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古代被称为“丹青”,由此即可知,早期中国画的典型形态是以色彩为主来表现的。青绿山水,作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以矿物颜料石青和石绿为主,宜表现色泽艳丽的丘壑林泉。它始创于唐代,经几代画家发展传承,形成了一种程式化的表现方法,但要画好难度很大。清王石谷曾说:“凡设青绿,体要严重,气要轻清,得力全在渲晕,余于青绿法静悟三十年始尽其妙。”自本月二日开始平台连载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山水画会副会长、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段七丁的系列讲座《青绿山水画技法解析》(1)——(5),以期与大家共同探讨。
下面继续上一期关于山石的画法:
这一体系的山石法以宋代各名家及明代仇英等人为代表,是大青绿山石的主要技法。其塑造分为三个步骤完成:一是底色,勾写、染擦(多施石色:正色石绿多以赭色打底,正色石青多以石绿打底,亦可视需要决定底色配搭);二是正色,染擦(多施石色:石绿、石青或朱砂等,亦可依表现需要决定);三是罩色,勒提加皴及染罩(施水色:透明度高的植物颜料,亦可用水彩,罩色的使用依山石表现效果的需要而定,罩色用于调整色调、醒提与统一画面等)。(见附图)
绘制时,每一步骤再视效果和具体要求,在2至5遍间灵活掌握完成。历史上虽各有家法或不同风格,但总的规律不出其右。底色层:以所需之色打底。其间勾点揉擦的用笔技巧在于数遍叠合又不失其势,既有势态走向而又能使之均衡。此步骤重大局、略细节、勿刻画,笔法上宜毛、宜松,且要注意适当分出山石体面,一般历经3遍勾写整理可结束,其中要领如写意绘制之初略,但无细皴刻画。中间正色层:施以画面所需之主色调。这一层的绘制以染制为主,笔法虽依底层结构施以擦、刷、点等,约经三四遍可完成,但加积中应注意分浓淡,更要注重加积过程前一遍与后一遍用笔的适当错位。为了让底线与下一步勒提线的叠加有空间,中间正色层的用笔无需用线。正色层的冷暧叠合,如石青、石绿,其分明处用笔点刷要果断爽活,而虚处用笔则以揉为主,色与水亦不必太饱和。表层罩色:这一步中需完成皴、染、勒提、收拾,作品精神多依赖此程序中用笔的出彩。勒提加皴的勾写点画,一要审视总的势态,有轻有重;二要顾及已形成的结构;三要在前两者基础上尽可能施展线性自在的表现力,尤其勾点用笔要突出,注意虚实和快慢节奏与之前底线的配合,若即若离,自然自适。染罩用笔如水墨渲淡,每遍见干,三四遍完成。另外由于是在已干的石色上染制,故不可反复擦刷,避免石色被重新翻起。色水宜清,清且薄则透出色层错叠中的爽厚,否则水色厚易生腻。实践中勾点、皴刷常以具体要求而灵活布配,以做到有程序而又无机械定式为宜。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