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卷18南面诗解2言默皆责真法常变

韩非》卷18南面诗解2言默皆责真法常变

题文诗:

为主设事,而恐其非,人臣先出,说设言曰:

议是事者,妒事者也.主藏是言,不更听臣;

臣畏是言,不敢议事.二势者用,忠臣不听,

誉臣独任.如是谓之,壅于言者,制于臣矣.

主道者使,人臣必有,言责又有,不言.

言无端末,辩无所验,此言之责;以不言避,

责持重位,此不言责.主使臣言,必知其端,

以责其实,不言者必,问其取舍,以为之责.

主欲为事,不通端末,明其欲,有为之者,

为不得利,必以害反.此者,任理去欲.

举事有道,计其入多,其出少者,可为也.

惑主计入,不计其出,出倍其入,不知其害,

名得实亡,功小害大.入多出少,乃可谓功.

不知治者,曰无变古,毋易常俗.变与不变,

圣人不听,正治利民,强国而已.古之无变,

常之毋易,在常古之,可与不可.伊尹太公,

毋变,汤武不王.难变古者,惮易民安.

不变古者,袭乱之迹;适民心者,恣奸之行.

民不知乱,上懦不更,是治之失.人主至正,

明能知治,严必行之,虽拂于民,必立其治.

【原文】
    人臣为主设事而恐其非也,则先出说设言曰:"议是事者,妒事者也。"人主藏是言,不更听群臣;群臣畏是言,不敢议事。二势者用,则忠臣不听而誉臣独任。如是者谓之壅于言,壅于言者制于臣矣。主道者,使人臣必有言之责,又有不言之责。言无端末辩无所验者,此言之责也;以不言避责持重位者,此不言之责也。人主使人臣言者必知其端以责其实,不言者必问其取舍以为之责。则人臣莫敢妄言矣,又不敢默然矣,言、默则皆有责也。

    人主欲为事,不通其端末,而以明其欲,有为之者,其为不得利,必以害反。知此者,任理去欲。举事有道,计其入多,其出少者,可为也。惑主不然,计其入,不计其出,出虽倍其入,不知其害,则是名得而实亡。如是者功小而害大矣。凡功者,其入多,其出少,乃可谓功。今大费无罪而少得为功,则人臣出大费而成小功,小功成而主亦有害。

     不知治者,必曰:"无变古,毋易常。"变与不变,圣人不听,正治而已。则古之无变,常之毋易,在常古之可与不可。伊尹毋变殷,太公毋变周,则汤、武不王矣。管仲毋易齐,郭偃毋更晋,则桓、文不霸矣。凡人难变古者,惮易民之安也。夫不变古者,袭乱之迹;适民心者,恣奸之行也。民愚而不知乱,上懦而不能更,是治之失也。人主者,明能知治,严必行之,故虽拂于民,必立其治。说在商君之内外而铁殳,重盾而豫戒也。故郭偃之始治也,文公有官卒;管仲始治也,桓公有武车:戒民之备也。是以愚戆窳堕之民,苦小费而忘大利也,故夤虎受阿谤而振小变而失长便,故邹贾非载旅。狎习于乱而容于治,故郑人不能归。

【译文】

臣下为君主筹划事情而恐怕别人非议,就预先放风说:议论这件事的人,就是嫉妒这件事的人。君主信了这种话,不再听取群臣的意见;群臣害怕这种话,不敢再议论。这两种局面起了作用,君主对忠臣的话就不会听取而专门任用那些徒有虚名的臣子。像这样的情形,就叫做被言论所蒙蔽,被言论所蒙蔽了,也就受制于臣下了。做君主的原则是,应使臣下一定负起说话的责任,又要负起不说的责任。说话无头无尾、辩词无从验证的,这就是说话的责任;用不说话来逃避责任,保持重要权位的,这就是不说的责任。君主对说话的臣子,一定要显露出来龙去脉,从而责求他的实效;对不说话的臣子,必须问他赞成还是反对,从而明确他的责任。那么臣子就不敢乱说,又不敢不说了,说话和沉默就都有了责任。
     君主想做某件事,没有掌握全部情况,就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这样做的话,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一定会受害。懂得这些,就会顺应客观事理,去掉主观欲望。做事有个原则,就是算来利益多、代价少的,就可以做。昏君不这样,只算得利,不算代价,代价即使成倍地超过利益,也不知它的危害,这就是名义上得到而实际上失去。像这样就是功劳小而危害大了。大凡功劳,它的利益多,它的代价少,这才可以叫做功劳;现在耗费大的无罪,而收效小的有功,臣子就会以大的耗费去取得小的收效,小的收效即使取得了,而君主仍是遭受了损害。
    不懂治理国家的人,一定会说:“不要变改古法,不要更改常规。”变与不变,圣人不管,只管正确地治理。既然如此;那么古法变不变,常规改不改,只在于它们可行还是不可行。伊尹不变改殷法,姜太公不变改周法,商汤、武王就不能称王了。管仲不更改齐法,郭偃不改革晋法,桓公、文公就不能称霸了。凡是难以改变古法的人,是害怕改变民众的习惯。不改变古法,是重蹈乱国的复辙;迎合民心,是放纵奸邪的行为。百姓愚蠢而不懂什么叫乱,君主懦弱而不能进行改革,这是治理国家的过失。
     做君主的,英明足以知道如何治国,严厉是为坚决实行,所以即使违背民心,也一定要确立治国之法。例如商鞅内处或外出,都用铁受和层层盾牌预先作戒备。所以郭倡开始治国时,晋文公带有卫兵;管仲开始治国时,齐桓公跟有战车,这些都是防备百姓的措施。所以愚蠢鲁莽而闲散懒惰的人,总是斤斤计较个人损失而忘却国家利益。(最后几句史实不详,多不能解)

