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叔叔慢慢教-122/123-五苓散 简谈调胃承气汤/五苓散方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JT叔叔慢慢教-122-五苓散 简谈调胃承气汤

简谈调胃承气汤

【7.41】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它说:“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其实这个地方啊,这一条在别的版本的《伤寒论》,往往是把它跟前面的那个芍药甘草附子汤连到一起的。比如说像是王叔和的《脉经》,或者是另外一个版本的《伤寒论》,叫做《金匮玉函经》,那里面就把它变成同一条,就是说如果是发汗之后会恶寒怕冷的,那就是芍药甘草附子汤,然后反而会觉得热的,那就是要用调胃承气汤。那当然,各位同学,调胃承气汤的条文,从之前讲到【6.30】条的时候,我已经就刻意在忽略,因为调胃承气汤,比如说,它有什么大黄、芒硝,我也不急着教,就这样一直放着。那我到现在,我还是打算继续放着,为什么呢?因为调胃承气汤如果你读了《阳明篇》之后再回来复习这两条的话,会比较觉得轻松。因为《阳明篇》,它的这个用的这个药物啊其实不多,什么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这样子,药方是用得不多的。那它很多的条文都是在教你怎么分辨该用哪一种承气汤,那等到你把这些条文都读了之后,再回头看调胃承气汤,我想那感觉会比较深一点。那现在呢,我们只是说,大小承气汤都算是比较有力量的泻药。

而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这三味药加在一起啊,它当然有泻的效果,比较上来讲,比较是缓泻。而这个缓泻又可以这么说,就是当你判断出这个病人的身体里面,将会大便越来越干,然后变成便秘的那种燥屎的时候,你就先喝调胃承气汤。因为有芒硝在那边吸住水,不让肠子把水吸走。那大黄在里面凉住它,让它不要发热,然后甘草将这两个药的药效都作用得比较缓慢,这样子的做法可以阻止这个大便继续干燥、继续发热,那这样的一个作为就是调胃承气汤它基本上在做的事情。那之前的【6.30】条说,哎,这个阴阳两虚,自己自说,自己在那边言语哦,就是在那边乱讲话了,那这是阳明有实热开始出来了,然后就开调胃承气汤。那这里的话就是说,哦,他不再怕冷,可是这个人开始怎么样?体温越来越高了哦,就是他不是恶热,他是“但热”哦。恶热是比较小的版本写恶热,但基本上我们说“但热者”,就是只是这个人开始好像蒸笼一样热起来了,那就用调胃承气汤,那来阻止它的这个燥屎的形成。

那当然在这边,就会引发疑问了,就可能同学会问,那为什么不是白虎汤?其实我也觉得为什么不是白虎汤?为什么不可以是白虎汤?所以像这一类的问题我觉得现在要解答它,我是觉得会有点早。就等我们把《阳明篇》学完再回头来看,会分得比较清楚哦,就是怎么样的状况是超过白虎汤的界限而需要用另外的一个汤。当然,简单来讲,如果用病机论来讲的话是非常单纯的,用病机论来讲的话,就是要形成燥屎的时候用调胃承气汤。那白虎汤是阳明经病,那根本跟燥屎没有关系的,就是这样而已。那白虎汤有白虎汤的主症的特征,所以到之后,我们再来一起比较。但是,这件事情本来就是讲起来有一点繁琐,就像是太阳经的病要怎么样传到阳明区块去?我们《伤寒论》学到今天其实遇到的条文还不少哦,葛根汤就是啦,太阳阳明合病,然后或者是麻黄汤,然后还有太阳阳明两阳合病的时候怎么样,这个“喘而胸闷者,麻黄汤主之”,等到你看到《阳明篇》的时候,还有生什么病啊还没有进阳明的时候,要什么太阳的药来发表,所以太阳跟阳明本来就有好多不同的变化的过程,那我们等到《阳明篇》学了再来把这个一个一个接起来来看,那这样子我们比较能够认出这个调胃承气汤使用的机会。

<方> 五苓散

我们就来进入今天一个蛮主要的新的方剂,所以像教五苓散啊,教前面的苓桂术甘汤,我都觉得我这样教还蛮委屈这个方,因为这个方子可以做好多事情。我在上课的时候,总是觉得没有办法讲完它,有这样的感觉,像是苓桂术甘汤是很大的方,那五苓散也算是很大的方,就是你的可以用到的机会非常多的哦。那不过我也就……,即使是大方我也先不要大讲好了。我觉得我今天对于这个五苓散呢是有一个比较简单的讲法,怎么讲呢,我今天根本就不可能把五苓散讲得很完整,那它里面新出现的两味药,一个泽泻,一个猪苓呢,我也先不细讲这两味药。那今天我就会带同学看一些条文,先抓出五苓散它最大的主症框架,我想这一点是比较要紧的,就先让同学熟悉五苓散的主症框架,之后才来细讲一些其它的事情,所以我们今天就做到这样子好了。其实光是这样子也有一点累了哦,那这个五苓散呐它是怎么样一个状况?

五苓散VS口渴VS喝水

首先他说:“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就是当一个人呢,用了发汗法,损失了很多的水分的时候,当然就会怎么样?会胃中干,那于是呢这个人就会觉得,哎呀,好干呐、好烦躁哦,不能睡觉啊,想要喝水。那这样子,同学可以理解吧?这个感觉可以理解的。那他就说,如果他想要喝水呢,你就“少少与之”。就是与水啊,就给他一滴滴,然后呢,让他这个胃,不要那么干,它就好了。那这个张仲景的药法里面啊,这个少少给他一滴滴水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如果我们不把握这件事的话,其实,在用张仲景的方的时候,往往会因为这件小事而失手。怎么讲呢,就是啊,我觉得我用五苓散的时候,其实在同时在处理的除了这个方、这个证之外,还有另外一个议题,就是在张仲景的眼中,“水”到底是什么东西的议题。怎么讲呢,就是在张仲景的方剂里面,你可能会看到,五苓散它里面茯苓、猪苓、泽泻、桂枝、白术,这五味药加在一起啊,好像没有一个药是滋润的药、滋阴的药,都没有耶,都是行阳渗湿利水的药,可是相对来讲,五苓散是张仲景治渴最常用的方子之一了。那当然白虎汤、承气汤阳明病的渴那是没话可讲,那整个人都烧干了,那当然渴。那就不说那样的话,为以这个伤寒而论、以杂病而论的话,你就会发现说,一个人主症是口渴,然后没有小便,我也觉得这个人已经干掉了。结果,反而张仲景是给他这种利水的药来治疗,也就是说,你会发现到,在经方的框架里面,一个人没有水,是因为他的身体没有力量把水送到该去的地方,而不是这个人身体真的没有水。

