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读史杂记:汉语条支、大食语源来自塔吉克

何新 何新老家伙 2021-09-06

何新读史杂记:

汉语条支、大食语源来自塔吉克

“条支”,语源来自波斯语tay,即今日中亚民族塔吉克Tajiks的语源。

△安息国与条支国在《汉西域诸国图》(南宋雕版墨印)中偏居一隅

大食,亦波斯语(Tay)的中古音译,语源与条支相同,唐代也记作大石,即石国。

唐杜环《经行记·大食国》:“大食一名亚俱罗。其大食王号暮门,都此处。其士女瓌伟长大,衣裳鲜洁,容止闲丽。”

《新唐书·西域传下·大食》:“大食,本波斯地。男子鼻高,黑而髯。女子白晳,出輒鄣面。日五拜天神。”

《宋史·外国传六·大食》:“唐永徽以后,﹝大食﹞屡来朝贡。其王盆泥末换之前谓之白衣大食,阿蒲罗拔之后谓之黑衣大食。”

塔吉克(Tajik)这一词来自阿拉伯文塔伊(Tazi)或塔齐(Taji),加了中部波斯语的词尾-k。

原来它的意义指的是一个非伊斯兰信仰的阿拉伯人。后来,塔吉克人(Tazik)就变成为一般的非阿拉伯的(即主要是伊朗的)穆斯林。在13和14世纪,它用来指作说波斯语的、定居的各穆斯林民族,以有别于突厥人和阿拉伯人。在萨法维德王朝时代,塔吉克人仍然是指伊朗的古老的波斯人口,以区别于突厥人。

据塔吉克斯坦科学院历史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萨义穆洛德·波波穆洛耶夫Saidmurod Bobomulloev(2016上海演讲)说:

“塔吉克”这一概念起源于古波斯,最初的意思是“戴王冠的人”。这里的王冠是指的是拜火教教徒所戴的头饰,这种头饰是拜火教的象征,是区分信众的标志。因此,“塔吉克人”的本义是拜火教者。最初是一个宗教概念,用来表示古代波斯和中亚、南亚地区所有的拜火教教徒。

条支,tay,即大食、大石,石国。

【条支始见于《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张骞首次西使时可能曾经到达条支(?)。据他的叙事:条支国临“西海”,其时役属安息。

据《后汉书·西域传》,和帝永元九年(97),西域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也曾至该处。其地望史家历来众说纷纭。

依汉魏史籍所可大别为三类:一指“西海”为里海,而求条支于里海沿岸;一指“西海”为波斯湾,而指条支为卡尔得亚(Chaleda)、梅塞涅(Mesene)、苏西亚那(Sasiana)、法耳斯(Fars)等;一指“西海”为地中海,而认为条支为叙利亚。第三说最不可信。】

“公元7-11世纪,“塔吉克人”这一词汇的拜火教宗教含义逐渐消失。因为这一时期以后,伊斯兰教成为波斯的主要宗教。

然而,“塔吉克人”却没有因为琐教的衰落而消失,它的意义发生了改变,被用来指代所有讲波斯语(Farsi)或生活在波斯的族群。

这种转变在11世纪末最终完成,并延续到此后的数个世纪。

16世纪,情况发生了进一步的转变。伊斯玛仪一世建立了波斯萨法维帝国,并且使用了伊兰沙赫尔(Eranshahr)的称号,以萨珊王朝的后裔自居。

在他的提倡下,“波斯人”逐渐取代了“塔吉克人”,成为帝国境内民众的正式称呼。但是在帝国控制范围之外的塔吉克和部分阿富汗地区的族群仍然沿用了这一称呼,并一直影响到今天。”

【有关资料】

商务印书馆出《辞源》(修定本)第二册“条支”:

