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无敌:康熙皇帝在承德避暑,心里想着京城监狱的犯人不要中暑

题记:

冬至过后到三九天最冷,是避暑山庄里的冰窖取冰的时候。

在承德,康熙皇帝用冷冰冰的冰,上演了一段侠骨柔情。

1.

承德,因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被康熙皇帝所选中修建了避暑山庄,成为“北控蒙古、右引回回。左通辽沈,南制天下”的夏都,也成为他实施“仁政”的重要舞台。他以“怀柔”之手段,彻底解决了“蒙古部落,三皇不治、五帝不服”的问题。

心静自然凉。

环境好,心情就好,看康熙皇帝写的《乙酉秋日山庄偶成》

山花野菊喜清风,塞北烟光报岭枫。

无暑不知秋气至,数丛兰蕊放离宫。

关于承德凉快的诗,康熙皇帝写过很多首,他太喜欢这里了。

可毕竟人间有四季,承德也有夏天。

每年的夏天,承德还有7——10天的暑热天气。

康熙五十三年,就把康熙皇帝热着了。

2.

避暑山庄文津阁前不远处,有一个长长的土岗,现在上面已经长满了各种树。

熟悉山庄的人都知道,这里是冰窖。

在没有空调和冰箱的年代,夏季降温主要靠冰块,而储存的冰块的挖取,就是在每年的冬至过后到三九天。

富察富敦写的《燕京岁时记》里记载冬天打冰:

冬至三九则冰坚,于夜内凿之,声如錾石,曰打冰。三九以后,冰虽坚不能用矣。

富察富敦在后面还有一段注释:按《事物原会》记载,最早的打冰是从周成王开始的,每年十二月的时候,敕令斩冰纳于凌阴。凌阴者,今之冰窖也。

周成王,驾崩于公元前1021年,中国皇宫储存冰块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也就是说,到四九的时候,尽管天还很冷,但冰已经不能用了。

冰窖附近

其实,在清朝的时候,冰窖已经是官职的名称了。

冰窖,清朝工部都水司所属机构,按现在看应该是一个处级部门。北京城内外设冰窖十七个,每年冬季二九后打冰块藏于冰窖,到暑期供坛庙官府之用。

北京如此,在热河避暑山庄,冬天储存冰块以备暑期降温用,这件事情更加重要,因为皇帝每年都要在这里度过夏天。

康熙皇帝在热河就写过用冰降温:

《咏夏》

信风已尽接朱明,长春舂容草木亨。

漱露调冰消暑气,何如心静则神清。

心静则神清,这是康熙皇帝在康熙五十一——五十四年之间写的诗,60左右岁的老人,有些禅意。

就在他在热河用冰块降温的时候,他想起了北京监狱里的犯人。

避暑山庄锤峰落照

3.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五月初一,上至热河行宫驻跸。

六月十三,因酷热恩施臣属、驿递人马以及狱禁枷囚。

天太热,一个大国皇帝,心疼起了身边的大臣、侍卫、快递员和监狱里的犯人,连着发了几个通知。

谕领侍卫、内大臣等:

连日甚热,大臣等早朝毕即令散去,免其晚朝。伊等俱在此环居,如有差遣,往召可也。侍卫等亦如之。巡守及执事人等,除值班外亦著免到。似此大热天气谅无多时,最甚亦不过十日耳,尔等传谕扈从文武大臣知悉。

谕兵部:

报上递来事件,每限傍晚时到。今值酷暑,驿递人马交困,应著少缓,限次日日出前到。暑退后,仍照常行。

谕刑部:

朕避暑塞外驻跸,山庄素称清凉之地,尚觉烦热,想京师自然更甚。朕时以民生疾苦为念,今天下承平,农商乐业。推有罪人拘系囹圄,身被枷锁,当兹盛暑,恐致疾疫,轸念及此,不胜侧然,应将在京监禁罪囚少加宽恤,狱中多置冰水,以解郁暑。其九门锁禁人犯,亦著减其锁条。至枷号人犯,限期未满者暂行释放,候过暑时照限补满。尔部即遵谕速行,以符朕法外施仁至意。”

康熙皇帝的谕旨,几乎都是大白话了:天太热,大臣们和侍卫们下午不用上班了,有事随时叫你们。送快递的也要体谅他们,原来要求他们傍晚送到的快递,第二天早晨日出前送到就可以了。监狱里的牢房要多放冰块降温,带枷的犯人把枷板也先给解下来,凉快了再补上天数。

康熙皇帝管的真的够细的了。

一个社会的治理,把好人管好了,不算本事。

把坏人变成好人,才是仁政。

监狱不是犯罪技术学校,出来后变本加厉的报复社会,这才是最大的犯罪。

4.

