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能立一个新年Flag,我们会选——让生活能变得美一点,希望我们对生活的体验是丰富饱满的、有新鲜感和生命力的。你呢?疫情以后,我们呆在家里的时间越来越多,让居家生活变得有趣丰富,变得不太一样,变得更加美好,值得我们花更多的心思。今天,我们就精心挑选了10本能让生活变美变好、变得不一样的书,而且全部五折。这其中有6本,是那种定价两百多的大部头,关于花艺、关于世界美食、米其林名厨料理、世界名画、世界伟大艺术家的精装书,印制装帧精美,内容经典权威,可以作为家庭藏书,是可以看一辈子、用一辈子的书!另外的4本,也是关于美食、艺术和健康的,也是全彩印刷,内容轻盈又丰富。有世界196道风味美食;有使用极常见的食材,简单几步就制作出153款世界各地的家常小菜;有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的《艺术的慰藉》,还有让我们认真对待身体跟发出的每一个信号的《图解急救百科知识》。这些书开本要小一些,但新鲜有趣又实用,五折之后只有三五十元,是一扇打开新世界的小门,适合有点兴趣的想尝试开始的人。是的,今天的专场不是给孩子推荐书,而是给家长推荐书。这些书可以让你在新的一年里,把家里变得美美的,可以把食物做得充满新鲜感和异国风情,把艺术欣赏、影响世界的大艺术家都变成你家的每日话题。这就是童书妈妈新年的第一个专场——让生活不仅仅只是变美。很多家庭都有买花的习惯,在家中、办公室打造一道可以四季流转的风景。买一束花,十几枝的那种,最多不过几十元,养护得好就可以美美地放置两三周的时间。不过时间久了,你可能也和我们一样,对那种传统花店款的花束有些嫌弃了,配色和造型,真的有点配不上我们的美好生活啊 。怎么才能用这些不贵的花材,做出更好看的配色、更雅致的造型呢?《花艺的复兴》就能给我们很多启发和参考。所以第一本要推荐的书是《花艺的复兴》,是可以直接帮我们把生活变美、变精致的书,这本书不仅仅是用来看的,更可以用来参考,美化我们的生活的。
这也是我们喜欢鲜花的原因。
这本书介绍了38位活跃在欧洲、亚洲等地的花卉设计师,他们在婚礼、宴会、商场、酒店、时装秀现场、艺术展览等不同场合,创造着自己精妙的作品。
书的内容是从花卉艺术家的灵感故事开始的,作者用传记性的文字介绍了每一位花艺师和他们的花店,同时,这本书也向世人展示了他们充满灵性的作品,并请主人公用自己的话,来解释花艺作品背后的故事。
这本书中,你不会看到“如何插花”的方法,也不会发现对各种花卉百科全书般的信息介绍。但是,你将走进全球38位花卉设计师的世界,发现他们创作的灵感和一直秉承的理念。
这本书也很实用,光看精美的图片就会为花艺爱好者,带来源源不断的设计灵感和行业的新趋势、新理念。
书名:《花艺的复兴:全球38位设计师的灵感与杰作》
定价:228元
给自己和家人用心做一顿饭,可能是很多人每天或者每周末的功课,同样的功课做多了,我们也会像孩子老是写同样的题一样,感到厌倦。这就是在抖音、下厨房app盛行的时代,我们还会推荐这5本世界料理书的原因——爱美食的你,可以立个新年Flag,每周学习做一道不一样的菜!一本合格的料理书能让人学会怎么做菜;一本不错的料理书兴许还能激发我们做饭欲望;而一本高级的料理书,则能让你打开眼界,做出本地大厨菜才会地道美食,欣赏食物背后的风土人情和异国他乡的文化气息。新年伊始,我们郑重为你推荐5本精挑细选的料理书,这一年我们不仅要吃好每一顿饭,还要通过吃饭,让生活和体验变得丰富和饱满。
如果你此生只打算买一本关于烹饪的书,那你绝对不应该错过这本。这本书从构成美食的“细胞”——食材的基础处理讲起,系统地为你传授专业的厨师技能。阅读过程中你将逐渐洞察如何打造美味的奥义,并慢慢开发出让全家人都心满意足的私房菜。
《厨艺之书》从所有菜系的基础——简单而经典的高汤开始,逐渐扩展到整个烹饪领域。从酱汁、肉类和蔬菜,到烘焙及甜点,包罗万象,还穿插有神秘的分子料理冷泡沫的居家制作方法。18位世界顶级名厨,带来了600款世界各国经典菜肴和名餐厅创意食谱,从中东到印度、泰国、日本及拉丁美洲料理等。