“条支,汉西域国名,在安息以西、临西海。在底格里斯、幼发拉底两河之间。见《汉书》九六西域传上、《后汉书》八八西域传、《史记》大宛传”。

“塔吉克”一词语源“大食”(或大石)。

《辞海》“大食”词条:“大食,波斯文Tazi或Taziks的音泽,原系——波斯部族的名称。唐代以来,称阿拉伯帝国为大食。《经行记》、《旧唐书》、《新唐书》、《宋史》、《辽史》等均作大食或大石。”

从中世纪后期开始,才将Tajik一词译为“塔吉克”,开始专指塔吉克族。

日本中亚学研究者羽田亨在其《西域文化史》一书中引俄国著名中亚学学者维·维·巴尔托里德(1869-1930年):

“7世纪有布哈拉和花刺子模的货币上铸有戴冠的像和燃着圣火的祭坛,也说明当时信仰拜火教,与中国史料所记一致。这种冠称为tadj,因为拜火教徒所用,所以称其教徒为Tadjik。阿拉伯人征服波斯后,由于两者混淆不好区分,也用此名称伊斯兰教徒的阿拉伯人,传到中国遂用大食、大石(即Tadjik)等字称阿拉伯人。”

美国学者f·希尔曼《阿富汗的蒙古人》:“……'塔吉克’一词有着非常宽泛而复杂的含义。中古时期(8、9世纪时期)'塔吉克’主要指操伊朗语、信仰伊斯兰教、过定居生活的居民,而他们正是以这一特征区别于游牧或半游牧的突厥人和塔塔尔人的。

在中亚穆斯林历史学家看来,塔吉克人是'伊兰人’,突厥人则为'土兰人’。

那个时代的'伊兰人’和'土兰人’是相对的词,其含义并不是指他们所生活的区域不一样,相反,反映的是他们在文化和种族上的不一致。

以后,虽然这两个词在使用上发生了变化,但'塔吉克’一词还是从前的含义,即指操伊朗语、过定居生活、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至今这一词义仍未有变化。到了近代,出现了'伊朗人’这一名称。很清楚,'伊朗人’实际上指操伊朗语、信仰伊斯兰教、过定居生活并生活在伊朗境内的这部分人。

因此,现在'塔吉克’一词主要指阿富汗、前苏联中亚地区和中国新疆地区那些操伊朗语、信仰伊斯兰教、过定居生活的居民。”

有的研究者认为,“塔吉克”最早是阿拉伯人的名称。在波斯人的历史中,将阿拉伯人称作“塔吉克”。

有的学者认为“塔吉克”最初指非穆斯林的阿拉伯人。

有的中亚和伊朗的研究者则认为,在操突厥语的民族的历史上,将阿拉伯人或其他民族的穆斯林都称作“塔吉克”或“太孜克”(Tzik),以后,由于阿拉伯人和同他们一起从西边来的伊朗人都操波斯语,“塔吉克”一词遂在“波斯人”这一意义上使用。

塔吉克人一般自称为“Tajik”(塔吉克),这种称呼,出自生活在帕米尔和兴都库什山麓的高山塔吉克区域,这一说法也广泛流传于我国塔吉克人之中。

据说“塔吉克”一词出自“塔吉”一词(“塔吉”为塔吉克语“王冠”之意),是由原来的“塔吉达尔”(戴冠之人)、“塔吉叶克”(独一无二之冠)等词逐渐变化而来。

根据传说来看,力大无比、英勇非凡的英雄鲁斯塔木以自己雄狮般的气概战胜了所有残暴、黑暗和卑劣的势力之后,人民获得了幸福,塔吉克人的先祖凯依霍斯鲁、凯依库巴特、凯依卡乌斯、加米西德和努西力旺等先后成为国王。他们头戴王冠,统治着从西方到东方的大片土地。他们的臣民也仿照王冠,制出种种色彩绚丽的“塔吉”(冠)戴在头上,表示自己是公正的国王统治下的幸福的臣民。

从此,远近各国都将他们称作“塔吉克”。有趣的是,传说中还解释,被人们看作是塔吉克人的标志的、做工精致的“吐马克”(塔吉克式男帽)和有着斑澜刺绣的“库勒塔”(塔吉克式女帽)正是从那一时代传下来的。

