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车企节前裁员、关厂,自救之路仅此而已?
聚焦行业
2018年之前,中国的车市可谓顺风顺水,年年销量新高早已是家常便饭。不过在2018年,中国车市遭遇拐点,高速增长的局面并没有如期而至,整个汽车行业一蹶不振,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汽车行业的下滑也导致全球汽车行业出现下滑,汽车行业的寒冬已经不可避免。
面对车市寒冬,一些车企开始大批裁员、关闭工厂甚至拖欠员工工资来减少损失,整个市场被悲观情绪笼罩,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了汽车行业如此低迷?裁员、关厂真的可以救活企业?
欠薪、裁员、关厂,新年前不美妙的音符
从2001年后,我国机动车才真正开始普及,而高速普及是在2008年之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普及范围逐步开始从东部地区扩展到中西部地区。近些年很多城市限牌、限行政策的实施也基本上宣告了汽车普及将逐步走向低普及状态,汽车消费的红利时代基本结束。
近日,北京现代工厂大规模裁员的消息不胫而走,预计裁员人数高达2000人,有员工透漏位于北京顺义的工厂已不再接受订单,其中第一工厂还将要拆除。
整个2018年,北京现代销量仅为74.61万辆,低于2017年的82万辆,而北京现代目前共有5家工厂,累计总产能达到165万辆,这也意味着北现超过一半的产能被闲置。
对市场判断不足以及早些年疯狂的扩张导致了北现不得不通过裁员来减轻压力,幸运的是其员工可以选择支援其他工厂或者直接离职获得补贴,而华泰的员工就没有那么好运了。
作为传统自主品牌车企,华泰被曝出已经拖欠员工4个月的薪资,并且在荣成、鄂尔多斯以及天津基地都出现欠薪情况。由于对市场前景预估不足以及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华泰在乘用车领域已经走进了死胡同,基本上丧失了进一步发展的能力。目前旗下的鄂尔多斯工厂、天津工厂都已经停产,众多员工面临着讨薪无门的窘境,在当前形势下,华泰汽车很难继续维系。
以退为进并不都是坏事
不仅国内车企通过裁员、关厂来实现自救,近期通用、福特、FCA也都开启了新一轮的“裁员潮”,汽车市场竞争的持续加剧,一些车企的工厂产能利用率下滑。为了保持盈利,车企必然需要提高产能利用率,此时裁员、关闭产能成为了必然选择。
裁员在外界看是车企为了节省成本、减少开支,这个的确是事实,但对于一些企业来说,与其说是裁员,不如说是人才的转移。
比如通用汽车,未来两年将大力发展电动车和自动驾驶汽车,因此燃油车的开发团队将进行精简,新能源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的人才才是通用目前需要的,因此,裁员这个在过去象征“衰败”的名词,目前已经有了新的意义,以退为进,车企瘦身的背后是在积蓄更强的动力。
和通用一样,车企福特也开启了裁员模式,福特目前仍然保持着盈利态势,裁员的真正目的是加快企业转型的步伐,为了实现2020年大规模电动化,福特希望通过此次裁员进一步削减传统汽车业务,更好地让路给新能源汽车产品。
危中有机,自救还有很多方式
相比通用、福特这种为了市场新变化而主动转移人才的手段,华泰等企业则是明显的不景气造成的。目前中国车市对政策的依赖度偏高,依赖性正在逐渐增加,汽车有智慧认为:除了通过政策刺激汽车消费,车企通过自身创新才是生存之道,豪华品牌的销量增长告诉我们,消费升级已经成为目前的主旋律,这也就要求自主品牌必须推出高质量的产品去迎合消费需求。
对于境况不好的车企来说,首先要做的是降价、促销、情理库存积压,即使是“赔本赚吆喝”总比全赔了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暂缓压力,促进资金回笼,另一方面对今后的宣传推广也有一定好处,至少能够部分挽回处于“边缘化”的境地。
其次,增加自身造血机能,吸引资本市场,但这样做的前提是,在研发上有所突破,才能拿出吸引人眼球的东西,不管是对消费者,还是进一步融资,都是有益的。
同时,而对于实在支撑不下去的企业,挂牌出售也未必不是好事。凭借自身的造车基础,在新资本的手中,未必不能焕发新的活力,“卖身”出售总可以为未来留下生机,毕竟彻底的死去对谁来说都没有好处。
中国消费者已经过了容易被“忽悠”的时代,用老掉牙的技术,换上新外衣的做法对精明的消费者来说,只是用“障眼法”蒙住了自己的眼。因此,消费升级是必行之路。对于境况不好的车企,需要看到的就是这一点。2019年车企的日子仍旧不好过,能活下去的企业所要做的就是靠新技术,新产品弥补自己的短板;至于某些已经难以为继的企业来说,不如早早挂牌出售,为自己留条生路。关厂、裁员只能解一时至困,并不是长久之计。
汽车有智慧
真实 | 启迪 | 睿智
关注Futurauto
拥抱新能源汽车未来
我们的10W+文章
中国最富的三个村子,街上停满宝马保时捷,堪比“中国小迪拜”!
2014年创刊
最早的新能源汽车平台
流量较大的智慧汽车平台
专注评测、视频和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
汽车有文化媒体集群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