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老家的饺子

文:张宗龙

“好喝不如口子(酒),好吃不如饺子”。

“饺子就酒,越喝越有”。

“送行的饺子落脚的面”

老家的这些俗话俚语,都是说饺子好吃。的确,饺子是一道能调众口、南北皆爱、荤素都香的大众美食。从官方宴席到百姓餐桌,从春节大餐到日常生活,现在的饺子成了一道主食、一种美味,受到全国各地人们的喜爱。

我的老家山东省滕州市是饺子的发源地。资料显示,春秋时期东夷地区的薛国(就是今天的滕州)境内,战乱四起、乡村贫穷、缺少干粮,乡下人就把野菜烫熟捏成小团子,放到面上滚一下,然后下锅煮熟,盛出来当干粮吃,最初叫做“团子”,后来演变成现在的饺子。

山东人普遍爱吃饺子,老家人至今对饺子情有独钟。但真正的老家农村人却不说饺子,而说是小包子,大包子则是上笼蒸的那种。过年时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六,天天吃饺子。三十晚上吃饺子图的是团圆,除夕夜女人包饺子,男人喝小酒,小孩放鞭炮,年味十足。大年初一吃饺子求的是好运,一盘热腾腾的饺子不但是敬天敬祖的必备,而且是全家一天的美食,有的人家还在饺子里包硬币,吃到的人一年运气好。初二待女婿、初三待娘亲、初四捏嘴、初五破五、初六开业,都是吃饺子的说辞。平时过节,像正月十五的元宵、五月端午的粽子、甚至中秋节的月饼,我们那儿从前也大多用饺子代替。还有六月初一、元旦,老家都叫过小年,或者腊月二十三真正的小年,再有平时家里来客人、有人要出远门、老人过生日,我们那儿都会包饺子。

小时候天天盼过节,过节才能吃饺子。但小时候家穷,并不是每个节都能吃到饺子。过年时的饺子是不可少的,饺子馅却非常简单,很少有人家能吃得起现在常见的茴香肉的、大葱肉的、芹菜肉的,那时大多是大萝卜的。小时候没有大棚温室,也没有冷库冰箱,冬天很难见到青菜,农人们把秋天收获的大萝卜埋到土里,一个冬天却只舍得吃腌咸菜,到春节时才会把萝卜扒出来剁馅子。先把萝卜用专用的镲子镲成细丝,放入开水锅焯水,捏干水份后加入泡好的粉条剁碎,再加入盐和酱油,就是一大盆饺子馅。现在人们管这种馅子叫素馅,很多怕胖的人爱吃,那时却是因为穷,没有肉可放。如果馅里放入一些大肉炼油剩下的油碴拉子,那就要专门分开用来待客了。

在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我们家也偶尔能吃上饺子。那是奶奶专门到地里挖来的野菜,象荠荠菜、灰灰菜、七七芽,都可以当馅,淋上几滴过年时炸完过油菜剩下的杂油,香味也是十足的。春天新麦没下来之前,馅好弄,面却不好搞,那时常常吃的是玉米面和红薯面掺合的饺子,虽然粗砾砾的剌嗓子,我们也吃的津津有味。那时我还不知道饺子的前身“团子”的发明地竟是我们老家,否则一定会有十足的自豪感,吃起来更带动。

我当兵离开家后,每次回去探亲都要吃一顿饺子。老家讲究“二、五、八,可回家,三、六、九,往外走”。后来我在外地成家,老家成了故乡,常常分不清从老家返回到底是回家还是往外走,但老妈却固执地一直认为我是“往外走”。不但要挑“三、六、九”的好日子,还要在临走前的晚上,呯呯地剁馅、细细地和面,包上几大锅棑饺子。现在饺子对我来说早已不再稀奇,临走我常常连一个也不想吃,有时还怪怨老妈自找麻烦,瞎费工夫。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个电影,有一个儿子因公出差,路过老家,只能在家呆一晚,第二天一早就要出发。头天晚上儿子无意说了一句,说想吃他妈做的酸菜饺子。结果他妈连夜跑到亲戚家借来最好的酸菜,怕吵到儿子睡觉,老两口在冰冷地院子里剁馅、和面、包饺子,待第二天一早儿子起床,才发现爸妈一夜没睡,就为了让他吃一口酸菜饺子。这时我才明白,那一颗颗饺子里包的不是馅子,而是父母亲对儿子的浓浓爱意、丝丝牵挂、悠悠浓情。他们拿不出更好的东西给儿女,却把关爱和亲情都包进饺子里,让儿子吃了不想家。

西北地区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说是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这也是有历史故事的。话说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冻烂了耳朵,名医张仲景用羊肉、辣椒、驱寒药材等捣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饺子给病人吃,很快治好了人们冻烂的耳朵,这一习俗流传至今,地域颇广。有一年我在兰州过冬至,天下着大雪,非常寒冷,几个亲戚领着我吃百味饺子,在雪天里排了很长的队才吃到,结果差点没把耳朵冻坏,但心里却是暖的。