根据这一传说,许多研究者将“塔吉克”一词解释为“王冠”。这种解释已普遍为人们所接受。我们也持此种看法,因为一个民族的名称,除特殊情况外,不管别人怎样称呼或理解,首先这一民族有对自己名称的看法。

从塔吉克语的表达习惯来看,“塔吉克”一词是派生词,由词根taj-(塔吉)和塔吉克语名词附加成分k所构成(taj十k=tajik)。

taj一词在塔吉克语中的本义为“王冠”。这一词的词源意义为“古时国王所戴之冠”。据说王冠本是古时王权的象征。k在塔吉克语中是一个有着丰富含义的附加成分,加于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敬重、珍爱、亲昵等色彩。特别是附加于人名之后,是一种普遍的社会习惯,如:巴拉提克、鲁恰依克、玉山尼克、阿洪尼克、谢尼克、吾拉米克、古力克、西凯力克等。我们认为,塔吉克一词的形成很可能与塔吉克社会与塔吉克语有关。

综上所述,“塔吉克”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名称,它在不同时期表达不同的含义。

在汉代(前206-公元220)指叙利亚一带,到了唐代(公元618~907)它指阿拉伯阿拔斯哈里发帝国。

在塔吉克民间传说中,“塔吉克”这个词来源于“taj”(王冠)一词,是指塔吉克族的族名。到了11世纪,“塔吉克”才是专门指一个民族即塔吉克族的名称并应用至今。

△都灵东方艺术博物馆藏唐代粟特人俑,其独特的头饰在古波斯被称为“塔吉克”

(2021-09-05)

(0)

相关推荐

  • 【编著】《塔吉克文学史》古代卷

    2018年12月10日,(杜尚别,夏冉)<塔吉克文学史>分为古代卷,中世纪卷,苏联卷,现代卷.至少四卷十本.个人在研究6-9世纪时期,将若干文学作品书名和经典部分翻译摘抄成卡片存档,这将为 ...

  • 在塔吉克被骗三千美金

    流浪地球  第1368天 本篇纯属虚构,不要对号入座 谁有中亚各斯坦国旅行社推荐,谁有作家资源请推荐合作, 下星期就要进入阿富汗了, 不是说这美女回国了嘛? 她到了机场又临时退了机票,又继续参与拍摄, ...

  • 【人物】塔吉克斯坦历史学家,院士拉希姆.马索夫的一生!

    拉希姆.马索夫(1939年11月16日-2018年6与21日) 2021年4月23日,(杜尚别,夏冉)关于塔吉克斯坦的近代历史著名人物,是非常值得发掘的一笔文化宝藏.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了解他们的治学 ...

  • 法尔斯之劫:萨珊波斯龙兴之地的最终沦陷

    今天的法尔斯,只是伊朗南部的一个普通省份.但只要稍微懂点波斯历史就会知道,早在2500多年之前,波斯先民就从这里迈出了登上历史舞台的重要一步.他们先后建立起阿契美尼德与萨珊这两大王朝,成为能主宰西亚历 ...

  • 查拉图斯特拉与拜火教

    查拉图斯特拉即琐罗亚斯德(此为希腊版本名字),拜火教的创始人.看来尼采对此很有研究. 顺手贴一些维基上关于查拉图斯特拉的资料 琐罗亚斯德(古伊朗语:Zarathushtra)(约前628年-前551年 ...

  • V.8《中亚塔吉克史》第八章(20210620)

    预告, 本书的延续, 个人翻译编纂的中文版, <塔吉克斯坦近代史>上卷, 将定于2021年6月1日开始在线连载, 将采用付费阅读的模式连载, 目的是为了可以能将该书出版, 未来该书全本将在 ...

  • 【人物】塔吉克语方言研究的顶级语言学家之一:阿扎.科里莫娃

    2021年6月3日,(杜尚别,夏冉编译)塔吉克语存在诸多的方言.针对这些方言研究的语言学家,我个人认为其中的领军人物当属阿扎.科里莫娃,她的毕生精力,致力于研究布哈拉的塔吉克语方言问题.代表作是< ...

