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风清韵》“诗词讲坛”第14期

诗论词学精粹
钟振振杂谈诗词阅读
(连载之二)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
(弁言二)
怎样才能做到“诗有达诂”呢?苏东坡诗云:“长生不可学,请学长不死。”初读之近乎文字游戏,细想来却包含着睿智的哲理:“长生”虽不可企及,但只要人们学会防治病患,每战胜一次死亡,不就是向“长生”迈进了一步么?取以譬喻本文之所论,则我们似乎可以说,“达诂”虽难以企及,但如果我们在读解古诗词的过程中,能够做到不断地发现和纠正那些理解的错误与偏差,那么,当误解率无限趋向于零的时候,“达诂”也就近在眼前了。然而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又谈何容易!没有一定的素养,行吗?显然是不行的。那么,必须具备哪些素养,才能做到摆脱误解的干扰,比较准确地读解古诗词呢?
笔者以为,最关键的有两条,一是“学人之拙”,二是“诗人之慧”。古代的诗人、词人,特别是那些著名的诗人、词人,往往不仅是才华横溢的作家,更是博览群书的学者。老杜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他们的集体写照。要我们今天的学者把古人所读过的那“万卷”书一卷不漏地都通读一遍,或许是苛求了;但最起码的标准,经史子集四部中的名著和要籍,还是应当读一读的。
此外,为了知人论世,有关古诗词作者的传记资料和历史、文化背景材料,也不能不留心披览。如果我们的阅读面积无法在大致程度上覆盖古诗词作者的阅读面积,对他们的生平和时代又不甚了了,那怎么能读懂他们的作品呢?当然,要完成上述阅读指标,至少也得在图书馆里坐上十年冷板凳。而这还只是一般性的浏览,属于打基础性质,解决一个碰到疑问知道到哪里去找答案的问题。至于为了真正判定古诗词的某些具体读解是否有误,为了解码破译古诗词的某些疑难篇章,带着明确目的作相机阅读,则更是学无止境。在这方面,没有捷径可走,亦无所恃于“聪明”,只能立精卫填海之志,期愚公移山之功。此谓之“学人之拙”。
但古代的诗词作者,特别是那些著名的诗家、词家,又毕竟不是学究,而主要是诗人。以学问为诗词者固然不乏其例,然而纯任天籁、纯用白描、纯为直观而不掉书袋、不事獭祭、无复依傍的作品,亦所在多有。即便是那些广征博引的篇章,凡属佳作,也贵能以诗的艺术气韵统摄之、斡运之、蹂轹之。宋严羽《沧浪诗话》说:“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所强调的就是诗的艺术特质。诗之区别于书与理,在其特有的艺术灵魂;诗人之区别于学者,在其特有的艺术灵感。任何信号接受系统都必须将频率调整到与信号发射频率相一致的状态,才能清晰地接受。
同样的原理,为了准确地读解古诗词,不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我们也必须具备诗人的气质,拥有与古诗词作家相类似的艺术感官。诗人并非生而能诗,亦学习、实践有以致之;诗人的气质、诗人的艺术感官也不是与生俱来,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去获得。培养的方法当然很多,但最直接、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恐怕莫过于亲自搞一点诗歌创作。最好是各种体裁、各种样式、各种题材、各种风格的诗词都能学着作一作。    作不作得成李杜、苏辛的“灵童转世”,那是另一回事;重要的是如果有过这样一番“脱靴搔痒”的体验,必能谙得个中甘苦,窥见其间诀窍,在读解古诗词时也就容易做到神交古人于百千载之上,不至于买椟还珠,郢书燕说,辜负作者的意匠经营了。在这方面,所强调的已非“博学”,而是“多才”;天平不是向学术积累的厚重,而是向艺术感官的聪敏那半边倾斜。此谓之“诗人之慧”。为了更具体、更实在地说明上述两种素养在古诗词读解问题上的重要性,从明天起,我们选择几篇具有“疑义相与析”价值的作品,作为个案来加以审视。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作品简评