那相反的,如果你熟悉了张仲景这种医疗法的话,你看到有人他的主症是口渴,那旁边就有人啊好心给他喝水,你会觉得要杀人是不是?但是,其实这不一定是正确的,我不能说一定不正确,但是它不一定是正确的。那这个不一定是正确的这一点呢,我们来看一下前面伤寒例第三卷的36条跟37条。这个36条啊,它其实是有一点讲到说,这个病快要痊愈的时候,而它的这个说法看起来好像跟有没有吃药没有关系,因为这个人的感冒呢,好像感冒到第五六天,第七八天,好像没有什么医生医他,所以,这一条好像讲一个人感冒自己好了过程哦,跟吃药没有很多关系。那他就说,一个人得到流行性传染病,到了五六天的时候,他口渴,想要喝水啊,这个时候,而他喝水没办法喝多,这里就不应该给他喝水。也就是说,我们一向都是说感冒要多喝水,不要说感冒了,平常都要多喝水了。那可是张仲景就跟你讲,说感冒快要好的时候,那如果口很渴哦,你不能给他多喝水的。他说,因为“腹中热尚少,不能消之,便更与人,作病也”。这听得懂吗?就是他的身体变得能量阳气还不够,你喝下水他代谢不掉,这些水都变成痰饮啊什么的,之后又变成没完没了了,所以,这是不可以的。他说,一开始发渴的时候,你就要吊住他,不要给他喝水,然后呢,等到再过两天,他变成很渴,想要喝水的时候呢,他说:“犹当依证而与之。”什么是依证而与之?就是这个人如果是白虎汤证、承气汤证的话,那你多给他两口那没话讲。可如果他不是那种可以喝多水的症状,那你千万要怎么样呢?“与之时常令不足”,就是你一定不可以让他喝够他想喝的量,“勿极意也”哦,“极意”就是满足他的意,就是赏他一个痛快哦,所以,千万不可以赏他一个畅快的。那他就说,要如何吊住他,不赏他一个痛快呢?他说:那个人说我可以喝2000cc的大瓶饮料,他说,好吧。递给你一个1000cc的慢慢喝哦,喝完没有了,就让他不准他喝那么多。他说:“若饮而腹满,小便不利,若喘若哕,不可与之也”就是如果他一喝水呢,就会肚子涨,然后尿不出来,然后,或者是会喘气,或者是噎着“哕”一下呢,他说,不可与之也。他说你就要让他这个身体啊,少少水少少水,而这个少少水少少水是为了什么?张仲景就是说,消化水是会耗损你的阳气的。那你一定要让这个水,少到不能把他的阳气消损完,这样他才能够累积阳气。当他的阳气累积到够的时候,他会自愈,就是这个人忽然之间已一身大汗,然后就好了。就是他累积到足够的阳气的时候,他可以身体有这个抵抗力,自动地把这个病邪排除。可是如果你一直给他灌水的话,他的阳气将一直累积不出来,这个病就一直不会好,所以这是一个张仲景的论点。就是病快要好的时候,病人会渴,会需要喝水,可是你一定不能给他喝多。

那后面一条呢?就是把这个逻辑反过来讲。怎么讲呢?他就说呀,我告诉你说,生病反而能喝水,此为欲愈之病。这是没有错的,就是当一个人病快要好的时候,身体开始有阳气出来了,他会变得比较渴,比较能喝水,这是没有错的。但是呢,他说:“其不晓病者,但闻病欲饮水者自愈,小渴者,乃强与饮之,因成其祸,不可复救也。”他说,可是就是这些人那王八蛋,听话只听一半,他只听到说,哦,病人想要喝水就是快好了,然后就跟他讲,你赶快来想喝水啊,想喝水啊。不想喝,越给他多灌点,因为喝水会好嘛,喝水会好嘛,就这样灌,把病人灌坏掉了。就是张仲景这个逻辑这个东西是很重要的哦,人不可以没有逻辑,就是不可以因为听说想喝水说好,所以就给病人灌水,这是完全逻辑上是不通的,所以就叮咛这些白痴读者哦,不要做这种事情。不可以因为只听到想喝水是好,所以就硬要人家喝水,那其实张仲景对于喝水的看法。那我们看到张仲景对于喝水是这么样的严谨,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严厉的态度在看的话,那我们,或许啊,各位同学,你也要想一想啊,如果你在家,有一次呢,谁谁谁得了麻黄汤证、桂枝汤证,你给他医,结果没有医好,会不会是水灌太多啦,哦,就是这有可能会破坏疗伤的,至少在张仲景的伤寒的世界,这是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五苓散组方结构VS人体水气化VS计量单位铢与S分

那接下来他说:“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好,那我们现在呢就先来介绍一下五苓散这一帖方,大概地带一下。也就是不细讲本草的猪苓跟泽泻为前提,然后再来审核它这几条的主症,我们大概今天可以连续看到4条到5条的主症的样子。那五苓散这一条要讲清楚哦,我们可能会需要用到这个讲义上面补充的一点点《黄帝内经》的条文,今天发的新讲义啊,中间有一段《黄帝内经》的内容,《黄帝内经》里面有一个段落,它是讲吃到肚子里的食物跟吃到肚子里面的水啊是如何一种不同的走法。其实即使以我们现在的这个西医的角度来看啊,会觉得《黄帝内经》这样讲,堪称合理耶。它怎么讲呢?它说是,它说:“食气入胃”,就是当你从食物里面得到营养的时候,它说怎么样啊,那食物里面得到的营养,它所走的脏是什么?是肝脏跟心脏。那这有没有道理?有吧。就是我们如果吸收到有形的营养的话,我们肝脏要储存营养,心脏要用血液把营养送出去,所以,营养这个东西呢是从心从肝哦。然后这个经脉在流动的时候呢,又需要肺来帮忙它,因为肺的这个一呼一吸能够让百脉流动,哦,这样来帮忙它。那我们现在能够知道,人要呼吸,才能够帮助淋巴液走循环,淋巴液是靠人运动跟呼吸来运行的哦,所以这都是有道理的。而它呢,讲到这个食物的营养是属于心跟肝,它后来它就讲什么呢?讲说,这个液体哦,因为水这类东西,里头呢其实也是有营养的,我们中国人称之为水精嘛。那这个水精是怎么样进来?它说,进来之后呢,是先喝到胃里头,然后呢,这个胃里面这个水精开始散布啊,就会上去给脾,那脾的位置没有比胃要高啊,这个比较是胃的层级上面比脾要低级哦,所以它就端给它的这个上司哦给这个脾,然后这个脾呢再去散精,然后再把这个营气呢再归给肺,然后同时之间呢,还会怎么样?还会通调水道,就是我们身体里面需要的水会从水道走。那我们都知道,在古医书里面水道就是狭义的三焦,也就是我们有形的淋巴系统哦,那这个狭义的淋巴系统带走。

然后呢,水还会给膀胱,那给膀胱会怎么样呢?就是膀胱我们说跟命门联通才有这个气化机能,它是能够拉住这个水精之气,然后去散布到全身。像古时候在注解这个《黄帝内经》的人就有说:哎呀,这个“水精四布”这一句怎么可以接到“下输膀胱”后面呢,膀胱已经是一兜尿啊,你要水精四布的话,这个尿气四布整个人都臭掉啦。那就是把气化观把它讲得太有形了,所以会有这种观点出来。其实我们学传统医学会知道,这个水精四布的这个气化观是一个比较形而上的东西。那历代的医家在处理五苓散的时候呢,多半找到后来呢,会用这一条《黄帝内经》来注解五苓散的走法。因为你看五苓散里面的那几味药啊,这个它的药味哦,它猪苓18铢,泽泻1两6铢,同学看了可别怕,我重新说一个换算公式,你一听就明白了。古时候,汉朝啊,两之下的单位是铢,那1两是24铢,那这个18铢就是3/4两,1两6铢就是1又1/4两,以此类推。那我直接把答案给学习同学,就是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是35332的比例,就这样而已。它只在处理一个35332的比例,那这样的比例,它做成散大概是十几公克,所以就是这样子。那如果说,到了晋朝的医书的话,铢跟两之间就会多出现一个刻度,叫做分。1两为4分,1分为6铢,1两就24铢,当你看到张仲景的书里面偶尔有一两句话,它那个分哦,不是写几份几份的那个比例单位的份,而是重量单位为分的时候,你会觉得很奇怪,会觉得说是不是这已经过近代的这个重新抄写的这个过程哦。就是“分”这个字,照理说汉代的医书里面不会有才对的哦,是重量单位的那个分,所以五苓散的写法是很标准的汉代的重量单位写法。那这个35332,所以呢是泽泻最多,桂枝最少。泽泻的这个泻哦,我们现在都念xiè了,其实哦不是很适当。因为它原来这个字啊,比较是这个字(潟),这个字日本有个县叫新潟县,有没有听过啊?那泻是什么呀,泻是比较浅的这个咸水,所以泽跟泻都是那种水不干净的咸水,就像有盐巴的水,所以泽泻(xì)泽泻,念泽泻(xì)其实比较对。虽然我们中国人说念泽泻(xiè)念惯了,但是因为念泽泻(xiè)就会觉得说,哦,这个植物泻水啊,就是有泻的效果,就是想当然的了,所以最好是还它一个正确的名称哦,不然念起来会让人想歪掉。

