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溪古村落——方田古村
《沅水船工路途谣》和《初探湖南辰溪“东山七姓瑶”》中都有记述:“大峒坪前祭孝祀,荒田坪里做阳春”,文中描述的“大峒坪前”,“祭孝祀”指的是现在的孝坪,文中的“荒田”就是现在的方田古村。而文中描述的情景则是瑶人在祭祀天地神灵后在方田古村开荒拓地,种田春耕的繁忙情景。
历史变迁,岁月悠悠,瑶人离去,姚姓汉人迁来,唯有历史的印记深深地烙在方田这片古老土地的深处。据姚氏族谱记载:先祖良能、良德、良纲兄弟三人为元末明初人。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奉旨由江西省南昌府丰城县滥泥湾应诏迁来湖南省辰州府。兄长姚良能定居沅陵县四都罗依溪干龙坪,其弟良德、良纲定居沅陵县一都灰窑长田;尔后良能公之子宗嶽公相继迁居江东沙堆角。先祖姚志清于明·正德(公元1506—1521年)年间率全家由江东沙堆角搬迁至今天的方田村,其后志清的弟弟志泰之子姚子丰又相继迁入。从而开创了如今方田古村这盛大古村基业。
方田古村地处沅水东岸的辰溪孝坪镇方田村。从辰溪驱车过孝坪不及数十里便是方田村,从村口远望方田,大体上均为坐东北朝西南而居,村前有一条蜿蜒的方田溪溪水潺潺,顺流注入沅水。方田古村主要以姚姓村民为家族式聚居,现有姚姓村民仅600多人,但占地面积达70000平方余米,古建筑面积有11000多平方米。据村中长者介绍:“姚姓先人在瑶人迁走后留下的荆棘丛生的土山坡上,不辞辛劳披荆斩棘,创立家业,先后建筑院落八栋。清·康、乾时代因子孙繁衍人口增多,家境也不断兴盛,于是又相继新建了十余栋徽派院落,初具规模”。
随村支部书穿行在方田古村落中,高墙大院,飞檐翘角,白墙青瓦,如穿越在明清小巷。据了解:“古村现存较完整的古四合院落十五栋,古巷道三条,小巷道十三条。古村的巷道皆为当地盛产的青、红砂岩石块铺就,更难能可贵的是消防和排水设施完善周到,屋与屋间的排水沟隐入地下,几百年来从未发生过内涝现象。更有村前大塘,周围四口小塘,院与院间高墙阻隔,防火措施完善,又有高墙飞檐预防盗贼。
相比于外围的高墙大院,走进“锦江世第“的大门又是另一番天地。方田古村的院落布局多为天井式,采用“开”或“回”字式布局,系两进式两层四合院,四周砖墙环绕,中心为木质结构的房舍。“锦江世第“内,除院落之外,主屋房子的中间有天井、厅堂、厢房。居室的门窗、格扇、栏杆、柱基上都雕刻有花纹,十分精巧。有的窗格上还雕刻有历史人物故事。外围的封火墙,以青砖砌成,再涂以石灰沙浆,环绕包围木质房子,可用来防火防盗。封火墙外的大门也多有刻花画栋,其门楣、楹柱均饰有龙游凤翔,云纹图案等,雕刻精细、十分考究。
方田古村内的院落群,均采用徽式建筑,围墙与主屋木房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中间留有一块十几平方米的“井”字型空地,屋顶从四周成比例地向内中心低斜,小方型天井可吸收阳光和空气。四周的房舍靠“井”字边设有带栏杆的走廊,一般是两层或三层,用楼梯连结上下层,十分巧妙地结合了中原地区方正端庄,中轴对称的建筑特点。为适应西南地区山地较多,潮湿多雨的气候特色,就地取材,大量使用青、红沙岩石板、小青瓦、杉木、石片等材料,有机地融合了本地的建筑特色,讲究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显露出祥和、宁静、清秀之美。
方田古村落的先辈们在历史的进程中,家族文化内涵不断地得到发展壮大和丰富。清代康、乾时期,村里就设有私塾和习武场所,使得村民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黉门秀才榜上有名,文娱生活也不断丰富。至今仍在传承有龙灯、舞狮等传统活动:每年正月初三要舞到元宵节止;每年春节期间,村里会举行猜谜活动;每逢红白喜事村子里一班圆鼓堂班子唱坐堂戏,如辰河高腔的段子:“三娘教子”、“安安送米”、“古城会”等等,至今村子里的年长人都能哼上几段。每年正月或收割上岸的农闲日子,村子里就搭台唱戏,台上演戏台下做生意,交易好不热闹。
人杰地灵的方田古村,一直以来有着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姚姓先辈们每逢灾荒年他们都要熬粥施给灾民充饥。年长的人中至今流传这样的俗语:“启美老爷的牛,启资老爷的谷。”意思是说他们兄弟二人相当富裕。在严重灾荒年景中,他们兄弟二人邀集村里的大户人家筹措钱粮施舍给灾民度荒。
除了两位富贵大户之外,根据明万历四年(公元1614年)、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及民国元年(1902年)《姚氏族谱·方田房系》载有进士举人二十三名;秀才,生员二十二人,武生一人,可谓文武兼备。
武如姚复岚、姚建猷、姚祖鸿等。姚复岚、清,道光年间人,曾考取武举人。他为人公正,刀、棍、武功娴熟,门前立有石桅子一座,不幸于1958年期间毁掉了;姚绍殿字建猷,清朝末期人,留学日本。回国后任乾州知县,与第十一兵工厂厂长李待琛甚为友善。离职后任湘西人共同创办的《兑泽中学》校长之职。在此结识了贺龙元帅,贺帅曾以一尺见方,身配指挥刀全副武装的照片相赠。此照片1958年已上交县文化馆了。贺帅长征路过浦市时二人曾亲热地见面叙旧。又曾在湘西八个县共同创办的《长郡中学》任校长,方田村退休教师姚祖陶就曾在该校63班就读。他出版过专著,可惜失传了;姚祖鸿,《兑泽中学》毕业,曾在傅作仪部下任过连长。抗日战争时在雁门关战役中被日军炮弹掀起的灰土淹埋,幸得部下即时刨出才幸免于难。后来,又任第十一兵工厂第四中队中队长。离任后在本村办过私塾。
文如姚祖芬、姚祖鸾、姚本佳等等:姚祖芬,原湖南大学政治经济系毕业,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直至退休。他先后在吉首《民族师范》和泸溪中学任教。姚祖鸾字和鸣,创办了村里第一所小学,他擅长乐理,拉得一手好二胡,对辰河高腔的曲谱造诣很深,与当时高腔剧团的名花旦演员张圣俄情深义重。姚本佳黄埔军校通讯系毕业,因不满内战回家务农,新中国成立后从事教育工作直到退休。
行走在方田古村,听故事,探古韵,追忆方田昔日的繁华和沉甸,乐在其中不知归时;行走在方田古院落,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是历史的见证。在古村中体会方田近五百年的风雨沧桑,追寻那厚重的文化印记,心旷而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