曾巩大明湖诗的创作取向及艺术特征
孙春亭
享誉唐宋八大家的宋代文学家曾巩,于宋神宗熙宁四至六年间(1071——1073年)曾知齐州(今济南),伴随着他在齐州有口皆碑的政绩,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曾写过齐州的名山古亭《华不注山》《鹊山》《鹊山亭》;也曾写过名泉秀水《趵突泉》《金线泉》《舜泉》《北海》等。尤其对大明湖情有独钟,仅大明湖及其景物诗就有23首。这些诗蕴含着他对齐州百姓的关爱和对大明湖的眷恋。赏析这些诗作的情景营造及审美价值,我认为有着积极阳光的创作取向和特色鲜明的艺术品质。
(一)
曾巩,字子固,自号南丰先生。北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生于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书宦之家。他自幼聪慧好学,立志报效国家。宋神宗熙宁四年,曾巩由越州(今浙江韶兴)通判调任齐州知州。当时齐州连年水患,民不聊生。他知齐州近两年间,除暴安良,兴修水利,开挖治理大明湖。他的一首五言古风《百花堤》,真实地揭示出其亲民意识和治理水患的信心与谋略。
如玉水中沙,谁为北湖路。
久翳荒草根,未承青霞步。
我为发其狂,修营极幽趣。
发直而砥平,骅骝可驰骛。
周以百花林,繁霜泫清露。
间以绿杨阴,芳风转朝暮。
飞梁凭太虚,峣榭蹑烟雾。
直通高城巅,海岱归指顾。
为州乏长材,幸岁足秔稌。
与众饱而喜,陶然无外慕。
(曾巩《百花堤》)
“百花堤”后人亦叫曾堤(曾堤先于苏东坡在杭州西湖筑建的苏堤),是曾巩开发大明湖的关健工程。当时,曾巩率齐州百姓于浩渺的湖水中南北筑堤,将水面分割成东、西两湖;同时筑建北水门,控制湖内湖外的水流向。相继又在湖内及周边修桥铺路,兴建亭台楼榭。他“发其狂”将大明湖“修营极幽”;谋堤“直而祗平,骅骝可驰骛”;“周以百花林”,“间以绿杨阴”,以期“芳风朝暮”“幸岁足秔“众饱而喜”。如果说,曾巩修建的大明湖是一幅光彩照人的宏伟画卷,“百花堤”便是这幅画卷的“画眼”。
大明湖的修建整治正值熙宁新政深入推行之际。齐州的水利建设、大明湖的新姿新貌,应当是当时变革的成果,是曾巩知齐州值得称颂的政绩,是他报效国家理想得以实现的闪光点。他深为自己能躬身实践而取得这样的成绩感到欣慰和自豪。这在他的《西湖二月二十日》一首古风中可见一斑。那时,他已经步入五十五岁的年龄了。
漾舟明湖上,清镜照衰颜。
春风随我来,扫尽冰雪顽。
花开滿北渚,水绿到南山。
鱼鸟自翔泳,白云时往还。
吾亦乐吾乐,放怀天地间。
——在曾巩笔下,大明湖是如此碧绮美好!心情是如此暢怀神怡!
包括古风、七绝和七律,曾巩的23首大明湖诗作,其中有17首是直接吟咏大明湖及其景物的。他将大明湖的北渚亭、水香亭、水西亭、环波亭(其中有四首为次韵唱和)、百花堤、百花台、芙蓉桥、芙蓉台等景观,一一化作佳诗丽句,流传至今。他把自已倾心筑建的大明湖比作仙风吹拂下的瀛州、蓬莱、武陵,是“羽盖霓裳花无数”(曾巩《芙蓉台》句)、“岸尽龙鳞盘翠筱”(曾巩《水西亭书事》句)的水乡,是“杨柳巧含烟景合”(曾巩《环波亭》句)、“滿川风露紫荷香”(曾巩《西湖二首》句)的仙境。他不仅亲自吟咏大明湖的发展变化,而且发动时贤雅土共同作诗传扬。苏辙、孔平仲等名贤均有不少吟咏诗篇。尤其曾巩的同乡,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的進士孔平仲,响应曾巩的“号令”,积极与曾巩唱和,曾为大明湖景物作21诗,成为泉城济南的文化瑰宝。
生活是诗之创作的唯一源泉,诗是生活的艺术再现。包括诗词在内的任何艺术,贴近生活,关注民生,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曾巩心怀齐州百姓,不仅率众治理修建了大明湖,而且吟出了一首首颂扬大明湖的诗篇,实属难能可贵。他的这些诗,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美的景像,巧妙构思,酿成一行行诗的美,又展示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其创作取向和审美价值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迹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理应是我们当今艺术创作的镜鉴。
