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室与琴桌
人乐百事兴,文人追求琴、棋、书、画,且把琴放在第一位,宋代苏东坡言:“千古廖落独琴在,犹如老仙不死阅兴亡。”
孔子在提倡琴乐之初就教导说“君子乐不去身,君子和琴比德,唯君子能乐。”操琴晓乐亦是衡量君子德行的一个重要标准。
清光绪十五年 设色仕女图屏(之四) 吴彬文 嘉兴博物馆
明代是中国古琴发展的进阶时期,从浙派的持续繁兴,虞山派、绍兴派的兴起,到《永乐琴书集成》、《神奇秘谱》等琴书之纂成,从徐和仲、朱权、徐上瀛、严澈等琴家的前后辈出,到《平沙落雁》、《渔樵问答》等名曲的创写,殿廷燕享、郊坛祭祀,以琴为正声,乐之宗系,所谓“治定功成而作乐,以合天地之性,类万物之情,天神格而民志协”。
文人儒士以琴明志,琴瑟相和,似人情志故,常以琴入画,以琴吟诗,林泉别业,悬琴于壁,是君子“所常御者”,不离于身。
琴室
宋明以降,琴事既盛,琴室日益成为重要的交谊和私人空间,以琴桌为中心的琴室家具也随之配置。琴室,即操琴之室,古代文献中又有“琴台”“琴斋”“琴房”“琴堂”等称谓,大抵都是指专门的琴事建筑。
两汉时期,已经出现室内的抚琴空间,《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曰:“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高楼之上,或有琴室,或作为临时的抚琴之所。
南朝徐湛之修整广陵城旧迹,更起风亭、月观、吹台、琴室,果竹繁茂,花药成行,并招集文士,尽游玩之适,成为与金谷园、兰亭相媲的雅集之地。此处的琴室,当是公共的琴事空间,只是规制难以考证。
唐宋诗词中,琴是重要的意象,包括对琴相关的事物如琴台、琴堂等的描写及阐释。如岑参《司马相如琴台》“相如琴台古,人去台亦空。台上寒萧条,至今多悲风”,骆宾王《冬日过故人任处士书斋》“独此琴台夜,流水为谁弹”等等。宋佚名《深堂琴趣图》中,可见一士人抚琴于深堂之内,独倚栏杆,旁置屏风。
宋 《深堂琴趣图》
宋佚名《会昌九老图》、《商山四皓会昌九老图》描绘了一处相对独立的琴事空间,建筑临水而建,三面开窗,应当是水榭一类的建筑,与赵希鹄《洞天清录》所言“弹琴之室,宜实不宜虚。最宜重楼之下,盖上有楼板,则声不散,其下空旷,则声透彻”一致。
宋 《会昌九老图》
明人承继了宋人传统,如朱厚爝在《风宣玄品》中点出了理想中的琴室,名曰神谷。广一丈约,深二丈许,前有露台,隔作前后二间,内间为琴室,“周围皆用粉饰,令不通气”,外间左右皆用开窗,作为与访客的谈话之地。琴室在池上,池中皆种白莲,养金鱼于内。岸上植松、竹、梅兰,并驯鹤、鹿于其间,以助清兴。
文震亨在《长物志》里也提出琴室的选址,最好是“层楼之下,盖上有板,则声不散。下空旷,则声透彻”。其选址和营建,与宋人一脉相承,即临水而建,下部空旷。
万历集雅斋刻本《唐诗画谱》的插图中,形象展现了这类下部架空,视野开阔的琴室,并配以琴桌。
《唐诗画谱》
琴室的营造与琴桌的设计都遵从同一原则,即如何增进音效。古琴之音,大声不哗人而流漫,小声不湮灭而不闻,极易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而过于敛收。
从《洞天清录》到《遵生八笺》,以至后世,都刻意强调抚琴环境的幽静绝尘及琴桌之抉择,声音清和,方能涵养中和之气,修身理性。
琴桌
琴桌,在江南地区又称为琴台,作为专门放置琴的器具,为弹奏者演绎美妙音乐不可或缺,自然也就成为颇具人文雅趣之物。