  • 【致谢】感谢您们的关注,我们一起走过的这7个年头!

    2020年11月19日,(杜尚别,夏冉)今天,塔吉克,在大家的陪伴下,走过了七个年头.在此,小编特别向各位关注公众号的朋友们,表示感谢. 友谊里没有七年之庠,我们一起走过了第一个七年,会有下一个七年等 ...

  • 【连载002】《消逝的启蒙时代》塔译中(20210207)

    2021年2月6日,(杜尚别,夏冉译)<消逝的启蒙时代:中亚从阿拉伯征服到帖木儿的黄金时代>这本书,原著为英文版,公众号甲骨文曾经推送关于这本书的介绍,并称即将出版,但是时至今日,无疾而终 ...

  • 何新读史杂记:历史中的虚拟国家——印度

    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统一的希腊王国,也没有过统一的印度王国. 没有人能够说清楚印度或者巴基斯坦的民族究竟是什么民族.其实,印度和巴基斯坦地域的居民,历史上从来没有形成过统一的民族.当地的居民自古以来只有村 ...

  • 何新读史杂记: 历史中的虚拟国家——印度

    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统一的希腊王国,也没有过统一的印度王国. 没有人能够说清楚印度或者巴基斯坦的民族究竟是什么民族.其实,印度和巴基斯坦地域的居民,历史上从来没有形成过统一的民族.当地的居民自古以来只有村 ...

  • 何新读史杂记:元代引入中国的回回天文学

    何新 何新文史 3天前  一  1251年成吉思汗去世,由蒙哥即位. 蒙哥派他的一个弟弟旭烈兀西征中亚和西亚,建立了一个东起阿姆河.西括小亚细亚大部地区的伊儿汗国.(伊尔汗,即伊朗汗.) 旭烈兀西征时 ...

  • 何新读史杂记:欧洲近代数学与天文学的波斯阿拉伯源头

    何新读史杂记: 欧洲近代数学与天文学的波斯阿拉伯源头 哥白尼和第谷.多普勒.牛顿等近代欧洲人的天文学及数学知识,不是来自什么希腊罗马,而全部都是来自中古时代阿拉伯人的学术. 在天文学方面,巴塔尼(al ...

  • 何新读史杂记:传统中国史学对蒙元史的严重误解

    [蒙元帝国之三个阶段] 现在的中国历史对蒙古元朝历史研究最少,误解最多. 首先是蒙元帝国的年代. 通行史书一般都认为蒙元时期亦即忽必烈建立的元朝,"从至元八年(1271年)蒙古族元世祖忽必烈 ...

  • 何新读史杂记: 杨宪益论东罗马与大秦

    何新读史杂记: 杨宪益论东罗马与大秦 杨宪益(1915-2009),江苏淮安人,著名学者,翻译家.史学家,以下摘录于杨著<译余偶拾>关于大秦的一组考证.以中国西洋史料比照互证,卓有见地,可 ...

  • 何新读史杂记:中国唐宋时代的世界地图(修订版)

    何新读史杂记: 中国唐宋时代的石刻世界地图<禹迹图·华夷图>(修订版) 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有一块奇特的方形石板.此石板正.反两面都刻有地图,一面为正刻的<禹迹图>,另一面为 ...

  • 何新读史杂记:支那及秦那语源

    西域人自匈奴.月氏(包括贵霜).波斯.突厥以来,皆称华人为"秦人".直至汉晋乃至隋初,一直长期习惯性地沿用此称. <史记>记汉代匈奴不称华族人为汉人而称为秦人: < ...

  • 何新读史杂记:宋代关于五天竺的古地图

    昨天 何新读史杂记: 宋代关于五天竺的古地图(修订版) <华夷图>左下方写有一段注文:"五天竺即汉之身毒国,亦曰婆罗门,地三万余里,有城邑数百在葱岭南." 葱岭,即帕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