(二)
曾巩以文见长,其诗也有着自已独特的艺术风格,有着较高的艺术水平。有评说:曾巩的诗大致分两个阶段。以越州通判为界,前期的诗作以五古、七古为多,诗风追求“古朴凝重”“平易流暢”。自知齐州始,则以近体诗为多。曾巩23首大明湖诗作,就有20首近体诗,只有《百花堤》《芙蓉台》《西湖二月二十二日》三首为古体诗(推测此三首诗作者均欲写成排律,因各有几处音韵失律,故将其列为古体诗)。其诗风不难看出,在保留“古朴凝重”“平易流暢”的基础之上,开始追寻“清新明快,婉约清丽”的艺术特点。他的这些诗,精准选取现实生活题材,细微捕捉艺术形象,巧妙营造诗情画意。如:
湖面平随苇岸长,碧天垂影入晴光。
一川风露荷花晓,六月蓬瀛燕坐凉。
滄海桴浮成旷荡,明河槎上更微茫。
何须幸苦求天外,自有仙乡在水乡。
(曾巩《西湖二首》其一)
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
鱼戏一篙新浪滿,鸟啼千步绿阴成。
虹腰隐隐松桥出,鹢首峨峨画舫行。
最喜晚凉风月好,紫荷香里听泉声。
(曾巩《西湖纳凉》)
大明湖旧称“西湖”,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清代仍有人使用。曾巩这两首七律,虽然个别词句失律,比如“桴浮”对“槎上”有合掌之嫌;“听泉声”三字犯三连平之忌等,但暇不掩玉,仍不失为上乘之作。其共同的艺术特征是:诗中有动有静,动静和谐;有声有色,声色相融。“滄海桴浮”“明河槎上”等绘出一幅绝妙的风俗画;“鱼戏一篙”“鸟啼千步”等奏出了一支动人的乐曲。形象选择清新明丽,诗境创造尽蕴意趣。作者于象形中寄心境,寓心境于象形,情与景铸成了诗之典雅优美。再如:
水心还有拂云堆,日日应須把酒杯。
杨柳巧含烟景合,芙蓉争带露华开。
城头山色相围出,檐底波声四面来。
谁信瀛洲未归去,两州俱得小蓬莱。
(曾巩《环波亭》)
临池飞构郁苕峣,棂槛无风影自摇。
群玉过林抽翠竹,双虹垂岸跨平桥。
烦以美藻鱼争饵,清见寒沙水滿桡。
莫问荷花开几曲,但知行处异香飘。
(曾巩《水香亭》)
曾巩的这两首七律,其描绘就更为具体。在《环波亭》一首中,作者选取“水心”“云堆”“杨柳”“烟景”“芙蓉”“露华”“城头山色”“檐底波声”等具象与声音,巧妙绘出有声有色的一幅水墨画,使人不信瀛洲归去,尽享“小蓬莱”风光。《水香亭》一首,其笔墨着重在水,写临池水上的苕峣、槛影,玉竹、虹桥,写水中的美藻、鱼食,寒沙、水桡,最后一句“荷花开几曲”、“行处异香飘”的感叹,真情生动地展示出水香亭的清新环境及作者的内心感受。
诗有感而发。优秀诗篇无不是作者带着浓厚的情愫去观察体悟事物而创作完成的。曾巩是一个很会在周围环境中带着有色眼镜领略体悟生活美好而注入情感化为诗句的诗人,何况他筑建的大明湖又是他在政治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因此他对大明湖的诗作尤其用心,有着鲜明地“移情入景,状物抒怀”的艺术特征。如:
烟波与客同樽酒,风月全家上采舟。
莫问台前花远近,试看何似武陵游。
(曾巩《百花台》)
黄蜀葵开收宿雨,紫桑椹熟啭新禽。
看花弄水非无事,犹胜纷纷别用心。
(曾巩《雨后环波亭次韵四首》其一)
——这两首诗,均为出游绘景、借景抒怀的七言绝句。在《百花台》一首中,通过烟波同樽、风月采舟、花远花近的描绘,构成一处绝妙的风景画;作者情融于景,借景抒情,发出了“何似武陵游”的感叹!《雨后环波亭次韵四首》其一,是雨后赏“黄蜀葵开”、闻“紫桑椹熟”、听“新禽”幽啭的描写,作者在绘出这景像写出这声音之后,吟出了“看花弄水非无事,犹胜纷纷别用心”的诗句,这是何等深刻地人生见解啊!再如:
画船终日扒沙行,已去齐州一月程。
千里相随是明月,水西亭上一般明。
