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闱品读--川端康成《古都》

关注闱小闱发现更多原创文章
 内容介绍 

日本美学大师的唯美作品《古都》,将日本曾经的都城描写得温婉可人。这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经典作品之一,但最经典的不是文字本身,而是透过文字描绘的那副美丽画卷。

故事讲述了两个从小被分开的双胞胎千重子和苗子,偶然遇见。故事本身没有太重的叙事线,只是淡淡的将两个女孩拉进我们眼中。在这本书里,我们看见的并不是以往那些纠葛复杂的关系,而是简单至极的温暖美好。

01
古都

京都作为日本的千年古都,曾是日本的首都。这个建筑和文化都与唐朝极度相似的地方,成了千年前中国文化的最佳诠释者。无论是房屋构造还是生活物件,我们都能透过它们隐约抚摸到那段经典的历史。

京都因受唐朝影响深远,所以京都建筑也按照长安城的布局来规划,将城市分为东西两部分。西侧的右京仿照长安,古称“长安”,东侧的左京仿照洛阳,古称“洛阳”。后因右京未能按计划开发,只留下了左京的建筑,所以过去京都也被称为“洛阳”,去京都也称“上洛”。这本书就从这个美丽的“洛阳”开始。

树木之清新,大概是由于城市幽雅的缘故。在祇园一带,走进僻静的小胡同里,虽有成排昏暗陈旧的小房子,路面却并不脏。

古色古香的房子,看上去要比新建的楼房更能衬托出嫩叶的勃勃生机。

就以古代书写断片来说也一样,再没有比这古都的更古老了。这么美的东西,却没人愿意去画,只是临摹。

曾有人说:“如果你想看看过去的长安城,那就去日本京都吧。”走在京都的路上,你不会看见突兀的建筑,路两边的房子总是对称。推开那扇散发着历史香味的木门,你会看到中国山水的复制和日本庭院的独特设计。

故事开篇,就从庭院里那株紫花地丁开始。

枫树正抽出微红的小嫩芽,蝶群在那上面翩翩飘舞,白色点点,衬得实在美极了。两株紫花地丁的叶子和花朵,都在枫树干新长的青苔上,投下了隐隐的影子。

上边那株和下边这株相距约莫一尺。妙龄的千重子不免想道:“上边和下边的紫花地丁彼此会不会相见,会不会相识呢?”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命运有时候竟真的会以你的方式来打开,彼此想见的人,终会因彼此的羁绊而相见。

02
初见

“千重子,那个人很像你,跟你长得一模一样不是?”

“像极了。你不觉得奇怪吗?”

“简直就像你的异母姐妹啊!”

就像那两株相隔不远的紫花地丁,两个彼此羁绊的人终于遇见了彼此。

被遗弃的千重子被放在了古色古香的红格子门前,而制作清幽茶室的衫林木正是这些木门的前身。虽然改变了形态和位置,可古朴的核心依旧。就像生活在不同地方的千重子和苗子,虽然各自差异极大,却不能否认她们极度相似的这一点。

“总觉得很像。可是,很难具体说什么地方像,也许是眼睛或是鼻子......”

川端康成用一个简单却美好的故事说了一句话,初见的彼此,也许不是对方,而是你自己。我们在这个世界里看见的形形色色,不过都是自我的投射。当略带忧伤的千重子遇见自卑的苗子时,她看见的不是苗子因出生而带来的贫困,而是自己被遗弃的难过。即使面对生活窘迫的苗子,千重子依然羡慕苗子不是那个被遗弃的孩子。

也许苗子已经觉察到尽管是孪生姐妹,但彼此身份太悬殊了吧。千重子一想到这些,就无话可说。然而,被遗弃的难道不就是自己吗?!

千重子就像我们内心那个期待被看见的孩子,希望透过别人的对待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都是自卑的人,自卑的并不是那些物质上的不足或显而易见有缺陷的性格,而是内心深处不被自己接纳的不安全感。

为什么被遗弃的是自己?这个问题一直困扰千重子。类似的问题诸如为什么被选择的不是自己?被喜欢的不是自己?被看重的不是自己?也成了可能会困扰我们每个人的问题。

当没有对照物的时候,你很难发觉自己内心这些问题。可当有一天你遇见了能照见你自己的人时,你会发现很多自己不曾想过的问题。这就是人,一辈子都在自己与他人的世界中挣扎的存在。

一对孪生姐妹,如果在同一个家庭里,受到同样的抚育,可能会难于分清谁是谁。

03
幻影

由于在梭子穿梭、织机发出的声响中,包含了千重子的音容笑貌。不,不是千重子的腰带,是苗子的腰带。然而,秀男在纺织的过程中,只觉得千重子和苗子变成一个人了。

“苗子小姐,答应替你织的腰带终于织好,给你送来了。”

“这是代替千重子小姐接受的吧,我再也不愿意当替身了。”苗子说。

《甄嬛传》里一个重要的情节,就是甄嬛听到雍正说出那句“宛宛类卿”时的绝望,我想看过这部剧的人都会印象深刻。“类似”这个词,放到自己身上都不会太开心,这代表自己并不是那个独特的存在。

苗子也一样,面对唾手可得的幸福,她因为和千重子的相似而退却。书里苗子多次提起“幻影”这个词,她提的并不仅仅是那些景物,而是想告知千重子,自己不想做一个替身。

“即使不认错人,我也只是替代千重子小姐罢了。秀男一定把我看作千重子的幻影吧。”苗子说。

“也许我变成六十岁老太婆的时候,幻影中的千重子小姐还是现在这样年轻呢。”

