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妈宝男结婚,让我在婚姻中不知所措”… | 案例分享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张秀华
单位 | 郑州市金水区彩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个案背景资料
1.服务对象基本情况:
小菲(化名),女,34岁,大学本科,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做职员,月工资三四千元,家庭三口人,自已和丈夫、婆婆。
服务对象与丈夫小明是经人介绍认识,然后恋爱结婚。结婚之前小明父母感觉小菲的性格脾气有点急,怕以后柔顺的小明受气不同意这门婚事。
但是由于服务对象小菲和小明两人情投意合还是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领了结婚证。生米做成了熟饭,父母还是接受了事实。
结完婚不久,小明的爸爸因急病去世。孝顺的小明便将母亲接到自已家里居住,以免母亲情感上孤独寂寞。服务对象小菲看到婆婆的到来一开始也是热情加孝心,还给婆婆洗脚端饭。婆婆对小俩口也很满意。
时间一久小俩口之间不免有一些生活上情感上的摩擦,双方会吵架,但婆婆看不得自已的儿子被儿媳“期负”,就会介入小两口之间的矛盾,站在儿子的立场指责儿媳的不是,这样一来夫妻矛盾引发婆媳矛盾。
而丈夫小明感觉媳妇小菲不懂事、不谦让妈妈,也不应该和妈妈吵架,不管怎样小菲就是不应该和老妈吵架。
服务对象小菲感觉自已在这个家庭成了外人,最亲密的丈夫也不替自已说一句公道话,对眼前这个妈宝男丈夫既失望委屈又寒心无助,最终两个人闹起了离婚,主动走到婚姻登记处。
2.曾做出的调试及成效:
服务对象曾经几次想与丈夫共同探讨他们的家庭矛盾问题,可是每次丈夫都表示,现在爸爸刚去世不久,妈妈情感痛苦精神空虚,对老人家只有一个字“孝”,其他的都不让说。两人无法做到良好的沟通。
3.行为表现:
服务对象小菲对丈夫小明在生活上要求比较细,要小明两天一换衣服,每天晚上洗涑完才能上床,还时不时地检查丈夫的手机,当发现丈夫和妈妈在聊天中提到小菲的不是时立马追问到底不依不绕。
4.人际关系:
小菲不是本地郑州人,除了婆家人和工作上的同事外,大学同学还有几个联系着。人际关系圈较小。
5.情绪状况:
小菲头脑清晰,失望、焦虑、痛苦,但对婚姻不想就此放手。
6.精神病记录:无
7.健康状况:良好
8.经济状况:服务对象有工作,一个月三四千元,生活上基本上无忧。
9.暴力倾向/虐待记录/犯罪记录:无
10.支援网络(能获得的资源)等:
父母、亲戚、朋友由于服务对象不是郑州本地人,父母亲戚均在外地,在郑州也只有几个能联系到的大学同学。
(一)问题和需要
1.服务对象和丈夫双方需要成长和理性思考
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服务,了解到服务对象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小明父亲的突然离世这个不良的现实生活环境让还没成熟和独立的小明难以支撑,生活中一直被妈妈过度保护着,造成小明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不是过分依赖就是过分敌对,无法建立一种平等、关爱的成人关系。
另一方面小菲因为曾有过一段不完美的婚姻致使自已对这段婚姻过度的重视,所以服务对象小菲常表现过分的焦虑、难以控制的冲动和行为。
2.婚姻初期阶段的适应问题,双方需提升相互的满足期待
婚姻家庭是一个小社会,要求夫妻双方不断适应和磨合,以一种恰当的互动方式处理好关系,如果互动方式不恰当沟通不到位二人关系就处不好,服务对象很可能引发一些心理困扰。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3.家庭系统的不平衡导致家庭功能不正常,家庭功能有待修复
夫妻有冲突,婆媳有矛盾,导致家庭功能不能正常运转。要想保持家庭功能正常运转需要修复家庭功能。
(二)理论基础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核心是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之间的关联,即内部的心理、外部的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三个方面。
1.基本假设
第一是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生理、心理、社会三方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第二是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问题原因是不良的现实环境、不成熟或有缺陷的自我和超我功能、过分严厉的自我防卫机制和超我功能)。