(曾巩《离齐州后五首》其一)
将家须向习池游,难放西湖十顷秋。
从此七桥风与月,梦魂常到木兰舟。
(曾巩《离齐州后五首》其二)
——这两首七绝均是曾巩离齐州后写下的,借物抒怀的特征颇为鲜明。其一是吟在他离齐州而去的船上。在相随于船上的明月中,他想到与“水西亭上一般明”的月光,情感自然流畅、平实真切;其二中的习池,即指习家池,系湖北襄阳凤凰山南麓的名园。自汉晋以来,这里就成为游览胜地。曾巩写这首诗时,已经奉命从齐州调任襄州,在他的心目中,“西湖秋色”、“七桥风月”才是最为醉人的去处,堪胜游众竟趋的习池。他对“西湖十顷秋”的景象难以释怀难以“放”下。一句“梦魂常到木兰舟”的肺腑之吟,真实地揭示出了他对大明湖的爱恋。可见他身离齐州,但心仍在齐州,情,仍深深地系于大明湖的一草一木。
历史上评说曾巩的诗,“七言绝句更有王安石的风致(钱钟书《宋诗选注》),崇尚清新婉约,尽蕴肺腹”之情。曾巩20首大明湖格律诗,其中七言绝句就有12首(其余八首为七律,即《西湖二首》《西湖纳凉》《北渚亭》《北渚亭雨中》《环波亭》《水香亭》《水西亭书事》等)。这些诗大都声韵和谐,语言平实流畅,形象鲜明真切。当代诗评家论诗有“画画+说说”之语。“画”即写景,“说”即抒情。欣赏曾巩的七言绝句大都如此。如:
雁翅横连杜若洲,碧阑干影在中流。
蓬莱日日游人到,谁道仙风解引舟。
(曾巩《芙蓉桥》)
西湖一曲舞霓裳,劝客花前白玉觞。
谁对七桥今夜月,有情千里不相忘。
(曾巩《寄齐州同官》)
——这两首七绝,前两句均为“画画”,即把景物描绘得贴切而生动;而后两句则是“说说”了,即抒发作者自己的感情。《芙蓉桥》一首中,作者将横桥比作“雁翅”、将阑干比作“碧玉”,还用“杜若”、“流水”等形象,巧绘芙蓉桥景观。之后又把大明湖比作日日游人到的仙境“蓬莱”,進而抒发了“仙风解引舟”的感叹。窃以为此处“仙风”不只是大明湖的仙界之风,也应理解为变革之风吧!《寄齐州同官》一首是曾巩离齐州之后的作品。他忆想“西湖舞霓裳”,“花前白玉觞”,寄语齐州同仁“有情千里不相忘”。表达了他对大明湖深深的眷恋之情。此两首诗描绘生动,真情流溢,情景交融,相映生辉,共同创作出一个生动感人的艺术境界。
今天,曾经是“久翳荒草根,未承青霞步”的“北湖路”,曾经是曾巩“发其狂,修营极幽趣”的大明湖,已成为古城之明镜济南之名片。二十一世纪初叶,又东湖扩建,景观重修整治,七桥及其亭台楼榭焕然一新。大明湖尽管千年变迁,曾巩修筑的北水门依然发挥着作用,百花堤更加楚楚动人;曾子固诗中的许多景物在大明湖风光里均可喜见,已成为“品大明湖诗赏大明湖景”的旅游热线。这些诗篇经过时间的打磨,也愈发熠熠生辉,如同串串珍珠镶嵌在济南大明湖的胸前,永远闪烁在世人的心目中。
注释:
(1)华不注,又名华山、金舆山。为济南历史名山,“齐鲁九点”胜景之一;
(2)鹊山,与华不注山两山并峙,东西相望。相传,因扁鹊曾在山下炼丹而名。“齐烟九点”胜景之一;
(3)鹊山亭,据载为古时鹊山著名人文景观;
(4)趵突泉、金线泉、舜泉,济南历代均属七十二名泉;
(5)北湖,据载晋代于大明湖北望相连。有说即“湖阔数十里”(李白诗句)的鹊山湖,古时又称莲子湖。
(6)本文所述曾巩大明湖诗的篇目和数量,转引自济南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的《大明湖历代诗荟》(刘书龙  刘书奎编校)
(7) 文中七桥,指大明湖鹊华桥、 百花桥、芙蓉桥、湖西桥、水西桥、北池桥和泺源桥。此说法乃其一。
(8)本文参考书目: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5月出版的《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郭预衡评曾巩;江西高校出版社1990年1月出版的《曾巩评传》(王琦珍著)
作者简介:
孙春亭,字拱辰。国家一级文学编辑。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员,山东省老新协诗词书画研究会会长,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原济南明湖诗词学会副会长,济南《明湖诗刊》主编。