中餐部分则由美籍华人谭荣辉操刀传授。这位一手促使英国人接受正宗中国菜的世界大厨,曾获英国女王颁授的大英帝国荣誉勋位(OBE)。他将手把手教你如何从切片、切丝,一点点掌握从白切到红焖的中华料理精髓。作者并没有假设读者都具有一定的烹饪经验和水平,所以用最基本的语言细致入微地解释了每一个步骤,并配有清晰精美的图片,方便读者进行对比。
读者在烹饪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基础问题,如“怎么给鱼柳去刺,猪肉去皮”等,也会在适当的地方给予解答。可以说这既是一本家庭厨艺初学者的实操指南,也能作为专业餐厅主厨的进阶宝典。
这是一本集美食食谱、食材挑选和烹饪技巧为一体的全角度料理书。以日式独有的亲切、严谨,娓娓道来如何利用极常见的食材,只用简单几步,就制作出153款世界各地的家常小菜。
从日式芥末章鱼到德式酸菜,从西式酸黄瓜到牛肉肉松,还有中餐、西餐、泰餐、日料用的各种料汁,应有尽有。试想一下,改天亲朋好友来家中小聚,你随手摆出几碟沙拉酱、罗勒酱,不经意地来一句“都是我自己做的”。
工作日的早上,可以按照书中的三步法制作一杯健康果蔬汁,有闲情逸致的周末则可以挑战一下如何在家里做熏鸡肉、熏香肠。居家过日子,常吃的菜可能就那么几种。可有了这本小书的指点,一颗大白菜,都能通过生吃、炒、煮、蒸等手法,利用蔬菜的不同部位做出花来。从此以后,再也不怕家里的直男买菜员,每星期都买土豆、茄子、圆白菜了。更让厨房小白感动的是,30多种食材,从水产到蔬菜再到肉类,都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如何挑选。比如蔬菜,基本原则就是同样大小的情况下挑沉的(以后买菜再也不用偷瞄别人怎么挑了)。
把食材拎回家之后,怎么洗、怎么切,怎么储存,都说得清清楚楚,毫不啰嗦。字里行间都透着好好对待每一粒米,用好每一根葱的用心。
这本书中,作者将日本人的严谨发挥到了极致,所有菜品都经过仔细调研,或是在环球旅行期间采访当地居民,或是向居住在日本的外国人请教,还从各国大使馆中收集了很多菜谱。
这本荣获日本烹饪食谱奖的著作,能让你足不出户做出196道世界风味料理。
书中所列食材都很常见,如果出现了罕见食材,则会提供实用、易得的替代品,非常贴心。
步骤清晰,简单易懂,即使是烹饪新手也能轻松掌握。
书中介绍了多种烹饪方式和食材的搭配组合,还穿插了有趣的饮食文化,让你打开美食烹饪的新世界。无论是专业厨师还是家庭大厨,都将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灵感。
比如提到非洲,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沙漠和贫乏的食物,而书中介绍的冈比亚是沿海国家。当地厨师在制作鱼类什锦饭时,会将新鲜的鱼炒过之后,再和米饭一起焖,充分引出香味,再任由香味渗透进饭中。美美地吃上一盘,香浓的味道肯定会让你大吃一惊。
更棒的是,这还是一份独特的环球美食旅行指南:美国秋葵鸡肉浓汤的辛辣口感,瑞典奶汁干酪菜的纯正口味,澳大利亚多汁肉末派的独特享受,日本大阪烧的温馨味道……
跟随本书,打卡世界各地特色美食,开启一场独具特色的环球美食之旅吧。
这本书曾获得ForeWord Reviews图书金奖,更得到了“世纪大厨”、法餐泰斗保罗·博古斯的倾情作序和诚意推荐。
300道法式美味,借由700幅清晰、诱人的分解步骤图一一呈现,让新手也能轻松掌握法国料理的精髓。
书中传授的烹饪技巧非常实用,且循序渐进,非常适合自学。
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详细讲解了法式烹饪的所有技术;比如怎样处理一块牛排,才会让牛排成为地道的法式牛排。
第二部分则用插图展示了烹饪器具、食材,并用图表写明了烹饪计量、水果季节产量、奶酪名称来源及产区等;
第三部分介绍了法餐中常用的烹饪方法以及主厨们的私房菜谱。虽然会有像法式豌豆炖鸽子这样典型的法式菜肴,也会贴心写上这类做法适合大部分禽类。