在天水一带把饺子称作扁食,这竟然也与我们老家的典故有关。相传孔子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背的就是老家最早发明的团子,晚上睡觉时把行李当作枕头,第二天起来发现带的团子压成了扁的,他们便风趣地称为扁食。孔子周游列国时到没到过天水?这个不好考证,但扁食却是天水人爱吃的美食之一,倒是真的。

南方人也爱吃饺子,但做法不同,有蒸饺、煎饺、烤饺等,面料不同,有虾饺、粉饺、芋饺、艾饺等。南方人平时爱吃米,对做面食不专业,平时过节爱吃汤圆,但做起饺子来却是相当精细,可见饺子在他们心里也是相当重视的。

有一次到地处西北的金昌开会,吃了金昌有名的饺子宴。是用各种颜色的蔬菜汁、水果汁和的面,五颜六色、造型可爱,让人不忍下筷。不但外型好看,馅料更是丰富,牛肉的、羊肉的、鸡肉的,豆角的、茄子的、土豆的,三鲜的、虾仁的、墨鱼的,几十种馅料。我边吃边想,饺子起源于我们老家,经过几千年演变,祖国的西北内陆地区都把它做成了产业,我们老家却没有跟上,饺子的花样不多,改进不多。这也许是老家人念旧,对老祖宗的敬畏心理吧。

老家的饺子花样虽不多,却非常实惠,个大馅多、皮厚形美,嚼起来筋道、吃起来过瘾。更重要的是,老家人过年过节或来客吃饺子,并不像北方人吃饺子那样,只上一碟蒜泥、一盘辣椒、一瓶陈醋即可,而是照样会上七碟子八碗的鲁菜,他们只把饺子当作餐桌上的小吃,这同样透着老家人的豪爽和厚道。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愁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0)

相关推荐

  • 过年杂志︱小食谱:猫耳朵,花馍,盐豆子

    这是 村庄物语 第323篇原创推送 ︱猫耳朵︱ 猫耳朵?不是猫的耳朵,而是一种饺子. 过年吃饺子.这几乎是各地过年的定例.普通人家过年,吃不上吃得上一顿饺子,好像还是领导们心心念念的一件事儿. 我在网 ...

  • 为什么中国北方过节喜欢吃饺子?

    www.zaobao.com 2021年2月14日 7: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 过年吃饺子.正月初五"破五"吃饺子.冬至也要吃饺子--对很多人来说,饺子仿佛是过节的" ...

  • 乡土文学 | 张启超:也说老家过大年之: 故乡的年(一)

    乡土专栏主编:朱保彰 文:张启超 / 图:堆糖 在我们老家,过年是件大事,是除旧布新.欢乐祥和.合家团圆的节日,不但全家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亲朋好友还会相互走访拜年,表达情怀和美好祝愿.同时也是人 ...

  • 李中军 | 母亲的冬至饺

    母亲的冬至饺 天气逐渐冷了,冬至也越来越近来.冬至在我儿时记忆里,是仅次于春节和中秋节的好时日,是可以吃上香喷喷的冬至饺子.在那生活还不富足的时期,是我们乡下小孩子可以打一次牙祭解嘴馋的时候,对儿时过 ...

  • 【大家说·自圆其说】袁益民:家乡词(之一)

    老家那个村子实在没有什么根底. 这样说吧,即使健在的最年长者,能说到爷爷辈在这个村子的往事,就了不得了.我估计,在这一带定居的,六七代人左右,再远也远不到哪里去.在我家这个村子东北方向不到一公里,有一 ...

  • 【微型小说】我儿子最爱吃这个

    ​ 爸爸得了阿兹海默症,记性越来越差,甚至认不出儿子. 儿子带他去餐馆吃饭,盘子里剩下两个饺子,爸爸用手抓起饺子放进口袋里.儿子愣住了. 爸爸说,这是留给我儿子的,我儿子最爱吃这个. 很多时候,父母会 ...

  • 关于饺子的歇后语

    栏目:好词好句时间:2016-08-01 饺子铺的酱油--白搭 饺子脱皮--露了馅 金刚钻儿包饺子--钻心痛 黎明的觉,半道的妻,羊肉饺子清炖鸡--难得的好处 麻雀头包饺子--尽是嘴 泥人吃饺子--难 ...

  • 威海玄同太极拳馆,玄同说太极:为什么饺子叫天下通吃?练家子转身不转头?

    太极拳的合,应用很广,两面皮往一块捏,小了是饺子,大了是韭菜盒子. 这大过年的,大家伙都喜欢合,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盒子锅里转.我们河南老家把饺子叫做扁食,一锅扁食里面要有一个包的是钢镚,玄同小道从来 ...

  • 南阳人的扁食

    南阳人的扁食

  • 贾国勇/冬至的扁食(散文)

    "冬至不端扁食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流传在豫东的这句俗语,提醒人们在冬至这天不能忘记吃扁食. 扁食是什么?扁食就是我们日常说的饺子.在豫东,饺子的俗名叫扁食,雅号称娇耳.故乡的&q ...

  • 难忘冬至那时光

    今年的12月22日,冬至.头一天,朋友圈中早已热闹非凡了,各位朋友的祝福纷至沓来.冬至,也是一个接近新年与春节较为隆重的一个节日.冬至吃饺子也是我们这里的一个习俗:冬至吃饺子,防止冻耳朵.相传这个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