古典诗词小知识
古典诗词术语诠释辑汇
【连载第七部分】
【四言诗】
诗体名。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盛行于春秋以前。它集中地保存在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部集《诗经》之中。东汉以后,五七言诗兴起,此诗体渐趋衰落,唐以后四言诗则少见。
【骚体】
即楚辞体,诗体名。起于战国时楚国,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作。此类作品突破了四言定格,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文采绚丽,语言优美,抒情成份较浓,富于浪漫气息。后世把这种形式的诗歌称之为骚体。
【乐府】
诗体名。乐府原是音乐官署,汉武帝(刘彻)时始建,掌管朝会游行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后来把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称之为乐府诗,简称乐府。魏晋及其以后的诗人模仿乐府古题的作品,虽不入乐,也称为乐府或拟乐府。宋元以后的词、曲,因为是入乐的,有时也称为乐府。
【古乐府】
指汉、魏、晋、南北朝的乐府诗。后代摹仿其体制的作品,有时也称古乐府。
【歌行】
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南北朝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汉代题用“行”者较多,如《陇西行》、《妇病行》等。南北朝题用“歌”者较多,如《子夜歌》、《琅琊王歌》等。文人拟乐府的作品,诗题也常标以“歌”、“行”。“歌”、“行”有时在诗题中连用,如汉乐府民歌有《怨歌行》,曹植有拟作的《怨歌行》。“歌”、“行”名称虽不同,但并无严格的区别,当两者连用时,则作为一种诗体名称。歌行体的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句式可用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歌行体的诗,题目并不一定都标上“歌行”的字样。
【古风】
诗体名,即“古体诗”、“古诗”。风,即诗歌的意思,是由《诗经》中的《国风》而引申出来的。唐代及其以后的诗人作古体诗,还有以“古风”作诗题名的,如唐李白有《古风》五十九首。
【古体诗】
亦称“古诗”、“古风”。诗体名。与古体诗相对称,产生较早。每首句数不拘,句式有三、四、五、六、七言和杂言等形式,后世使用五言、七言者较多。不讲求对仗、平仄等格律,用韵比较自由。
【古诗】
古代的诗,如《文选》中收录的《古诗十九首》,因不能确定作者和写作年代,故称古诗。
古体诗的简称。参见“古体诗”。
近体诗
亦称“今体诗”。诗体名。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它的句数、字数、平仄和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此名是唐人的说法,后人沿用。
【新体诗】
指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所形成的诗体,又称永明体。当时的诗歌创作,特别注重声律对仗,同汉、魏、两晋的诗歌比较,在形式上有了显著的区别,因而称之为新体诗。它是我国格律诗产生的开端。参见“永明体”条。
格律诗
诗歌的一种。形式有一定的规格,音韵有一定的规律,若有变化需按一定的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七言绝句和律诗,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律诗】
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初唐。每首八句、四韵或五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或押或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不许换韵。中间第三句与第四句、第五句与第六句,一般必须对仗。每一句各字的平仄都有规定。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亦偶有六律。凡一首诗超过十句的,称之为排律。
【排律】
诗体名,又名长律,近体诗的一种,是律诗定格的铺排延长,故名。每首至少十句,多至二百句以上,句数必须偶数。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排律一般是五言,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
【三韵律】
律诗的一种。每首六句,隔句押韵,共三个字押韵。如李白《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水春云母碓,风扣石榴花。若爱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绝句】
即“绝诗”,亦称“截句”、“断句”,诗体名。截、断、绝均有短截义。每首四句,或用平韵,或用仄韵。始于南朝齐梁新体诗,如《玉台新咏》即载有“古绝句”。唐代通行的为律绝,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平仄和押韵都有规定。以五言、七言为主。亦有少量六言的,称“六绝”,但未流行。
【五言诗】
诗体名。每句五字,有五古、五律、五绝、五排之别。起于汉代,魏晋至隋唐,大为发展,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主要形式之一。旧时以《古诗十九首》和苏武、李陵《河梁赠答》古体五言诗之始。