专用的琴桌在宋代就已经出现,而保存至今最早的琴桌实物,则系明代遗物,不仅出现了与琴声共鸣的“音响”,也奠定了后世琴桌的基本规制。
为使琴与桌产生共鸣,令琴音更加悠扬,古人在制作琴桌时往往煞费苦心,有以石为面者,有设置音箱者,甚至有在桌面上置空心砖者。
如曹昭在《格古要论·卷中·古琴论》中提到“桌面郭公砖最佳,玛瑙石、南阳石、永石者尤好”,从有关琴桌的记载来看,“明代的琴桌设计在讲求艺术性的同时,更充分考虑到琴桌的实用效果”。
但到了清代,尤其是清代中后期,大量使用的琴桌并非专门用来弹琴,可以说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壁桌。由于受到文人的青睐,在其设计上往往格外用心,用料上特别讲究,制作也十分精细。主人将其置于厅堂中,往往以示清雅。
赵佶《听琴图》相当细致的描绘出一种琴桌。其为四面平式,方形直腿,侧面足间以双枨相连。桌面镶嵌一石板,桌面与桌里之间保留相当的距离,并镶档板,其上雕刻以繁缛的缠枝花卉图案。
《洞天清录》言:“琴桌须作维摩样,庶案脚不碍人膝。连面高二尺八寸,可入膝于案下,而身向前。宜石面为第一。”石桌面或来自永州,其下的双层结构,当是一种特定的音箱。此类琴桌在宋代绘画中仅此一例。
要而言之,《听琴图》中的琴桌具备两个特点,一是音箱的设置,二是以石面镶嵌。二者都强调琴桌的功能性,需增加琴与桌的共鸣,达到扩音的目的。
相比之下,《深堂琴趣图》、《会昌九老图》、《商山四皓会昌九老图》中的琴桌,则近于一般的条案,都是四面平式,方形直腿,即赵希鹄所言的“用坚木厚为面,再三加灰漆,亦令厚。四角令壮,更平不假拈极”。
《商山四皓会昌九老图》
明代的琴桌很大程度上以宋制为圭臬。一方面,是对砖石桌面的推崇,文震亨《长物志》提出以一种古砖镶桌面,“以河南郑州所造古郭公砖,上有方胜及象眼花者,以作琴台,取其中空发响”,以砖驾琴抚之,有清声,泠泠可爱。丰城剑溪也产一种砖,“其音清响尤异”。
屠隆《考盘余事》还提到一种特殊的琴台,用紫檀为边,“以锡为池,于台中真水蓄鱼,上以水晶板为面,鱼戏水藻,俨若出听,为世所稀。”
另一方面,是设计天巧的声箱,有实物为证。例如这件黄花梨两卷角牙琴桌
桌为四面平式,安两卷相抵角牙。分上下两层,如若乾坤,实际上是设计成一件共鸣箱,内置铜丝弹簧装置,以助音响,《明式家具珍赏》言其“一拍桌面,嗡嗡作响”,应该是一件特别制作的琴桌。
管平湖则以为,弹簧实际上对琴音有损无益,乃出好事者所为。明代是否已经出现配置弹簧的琴桌,有待考证。
陈梦家在《论间空》中提及此桌,“一张简朴的明代琴桌全身是素的,只是几个略带文饰的牙”,以此论述中国艺术以不同方法来表现“间空”。
明 黄花梨两卷角牙琴桌及正、侧面线图 陈梦家夫人旧藏
然而,最为常见的琴桌样式则似这件黄花梨四面平内翻马蹄琴桌。四面皆平直,桌面攒边,独板芯,板芯下之托带与左边透榫 , 并用顺纹盖梢封堵,方腿,上粗下细,腿部上端与两侧牙板制作别致,腿部、牙板内角呈圆弧状,足端为内翻马蹄。此件曾经杨耀研究,并著录在古斯塔夫·艾克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
黄花梨四面平内翻马蹄琴桌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相类似的还有这件黄花梨嵌楠木霸王枨四面平琴桌。这件琴桌后被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馆购得,并为此桌购得一张不错的明朝古琴以配其琴桌使命。