另外,书中的索引做得也很到位,在每道食谱的最后都有一个“技巧复习”的小提示,标明了这道菜中所用的关键技巧,在第几页介绍过。极大方便了读者查阅、复习。
书名:《星厨的独家法式料理》
作者:
[法]于贝尔·德洛姆( Hubert Delorme )[美]克莱·麦克拉克伦(Clay McLachlan)
比起法餐,可能意式料理更容易让孩子喜欢,毕竟各种配料的比萨、意面和烩饭,制作简单还营养丰富,当然这本书凝聚了250个烹饪技法,130道经典意大利食谱的料理书,可是来自13位米其林大厨的私家珍藏,绝对可以颠覆孩子对意式料理的刻板印象。
书中对每一道菜肴涉及的技法、用具和方法、建议和准备/烹饪时间都做了详细说明,并配以让人垂涎欲滴的精美图片。
文末还附有烹饪技巧、食材及食谱索引,方便随时查阅,让厨房新手也能轻松掌握。
为了展现意大利的美食遗产,十几家享有盛名的餐厅在书中齐聚一堂,代表了当今意大利厨艺的顶尖水平。
书中分享了意大利独特的烹饪器具及食材、料理结构等知识,让你一口气遍览意大利20个大区的特色菜肴,全面了解意式饮食文化和美食传统。
一顿完整的意餐包含哪些部分?
上菜的先后顺序是什么?
在家成功制作披萨和意大利面的秘诀是?
意大利家庭聚会必不可少的菜式有哪些?
400种奶酪如何区分?……
总之,这是一本让初学者迅速成长为,比意大利人更懂得意大利菜肴的宝藏料理书。
[意]米娅·曼戈利尼( Mia Mangolini )
[意]弗兰切斯卡·曼托瓦尼( Francesca Mantowani )
艺术欣赏的能力其实就是感受力,感受力的培养其实有两个捷径,一个是看书;一个是看画。作为让生活变“美”的第三部分,就给大家介绍三本让我们可以与名画、大师对话的艺术启蒙书。
《温迪嬷嬷讲述1000幅世界名画》是一本1999年出版的经典艺术读物,为什么至今还如此受欢迎?话要从英国这位备受推崇的艺术史家温迪·贝克特嬷嬷说起。她担任了英国BBC一系列艺术片的主持人,是把名画带进寻常百姓家的第一人。
▲ 温迪.贝克特修女 在伊莎贝拉·加德纳博物馆。Victora Arocho / 美联社在1000幅画中,她挑选了很多非著名甚至冷门的作品,因为她认为“只要作品结构完美、赏心悦目即可,不一定要举世闻名”。即使你家有不少关于西方绘画的书,也不用担心这本的内容会和它们内容有重复。作者抛开了行家三句不离口的流派、技法、思想性等等高深的艺术理论,而回归了任何人都有的本能感受。她还大胆打破了艺术书常见的编年体结构,将500位艺术家的名字按照A~Z的顺序排列。一举破除了我们对“名家”“名画”的迷信,而将注意力真正放到画作本身。比如我们按照意大利语Leonardo da Vinci,找到达·芬奇那页,会看到两幅可能有些陌生的作品——《岩间圣母》和《抱银貂的女子》。
不过,前者的人物脸上还是挂着一丝神秘又熟悉的微笑,而后者则让人不禁感慨,达·芬奇真的很痴迷又很擅长描画谜一样的女子。当然,按照艺术家名字排序,也是最容易查找的。比如常被人们混淆的“大小勃鲁盖尔”,就出现在了前后两页,能有效加深记忆。
从文艺复兴之前到当代艺术,从名画鉴赏到艺术家个人生平,特别适合将书放在床头,每晚临睡前独自一人或是和孩子一起翻阅。每天透过一位艺术家的眼睛,细细观察画中人的穿着,周围的摆设,就像走进了一千零一夜里的故事。作者:[英]温迪·贝克特(Wendy Beckett )
艺术可能看上去高高在上,但艺术家却是和你我一样,也逃不开爱恨情仇、生老病死的真实人生。
《伟大的艺术家》就一口气展示了83位顶级艺术家的人生故事,从生活趣事到杰作的诞生过程;上至文艺复兴,下到当代艺术,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小传,串起了500年的艺术史。
从国人最熟悉的达·芬奇到传奇女画家弗里达,我们将有幸走进名画背后的艺术家们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你知道名声鹊起的达利为何在毕业前夕被艺术学院开除吗?——据说是因为在1926年煽动学生起义。