第三是对人际沟通假设(良好的人际沟通是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第四是对人的价值的假设(每个人都有价值有发展的潜质)。
2.治疗技巧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是直接治疗技巧和间接治疗技巧两种,而直接治疗技巧可细分为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支持、直接影响、探索-描述-宣泄)和反思性治疗技巧(现实情况反思、心理动力反思、人格发展反思)。
(一)服务目标:
短期目标:
1.是抚平服务对象激动的情绪,减少其焦虑
2.协助服务对象和丈夫提升理性有效沟通的能力
3.协助服务对象和丈夫处理好和老人的关系
长期目标:实现家庭成员的和谐幸福相处
(二)服务策略:
1.接触服务对象,提供情感支撑,取得服务对象信任
初次接触服务对象,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收集一般资料,了解服务对象前来求助的动机,尽可能找出问题并作出是否给予帮助的决定。社会工作者接纳包容、真诚同感取得了服务对象的信任并建立起专业关系,签订个案服务协议。
2.减低服务对象的焦虑不安,增强其适应环境
社会工作者通过了解、接纳、同感,给予服务对象必要的肯定和认可。这是最有力的支持。运用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与服务对象相互沟通交流,引导其分析和理解自已问题,增强服务对象适应环境的能力。
3.增强服务对象的自我实现和满足感
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引导,帮助夫妻双方互相接纳理解,换位思考,理性处理生活中的摩擦,满足婚姻生活中的相互期待,信任对方适应对方,互相融入,实现婚姻家庭和谐。
4.改善家庭环境增强家庭支持网络以解决问题
在服务对象的家庭系统中,除了丈夫外,另一个重要人物就是婆婆。社会工作者通过间接治疗技巧直接与其婆婆沟通,了解问题的成因和现状,并建议婆婆召开家庭会议,为服务对象提供家庭支持网络,改善家庭氛围并求得问题解决。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一)接触服务对象,提供情感支撑,取得服务对象信任
2018年3月5日下午16时左右,一对80后夫妻由工作员转介来到了个案工作室。社会工作者首先自我介绍,然后谈及社会工作的性质及服务内容,并说明职业伦理和保密原则等,并签订服务协议。
(二)减低服务对象的焦虑不安,增强其适应环境
1.了解基本情况,界定问题,发掘深层次原因
社会工作者倾听服务对象和丈夫的述说,初步界定双方的问题是什么?问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影响服务对象多久?是什么导致这个问题的发生?这个问题在哪些方面影响服务对象的生活?除了服务对象外,这个问题还会影响谁?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会对服务对象产生怎样的后果?
然后和服务对象双方澄清,引导服务对象认识问题解决的可能性,并坚信自已就是解决自已问题的专家,强调一起参与自主改变。
2.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确立困境和问题的先后次序
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倾听服务对象和丈夫双方的陈述、以同理心积极关注双方的困扰,发掘服务对象和丈夫的潜能,鼓励服务对象积极面对现状,澄清问题及先后次序,和服务对象探讨解决的方法。
(三)增强服务对象的自我实现和满足感
在介入辅导初期,社会工作者使用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引导服务对象探索和描述自已困扰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为其提供必要的情绪宣泄的机会。
以减轻服务对象内心的冲突,从而改善不良行为。社会工作者秉持中立对服务对象双方的争执不评判、不指责,帮助服务对象和丈夫理清思绪,澄清问题的本质和需求。
随着服务的深入,社会工作者发掘服务对象和丈夫的潜能,夫妻二人的深厚感情、丈夫的温顺、媳妇的善良、曾经的婆媳和睦等等。建议服务对象和丈夫换位思考、理性沟通。
同时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一起分析家庭生命周期的初期阶段中的冲突、失望、磨合、适应都是必要的过程。如果双方能够换位思考理性地去沟通,家庭环境就变好了。夫妻关系处理好了,婆媳关系相应会得到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丈夫要在婆媳中间发挥好桥梁和粘合剂的作用,这样才能实现夫妻和睦、家庭和谐。
