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乳头状肿瘤概览(四)

包裹性(囊内)乳头状癌
包裹性乳头状癌是一种境界清楚的乳头状肿瘤,世界卫生组织乳腺著作中描述为“一般位于囊腔内,周围有纤维性包膜”。定义中的“囊腔”,也导致该肿瘤有了其他名称,如“包膜内”、“囊内”;而“纤维性包膜”的名称则支持“包裹性”的名称,世界卫生组织著作中也推荐用包裹性。
2005年,Hill和Yeh对该肿瘤的“包裹性”做了如下解释:“大而膨胀性生长、境界清楚的乳头状癌,周边有一圈显著的纤维性包膜,免疫组化肌上皮染色极少或缺失,所以将其分类为包裹性亚型的乳头状癌更为合理”。因此,“包裹性”的称呼稳步取代了“囊内”的称呼。2008年,Collins等也支持这一名称上的改变:他们在22例此前归类为囊内乳头状癌的病例中,通过多种敏感的免疫组化指标,均未能在病变周边证实有肌上皮。因此作者提出:仅凭组织学而归为囊内乳头状癌的病例中,至少部分(可能是大部分)是浸润性乳头状癌的包裹性结节。
其实,“包裹性”的称呼也值得讨论。解剖学及病理学中,“包膜”这一称呼,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模棱两可的大体及镜下结构。比如,前列腺及甲状腺一般都认为是(尽管可能是错误的)有包膜的器官。Rosai曾说到,“前列腺包膜其实并不是一个具有固定特征的明确解剖学结构”;Xu和Ghossein也曾提到,“甲状腺并无明确的包膜”。所以,镜下认为的“有包膜”的情况,如栅栏状包裹性神经瘤一定是“不完全包裹”。对于乳腺来说,植入物周围的“包膜”是一种反应性纤维结构。就乳腺乳头状肿瘤来说,世界卫生组织乳腺肿瘤著作中乳头状肿瘤的两个主要贡献者Rakha、Ellis及其他专家在一项针对乳腺乳头状肿瘤中包裹性部分的研究中,得出了如下结论:尽管部分包裹性(包膜内、囊内)乳头状癌周围有厚厚的纤维包膜,但最近我们在一项研究中证实,这一包膜主要是反应性形成的、而不是包裹在固有乳腺导管周围的、原有基底膜物质的扩展。
尽管最近这25年内的文献中,“包裹性”的称呼已经基本取代了“囊内”的称呼,但并非全部如此,且前述这些观点仍很难被视为用“包裹性”而不用“囊内”的有力支撑。很多包裹性乳头状癌中,“包膜”可能仅局灶存在,或仅为极少许胶原纤维层,甚至既无包膜、又无胶原纤维。按照本文原作者观点,相对该肿瘤的大体及镜下表现来说,“囊内”(或者称之为“境界清楚”更合适)的称呼可能要比“包裹性”更为合适。
图7. 乳腺乳头状肿瘤的大体表现可能会有迷惑性:该肿瘤大体表现提示为包裹性癌,但镜下为浸润性癌(右图的左侧部分)、伴显著实性乳头状癌(右图的右侧部分)。实性乳头状癌的中央部分出现退行性变,导致肿瘤大体呈囊性表现。
图8. 乳腺乳头状肿瘤的大体表现可能会有迷惑性:尽管该肿瘤的大体表现提示为实性乳头状癌(伴肿瘤内出血),但镜下,该肿瘤为包裹性(或囊内)乳头状癌。
包裹性乳头状癌的特点,是在受累导管周边、病变内均无肌上皮细胞。这也导致部分专家提出该肿瘤是介于原位癌和浸润性癌之间的概念。2008年,Grabowski等强调,“部分病例中,囊内乳头状癌实际可能并非原位癌,而可能是低级别浸润性癌的包裹性结节,或者可能是介于原位癌和浸润性癌之间进展过程中的谱系表现”。这一概念与某些观察之间有冲突:某些几乎可以确定是良性的乳腺腺体病变中,腺体周边也并无肌上皮细胞,如部分单纯性大汗腺囊肿、某些大汗腺病变、微腺性腺病。此外,这一矛盾的概念并不适用于分期,至少不适用于具体的TNM分期;“介于原位癌和浸润性癌之间”的描述,也不太可能被临床医师接纳。值得称赞的是,世界卫生组织乳腺肿瘤著作中将实性乳头状癌和包裹性乳头状癌视为非浸润性,至少在细胞核为低至中等级别的病例中是这样的。
图9. 包裹性(囊内)乳头状癌示意图。形态均一的细胞在囊内呈形态均一的增生(体现为图中均一黄色表现),受累导管周围无肌上皮。肿瘤性病变内也并无肌上皮细胞。周边一般有厚度不一的纤维性“包膜”(棕黄色)。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乳腺肿瘤著作的意见,高级别包裹性乳头状癌应归为浸润性癌。该著作尤其强调,包裹性乳头状癌“细胞核具有多形性,核分裂增加,和/或受体状态为三阴表型的情况下,应按照浸润性癌进行分级、分期和处理”。这一特殊结论,是根据两项研究结果而来:高级别包裹性乳头状癌出现淋巴血管受累及淋巴结转移的趋势增加,即使没有经典型浸润性癌也是如此。
图10. 一例境界相对清楚、伴厚纤维包膜的三阴性癌,原本诊断为了包裹性乳头状癌。但仔细观察,细胞核为高级别(插图所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乳腺肿瘤分类方案,加之本例为三阴表型,因此应按照浸润性癌进行分期;当然,从组织学来说,本例并无明确浸润性癌的表现。
高级别包裹性乳头状癌(无间质浸润的任何组织学证据)分类为浸润性癌方面,还有一定争议。首先,这类级别上调可能在其他器官的实性恶性肿瘤中,都无相应情况;第二,该肿瘤的“浸润性”特点,很难根据其组织学非浸润性表现来向临床同仁解释;当然,病理医师的理解可能相对好一些;不过,在细胞核级别判定方面的意见不一也让他们头疼!第三,其他类型的导管原位癌(如乳头状导管原位癌及实性导管乳头状癌可能会被误判为包裹性乳头状癌,从而将后者错误的分期为浸润性癌;反之亦然。第四,按照世界卫生组织陈述的意见进一步扩展,可触及的高级别实性导管原位癌、伴中央坏死(粉刺状坏死)的情况下,淋巴结转移几率高达24.5%,因此可能也要被归为“浸润性”。总之,关于高级别包裹性乳头状癌的生物学行为,还需较大规模的临床随访研究进一步证实。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Patel A, Hoda RS, Hoda SA. Papillary Breast Tumors: Continuing Controversies and Commentary on WHO's 2019 Criteria and Classification. Int J Surg Pathol. 2021;10668969211035843.
doi:10.1177/10668969211035843
(0)

