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级的伪史--十七世纪才形成“美索不达米亚平原”02 

史诗级的伪史——十七世纪才形成“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文:伟哥

  二、事情的缘起:消失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很多时候,我们写文章的时候,都会查看一些资料,这种习惯是每个写文章的人必备的。这段时间我没写什么东西,主要是思考一些问题,顺便看看一些资料。前几天,我就顺手打开《坤舆万国全图》来看。对照着地图,一个个地名看过去,当看到西亚的山河地貌时。看着看着,总觉得其中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就是说不出哪里不对。这里,先给大家上图,下面是《坤舆万国全图》的局部:

  这两张地图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其中日本摹绘本给各个地名添加了假名音注,另外给不同地区着上不同的颜色,不但让画面变得鲜艳,也让不同地区有了明显的区分。可能是因为手绘的误差,图中两河流域的底格里斯河源头跟幼发拉底河并为一处了。

  但我要说的当然不是这里,而是两河流域的下游。

  在《坤舆万国全图》中,两河流域的下游是汇合在一起,然后直流入海的。看起来,貌似没有什么问题吧。但是……等等。这似乎跟现在的地图有点出入。我的印象中,两条河流开始是没有交汇在一起,而是相互并行了很长一段路程之后在最后汇合一起流入波斯湾,而最后汇合的这段名叫阿拉伯河。

  就是上图这样子。出于对现代先进科技技术的信任,我当然要用电子地图对照比较一下:

  网上的手制的地图不少,大部分地图两条河流是分别流入波斯湾,而通过对照,上面我选的这张地图还是较为还原真相。

  《坤舆万国全图》看过无数次,即便是这两河流域也看过无数次,之前却从来没有对此提出过质疑。之所以没有提出过质疑是因为觉得那个年代古人绘制地图没现在这么精确,所以,两河流域的出海口如何,大致上过得去就行了。而这次为什么又特意提出质疑呢?那是因为,我认为古人绘制的地图尽管精确度上比不上现在的地图,但古人绘制地图还是写实的。既然是写实,那绘制的地图就不会犯原则性的错误。

  什么叫原则性的错误呢?这个很简单,那就是尺寸也许会存在一定的误差,比如一条河的线路,一个岛屿的大小,还有海岸线的绘制,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一条河流,一条道路的方向也许会存在误差,这些误差都是可能存在的,即便现在的科技绘制出来的地图,也会因不同的公司绘制的版本不同存在些许出入。但绘制地图一个原则性的问题是:他绝不可能在地图上画一块不存在的地方,也不可能将一块存在的地方去掉。前者是数据的误差,后者是对象有无的问题。

  我们将《坤舆万国全图》的两河流域与当代地图做一个对比,为了叙述的方便,下面的“坤舆万国全图”简称为“坤图”:

  图六中,三张小图进行一个细节对比。三张小图的红箭头所指之处,都是同一个地方。为什么是同一个地方呢?理由很简单,虽然三张小图中,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条河流最终都汇合入海,但坤图中两条河流并没有并行流淌一段路程,而是从远处跑来直接在入海口汇合入海。根据小图图b可以看出,红箭头所指之处是底格里斯河的中间部位,前后的河流长度相差不大。按照这个长度比较,在坤图上显示的话,至少也要有一半的河流长度跟幼发拉底河并行流淌。但这个情况并没有在坤图上显示。可见,箭头所指之处是同一地点。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根据相同因素所做的判断,我将小图b中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用红色框框起来,相对应的坤图当中,就变成了一个小海港。因为对某些细节掌握的差别和地图绘制的精确度问题,这个海港在坤图上被严重缩小了。尤其是李之藻版,竟然只有一条河道大小。也正是被画成一条河道大小,这么多年来,这个地方被严重忽略。也正是这种忽略,才导致伪造的历史一直大行其道,没有被戳穿。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