社会工作者通过倾听、同理、澄清,从开始的一问一答到后期的自由沟通,鼓励服务对象双方发掘潜能的同时,建议服务对象尊重、信任丈夫,孝敬理解婆婆。
同时希望服务对象的丈夫小明要多考虑妻子的感受,学会“断奶”成长有所担当。家庭是需要双方共同经营的,婚姻生活的主旋律应是爱和包容,婚姻经营之道是尊重、是包容、是倾听、是同理心、是彼此间的真诚和信任。
(四)改善家庭环境增强家庭支持网络以解决问题
服务对象的婆婆是一位六十多岁的健康老人,爱人的突然离世对她打击很大。社会工作者通过小明提供的电话联系上了老人并面谈一次。通过会谈了解到老人快人快语的性格和想抱孙子的想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社会工作者借机建议老人召开一次家庭会议,表达一下对儿子儿媳的关切和希望以及今后生活的打算,必要时社会工作者可以参与。
五一前夕,社会工作者回访服务对象和丈夫小明,得到的消息是服务对象正在调理身体备孕,夫妻不仅和和美美,婆媳之间也是相敬如宾,每天下班之后婆婆精心做的可口饭菜一下子让服务对象胖了几斤。
言语间充满了幸福。一家人互相支持和谐共处。在这个阶段的服务中,社会工作者发挥了使能者的作用。
评估方法采用过程式评估和结果评估
(一)过程评估
1.服务过程中服务对象情绪和信心上的改变
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服务,服务对象的情绪有了很好的改善。从最初低落失望焦虑到后来的情绪平稳,对生活有了更多的理性思考,焦虑减少对生活唤起美好希望。
2.通过访谈和观察发现服务象和丈夫在行为和意识方面均发生了积极的改变
服务对象的改变主要表现:从当初的爱查看丈夫的手机,到后来查的次数少了,从当初以自我为中心,现在能够替丈夫和婆婆着想了,有了同理心。遇事不再急躁,会慢慢控制情绪。
对于丈夫的改变则是:能接纳老婆的查看手机,把其看作是在乎是爱的表示,另外就是在老妈和老婆之间做到两边哄两边夸,真正发挥好桥梁作用。
(二)目标评估
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服务,服务对象的情绪得到缓情,焦虑相对减少;服务对象和丈夫能够做到相互的理解相互包容,实现有效的理性沟通;在夫妻双方的努力下,婆媳关系大有改善,一家人和和美美友好相处。
(一)结案原因
服务对象和丈夫及和婆婆的关系都有了很明显的改善,一家人其乐融融,和谐相处。服务对象备孕在即,对社会工作者的服务表示满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服务对象的丈夫小明主动打电话表示感谢,还把自已的一位朋友(这位朋友有婚姻生活方面的困惑)介绍给社会工作者。同时希望和社会工作者保持联络,以便有问题可以及时求助。
(二)结案处理方式
结束个案辅导,签署“个案结案同意书”及“满意度评估表”,在结案后,告知服务对象若有事可以微信留言或办公电话咨询。
(一)在婚姻案例服务过程中,灵活使用支持性会谈技巧具有重要的意义
每接触服务对象时,社会工作者应全身心地关注、真诚。具体过程中,是重要的是倾听和同理心,倾听就是陪伴,是在了解服务对象的情况,了解服务对象的处境和问题,它决定了个案服务的方向性。
再者就是同理心,要站在服务对象的视角看问题,深刻地理解他的苦恼和困惑,任何时候服务对象都愿意和理解自已的人敞开心扉畅谈心事,这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建立信任专业关系的关键,也是成功接案的第一步。
(二)服务反思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核心是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之间的关联,包括内部的心理、外部的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三个方面。社会工作者依据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在个案服务中充分运用。
无论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还是问题的诊断和治疗,均是从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着手,了解两者之间失去平衡的原因,并致力于找到新的平衡法。
在本个案的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深入服务对象的内心,了解其感受、想法、需求,仔细观察服务对象周围环境对其施加的影响,分析个人适应环境的具体过程,从中发掘潜能和资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家庭应有的和谐。
你可能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