这个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你想啊,少少桂枝包在茯苓里面,那我们就是膀胱气化机能,这是一点。那猪苓跟茯苓,我们在教茯苓的时候是相对举,我们说无形的水精之气从后面绕上来就是茯苓,因为茯苓是一个阳刚的东西,那猪苓是走阴柔,阴柔是什么,阴柔就是有形的世界,那有形的水是从三焦淋巴这样上来,那是有形的水。当然,这种东西都只是一个相对比之下的特征,你说只用茯苓不能帮到淋巴的水上来吗?我不敢说不能耶。因为像无形的水气能够拉上来,有形的水自然会跟嘛,可能只是有猪苓,它的这个调的效果会更好。但是,基本上我会说,茯苓利小便不能利水道啊,这是《神农本草经》写的哦,就通淋巴的水是猪苓,当然,两个加起来没有黄芪通得好。那泽泻这个东西呢,它就是把你身体里面,有水的部分的水中的阴浊之邪把它拔除,结果我们尝这些……,教那个茯苓的时候有说,茯苓好像是从一个没有水的这个气的世界去统御那个水。那泽泻的作用是,那个水里面有什么不对劲的东西就把它拿掉,所以它是从那种不干净的沼泽啊那种浅水里面长上来,所以它能够把这个水中的脏东西去除掉,所以泽泻在临床上面可用来治疗什么?血液里面脂肪过高啦,或者我们刚上次讲到泽泻汤,就是泽泻汤。血液里面的死水太多了,就是这一类的水中之阴邪,用泽泻拿掉,就是让泽泻把这个水中之阴邪拔掉了,这个水精之气才能够上得来,不然被这个阴邪绑住的时候没有办法。这个白术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就是让脾胃区块,甚至可以说,肠子哦,主要是脾胃这区块吧,能够把水吸了之后,丢去该去的地方。茯苓也是我们老朋友了,小肠的吸水靠茯苓,然后跟桂枝一起协同,造成这个气化的机能,所以这整个的加起来,这些本草的效果加到一起呢,就刚好可以扣回《黄帝内经》的这一段哦里面去,所以历代的伤寒家研究到后来呢,会认为说,五苓散所做的是水从进入人体到离开人体的那所有经过的路径呢,五苓散都帮你用药打通,这是五苓散的功能。那这样讲有没有道理?有道理。因为五苓散哦,到后来我们来看一些条文的时候,就会看到,《黄帝内经》里面所指称的这条水的路径哦,哪一个地方不通,好像五苓散都可以帮到一点忙,是这样的一个作用,所以它这个通水的效果是比苓桂术甘汤好的。苓桂术甘汤是去除中焦痰饮嘛,那五苓散是走这个全身的一条水路把它通遍。

蓄水VS蓄血VS膀胱癌

那为什么要提《黄帝内经》那句话呢?那是因为五苓散在历代有被一种说法,把我们对这个方剂的定义拉得有一点偏掉,然后又有人开始抬出《黄帝内经》的说法,试图把这个定义再拉回来。而这个论争的这两方啊,其实我觉得都不能说他错,不如说这两方加起来,看到的是一个完整的事实。所以,那这两方是哪两方呢?就是我自己在大概《伤寒论》很快地讲一下的时候,其实也会用到其中一方的讲法,就是我们会说:哎呀,这个桂枝汤、麻黄汤啊是太阳经病哦,就这个东西还传在营卫之中,那这个经呢一直传一直传会入腑,于是那膀胱腑有病,那膀胱腑病分成两种,然后呢,一种叫作蓄水,一种叫做蓄血。那蓄水就是五苓散证,蓄血就是桃核承气汤证,那这个说法你说有没有毛病?其实有毛病。怎么讲呢?就是桃核承气汤证它一定是感冒传经传到膀胱引起的吗?这我不能说是一定,五苓散证临床上也不是一定。那这个论点,其实这样的分类法啊,之所以会诞生那是很没有办法的事。因为张仲景的写作有这个暗示,所以我们会往这个方向去想,还给它一个结论。但是,其实张仲景并没有那么急着要有这个结论,那一开始,金朝的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的时候,就已经有这个想法。但是成无己比较客气,没有完全明显地讲清楚。

那一直到清朝初年有一个程应旄,又叫程郊倩,他写的这个《伤寒论后条辨》,因为有方有执写的这个《伤寒条辨》,他也写作伤寒条辨,所以他比较晚出版,就称为后条辨。那这个程应旄呢他提出这个脏腑标本论,什么叫脏腑标本论?就是你说啊,你看啊阳明病,还传在经上面是白虎汤证,那传到腑里面结成燥屎就成承气汤证。其实这样分类,学习上比较轻松嘛,这是没有错的。然后太阳病的话在经上面啊,什么青龙汤证,麻黄汤、桂枝汤证,然后呢,等到传入腑了,膀胱有病了,那是五苓散证。但是在这里,就出现一个值得被人攻击的地方,就是五苓散证并不是一个局限在膀胱腑的证。五苓散证它是一个全身的水路哪一个地方不通都有五苓散证出现,所以你不能说它是膀胱腑病,所以这一点是有人抬出《黄帝内经》这件事情,这一整个讲法来扛程应旄的这个讲法。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其实张仲景的这个太阳区块可以很广义,就是全身的水循环都可以包含在张仲景说的太阳区块里面,所以你说五苓散证一定不是太阳腑病,那也不一定,所以变成说,这两个角度的思维如果用广义太阳区块的角度来看,会觉得好像都是有合理性的。那唯一呢,这事情其实与其说它的论点有不合理啊,不如说他是讲话的方法有语病。就是全身的这个水运化有哪里不通畅,都有可能形成五苓散证的时候,你又何必把五苓散证贴上蓄水的标签呢?因为蓄水其实讲就是一兜膀胱水憋在那边一样,看起来让人觉得很狭窄。但是你如果要把它以广义的蓄水来说的话,就哪里有水不通,那里水就挡在那边,都可以称之为蓄水。其实这只是一个语病让人家挑,不能说他是理论有什么大错误。那你说,它是不是太阳腑病,就邪气入到膀胱腑,我们敢不敢说一定是这样?不敢,可是我们更加的不敢说它一定不是这样啊。因为你想想看,如果里面有膀胱癌,我们不要说治愈它哦,但是光是靠五苓散跟桃核承气汤这两个代表着膀胱腑病的药可以称之为——如果医生说他三个月会死,他可以撑到五年十年都不死啊。就是挡住这个膀胱癌,我们所分类出来什么太阳腑病的药,还是很有力量的哦。所以等于说它没有效吧,哎呀不行,那膀胱堆积邪气都堆到变成癌症,它都能够在膀胱腑帮他挡着,你能说它不是治膀胱腑病的东西吗?所以这就是一个都对的一个医学观点,所以干脆就都跟同学讲一下。但是呢,这个不是一个绝对的。

