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避坑指南:怎样买基金不会被骗?

我走过最长的路是基金经理的套路。

文 | 郑怀舟 李洋

事情还要从36氪一个同事的遭遇说起,他今年投资收益很糟糕,下半年买的很多新基金都亏了,账面损失达到十几个点。为什么机构、平台和券商都赚得盆满钵满,打工人却在赔钱?
据统计,2020年中国公募基金公司回报率迎来十年顶点——年初至今,所有偏股型公募基金的收益率中位数达到了36.8%。然而,只有极少数人能实现这个中位数收益率。
今年公募基金收益率中位数
原因有二,一是趁着今年基金大火,很多机构、平台周旋其中,设下圈套引诱更多无知的投资者入局。二是很多人购买基金不知道正确的买入、卖出时间点,喜欢像炒股一样频繁在基金里做波段,追涨杀跌——结局是白白贡献了大量手续费,引发更大程度的亏损。

基金的财富密码,不是这么好摸透的。普通投资者该如何避免踩进基金行业的大坑,扭亏增盈呢?
我们能做的就是,帮你从格雷厄姆、巴菲特等传奇大师们的经典理论中,总结一些可以落地的方法论,学习一下最基础的价值投资。
36氪旗下年轻态公众号

👇🏻 真诚推荐你关注👇🏻

基金黑幕与潜规则

在基金行业中有一些绕不开的黑幕,“老鼠仓”就是不得不提的一个。
按照证监会官方的解释,“老鼠仓”是指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股票的行为,换句话说即是,基金经理利用内幕消息中饱私囊。

“老鼠仓”的定义

可想而知,基金经理动辄掌控几十亿资金,但这些钱却都不属于自己。有些人不满足于此,便投机取巧——通过亲友买进一些股票提前埋伏,再利用基民的钱去给自己抬轿子,趁机发财。
在巨大的诱惑下,基金经理经常会选择铤而走险,其中不乏明星经理。
原易方达、万家明星基金经理刘芳洁,因“老鼠仓”获利1184.85万元,被证监会罚款超3500万元,且终身禁入证券市场。
而今年最大的案子,当属前华宝基金投资副总监蒋宁。蒋宁掌握内部消息,带着家人炒股,3年赚取一个亿,最终罚款两亿,外加5年有期徒刑。
庆幸的是,此类不规范现象更多发生在十年前。现如今,法律和监测手段逐步完善,大多数基金经理已经不敢暗箱操作了。
但是,如果某些名人大V或理财师突然极力推荐某个产品,基民们还是要擦亮双眼谨慎入坑,警惕基金行业中更多灰色地带。

基金行业的灰色地带

除了“老鼠仓”这类违法犯罪行为,作为产业链上下游的基金销售平台和银行,也不乏一些游走在法律边缘用以盈利的灰色手段。

常见基金行业灰色手段

比如,基金行业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挂羊头卖狗肉”:明明买的是个主打中小盘的基金,持仓却都是大盘股;明明买的是个主打互联网+的基金,持仓里却出现了许多金融股……
在业内,这个现象有个好听的说法——策略漂移。
其实,在资本市场发达的美股市场,基金经理也经常打这类擦边球。2013年,SPIVA Scorecard统计了美国3000余只公募基金,其中“挂羊头卖狗肉”的基金占比高达60%以上。

美国公募基金中“挂羊头卖狗肉”比例

由于基金经理背负巨大的业绩增长压力,在越快要公布排名的年末时刻,越容易发生类似行为。
多数时候,“挂羊头卖狗肉”不一定会亏钱,但会变相增加风险。

配置多支基金的目的是为了分散风险,让整体回撤和波动不要太大,而“挂羊头卖狗肉”的基金会让你不能合理规避风险。比如今年,当茅台很贵时,你会发现手里很多基金都持有白酒;而新能源车火了之后,你手里又变相多了很多宁德时代和新能源车电池股……
如果说“挂羊头卖狗肉”造成的亏损是不确定的,那这一项行业潜规则,可能就是造成赔钱的始作俑者——“造风口和发新基”
其实,绝大多数基金经理也跟普通基民一样,爱追涨,习惯“抱团取暖”。这个从众的现象,在创业投资私募市场中也能经常看到——大家齐用力,很容易把某个板块的价格迅速托高。
通常,当你在基金平台上发现某一热门板块涨势喜人时,它已经差不多走到行情顶端——大机构炒过一轮,媒体和券商让风口更热,基金根据热门概念推出新基金,平台帮助宣发售卖。
等你买完并锁定三个月后,行情已经回落——根据国内市场情况,两三个月就会走完一整轮波段。
此时,亏损就出现了。一旦资金被套牢,就只能默默给基金贡献利息。
因此,在牛市时,千万不要购买新基金。在山顶建仓,再厉害的基金经理也无力回天。老基民都明白一点:买旧不买新
首先,新基金都有封闭期的,一般长达三个月,期间无法赎回或申购。
其次,新基金没有历史数据可考,约等于盲人摸象。如果想追明星基金经理,不如去买运作了六七年以上的老产品。
最后一点,要牢记基金经理的KPI不一定是帮购买者盈利。
在2018年前,大多基金考核的指标是规模,而非盈利——只要圈更多人入股,把规模做大,即便基金公司投资收入不佳,仍可赚取利息和管理费。
这一点在公募基金公司近几年的财报里得到了印证。

