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妙理|太极学对“太极”的界定

太者始之先,极者终之后 

太极有三则:无中生有、静极生动、无为而为。

没有无中生有、静极生动、无为而为,就不能称为太极;就像没有自然、无为和返本,就不能称为道家一样。这是道家太极的大旨、原则,是千古不易的。

从修为上,从我们的道上,应当怎样来理解太极?

我们这个世界上,不管是什么存在,天地万有、事理物情,它都有一个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过程。从无到有了,它就进入了这个存在的生生过程,而这个过程的终结,就是又从有到无。那么在这个过程的前面和它的后面,还有什么吗?没有了。在一个事物没有出现的时候,是没有这个事物的。你没有出生时,是没有你这个人的。你生下来之后,才有了你这个人,你才进入这个生命的过程。从无生有,进入了这个过程,而有又必归无,完结这个过程,这就是一个规律。

大家注意,在无生有的时候,还有一个孕含的阶段,而这个阶段就是太极境界。生了有以后,就进入两仪的境界了。而到了从有归无的时候,你又要进入太极的境界,然后才能真正地归于无。所以,太极就处在一个事物开始与终结的两端。这样,就形成了我们太极门和太极哲学所讲的三界:一个有界,一个无界,还有一个介于有无之间的有无界。这个有无界,就是太极境界。

因此,我们对“太极”二字的正确解释是:太者始之先,极者终之后。太,古哲选用此字,并非偶然。何为太?开始的前面称为太。太者,大之大,大之上也。太,就是先的意思。比如说,祖父的父亲叫太祖父,太祖父的父亲叫太太祖父。所以,太,就是先、高、远的意思。极,就是尽头,就是绝,就是没有了。所以,极者终之后也。所以,太极的含义就是始前终后,它包涵了有的过程的开始之前和终结之后。而在这个始前和终后之间,是始后终前,即有的过程。

太极理括三界

道家太极学关于“太极”一词的解释,其理就包含了三界:有界,始后终前;有无界,始前终后;无界,始始终终。这个三界说,是从哲学上提出来的。与道教、佛教所提出的教义性的三界说,有本质的区别,不可同日而语。由于太极之理横括三界,所以,太极门不称为无极,也不称为有极,而称太极。还有一些词,叫元极、太乙、太一,这些变词,和太极是一个意思。三界之理,可简如下图:

上述的无、无有、有、有无、无,是一事物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五个阶段,亦即五境。而太极就包括了这五境阶段。在这五境阶段中,开始的无与最后的无是一回事,有无和无有也是一回事(异中之同),所以就称无界、无有(有无)界、有界为三界,太极大旨就包括了这三界。它概其始终,包容万有一无。

这三界包含了一个总体的规律,所以又叫三界一道。由于它包含了三界的规律,所以它是大道。

任何一个人,所有的事物,都要经过从无到有,从有归无这么一个过程。如果我们完整地了解了一个事物的三界,我们就算真正理解了这个事物。而要真正地理解一个事物,就要理括三界。一个人从生到死,还只是在有界。其生前还有,而死后也还有。也就是说,他还有前因和后果。如果没有前面的,那么中间的来去便不能解释;如果没有后面的,那么中间与前面就都得不到解释。所以万事万物,其理皆不越三界。

前因后果,是这一事物之所以存在的缘起与归宿。然而人生有界,居于有界而论前后,不惟不易,也难的指。因为两端你都看不到。但于理上,应该如是理解,方不致偏执。

摘改编自陆锦川先生《仿佛谈道录》

主编〡蒋华

图片〡周晓妮

编辑〡徐建华  周晓妮

本文图片版权归图片提供者所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