那当然,如果你要问我:五苓散证是不是感冒?是。就是说,至少张仲景在《太阳篇》提到五苓散的时候,那个症状都是感冒的症状,因为吃五苓散要多喝暖水,然后让你出汗,也就是当你吃了五苓散去调节身体的这一整串的水的运作的时候,最后回馈的地方是膀胱经太阳区块的邪气被赶出去,所以果然膀胱经是统御这一身的水气的,所以它的的确确可以是感冒,不能说绝对不是。因为五苓散拿来治杂病的话,是机会非常多的,所以我们不能说它只能治感冒,但至少在太阳病,张仲景给的这个主症啊是感冒,所以这几个角度我们都稍微去摸它一轮的话哦,那我们就可以今天,就还可以用剩下的时间来稍微抓一下五苓散证的主症框架。为什么要抓主症框架?因为你抓住了五苓散证的主症框架,你才会知道有几个五苓散证是没有主症框架可以抓的。哦,就是将来跟同学讲这件事情。

五苓散主证VS小便不利VS口渴

我们来用这一条抓抓看好不好啊?他说:“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如果要用五苓散,我们想像五苓散的作用是让全身这个水能够顺利的转一圈,这是五苓散的作用哦。当一个人水转不动的时候,他是不是膀胱气化不好,人会小便不利,所以小便不利,是OK的对不对。然后呢,膀胱气化真的不行,水气转不上来,水气要转上来,好像张仲景的方比较是用泽泻哦。就泽泻的这个转水气上来的力道比较够,就是要有泽泻才能把这个栓住它,让它转不上来的因素把它排除掉,所以呢,第一个五苓散的主症就是“小便不利加消渴”。那至于说脉浮跟微热比较是属于感冒这一边的事情,就是如果你在感冒,那当然就是脉浮而有一点发热,然后吃了五苓散之后啊,这个水气一转,然后再多喝一点热水,然后这个汗出来了,感冒就好了。所以脉浮微热这个感冒的框架,是太阳病的感冒框架,是可以任意加进五苓散证,因为它本来就是太阳病嘛。但是呢,如果以杂病的范畴来看的话,第一个主症框架是什么?小便不利加上口渴,这个先记得,这个是五苓散的第一个重要的主症框架。

五苓散服用法VS水逆VS茯苓泽泻汤

五苓散它要怎么吃,这个五苓散它的这个吃法比较特别,就是你这药粉啊服个方寸匕啊,方寸匙。那这个方寸匕呢,它这个剂量来讲,差不多就是现在的五、六公克吧?那五、六公克的药粉啊,那用白饮和服,那白饮历代也是很多争端哦,不过已经争出个结果了,就是稀饭里面不含有米的那个部分呐,就是那个稀饭糊糊的地方哦。那你拿那个东西把这个药粉调成糊糊的,然后吞下去。那我们不太需要去想,说这个是什么东西啊什么米啊,可以固护胃气啊什么,这些都不用想。因为五苓散它有个主症叫做水逆,就是喝到液体就会吐,这叫水逆。那遇到水逆的时候呢,他是没有办法喝进液体的东西的,所以要把这个药变成半固体的状态才能够骗过身体的反应,才能够被吸收,是因为这样子,五苓散要用稀饭糊来吞。

有一个苓桂剂是《桂林古本》才有的,宋本没有的,当然也不是标准的苓桂剂,它是在那个《厥阴篇》的后面讲到消渴病的时候他讲到。他就说,有一个汤叫做茯苓泽泻汤哦,他说,如果有一个人他消渴病,然后呢很爱喝水,可是又很爱吐,就是喝水归喝水,吐归吐,这样子。五苓散证的那个水逆是喝水就吐,那是不一样的哦。那喝水归喝水,吐归吐,口渴归口渴,那这种的话,它就是苓桂剂里头再加泽泻啊,再加生姜啦。你都知道,生姜是镇吐的,然后泽泻是把水转上来,这样子,就是有另外一个结构在,那个才是苓桂剂,它有六味药,不是四味药。那这个地方呢,五苓散啊,因为要处理水逆的现象,所以不能够用汤剂,要用糊剂来吞。

五苓散VS脉浮弦VS小便不利

我们来再抓一个主症框架。他说,太阳病啊,发了汗之后,脉浮弦,反渴者,五苓散主之。那这个桂林本写脉浮弦啊,真是让人感到谢天谢地。就是这个证你知道,把脉的话,感到那个人又烦又渴哦,就是嘴巴干得很烦这样子,就是这样看就可以了。这个宋本啊,写脉浮数,那真是要命啊。就是脉浮数其实很难开这个药,就是脉浮弦在临床上面比较容易开,怎么讲呢?因为它本来就是太阳病.在太阳病之中,太阳病的脉大家知道就是浮脉啊,是不是。那请问,六经病什么经病是弦脉啊?是少阳病,少阳病的最标准的病况是什么呀?就是足少阳胆经所经过的人的淋巴系统,就是手少阳三焦的系统不通畅。其实我们说少阳区块为春天之气,所以脉属弦脉,这是对一半。其实另外一半就是少阳病的时候,人的淋巴啊走不通,里面都好像塞了痰饮一样,所以这个脉就是痰饮脉,非弦不可,是这样子。所以呢,当他出现弦脉的时候,他在那个地方标示说,你的这个一身上下的水不通啊,是不通在三焦淋巴的区块,所以会浮中带弦。因为水不通这件事情是太阳病的框架,可是不通在三焦淋巴是少阳病的框架,所以这个人会烦、会渴,水是运不上来的,而他的脉是浮中带弦的,那这样子的话就是太阳病中的三焦不通,那就用五苓散。当然,真正到少阳病的时候,你用柴胡汤来通三焦啦。但是这个是五苓散的这个症状的病机上面,那是比较可以说是这个痰饮的部分比较冷,柴胡汤的痰饮比较热,所以用的药也不尽然一样。

那接下来呢,它说:“伤寒,汗出而渴,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茯苓甘草汤就是我刚才讲的苓桂姜甘汤。那这个怎么说呀,其实这里啊是一个五苓散的很好的主症,就是渴跟小便不利之外还有什么,还有出汗,就是五苓散证可以是有出汗的。那这个人呢一直出汗一直口渴,他小便不利,那这样的状况代表他水路是不通畅的哦,所以就给五苓散,这一条也是有《桂林古本》真好的一条。因为啊宋本没有“小便不利”这四个字,那“汗出而渴”就要看五苓散,那真是难为啼笑耶。就是因为“汗出而渴”听起来像是阳明病,承气汤证什么的、白虎汤证这怎么会是五苓散?但是呢,“汗出而渴加上小便不利”,这的的确确是五苓散证哦,所以这个我们知道一下。那如果他不渴呢,这里就关键点出来了。如果是一个人全身性的,连同下焦的水运化不良,他的水会上不来,人会渴。可是如果这个人只是胃里面一兜水,那他可能那个水没办法吸收消化,所以也没什么尿,所以小便不利依然可能有,汗出而渴也依然可能有。可是呢,他,而汗出有一点可能有,但是这个渴就不会有,水停中焦通常不会有渴,所以用不到泽泻,那就苓桂姜甘就可以解决了。那通常这个茯苓甘草汤证是胃里面有水,这样晃来晃去的哦,所以,大家也知道是这样子的。