近几年公募基金收入结构分析

过去十年,公募基金公司的投资收益并不理想,收入大多靠利息贡献。可喜的是,这种情况从2019年开始已有所改善。不过,公募基金的管理费率依然居高不下,一些被动型指数基金的年费率也高达1%,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因此,在相同条件下,费率较低的产品是更好的选择。

挑选基金避坑指南:如何选基和估值

如何挑选基金,才能避免上述的坑呢?
如果购买主动型股票基金,即由基金经理操盘的基金,那么选人是重中之重。

中国总共有7644支公募基金,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上市公司数。权益类(股票型)公募基金经理有1524位,但如果严格设置筛选条件,符合标准的也就十余位:
第一,胜且常胜。假设目标收益率是10%~12%,减去每年持有基金成本,这意味着被选中的基金经理必须有能力把几何平均年化投资收益率做到15%以上,大概不到600人。
第二,经验丰富。在此基础上,再挑出那些经历过大股灾考验的人,比如2008年和2015年。这意味着至少有6年以上操盘经验,大概有20多位符合要求。如果拉长到10年,符合标准的屈指可数。
第三,规模合理。最后需要再看一下他们所管理的知名基金的规模,一般情况不小于20亿,不大于200亿的最为合适。

基金经理筛选条件

以上几个筛选条件可以帮你降低失败概率,然而,即使选到了优秀的基金经理,也不能不假思索闭眼买入。时机非常重要,价值投资和做生意一样,要“低买高卖,买得靠谱”。
怎样判断合适的买入时机?
股神巴菲特曾发明了一个“巴菲特指数”,用来衡量当前金融市场是否合理反映基本面,即“股市过热”问题。它曾三次成功预警美国股市泡沫风险,通常75%~90%为合理区间,超过120%则表示股市遭到高估。

巴菲特指数估计股市过热问题

去年以来,美股这一指标几度预警,所以今年也是巴菲特有史以来持有现金最多的一年——他在等待市场估值合理。
目前,A股这一指数已逼近90%,大部分价格在中等偏上,这个时机已经不适合大批量买入,这会影响到未来的收益率。保险的办法是让资金在银行理财或固定收益类产品中过渡,等待下一个时机到来。

要判断价格是否合理,还需要掌握一些简单的估值手段。第一个最常用来判断贵贱的指标是基金的市盈率,P/E=市值/盈利,另一个指标是股票的盈利收益率,它是市盈率的倒数,即E/P。

判断价格是否合理的两个指标

由于基金经理不会公布持仓价格,主动型基金无法估值,不适合缺乏经验的投资者。而指数基金,作为一揽子股票的集合,非常适合这个简单的估值方法,也更适合时间有限、投资经验较少的打工人购买。
选基金,可以和财富杂志公布的20世纪的四大投资巨人取取经,他们分别是巴菲特、格雷厄姆、彼得·林奇和约翰·博格。
20世纪四大投资巨人及其主要理论
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曾经历过1929年金融危机,格外看中安全性,他发明了一个安全边际的说法:盈利收益率不得低于无风险利率的两倍。

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理论

落在中国,可以套用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通常为3.2%左右)作为安全值的参考。所以,当一个指数基金的盈利收益率小于6.4%时,即为高估;正常估值的区间通常认定为6.4~10,可以继续持有;当盈利收益率高于10,就进入了低估区域。比如,今年二三月份时,大多数指数都显示低估,如果在此时购入,到现在高估时卖出,盈利水平是最高的。

指数基金盈利收益率判断方法

盈利收益率需要手动计算,它是市盈率的倒数,而指数基金的市盈率在很多平台,包括指数基金网站上可以查到。
另一位投资巨人约翰·博格是美国先锋领航基金创始人,也是指数基金之父。他在格雷厄姆的理论基础上进行了演化,大大拓宽了适用范围,使得许多市盈率偏高但高成长的指数基金也可沿用这一理论。

博格公式方法之一

博格公式的方法之一是看一个指数基金所在市盈率的区间,与其自身历史比较,做相对估值,即百分位法。通常约定高于80%百分位,即为严重高估,低于20%为严重低估;低于30%为购买机会点,而高于70%为高估区。在低估的时候分批买入或者做基金定投,收益率能达到最高。
大多数指数基金都可以依靠市盈率来估值,个别周期性行业则需要用到市净率。

判断指数基金估值的三种策略

选择指数基金时,应尽量选择流动性好、盈利稳定、呈高速增长态势、ROE(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大于10%的指数,有周期性及长期亏损的行业最好避开。

选择指数基金的判断方法

看行业指数,可以重点考虑消费、医疗中ROE更大的子行业,并适度搭配科技(互联网)这类增速快、未来发展前景较好的行业。
要知道,购买基金,不是把钱一股脑投在高估值区域买入高风险产品。如果你懂得配置这样一个资产包——购买一定比例的固守类型债券平摊风险,搭配几支优秀的主动型基金用于赚取超额利润,以及一些指数宽基和行业指数基金用于贡献稳定的可持续收入,这或许才是打工人理财的上上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