而达·芬奇自己显然也对《蒙娜·丽莎》情有独钟,从未将画作交给请他画画的委托人——也就是画中女人的丈夫,而是在余生一直自己保管。而他的个人生活也如迷一般,终身未婚,还被推测是同性恋。临死前,将自己的画作、金钱和私人物品都留给了他的学生梅尔奇。
美学家和艺术史家贡布里希所言,“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艺术在不同时代和地区的定义都不同,而艺术家又是为他所处的时代服务的。
这本《伟大的艺术家》让读者像看故事一样走进一段段活着的历史,看尽作画人的一生和他们创作的一幅幅凝结了一个时代精髓的画作。
阿兰·德波顿,之前我们介绍过他的书和人生学校,他是一位难得一见的,愿意用智慧服务大众的通才。人们在他创办的“人生学校”里学习如何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好,探讨那些在学校里从没学过的人生重要课题——工作、爱情、情绪、幸福、道德……
在这本《艺术的慰藉》中,德波顿讨论艺术同样不是为了艺术本身,而是如何将艺术作为美好生活的指南。他试图发掘出艺术和普通人的关联,解决人们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缓解焦虑。
他选取了150件经典绘画、建筑与设计作品,分为“爱情”“自然”“金钱”“政治”四大主题进行讨论,不仅试图找到问题的答案,更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论——
艺术有什么用?我们如何利用这个工具?
德波顿明确指出人们之所以觉得艺术和生活没关系,责任在于艺术界的教导和呈现艺术品的方式。
艺术其实很“实用”,能让我们找到生活不幸福的根源,从内生发出成长的力量,因为它至少具备七大疗愈功能——
- 使难以启齿的悲伤获得认同,意识到紧张的婚姻关系、职场的挫折并不是个人问题
- 重获对已有的生活中重要事物的敏锐观察,而不是一味渴求别处的幻想
总之,艺术可以是一件工具, 而我们要集中注意力搞清楚——它是个什么样的工具,以及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英)阿兰·德波顿
(澳)约翰·阿姆斯特朗
最后,我们想真诚地推荐你读一本关于急救的书。我们的身体是我们最长久的朋友,是注定要过一辈子的交情。未雨绸缪,认真对待身体出现的各种“老毛病”“小毛病”,不讳疾忌医,不听信百度,做一个不仅会养生,更懂急救的健康人。
人吃五谷杂粮哪儿有不生病的。居家生活最闹心的事情,莫过于自己或家人身体不舒服。发热、头痛、胃痛、胸痛,这是谁都有可能遇到的问题,但是怎么判断症状是否严重呢?需要立刻挂急诊上医院吗?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支支吾吾根本说不清楚到底哪儿难受,做父母的真是百爪挠心。上一秒钟才想着抱起孩子冲向医院,又一想到候诊室的人山人海,潜在的交叉感染风险,又打了退堂鼓,转身只能回到网上“寻医问药”。这本由法国著名急救医学教授、临床急诊科主任推出的全新著作,按照疼痛的区域分类,给出了40份“症状自查表”教你判断病情的紧急程度。再进一步决定是否需要看医生、去急诊室或是第一时间呼叫救护车。更难得的是,作者不仅清晰讲解了每一种病症的体征、危险性、如何治疗及预防,更详细介绍了在候诊或是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应该如何有效自救。
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读者排除对于身体的一些小担忧,更能把隐藏在“小症状”背后的严重病情及早揪出来。新的一年,希望你和家人都用不到书里的急救知识,也希望你能多多关注身体跟你发出的每一次求救。
[法] 弗雷德里克·阿德内(Frédéric Adnet)
[法] 桑德里娜·特鲁夫洛(Sandrine Trouvel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