五苓散VS水逆VS肾脏病VS抗生素后遗症

再来一条,他说,“中风发热哦,六七日不解而烦”,然后有表证,你看感冒,还有这个感冒的症状,然后他呢想要喝水,嘴巴渴,可是一喝就吐,那就代表他身体整个水运化的这个这一条管道,这个是已经病得都快要不行了哦,那这是都不通了,所以他身体不能够吸纳任何水,那这样子就是典型的五苓散证啊,所以这个五苓散证的一个最主要的框架来讲的话,其实呢大概就从这个角度就可以看到。

当然后面还有【8.20】条啦、【8.30】条,我们可能接下来还要继续往下面看哦。那就是比如说像【8.20】条哦,它有一个,我们来看一下【8.20】条。【8.20】条呢他是说:如果一个病——因为它这个地方我们已经知道,比较后面可以看到他有些奇奇怪怪的医法了。他说如果这个病本来应该汗解的,可是你不给他汗解,反而怎么样呢?去含一口冷水,这样。就是为什么要这样子医,我想是不能理解的,那是古时候的医法啊。然后呢,就是又喷他一口冷水啊,把他皮肤的表面的热把它带走,然后把他退烧,就是冰枕类的东西啊。就古时候没有冰枕,就这样喷冷水,好惨哦,古时候还要用嘴巴来代替冷气机哦。就是冷气机喷那个水雾,让你可以凉快的东西哦,就是这样子的东西。结果呢反而这个汗出不来,然后呢汗出不来,就在他的肉上哦,皮肤就起隐隐的红疹子,然后这个人会出现一个问题是想要喝水又不渴,他说那这样子不渴的是符合文蛤散;如果还不够力的话,再给五苓散。那其实这条的意义在别的地方啊,就是日本抓主症是用别的——在抓别的主症。

再来【8.35】条哦,他就说,就是泻心汤证,然后吃了泻心汤没有好,然后这个人呢,“口燥烦,小便不利”啊,就嘴巴发燥,整个嘴巴就好像那个舌头放哪里都不对,然后呢小便不利等等。那我们现在呢,五苓散的相关条文我们先不要往下看,但是同学,你们读过这几条是不是已经大概看得出五苓散的这个主症框架,有没有?就是口渴,小便不利,可能有汗,那当然前面那几条关系都关系到太阳病,所以它的太阳病的特征什么脉浮啦,表没有解啦,所以是挂在上面的。然后呢,再回来就是水逆,那小便不利或者是喝水就吐,其实喝到液体就吐,这是一个很标准的五苓散证。再回来,小便不利、口渴,就是尿很少或者尿不出来,这个口渴,这也是一个很标准的五苓散的框架,那你抓好这两个五苓散证的框架的时候啊,五苓散可好用了。怎么讲呢,就像这两个状况,使得五苓散变成各种肾脏病的通用保养好方。就是各种肾脏病吃五苓散都会好起来,因为几乎都属这个框架,这是一点。但你不要说我可以完全治愈,完全治愈我们可能有更强的药可以用,但是各种肾脏病的时候都是哇这个五苓散超级好用。因为保养这个肾脏病的时候是很好用的,那再不然的话是用过大量抗生素之后,人受了伤的时候,也是五苓散证。所以抗生素后遗症我们就常常是用五苓散这样子,就是其实很多地方好用哦,这一点我们可以先知道一下。

五苓散VS头痛(暴)VS月经头痛

那另外呢,我介绍这个主症框架是因为五苓散证里头,有几条是它这个主症很不好抓的,就比如说日本人哦,很喜欢拿五苓散来治头痛。那头痛那一条呢,是《霍乱篇》里面,讲到说一个霍乱,到一段落的时候,霍乱就是又吐又拉嘛,就是霍乱。他又说这个人,他霍乱的时候,平静下来,可他头痛,他发烧,他身体痛,然后他觉得人很燥热,想要喝多水,那你就可以给他五苓散。那日本人就抓着霍乱这一条,就开五苓散来治疗某几种头痛。那个头痛就是得了那种很严重很严重的偏头痛,或者是后脑勺好像炸裂一样整天爆痛,就痛得你呻吟,哇,怎么会怎么爆痛的那种痛。问题是,在霍乱篇,他是写: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就是有口渴啊,什么身上痛。但是这样的一种头痛在发作的时候,其实不一定有其他的主症,如果有让你辨得出是五苓散证,是你赚到。但是那种莫名的偏头痛,你说它一定是五苓散证吗?不一定。所以头痛可以是五苓散证,而且五苓散证的头痛你用别的方也不太好搞。

我之后会教同学另外一个头痛方可以代替五苓散,让你可以蒙混过关。就是因为他的那个头痛呢,如果用西医的说法是脑中,有一个部分叫做骨髓的髓啊,这个髓膜,脑的髓膜会有的时候因为血管这个化学变化还是怎么样,变成会充水。就是如果髓膜呢这个浮肿的话,就会出现那种爆痛的那种偏头痛或者后脑痛,那这个髓膜上面充水浮肿这件事情,用五苓散当然是对症啦,因为他是一个水的代谢的问题。可是要抓主症的时候,如果你刚好遇到他口渴、尿少什么在你主症框架内,那还好办。但是一旦有了头痛后,有时候没有主症框架的。像这个人头痛会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在月经头痛,就是月经头痛也常常出五苓散证。可是你说有没有主症框架可以抓,对不起,没有哦,就是要开一次碰碰看,那当然幸好五苓散是一个没什么副作用的药啦,所以你开了也不会有什么大事情,但是就是这样的一种头痛,我们知道他是往往是五苓散证,但是没有没有主症框架可以用。

五苓散VS红疹

那另外还有一个没有主症框架,我们刚刚讲到【8.20】条的时候,讲到这个人喷了冷水啊,皮上起红疹啊,什么肉上粟起,就是当有些人皮肤长红疹啊,那个红疹是五苓散证。可是呢,那个红疹也是不一定出现在五苓散的框架里面,那五苓散的框架里面还有出汗这件事哦,所以他如果汗多,就是身上一直在冒汗,皮肤都湿湿的,汗多、口渴、长红疹,那你可以很清楚的说,对这个是五苓散的框架。但是有的时候就光是长红疹,就是没有汗多口渴,所以皮肤红疹也是一个我们临床上会知道那个有可能是五苓散证,可是没有主症框架可以抓,所以就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水毒型的红疹,就是皮肤表面有水毒,但是没有什么主症可以抓,如果你一定要说的话,可能是你用五苓散医好过一次之后,你会认得出这个疹是长得什么样子,就是你认得它的长相你才有得讲。那我现在的话,连照片都没有哦,所以这些还要碰碰看,就五苓散证的疹子会有。

五苓散VS近视VS胃苓汤

那另外一个没有框架的五苓散证是什么呢?假性近视。就是近视眼刚开始的时候也是一个脾阳虚,水运化不了的状态。那你家小孩是真近视还是假近视,我哪里知道?那一般来讲,小孩的近视保养药如果用五脏相传来讲的话,肝阳虚克成脾阳虚,脾阳虚克成肾阳虚,那个东西是胃苓汤啦。

