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认识司马迁
最初知道司马迁这个人,是在小学读书时,在毛主席的那篇名作《为人民服务》中,至今还记得有一句“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到中学读书时,学习古文《廉颇蔺相如列传》、《陈涉世家》、《鸿门宴》等,才知道这些文章都是选自《史记》一书中,而《史记》便是司马迁所著。
以后才逐渐了解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是忍受宫刑折磨,耗尽毕生心血才完成了这部鸿篇历史巨著。
今初读《二十四史(详解)》,让我再认识更了解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司马迁是汉武帝时代人,其父司马谈在朝廷任太史令。司马家世代为史官,他自幼受到家庭良好的文化熏陶,十岁后拜董仲舒学习《春秋》,向孔安国学习《尚书》。传统文化积累,经典学养滋润,为他日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司马谈有感于孔子作《春秋》后,再无系统的历史著作出现,萌发出编写一部史书的理想,然而壮志未酬便与世长辞,司马迁在与父亲诀别时接受了这一重托。
三年后即前104年,司马迁继任太史令,开始了《史记》的写作,为此他投入了全部的热情和心血。然而不久,前99年的“李陵事件”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因为帮朋友讲了一些真话,遭受“欺君罔上”的罪名,被处以残酷的宫刑。
司马迁曾欲以死明志,可《史记》未成,理想未竟,死犹有憾。想到答应过父亲临终前的愿望,又不得不忍辱负重,在狱中以顽强的毅力,继续进行《史记》的写作。由于蒙受奇耻大辱,所以也直接影响到他的写作,不仅是对历史的记载与总结,不再是对君王盛世的歌颂,书中抒愤寄托,增强了文章的感情色彩,也升华了《史记》的主题。
《史记》记载了从远古黄帝到当今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司马迁历经十四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实现了父子两代人的夙愿!可直到司马迁逝世后许多年,他的外孙杨恽才把这部52万多字的不朽巨著公诸于世。
《史记》全书共130卷,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个部分。其中本纪12卷,记载历代帝王言行政绩和重大历史事件;表10卷,用表格呈现世系、人物和史事;书8卷,关于礼乐、天文、经济、水利等方面;世家30卷,记录历朝诸侯贵族的事;列传70卷,反映其他各阶层有影响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传记。
《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巨著。它首创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的纪传体,对后世史书创作影响深远。它既是优秀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我觉得司马迁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撰写了《史记》这部鸿篇巨著,还在于他崇高的思想境界!他的坚持不懈顽强奋斗毫无名利因素困扰,认为这是承诺父亲完成的夙愿,认为这是作为史家的必须所为,虽处逆境,蒙受肉体痛苦和精神折磨,仍矢志不渝十余年,直至大功告成!
历史不会忘记,人民永远铭记,他为中华历史文化的传承做出的辉煌业绩,在他逝世若干年之后,《史记》终于问世,并得到了后世无与伦比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