相关推荐

  • 关于第5版WHO乳腺癌分类的病理诊断难点学习总结

    第5版WHO乳腺分类已于2019年出版,笔者结合平时的工作,将乳腺癌病理诊断中难点及容易忽略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在一些诊断标准中常常是一些比较客观的数据,这些数据往往容易互相干扰.例如为乳腺癌诊断中存 ...

  • 了解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很重要!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发病率约为41.82/10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其病理分类主要包括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癌.浸润性癌. 非浸润性癌 乳腺癌 ...

  • 【衡道丨干货】术中直接免疫组化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病理科是大型综合医院必不可少的科室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在医疗过程中承担病理诊断工作,包括通过活体组织检查.脱落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为临床提供明确的病理诊断,确定疾病的性质.与其他诊断手段如B超.常规放 ...

  •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临床分析

    EPC 好发于绝经后老年妇女,也可发生于老年男性. EPC 属于原位癌还是浸润癌曾存在争议[1].EPC 与周围乳腺组织界限清楚,缺乏间质反应,临床生物学行为呈惰性,肿瘤周围仍保持完整的基底膜且预后非 ...

  • 【衡道丨干货】乳腺常见乳头状病变小结(下)

    乳腺常见乳头状病变小结的下半部分更新来啦!上集详见([衡道丨干货]乳腺常见乳头状病变小结(上)) 欢迎各位病理同仁投稿,分享学习.工作所得.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投稿详情. 病变各论 4.乳腺实性乳 ...

  • 【衡道丨干货】乳腺常见乳头状病变小结(上)

    不信的话,我们用「连连看」的方法,来了解一下新版乳腺WHO分类中乳头状肿瘤部分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下图所示. 备注:除列表中的病变外,大汗腺化生.普通型导管增生也可能出现乳头状结构,但病理报告中并不使用 ...

  • 乳腺乳头状肿瘤概览(一)

    乳腺乳头状肿瘤包括了诸多肿瘤类型.不过,由于该组肿瘤并不常见,因此诊断中常出现显著不一致.此外,对该组肿瘤中某些病种的认识还有一定争议,如"包裹性"乳头状癌是否为浸润性肿瘤.实性乳 ...

  • 乳腺乳头状肿瘤概览(二)

    乳头状增生与乳头状瘤的鉴别 乳头状增生与导管内乳头状瘤应鉴别开,前者为增生性病变,而后者为良性肿瘤.实际上,世界卫生组织乳腺肿瘤著作中也指出,不要无差别的应用"乳头状"这一形容词, ...

  • 乳腺乳头状肿瘤概览(三)

    乳腺乳头状肿瘤概览(一) 乳腺乳头状肿瘤概览(二) 乳头状瘤,伴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或导管原位癌 导管内乳头状瘤伴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又称为非典型乳头状瘤:伴导管原位癌的乳头状瘤则是乳头状瘤的部分区域达到 ...

  • 乳腺乳头状肿瘤概览(五)

    实性乳头状癌 实性乳头状癌在细胞和组织学层面有诸多不同表现,有些甚至难以将其确定为实性乳头状癌.不过,形态学相对特征性的表现是存在神经内分泌分化,也就是说细胞形态单一.染色质细腻胡椒盐样表现.细胞核呈 ...

  • 乳腺乳头状肿瘤概览(六)

    浸润性乳头状癌 2016年,Rakha等强调,"包裹性乳头状癌和实性乳头状癌到底该归为原位病变.还是浸润性病变,仍是一个问题.尽管根据目前的认识,这类肿瘤为惰性的浸润性癌,应该按照原位病变处 ...

  • 乳腺乳头状肿瘤概览(七)

    乳腺乳头状病变中的人为假象 穿刺(细针穿刺活检.粗针穿刺活检.放射粒子植入等)或标本处理过程中,导致病变上皮簇人为移位至乳头状肿瘤的间质,可能会造成判读困难.另外,此前未进行过相关操作的粗针穿刺活检标 ...

  • 乳腺常见乳头状肿瘤

    相关文章 乳腺的基本形态 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 温馨提示 以下每页均为A4大小 背景采用护眼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