就是小孩子要让他近视不要变严重,就让他用胃苓汤。但这种药吃起来,我们也不知道有没有效,因为他不是要一个人再严重下去,所以就有点吃安慰的感觉,除非你把它吃到好。就是如果你家小孩子开始有近视了,如果在100度以内,因为这东西没有主症可以抓,你一定要说舌苔厚,可能会舌苔厚,但是外面没有越jiao越冷,就是说,如果你小孩近视还在150度以内,那你就先给他每天吃胃苓汤,吃他两个礼拜再去验一次看看,如果会减轻,那假性近视**,但是也只能这样玩玩看,就是主症是抓不出来的,真的假的我也不知道。

所以刚刚给同学这个主症框架,其实也是要跟同学介绍一下说,这个五苓散啊,五苓散证的花样可多了,就是有好几个都是,至少刚刚提到的这三个,都不在主症框架里面,但是确实是五苓散证,所以先讲到这样,我们下次的话再来仔细的介绍这个泽泻跟猪苓这两味药,因为泽泻这味药也是矛盾点很多的,但是也会很好玩的。然后五苓散,还有一些跟五苓散相关的条文,我们下次也带一遍,然后就认识完五苓散的历代的临床使用,然后再来看一下现代临床上怎么样使用五苓散啊。

苓桂术甘汤VS晕眩VS痰饮VS心脏病VS奔豚

那这个像苓桂术甘汤的话,我想我们在医案里头就会看到了一些。我虽然说晕眩这个病哦,苓桂朮甘汤比较是治痰饮的,那我也说什么如果是贫血类的晕眩,它可能用当归芍药散比较有效。但是苓桂术甘汤它一样在医案里面有治疗脑贫血的医案,那你就会知道说,对于它里面的这个桂枝甘草这些结构哦,其实就能够把血液比较通得上来,所以对于贫血性的晕眩还是有帮助的,所以就从很多的角度可以去认识。那还有它什么治疗眼睛的病的啦,这个医案里面有。

那苓桂朮甘汤这样,我们如果读《伤寒论》,我说,比较狭义的比较严格地来读的话,我会说,苓桂术甘的那个“心下逆满、气上冲胸”不太能够把它定义成奔豚,可是这也就是我的看法,就是以文字上的看法。而大陆的这个刘渡舟教授呢,他就觉得说,那个样子的状况,应该把它归类成奔豚,所以他就比较觉得,苓桂剂大概都可以治疗奔豚,所以他临床上面,就以奔豚当做主症,来判断苓桂术甘汤。那用起来有没有效呢?那还是蛮有效的。那所以,虽然我们说,张仲景的书里面有一些暗示说,诶,奔豚类的病好像不太适合用白术,但是那个不太适合也不是一个绝对啰哦。因为像临床上面,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奔豚类的病,也是还很有办法的。而且刘渡舟教授他使用的话,他认为这个痰饮这个范围可以看得很广。所以在一个奔豚病的框架之下,如果这个人是一个心脏病,那他也可以把他看作是就以奔豚为主症,然后来开苓桂术甘汤,然后顺便地把他的这个心脏病调理得很好。所以就是主症的抓法其实甚至可以说,同样是学伤寒的人,各有各的不同的抓主症的方法。那我们看到,别人有这样的用法,我们没有资格否定,就觉得说原来这样用也行哦,当然这样子。

芍药甘草汤VS风湿VS淤血VS脚痛

我们继续整理五苓散的主症的时候,你就会看到更多的这个,原来这样用也行哦,那种很离谱的抓主症的抓法。那你说他离谱呢,只是以我们的思考常识会觉得有一点离谱,但是日本人都是这样子抓主症哦,就把五苓散用推扩到一个蛮有意思的境界。我在教芍药甘草汤跟芍药甘草附子汤的时候,也有说这种治疗的这个脚痛哦,理论上也就是瘀血型的为主。但是你说,临床上如果有人他的脚痛是风湿型的,这有没有办法医呢?其实你不能说没有办法医耶。就是说现在大陆临床有一些医生呢,他们就在里面这样挂一点那种风湿病常常用的药物。那用芍药甘草汤当那个主轴,然后挂一点风湿性的药物,那结果医得还不错。所以这些东西,哦,用这个方子跟别的方子的合并法哦,你可以推扩它的疗效。

像芍药甘草汤的医案,你看到它治的东西,已经不只是脚腿了,甚至是什么坐骨啦,就是整个身体的很多部位的肌肉,它都有会有功效的。那我就觉得说,我们上课的时候,讲一个最狭义的、最乖宝宝的开药方法,那你在医案里面呢,如果你愿意推扩的话,可以看到一些不一样的出手方法。如果同学看到这样不一样的出手方法,我想至少我们要晓得治,我们不用为这些事情感到紧张。因为有的时候,在学中医的过程里面,看到世界上有这么多高手,会有一些莫名的自卑感,就觉得说,哈!他怎么知道这样用我都不会耶?但是,你也要知道,我这医案都是挑成功的医案来写哦。诶,当你可以(推)扩的时候,你也要面对,可能会很有效哦。因为没有完全合乎《伤寒论》的主症,或者是病机的框架来使用的时候,其实有一些时候是赌赌看的成分还是存在的。所以我们教的是比较有把握的范围,那其它赌赌看的部分,你要去发展或者不要去发展,都是没有关系的。因为以后日子久了,我们越教越多了,我相信同学也会慢慢从《伤寒论》的本身里面,去学习到怎么样看到不同的病证、药物有哪些调节。那当然我们,以现在的这个阅读量哦,才读到伤寒中篇、太阳中篇,那都还不用提这件事。但是以后慢慢读下去的话,我觉得,这东西是会自然完成的,所以这倒是不用急。

JT叔叔慢慢教-123-五苓散方

五苓散主证VS日本人抓主证的方法

我们要接续上个礼拜的课,把五苓散的条文把它带完。因为五苓散这个方子,用途算得上是很广,所以要把所有的主症稍微过一下,让同学比较好在临床上面能抓主症。我们上一次说到五苓散的主症,同学有没有印象啊?五苓散的主症有哪几个组啊?一个是口渴、尿少,这是一个。一个是喝到液体的东西就会吐的这个水逆,是不是这样?因为五苓散它到底是一个太阳病,它是感冒还没有好,所以发热、出汗也要考虑进来,所以你要记得,发热、出汗这一组,跟口渴、尿少这一组,跟水逆这一组,它有些 症状会自然有一些排列组合,那都有可能正确的。

接下来我一面带条文,一面跟同学讲说日本人是怎么样抓主症的。其实五苓散这个方子,反而是日本人在临床上推扩得比较多,我们中国人推扩得比较少。因为我们中国人会用病机的角度去思考,就是会看你的脉是怎么样啦,伸个舌头看你的水的状况,就是用这样的角度去思考。但是日本人在思考这个方的时候,就是拿《伤寒论》跟《金匮要略》这些条文去做排列组合,做主症的整理。所以他们的用法上面听起来,让人觉得还蛮妙的。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鞕,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铢(去皮) 白术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右五味,为散,更于臼中杵之,白饮和方寸匙服之,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发黄者,加茵陈蒿十分。