【六言诗】
诗体名。全篇每句六字。南朝梁任昉《文章缘起》称西汉谷永有六言诗,《文选·左思〈咏史〉》李善注说西汉东方朔已有六言诗,其诗均不传。今所见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唐人也有偶然写六言诗的,如王维的《田园乐七首》、顾祝的《过山农家》。有古体、今体之分,但均不甚流行。
【七言诗】
诗体名。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有七古、七律、七绝等。旧说始于《诗》、《骚》,或说起于汉武帝《拍梁台诗》(见“柏梁体”)近人多以为起于汉魏,至六朝而趋于兴盛,到了唐代,大为发展。它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主要形式之一。魏曹丕的《燕歌行》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
【杂言诗】
诗体名。古体诗的一种,诗中句子长短不齐,无一定标准,短句仅一字,长句有长达十字以上,而以三、四、五、七字相间杂者为多,是一种较为自由的诗歌形式。《诗经》中已有杂言诗,汉乐府民歌中杂言诗较多,唐代及其以后的诗人也写了不少杂言诗。
【整理编撰:顾元隆山东诗词学会省直分会顾问】
《词律学》课件连载
诗词写作实践导引课(讲义连载)
诗词写作的“写作构思”与“形象思维”(3)
三:形象思维在古典诗词作品中的应用【续上课】
再如:
晏殊的《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是一首用“大写意画”式的形象思维写的词。作者精选几个特写镜头,以工巧而华丽的艺术语言,抒发悼惜春残、年华飞逝的感慨,不失为词中名篇之一。
再如: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阕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是一幅出猎的大写意画,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而其中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托古言志”,'“西北望,射天狼”是“托物抒怀”。这些又是“移花接木”式的形象思维。所以就词的全篇来说应是“虚实相融”式的形象思维。
再如: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他那仅用115字便写尽人类历史发展、涵盖了上下几百万年的历史史诗《贺新郎·读史》: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zhi)庄屩(jue)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这阕词,上阕起笔就是“人猿相揖别”,说出人类刚诞生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刻。但表面写来却是那么轻松,好像只是人与猿作了一个揖就从此分道扬镳了一般。
——这个“揖别”用得极为形象,而富有谐趣,富有十分厚重的历史感。
——接着是漫长的人类之“蒙昧时代”,几百万年就这么过去了,这就是人类发展最早的阶段——石器时代。这个时代在诗人眼中不过是磨过的几个石头,仿佛只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的儿童时代。一个“磨”字让人顿生漫长而遥远之感,而“小儿时节”让人感到诗人对人类的把握是那么大气又那么亲切,这一句有居高临下之气势,更有对往事如烟之浩叹。
——这就是【形象思维】的结果:与猿拱手作别进化到了原始社会的人类犹如呱呱坠地,再经过磨石为工具的石器时代人类进入了少儿时期。炉中火焰翻滚,那是青铜时代,也不过就是经过了几千个春夏秋冬。
作者溯古而史鉴【现实】——“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是全词中最经典之语,指的是自从人类进入了阶级社会以后,人民就没有什么好日子过了:战火不歇,流血遍野。一下子抓住了阶级历史是由血写成之本质,看得人触目惊心,感慨万千。
——这阕词,作者写于1964年春,是词人一生读书,尤其是读中国历史书的艺术性的总结,充满诗情画意及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这阕词,从人类诞生一直写到现在,纵贯几百万年的悠久历史,而着墨仅仅115个字,如大写意的国画,用笔不多,却挥洒自如,意境、情趣、神韵具备,把读者带进了滚滚向前的历史长河,与之共悲欢。
——这是一阕以政治家的气魄、诗人的才华、史学家的渊博、理论家的思辩发出的吟唱,大气磅礴,吞吐烟云,雄盖古今,为中外文坛有史以来所罕见之大手笔。
——从上面所例举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形象思维,不是个单纯的技巧问题,而是包括知识学问、生活功底、思想情操、世界观与艺术观的高度统一等多种因素形成的艺术修养。
——正如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先生所引西人文艺评论所说:“大家异于常人,非由于技巧熟练,而达常人所不能达;直为想象高妙,能想常人所不能想。”
讲义摘编撰写并主讲:顾元隆
【山东诗词学会省直分会顾问、老年大学、网络诗词大学讲师】

诗词讲坛

温馨提示

《鲁风清韵》诗词讲坛

编委会主任:林建华

副主任:张维刚、胡桂海

委员:顾元隆、王来宾、刘业玲

主编:胡桂海

副主编:顾元隆、王来宾、刘业玲

编辑:王勤、谢洪英、王明兰、吉洪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