。

基于核心素养下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经验、具体文本、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的教学资源而制定的学生的学习方案。

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2、导学案的主要特点。从导学案的内涵看,导学案具有鲜明的主体性、探索性、引导性。从导学案的实施看,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知识结构的梳理是导学案的重点;阅读思考、质疑释疑是导学案的特色;巩固、练习、反思是导学案的着力点。

9、《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首次系统提出“四个评价”: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新时代,基于核心素养中高考五大考出来,课堂教师要教出来,学生要学出来1.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考出来: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考查红色经典、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考出古人刚健自强、和而不同、与人为善、修身齐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思想精髓2.把学生的课堂表现考出来试题要把课堂学习过程、学生的敢发问、与老师的互动考出来;要设计开放性试题,不考对和错,而是考查理解的深和浅,让学生尽情思考,敞开心扉来谈,展现他的思维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质疑批判等)3、把学生的基础和9年、12年的积累考出来4.把能力考出来:考思维,考查9年、12年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而不是做题的能力。改造难题,不让学生固化到做题上,让学生回答解决问题的思路,考查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试题要给教学导向,使得教学聚焦思维方法的培养,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做难题。5.把从社会大课堂所学的内容考出来:10%的课时到教材、课堂、教室、学校等外面去实践,学生去了博物馆、科技馆,有了积累,就能帮助作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