“但头汗出,余处无汗”VS水代谢

如果有一个人他“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际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那这个地方,我想同学抓五苓散的主症,还是先要抓好一个小便不利,那小便不利,湿热之气不能排除,那人就容易发黄。那这个人怎样知道他是湿热在里面呢,其实它有一个提示,就是“但头汗出,余处无汗”。而这个呢,只有头会出汗这件事情不能够标示五苓散证,但是它可以标示人的身体的水处在什么样的状况。那如果以这一条来讲的话呢,就因为他的身体是在一个五苓散证的状况之下,也就是他的身体的水是运化不动的。当一个人身体的水运化不动,那你说汗也是水,所以他的身体,汗也没有一起发出来。可是为什么头又有汗呢,因为头是人体的诸阳之会,就是各个阳经都会来到头上,所以头可以说是人体的一个烟囱,也就是人体的能量,阳气能量最强的地方在头,所以头的话,可以挣脱这个人体的这个水的场域的范围,还能够以头本身的力量发得出汗。身体的话就会受之于我们的水的这个运转不良的问题,所以就不能够出汗,那这个是一个头汗的一个病机之一。

与五苓散证不同病机的几种头汗

《伤寒论》这本书里面,还有很多地方有讲到只有头有汗的。比如《湿病篇》,他就讲到,人身体有湿气的时候怎么样,只有头有汗的这个现象。在那个【5.25】条啊,是只有头汗。那【5.26】条是只有额头上有汗这样子,那是一个湿气的,不能运转的一个状况。第七卷有一个那个看起来像是温病的,这个人参地黄龙骨牡蛎茯苓汤,那个症状里面也有头汗这个症状。那一条的这个头汗的症状,它是因为这个人受到火劫,就是当他的人已经是很暴热了,血已经不够了,然后还用这个很热的这个火疗法去处理这个病人,并且他的气血都脱位了,那气血脱位了可能汗都不能够顺利发出来了,所以这样子也是一个可能会造成只有头有汗的原因。

【9.60】条讲茵陈蒿汤,他就说这个人是瘀热在里,就是湿热都瘀在里面发不出来,所以他会整个人都发黄。那这样的状况,就是湿跟热纠集在里面无法出来所以这样,这种湿气跟热气的这种不能够出汗的状况也是存在的。像【8.15】条,他讲的这个头汗是指水结胸,就是这个人身体里面有水,这些痰饮,在胸口已经发热了,变成结胸病了,就是痰饮已经撑在胸口这个地方了。因为水跟热已经这样子纠结不清了,所以身体的水动不了,所以就变成头汗。

像【8.26】条的这个柴胡桂枝干姜汤,它也是头汗。柴胡桂枝干姜汤它有个主症就是说胸口这个地方有一点东西好像撑在这里,所以还是有什么东西水代谢不良撑在胸口这边,恰似痰饮的东西,所以这样水就动不了。那至于说【8.27】条他有说阴不得有汗那是另外一个角度,就是说,当你是三阴病的时候,基本上这个人不应该有汗的,那有汗的话就代表这个另外一种症状,那不叫柴胡系的。所谓柴胡系的话就是【9.40】条也有,这个妇人感冒变成跑到少阳区块,变成这个热入血室,那热入血室的时候也会产生这个只有头汗的现象。我们都说少阳区块比较关系到人的淋巴系统,所以还是人的水道的系统。

类似这样的状况的话呢,像【16.13】条有一个妇人产后感冒,然后她就觉得头发闷,然后她只有头汗。那个是因为女人生过孩子之后,她人太阴虚了,所以阴虚的人她的阳气会上浮,所以这个阳气都浮到头上来,那她就只有这样头上有汗,那其它地方就没有。那当然这个病机就跟前面的讲的那个水的纠结,跟所谓的少阳区块的不通畅,又有一些不一样。那像这样子的状况,类似的像【9.52】条有一个栀子豆豉汤的条文,栀子豆豉汤是我们下一堂课要教的。那栀子豆豉汤它最基本的病机就是这个人心火在上面降不下来,肾水在下面上不去,然后两个东西杠到,水深火热很难过。那在这个情况的热都在上面,然后冷的在下面,不能够交融,那这样子的话也会变成上热下寒,然后就只出头汗,那就是另外一个层次的病机。那这些同学都不用记,我也只是大概介绍一下,这些头汗的条文将来遇到的时候都会比较仔细跟同学说,只是大概认识一下,伤寒论的头汗大概有这几类型的原因。

我们看到这几类的头汗是他的水的代谢的问题。所以如果人发黄,然后只有头汗,然后再到小便不利的时候,那你可能就要注意一下,就是说不定是你的水代谢、水循环的问题,所以五苓散是有时候需要考虑进去的。

【8.20】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文蛤散VS五苓散VS皮肤起红疹

另外像【8.20】条,它说这个人的主症,你知道拉里拉杂有四个点到五个点。他一开始是在介绍所谓的文蛤散证,就是这个人发烧的时候,被人用这个喷冷水的方法来治疗,那结果他的水就被逼在毛孔里面出不来。那这个水逼在毛孔里面会怎么样,就会发烦躁,然后那个皮肤会起红疹子,就是这个水汽被闷在皮肤里面,这样我们说五苓散证有一个很难抓主症的就是,皮肤起红疹,就是在这一条里面出来的。

它在这个想要喝水,可是反而不口渴,就是身体的水,转不上上焦,所以他会想要喝水。可是他的胃又不够热,所以喝了水之后消化不动。所以就是津液上不来,胃又不够热的时候,会有这种想要喝水又不渴的这个现象。那之后他说一开始是要吃文蛤散,可是文蛤散如果不够有效的话,就吃五苓散。那这个地方这个主症就是它有这个烦,他说:“弥更益烦。”烦!然后呢,口渴,可是又不爱喝水,这些症状。然后还有一个症状是:“肉上粟起”,就是皮肤起红疹这样子,皮肤起疹子。

日本人在面对这一条的时候,因为《伤寒论》就是原文读熟就好,他们也不看什么注解的,所以他们就会觉得皮肤起红疹,有可能是因为皮肤底下有湿气代谢不掉,那这个湿气要代谢掉的话要用五苓散。因为五苓散本身也是太阳病的药,它有一点发表的效果的,所以这样子来处理。如果我们在临床上面遇到这个人会烦,会口渴,甚至有小便不利,就是有五苓散的其它的主症来帮忙,就是尿少、烦、出汗、口渴,那这些其它的主症有,然后身上有起红疹,那你当然会很容易的觉得这就是要五苓散。可是也有的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状况就是其它主症都没有,就是没有出汗、没有发热、没有尿少、没有水逆、没有口渴,那可是他就是皮肤起红疹,那这个时候开药,就不得不说就是赌赌看啦。刚好五苓散也是一个不寒不热,没有什么副作用的方子,所以就算赌输,也没什么关系,就是当你的皮肤起红疹子的时候,这是一个可以列入思考的一个方剂,那至于是不是百分之百有效啊,那就是不一定。

【8.35】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心下痞(满微痛)VS泻心汤VS五苓散主证

像【8.35】条。它一开始看起来像是泻心汤证,就是心下痞,胃的地方觉得胀胀的、闷闷的。那结果,他吃了泻心汤却没有好。那你再观察这个人是怎么样的人?他是口渴,而且燥烦,就是嘴巴里面的舌头放哪里都不舒服。那这样子的情况,再加上小便不利,那就变成一个完完整整的五苓散的主症了,本来我们听到一个病人来,他的主诉是心下这个胃的地方发胀,我们直觉就会想到泻心汤。可是我们给了泻心汤之后发现,诶没怎么好,那医生有一点反省了,就再多问一问。然后一问之下发现,啊,原来他这个胃胀,是别的汤证的主症框架里面,就是口渴啦,尿少啦,嘴巴发烦啦,这是五苓散的主症框架嘛。所以他的胃胀是因为身体的这个水的代谢循环不良,所以这个水份不能够从胃这边离开,所以他的胃才会这样闷闷胀啦,这是一个水的问题,不是一个胃的问题,所以在这里就改成用五苓散。

