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哥说审查18:“存贷双高”企业风险分析要点
近期,千亿白马大股KDX、KMYY因存贷双高现象招致市场一片质疑。最终,KDX从2017年11月26.78元/股下跌至2019年2月的3.98元/股,KMYY从2018年5月28.02元/股暴跌至2019年1月5.75元/股。股价是企业风险的指向标,资本市场的反映如此剧烈,值得我们对“存贷双高”问题深究。
一、什么是存贷双高?
存、贷是指财务报表上的银行存款(也即货币资金科目)和贷款(也即刚性负债)。
存贷双高是指报表上的存款和借款余额都维持在较高水平的一种现象。即企业的有息负债过高,且货币资金科目余额较高。
贷款较高的认定:可以通过损益表中的财务费用指标来认定贷款额度过高,当企业的财务费用占净利润比例较高(一般需要超过10%),则可以认定贷款过高。
存款较高的认定:当企业的货币资金科目余额占刚性负债总额比例较高时,可以认定企业存款较高。
以KDX为例,2018年9月货币资金科目150亿元,刚性负债合计107.06亿元(其中短期借款61.81亿元,长期借款4.78亿元,应付债券40.47亿元)。货币资金为刚性负债的1.4倍!同时,企业净利润22.04亿元,财务费用3.055亿元,财务费用占净利润的13.86%。符合“存贷双高”的认定标准。
二、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存贷双高?
以下八种情况,可能会出现“存贷双高”问题。首先声明,存贷双高的情况往往出现在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二康就是典型代表。当然还有其他情况,不予赘述。
1.融资套路。
有的企业自身融资能力有限,为便于融资,便采取“给我多少贷款,我给你存多少存款”,或者“以存养贷”的套路。当下,存款立行,拉存款的任务压得经营部门喘不过气。这时,一个较大的民营企业老板找到经营部门来融资,并允诺给多少贷款就存多少存款。这一下子解决了经营部门的两大难题:存款考核、利润考核。并且这种模式,乍一看属于低风险业务啊,比较企业在本行存了与贷款额度相当的存款。如果企业出风险了,银行直接查封这些存在本行的存款就行。
这种模式,对于银行看似很好,但是对于企业来讲却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了企业的资金成本。而这两点必然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伤害,最终导致企业真的出问题。而那一天到来的时候,可能冒出民间借贷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本行的存款被查封。这时,低风险对于银行来说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2.企业经营模式烧钱。
有的企业经营模式比较烧钱。典型的就是滴滴与快的的烧钱大战:大肆补贴乘客和司机。这是互联网行业的一个典型缩影:前期大量烧钱,不计成本,以求快速占领市场,获取市场份额。等跑马圈地差不多了,烧钱的经营模式才会扭转。
我们想象一下,一家处于烧钱经营模式下的企业,货币资金就是弹药,弹药充足才能在这场血腥的商战中取胜。这时,企业虽然大量融资,但是也会保持较高的货币资金,以防货币资金在短期内快速消耗完。这时企业经营的需要,可以理解。但是,这类客户风险也较高,一般不是金融机构的菜。其资金来源往往是风投,或者战略投资者。
3.企业有重大项目要建设或者有重大并购事项。
企业如果计划短期内有重大项目建设,或者有重大并购事项,这时候会大量储备资金,以备项目建设使用或并购使用。这种情况,要分析重大项目或并购事项自身,一是要防止小马拉大车的情况发生,二是分析重大项目或并购事项对企业未来的潜在风险,三是关注项目/并购事项的资金来源。
4.行业需要。
有的行业,需要高杠杆运行,且属于资金密集型,高杠杆导致贷款较大,资金密集要求企业货币资金弹药要充实,从而呈现出存贷双高的情况。典型的行业是房地产。大型房地产公司,一方面通过预收账款大量收紧现金,一方面留着大量资金应对短期负债压力和拿地资金需要。
以万科为例,2018年年报显示,企业货币资金高达1884亿元(占总资产12.33%), 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合计人民币931.8亿元,,一年以上有息负债人民币1680.3亿元,合计刚性负债2612亿元(占总资产17.1%)。财务费用60亿元,净利润492.72亿元,财务费用占净利润的12.2%。
5.企业预测未来筹资市场趋紧
2017年资金荒阶段,有段时间银行也没钱了,这时企业的流动性也会面临困境。作为企业而言,其流动性管理至关重要。如果企业判断未来融资市场趋紧,可能会先将各家金融机构的授信提取出来,以备资金荒的寒冬。
6.货币资金被第三方占用
有时,核心企业会沦为集团的“现金奶牛”。这里的现金奶牛是加引号的。这里的意思是,集团中某一家核心企业,经营较好,用核心企业融资成本较低。而如果老板使用非核心企业融资,其融资成本会增高。这时,企业会想着用核心企业作为集团的筹资工具,再通过其他应收款(这时候从会计上而言企业应该货币资金减少,增加其他应收款,但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依旧放在货币资金上,进而导致存贷双高)、给集团提供暗保(比如核心企业将存款存在某银行,并以此要求银行向集团内某子公司授信,但是这笔资金不能办理质押)。这种模式下,需要观察核心企业的承受能力,有不少集团内核心企业被牵连致死。这也是我们要关注的风险点——核心企业可能被因此掏空。KDX就属于股东占用资金情况。
7.合并报表。
有种情况是,集团下属子公司较多,有的大量盈利,导致其货币资金较多,但负债较少;有的是项目公司,大量融资,资金投入项目建设导致货币资金较少。这种情况下,做合并报表的时候,合并报表会呈现出“存贷双高”的情况,相对属于合理情况。
8.时点数导致。
资产负债表是时点数,企业可能在某一时点临时呈现出“存贷双高”的现象。如果只是偶尔且暂时性的存贷双高,则不属于本次讨论的范畴。
比如企业将金融机构的大额项目贷款资金借出后放在账上,然后再慢慢使用。而资产负债表的观察时点如果恰巧在企业借出贷款且未对外支付时,可能会导致“存贷双高”现象。
三、存贷双高的风险有哪些?