(0)

相关推荐

  • 韩非子037难一第三十六

    [一] 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文公 ...

  • 变法首先要明法

    人君的过错,就在于已经委任大臣了,反而又总是和未被任用的人去一起防范他,这样未被任用者的意见必定跟所任用者相对立,而君主反为未被任用者所控制.现在和君主一道防备人的人,就是君主过去所要防范的人.人君不 ...

  • 《韩非子》卷18南面诗解1明法止奸进言不信

    <韩非子>卷18南面诗解1明法止奸进言不信 题文诗: 人主之过,在己任臣,又必反与,其所不任, 防而备之,此必与其,所任为仇,主反制于, 所不任者.所与备者,曩之所备.人主不能, 明法以制 ...

  • 《鬼谷子》陶弘景注卷2反应诗解1言有象比反复定基

    <鬼谷子>卷2反应诗解1言有象比反复定基 题文诗: 古大化者,真情乃与,无形俱生.情通古今, 反以观往,复以验来;反以知古,复以知今; 反以知彼,复以知己.动静虚实,真伪之理, 不合来今, ...

  • 《孔子家语》卷18颜回诗解1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佚穷下国危

    题文诗: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东野毕之,善御者也, 子亦闻乎?颜回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 将必佚也.定公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亦, 有诬人也.回退三日,牧来诉曰:东野毕之, 马佚两骖,曳两服马,人 ...

  • 《孔子家语》卷18颜回诗解2以音类知成人之行穷神知化顺事恕施

    题文诗: 孔子在卫,昧旦晨兴,颜回侍侧,时闻哭者, 之声甚哀.子曰汝知,此何所哭?对曰以此, 哭声非但,为死者已,有生离别.子曰何知? 对曰回闻,桓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 将飞四海,其母悲鸣,而 ...

  • 《孔子家语》卷18颜回诗解3君子爱人度己预恕不思久怨攻己之恶

    <孔子家语>卷18颜回诗解3君子爱人度己预恕不思久怨攻己之恶 题文诗: 回问君子,孔子对曰:爱人近仁,适度近智, 为己不重,为人不轻,君子也夫!回问其次, 孔子答曰:弗学而行,弗思而得.小 ...

  • 《韩非子》卷48八经6参言诗解参言督用课功后征

    题文诗: 听不参则,无以责下;言不督用,邪说当上. 言之为物,以多而信,不然之物,十人云疑, 百人然乎,千人非解.呐者言疑,辩者言信. 奸之食上,取资乎众,籍伸乎辩,以类饰私. 主不餍忿,而待合参,其 ...

  • 《韩非子》卷11孤愤诗解3大臣专权毁诬言起

    <韩非子>卷10十過诗解3大臣专权毁诬言起 题文诗:夫越国虽国富兵强,中国主知,无益于己, 曰吾非制.地广人众,人主壅蔽,大臣专权, 是国为越.知不类越,而己不知,不类其国, 不察其类.人 ...

  • 《韩非子》卷7二柄诗解2因言授事以事责功

    <韩非子>卷7二柄诗解2因言授事以事责功 题文诗: 人主禁奸,审合形名,万物具存,不以名正, 万物则乱;万名具列,不以形应,万名则乖. 形名也者,言与事也.臣者陈言,君以授事, 以事责功; ...

  • 《韩非子》卷3难言诗解至言忤耳愚者不听

    题文诗: 非非难言,所以难言:顺比滑泽,洋洋纚纚, 则见以为,华而不实;敦祗恭厚,鲠固慎完, 则见以为,掘而不伦.多言繁称,连类比物, 则见以为,虚而无用;捴微说约,径省不饰, 则见以为,刿而不辩;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