其实讲到这里的话,同学也可以稍微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在《太阳上篇》教过一个桂枝去桂加苓术汤,就是所谓的跟苓桂术甘汤相对的苓芍术甘汤。那这个苓芍术甘汤的这个作用,它的症状呢其实很像感冒,它就是后脑勺也发僵,人也是发到出汗啊什么,它也像桂枝汤证。唯一不一样的,它是“心下闷微痛”,就是胃的地方有一点闷闷胀胀有一点痛。我们就用桂枝去桂,然后加苓术。那这个苓芍术甘的结构等于是让这个胃能够把水把它吸下来、化解掉,然后底下用芍药把这个水拉下去让它变成小便,用芍药把水往下面拉。那芍药的这个功用在这个苓芍术甘结构中也会有用,甘遂半夏汤的结构都会看得到。

这样子的症状,那你说五苓散证的心下痞,跟苓芍术甘结构的这个心下闷微痛,到底差多少?差不多啦,如果你A病用了B方,或者B病用了A方会怎么样?大概也会好八成吧!所以这个地方是两个方剂的交界的地方。当然如果你有口渴尿少的情况,五苓散会比较准。如果他的这个口渴症状比较不明显,后脑勺僵的情况比较明显,然后一个心下闷,闷的时候有一点痛的感觉,那可能这个桂枝去桂加苓术汤会比较有效。所以同学知道一下,即使是一个胃的不舒服,它也可能被包括在五苓散的主症框架之中。因为五苓散证算得上是一个很变化多端的病哦。

水代谢障碍相关的疾病“清单”

因为人的水的循环代谢不良这件事情,它可以在任何地方发生,所以它在头上的水代谢不良,就可以是脱毛啦,秃头啦,白头发啦,甚至还有中暑啦。那如果身体里面水代谢不良有可能是什么?发癫痫也有可能,那也是水代谢不良的痰饮。如果这个头部这个地方有水的不平衡,造成上次讲的这个髓膜浮肿之类的,那这个什么偏头痛、头痛,什么三叉神经痛,那都可能五苓散证。那近视眼、结膜炎啊,什么假性近视啊,夜盲症那都有可能,晚上怕光也可能是哦。那什么晕车晕船宿醉,都是一些水代谢的问题,所以,都有可能。

这个各种急慢性的肾炎、尿毒症,什么各种肾脏病五苓散都可以当保养药吃,只因为它没有什么副作用,就几乎每一种肾脏病都可以吃,只是说效果不一定好而已,就是有些水的代谢不良,刚刚讲到人的黄疸现象跟发黄,这也是身体有湿气,所以黄疸症状这种肝病可能也会用得到。那肝硬化是不是呢?肝硬化也可以用到,因为肝硬化是身体里面的水一直代谢不良,脾胃太湿,湿太久了肝也被泡得坏掉了,所以就堆积脂肪,所以肝硬化的初期也就是五苓散证。那至于说胃的话,什么水代谢不良它会怎么样,什么胃扩张、胃下垂,然后胃里面有哗啦哗啦的水声,然后怎么样怎么样,再不然的话,肠胃炎,这是细菌性痢疾,有没有可能用?也有啊。

五苓散本身是一个可以在这里面排毒的药,因为它能够把这个水吸掉,有一些不好的东西可以快速的排除,这个皮肤病,腹水,浮肿,都有可能办得到。当然我们真正治水也不一定用五苓散,但是你也不能说一定不用五苓散,就好比说我们说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它就治肚子胀大,没有说它是治腹水的,就是肚子胀。可是临床上你看医案,它真的拿去治腹水还蛮有效耶。你不能说一定没效,但是也不能说一定有效,就这样子。

所以五苓散的主症是这么大的一个范围,那同学听到五苓散主症,这么大范围不要怕哦,不要觉得说不知道该怎么用。因为其实照《伤寒论》的条文抓主症就可以了,就这样抓一抓就可以了,有这个主症框架就用,没有这个主症框架就算了,所以不会那么难抓。而且五苓散的抓主症,跟同学这样的其实只不过是一个预备预备的震撼教育而已。这是五苓散之后我们赶快下一堂课很快就会把栀子汤系统教啦,那栀子汤系统教完了之后呢,就要遇到真武汤啦。啊!这个无脉无证的真武汤,那真是来无影去无踪啊!那真武汤就可以管到的病就比五苓散还要多得多啰。所以五苓散不可怕,就在这一过程还有真武汤。但是学了真武汤之后,同学就会从心底有一种松一口气的感觉,就是觉得原来主症,会抓不会抓都可以乱抓啊。紧张的感觉就不会再有了。就是《伤寒论》学了这个可以悠哉闲哉了哦。所以,你不要觉得太恐怖。那这个心下痞,也有可能在五苓散证的框架之中,这点同学知道这样就好了。

(0)

相关推荐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八)

    伤寒论第74条辨原文: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原文解释:太阳中风症,经过六七天而不解除,既有发热.畏寒.头痛等表症,又有心烦.小便不利等症,若 ...

  • 仲师“对照条文”举隅(三)

       今天让我们继续探讨"对照条文"!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五苓散

    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铢(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

  • JT叔叔慢慢教-121-芍药甘草附子汤&茯苓四逆汤&五苓散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5.6.2 芍药甘草附子汤&茯苓四逆汤&五苓散 芍药甘草附子汤 [7.39]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芍 ...

  • JT叔叔慢慢教-236-风引汤 防己地黄汤等方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风引汤 <金匮要略>风引汤:除热瘫癎. 大黄 干姜 龙骨各四两 桂枝三两 甘草 牡蛎各二两 寒水石 滑石 赤石脂 白石脂 紫石英 石膏各 ...

  • JT叔叔慢慢教-225-葶苈大枣泻肺汤小半夏汤方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葶苈大枣泻肺汤 小半夏汤等方 葶苈大枣泻肺汤,这个肺里头的压力太高的时候,就是水压太高就用这个方,"支饮不得息",整个人的胸口撑 ...

  • JT叔叔慢慢教-224-苓桂术甘汤等痰饮方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苓桂术甘汤主证推扩及禁忌VS痰饮(桂林本14-33条) [14.33]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脉沉弦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 ...

  • JT叔叔慢慢教-113-桂枝甘草汤及加味方

    桂枝甘草汤 [7.33]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桂枝甘草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我们在<咳嗽篇> ...

  • JT叔叔慢慢教-25-生机疗法略谈(荐)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生机疗法略谈 广大的世界上还有一种东西叫生机饮食,那每天也吃很多什么蔬果汁啊或者什么吃很多菜,那生机饮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难道它们是完全的错误吗?那 ...

  •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 五苓散 简谈调胃承气汤(122)

    简谈调胃承气汤 [7.41]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它说:"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

  • JT叔叔慢慢教-41-桂枝去芍药汤医案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桂枝去芍药汤医案 桂枝去芍药汤的这个医案,一开始刘渡舟的医案也是一个标准的,只是这个标准的地方要给同学说一下,它是一个人得心肌炎,到了晚上就胸闷憋气 ...

  • JT叔叔慢慢教-89-减肥篇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常常会跟人家说,中医药你好好学啊,包你以后赚大钱,什么刷牙药敷脸药,没什么不能卖的,都是非常有疗效,如果好好推广的话,自己都可以开一家直销公司,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