眼前人若不是心上人,那迟暮的不过是美人的幻影。岁月败得了生活,却败不了幻影中的自己。

被视作幻影的其实不止是这对双胞胎,在我这个中国人看来,京都的美也像我想象中的幻影。川端康成在展示京都的美时,也将昔日繁华的大唐缩影展示了出来。

作为京都的著名地标--金阁寺(又叫鹿苑寺),最早就是请中国的工匠设计并修建,三楼的“究竟顶”也是按照唐朝的风格而设定。而曾作为当年日本王朝贵族的高雅游乐--曲水宴,也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曲水流觞。

曲水宴,就是身穿古装的人坐在河岸边上让酒杯从小河上漂流过来,在这工夫,或写诗作画,或写别的什么,待漂到自己跟前时,拿起酒杯,把酒一饮而尽,然后又让酒杯漂流到下一个地方去。

在绍兴的兰渚山麓有一个著名的地方,那就是书圣王羲之的故园--兰亭。相传当年王羲之写下《兰亭序》时,就是在兰亭旁的曲水沟,用荷叶乘酒,和谢安、孙绰等人饮酒赋诗,才得此佳作。曲水流觞也成了中国文人的雅乐,并延续至今。

从建筑到人文,从丝绸到陶瓷,京都都是中国唐朝的遗留之作。虽然京都历经千年,依旧将过去的唐朝幻影保存至今。很多在中国已不复存在的文物,在京都却得以留存。虽然现在的京都并不是长安,可长安的幻影却始终萦绕着京都这座古老的城市。

就像看见苗子就看见了千重子,看见了京都就像看见了长安。京都不是长安的替身,长安也无法变成京都。但彼此交融的精髓却成了共同的历史,美的不仅仅是当年和现在,还有我们曾经彼此浸润的文化。

透过京都与长安,透过苗子与千重子,透过川端康成的《古都》,我们跨越古今初见历史,如果说文字带给了我们一个美丽的幻影,那我希望这个幻影能一直留存。

每周日晚9:00小闱与你温暖相伴
(0)

相关推荐

  • 「小说精读」八省联考卷之川端康成 《秋雨》赏析(知识建构 试题解析 反馈检测 相关推荐)

    新课标大语文 小说精读 栏目简介 小说作为文学作品的一大题材,历年来在全国语文高考卷中一直是考查重点,而且,最近几年的考题越来越灵活.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应试能力,开设本栏目.栏目分为:编者寄语. ...

  • 川端康成的忧郁气质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 摘要:本文以川端康成的<古都>为例,结合文本从社会风俗和作家身世以及历史文化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古都的"虚"与"实",阐释川端康 ...

  • 小闱品读--汪曾祺《生活,是很好玩的》

    趣,是最个人也最快乐的词,未必需要那么多喧闹,安静的享受就好.<生活是很好玩的>是汪老的人生哲学,一句大白话道出了生活的真相,让平凡的万物有了高雅的情趣.我是一个喜欢生活情趣的人,若能让这 ...

  • 小闱品读--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

    <解忧杂货店>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一部温暖治愈小说,作者用5个明线故事和1个隐线故事,为我们讲述了人与人之间关于信任和帮助的故事.一个普通杂货店,偶然间开始为人们解决烦恼问题,到后来大家口 ...

  • 小闱品读--海莲·汉芙《查令十字街84号》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读书人的圣经,也是让全世界读者为之唏嘘和感动的故事.故事主角海莲和弗兰克是两个真实存在的人,他们跨越大洋用一本本书铺就了一条通往彼此的路.这是他们20年友谊的记录,也是真实版童话的创 ...

  • 小闱品读-- 老杨的猫头鹰《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轻松的书,适合有小情绪的宝宝们自我疗愈. 老杨说: 别和坏人比坏,坏是没有下限的:别和傻瓜比傻,傻是会传染的.你要记住,人也有伪劣产品. 如果争吵可以搞定一切,那么泼妇一定是个高薪职 ...

  • 小闱品读--罗敷《这么慢,那么美》

    内容介绍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选择,我们不必去远方适应别人的生活,不必为了他人的价值观而将自己累得喘不过气.许多人将全球幸福指数第一归结于北欧制度.福利.资源等因素,但真的仅仅是这样吗?跟着罗敷,一 ...

  • 小闱品读--马克·贝利《我不是在写作,就是在往酒馆的路上》

    内容介绍 <我不是在写作,就是在往酒馆的路上>缘起于一个为人熟知的现象:作家都有些贪杯.当然了,也不能一以概之,但作家大部分都是,至少曾经很喜欢喝酒.<我不是在写作,就是在往酒馆的路 ...

  • 小闱品读--汉斯·罗斯林《事实》

    内容介绍 用数据思考,避免情绪化决策.认识情绪化本能,做出相应改变,摆脱非理性的困扰,重新把能量投入建设性的行为中.瑞典"开启民智"基金创始人,<时代>杂志" ...

  • 小闱品读--渡边淳一《情人》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关于婚外恋的爱情故事,网上有人说这是"以爱情之名行自由之事"的故事.作为渡边淳一的经典小说,这部关于自我与束缚关系的故事,通过主角片桐修子和出轨男远野的爱情,让我 ...

  • 小闱品读--东野圭吾《白夜行》

    内容介绍 小说以日本泡沫经济时期为背景.泡沫经济的破灭,大批企业倒闭,致使失业率骤增,据社会学家统计,这一时期日本近1/3的人口是失业者,家庭背负巨额债务,经济从巅峰跌入谷底.为了生存.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