这件桌子用四面平式,边抹与腿足采用三碰肩造法,在桌面穿带与腿足间施四根霸王枨用来加强支撑。足端马蹄兜转有力。
琴桌全身光素,只在边抹下沿起边线,边线沿腿足兜转直下,结束于劲俏有力的马蹄。琴桌桌面为楠木装板,楠木木性稳定,硬度不及黄花梨,却有着温和润泽的质感,用楠木吸收古琴的震动,以改善音质。
最具特色的是王世襄藏黄花梨琴案,由一明代平头案改制。夹头榫结构,案面独板,光素刀牙板。方材腿足打漥,边缘起棱线,下端微向外撇。侧面足间以双枨相连,更具稳固性。案面两端各有一方孔,琴首和轸穗可垂于孔中,便于两人对坐抚琴。
《自珍集:俪松居长物志》称其改制来自管平湖的指导。作为一代古琴大师,管平湖对琴桌形制的思虑,来自多年奏琴的经验,尤其强调功能上的实用,把腿锯掉两寸,又挖了两个洞。其形制与故宫博物院藏元佚名《荷亭对弈图》一致,只是桌面更宽,增加方洞。
首先是尺寸的适宜,高度低于一般的桌案,而宽度略宽于同等高度的平头案,“惟琴几必须低于一般桌案,长宽尺寸以 160×60 厘米为宜”。这样的宽度,方便两人对弹,尤其方便古琴初学者习琴,“师生对坐,两琴并置,传授者左右手指法,弟子历历在目,边学边弹,易见成效,一曲脱谱,即可合弹”。
曹鹏在《王世襄说王世襄》中以谈话录的形式,更为通俗记述了此琴桌的优点,“一个人坐在那边,一个人坐在这边,学琴时,老师的手法动作完全看得见,所以教琴的时候两个人对弹,特别方便,彼此的手势完全可以看得很清楚,因为离得很近。所以这是教琴、学琴最理想的一个案子。”
其次是琴桌应符合琴的形制和养护,即“两端大边内面板各开长方孔,藉容琴首及下垂之轸穗。其优点在琴首不在琴几之外,可防止触琴落地”,而且“开孔内须用窄木条镶框,光润不伤琴首”。
王世襄晚年仍重此桌:“每见此案而缅怀琴学大师管平湖先生。一自改制,不啻为经先生倡议、有益护琴教学之专用琴几保存一标准器,可供来者仿制。是实已赋予此案特殊之意义及价值,其重要性又岂是一般明式家具所能及。吾韪其言,故今置此案于家具类之首。”
并道出琴桌的特殊价值与意义,即琴桌制作的典范,“管先生创作的琴桌呀,有一个真实的标本留着,恐怕以后弹琴人都会仿这样做。”
余论
琴者,禁邪归正,以和人心,作为雅乐的代表、圣人之乐,其本“抑乎淫荡,去乎奢侈”。鼓琴之所,以自然环境为宜,或于乔松、修竹、岩洞、石室之下,地清境绝,而置琴于地或腿上,无需琴桌,如《临流抚琴图》、《伯牙鼓琴图》。或择净室高堂,层楼之上,观宇之间,亦需雅净的家具。
王振鹏 伯牙鼓琴图 故宫博物院藏
琴桌作为宋代以后最重要的琴室家具,就榻以琴,心身端正,是鼓琴相关仪式的关键。但就形制而言,或许始终未能臻于成熟,一方面是其双层的音箱设计,未必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另一方面,是琴桌的形制,或许一直未有定式,只是形成了一个相对的规制。
宋明绘画中,除《听琴图》外,罕有类似设计精妙的琴桌。最为常见的是《深堂琴趣图》中的四面平案,有时可能也以一般的几案充作琴桌,如《琴棋书画图》中似以所谓“酒桌”为琴桌。也因为如此,管平湖才要求工匠以明代平头案改制。
作为明代家具的重要代表,琴桌以其介乎繁缛式与简朴式之间的中庸之美,富有涵蓄的弦外之音、无言之言,深蕴儒、佛、道之玄理的哲学思虑,阐释着明代简约主义美学的“间”与“空”。博雅端方之士,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者,咸赖琴之正音,而琴桌之妙道,亦在其间。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