仁者爱人,包括对敌人。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皇帝对大臣们说:

天下当以仁感,不可徒以威服。葛尔丹凶暴,朕唯待以宽仁,葛尔丹奸狡,朕唯待以诚信。尝览经史云:唯仁者无敌。

对于监狱里的犯人,早在康熙二十二年,康熙皇帝就对刑部说过:

人命关系重大。凡见审人犯、自应早取口供,速行完结、庶不致无辜久禁,囹圄淹滞,毙命其中。有应行详审及等候质对者、或暂行监候、或羁禁各门,该管官员、亦当严加稽察、不时照管,毋令狱卒及守门人等借端需索,恣行凌虐。且各犯虽有应得之罪、若未死于法、先死于狱、既非宪典、亦干天和,朕心尤为不忍。向来在外各衙门审理人犯、或系监毙、或在路物故、凡一起内至三人以上者、定有处分之例。今思内外刑狱、事属一体。嗣后在内各衙门、及各门监禁人犯、一起至毙几人以上者、作何处分、著九卿詹事科道、详议以闻。 

事实上,这是一个司法体制上的问题。

犯人也有人权,没犯死罪的人,在判决之前,被人折腾死在监狱里了,这样的事要有个说法。

更何况未审完的人犯里,还有被人冤枉的呢?

5.

仁者无敌——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康熙皇帝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治国方略。

他在《王道论》里这样说:治天下必审择所以为治之道... ...其要在仁义而已矣。昔三代之盛也,蠲烦去苛,屏饰斥伪,先躬行而后文告,崇礼让而缓刑罚。优游渐渍,不期效于旦夕。迨积之既久,风俗日茂,人心日醇,大化敦庞,号为上理,此行仁义之所至也。... ...

他的意思是说,治理天下,一定要审慎的选择为政之道,关键的地方,在于推行仁义罢了。夏商周的时候,祛除繁扰和苛政,摒弃粉饰和诈伪,首先躬行而后昭告天下,崇尚礼让,减缓刑罚,优游闲适,循序渐进,不期望在短时间内取得实效,等长时间的积累后,风俗日益朴茂,民心日渐醇厚,天下教化敦厚笃实,这都是推行仁政的结果。

孔子也是这样要求的,康熙皇帝接着说:

孔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又曰:圣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盖言王道之成,仁义之效也。

即使有圣明的君王出来,也要经过三十年的治理才能得到仁政,王道的化成,是推行仁政的结果。

时间,我们都需要时间。

好在康熙皇帝有时间,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有足够的时间来实现他的理想。

承德溥仁寺

6.

康熙二十年四月二十二日,26岁的康熙皇帝在北巡返回途中,在现在的平泉市大吉口附近(达希喀布齐尔口原野)设黄幄赐宴喀喇沁、科尔沁等部落首领。

“蒙古上下数千人,人赐酒一金叵箩,乳茶一瘿碗,顷刻而遍”,

从秦汉时期就让人头疼的北方边境问题,用喝酒就解决了。

康熙皇帝的侍从高士奇写诗记录:

赐宴喀喇沁诸部落恭记

黄幄高张羽卫陈,遐方述职尽称臣。

金螺酒醴颁三爵,宝碗茶膏遍一巡。

问俗远同虞出狩,要盟欲笑汉和亲。

长城有险休重设,至治从来守四邻。

喝酒就能解决的边境问题,还修什么长城呀,戚继光快把国家的钱都花完了,修建的长城不是也没有挡住清军的铁骑吗?

从此,蒙古各部也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时期。

承德溥仁寺

7.

到康熙五十二年,漠北、漠南、喀尔喀等蒙古地区出现了20余年的安定局面,中央政府不断采取措施,密切与蒙古各部的关系。

这一年是康熙皇帝的60寿辰,“众蒙古部落,咸至阙廷,奉行朝贺,不谋同辞,具疏陈垦,愿建刹宇,为朕祝厘”,

康熙允其所请,于是年在热河避暑山庄东侧建造了两座寺庙,供蒙古诸部大聚会使用,取“寓施仁政于远荒”之意分别题名“溥仁寺”、“溥善寺”。

现在,溥善寺早就消失了,溥仁寺成为承德唯一一座康熙皇帝时期修建的庙宇。

仁者无敌。


华燕检测感谢您关注  老羊铲史

验车到华燕   快捷又方便

地址:承德市开发区东西营(鸡冠山地质博物馆对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