“存贷双高”的风险是我们关注的核心。
1.降低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企业财务成本。
“存贷双高”整体来看弊大于利。因此,除了房地产这种因行业特殊需要、未来有大额资金使用计划的特殊情况,一般都会导致企业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并提高企业的财务成本。
那么多货币资金趴在账户上,对企业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浪费;存款的利息收入远低于贷款利息支出,这也大幅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2.企业的资金管理压力较大。
存贷双高企业,一面是大量的刚性负债,一面是大量的货币资金。刚性负债需要倒贷等各种操作,以及匹配各银行相应的存款,提高了企业资金管理上的压力。而如果将货币资金归还贷款,保持存款和贷款在一个合理的水平,确保货币资金能够满足日常经营需要、应付短期负债,这样会大幅降低企业的融资规模,从而降低了资金管理压力。
3.企业的融资能力有限。
需要靠“以存养贷”的企业,其筹资能力并不乐观。企业知道,自己之所以能融到资金,是因为自己有大量的货币资金,这是提高自己筹资能力的筹码。这时,我们要结合企业的外部评级、融资期限、融资成本、授信及用信情况、合作金融机构、股权质押情况等因素一起分析企业的筹资能力。
4.财务造假风险。
存贷双高现象有点不符合常理,这也是很多投资者对存贷双高企业的财务真实性持怀疑态度的原因。试想,谁兜里有钱不用,还要到外面以较高成本去借钱。这种不合情理的地方,往往深藏不可告人的秘密。
四、如何对待“存贷双高”企业?
遇到“存贷双高”现象的企业,以下五步是有效的处理方式。
第一步,做好“存贷双高”企业的认定。
“存贷双高”是财务上较为特殊的一种情况,这种情况自身的风险难以通过一般的财务分析来识别。因此,第一步就是要认清企业是不是属于“存贷双高”。不予赘述。
第二步,找准“存贷双高”的原因。
上面我们给出了8种“存贷双高”的原因,在判定企业属于“存贷双高”现象以后,可以按照这8种情况一一对比,找准企业为什么出现“存贷双高”。如果是房地产等特殊行业,或企业短期有大额资金支付计划、时点数等合理原因,我们正常分析即可。如果企业是融资套路、合并报表、资金占用甚至财务造假,则要慎之又慎,细细盘查,顺着我们发现的蛛丝马迹找下去。
第三步,“存贷双高”要结合其他财务科目分析。
存贷双高问题,要结合企业的应收账款、财务费用、存款利息收入、在建工程等科目进行分析。要盯着两点:贷款资金的用途是什么,大额的货币资金从哪来的,以及货币资金的结构。
第四步,严防妖怪型企业。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投资活动净现金流、筹资活动净现金流都为正的情况为“妖怪型”企业。这类企业自身造血能力较强,投资活动也有现金流入,但还在大量借钱,不符合常理。
这时,企业大量筹资导致贷款较高,同时大量现金流入会导致货币资金科目处于较高水平,于是“存贷双高”情况就出现了。妖怪型企业的贷款资金用途缺乏合理的解释,其造假的可能性极大。
第五步,存贷双高现象常发生在集团的核心企业。
以KDX、KMYY为例,都是主板上市的上市公司,外部评级较高,是集团内部实力较强的核心企业。这时候,不能因为企业是核心企业、整体实力较强就掉以轻心,KDX和KMYY的股价大跌就是血的教训。这类企业虽然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强,但是抵挡不住负面舆论的影响。负面舆论可能导致金融机构抽贷,进而引发企业违约,这是企业不能承受生命之重。这时,要结合核心企业、集团整体情况去分析,谨记核心企业可能被集团拖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