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1996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xLzA2MTQvMjEyMjA2NTY5XzFfMjAyMTAxMDYwMjIyMzI4MjI=.jpg)
能力圈的大小并不重要,要紧的是你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圈。——巴菲特,1996
本年信看点:
1、更加细致的分析了霹雳猫保险业务、GEICO的优势,采取员工利润分配计划进行激励。
2、在股票投资部分,详细的解释了为什么可口可乐被列为永恒持股,以及能力圈的重要性。
1996年致股东的信
公司业绩
当年标普500涨幅23%,伯克希尔每股净值增长31.8%,巴菲特超额收益8.8%。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xLzA2MTQvMjEyMjA2NTY5XzJfMjAyMTAxMDYwMjIyMzI5OTU=.jpg)
从这张表可以看出,伯克希尔从1965-1985年20年中,主要以证券投资为主,实业公司利润微乎其微。
而之后10年,随着伯克希尔的体量越来愈大,证券市值仅增长10倍,而实业公司利润增长超过20倍。
这个数字不会平稳增加,前者因为股市环境而大幅波动,后者因为有霹雳猫超级保险而可能意外损失。
内在价值与股票市价的关系
长期而言,Berkshire股东的总收益必然与企业经营的获利一致。当公司股价的表现暂时超过或低于企业经营时,少部份的股东(无论是卖方还是买方),会以交易对象的损失为代价获得超额收益。通常来说,都是经验老道的一方在这场游戏中占上风。
长期来说,股票的收益等同于公司的收益。但短期股价忽高忽低,买卖双方是零和游戏,一方吃亏另一方盈利。
虽然我们的主要目标是让股东通过持有Berkshire股权所获得的利益最大化,但也期望能让一些股东从其他股东身上所占到的便宜最小化。
巴菲特希望伯克希尔股价基本一直与内在价值一致,这样股东无论任何时候想进入或退出都相对公平。
所以他自己不炒作伯克希尔的股票,也不希望他成为别的基金操纵的工具,因此从来不分拆股票来刺激流动性,导致现在每支股票超过30万美元。
当然股东持有股份的时间越长,那么Berkshire本身的表现与他的投资业绩就会越接近,而他买进或卖出股份时的价格相较于内在价值是折价或溢价的影响程度也就越小。
无论是持有伯克希尔还是购买其他的公司股票,长期其股价必然反映公司利润和价值的增长,股价有时可能高估有时低估,都是受到短期市场情绪的影响。
巴菲特从来不分割股票使得一股伯克希尔的价格越来越高,无形中筛选掉很多投机者。
保险事业
对于保险事业,真正重要的,第一是我们取得的保险浮存金的数量,第二就是取得它的成本。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自从1967年进军保险业以来,浮存金每年以22.3%复合成长率增加,大部分年度,资金成本都在零以下。
霹雳猫保险Super-Cat Insurance
如果你是那种碰到股市崩盘,会恐慌性的抛售手中股票的人,我建议你最好不要投资股票。听到坏消息而把手中的好股票卖掉通常不会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如果只是受到市场恐慌情绪影响,就抛出股票的投资者往往都是给别人做贡献。
本质上是否卖出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经过细致的思考和独立理性的判断。坏消息毕竟对公司有不利的影响,但应该分析和判断到底有多大影响,是短期还是长期。
事实上巴菲特很多重大投资恰恰是抓住了优秀公司的股价因坏消息而低估的机会。好消息只会让股价越长越高,不会带来低估,只有坏消息才有低估。
查理和我宁可接受上下变动但平均可达15%的结果,也不要平稳的12%,(就像是我们知道公司的盈余每天、每周都会变动,那么我们又何必强求公司的盈余变化一定要跟地球环绕太阳轨道的时间一致呢?)
公司经营,利润变化是常态,短期波动不重要,长期利益最大化才重要。同样,投资股票,短期波动不重要,只要长期收益能最大化就足够了。
伯克希尔当时承接最大的单一保单损失高达6亿美元,但这也只占到伯克希尔净值的3%或者市值的1.5%。
所以,只要伯克希尔的净值越来越大,其能够承受的保单就越来越大,这是独一无二的垄断性竞争优势。
在霹雳猫保险业务,伯克希尔主要有三项竞争优势:
第一,实力优势,独一无二,即使发生金融危机能挺到最后一个。
第二,承诺优势,到我这里能够买到想要的,供应最稳定全面。
第三,便捷优势,想投多高投多高,一通电话就可以解决。反之其他很多家都不能一次满足,需要跟很多家谈,还需要反复沟通。
我们不认为计算机模型会对我们有所帮助,因为我们相信它们所预测的精确度是一种幻想。事实上,这样的模型可能让决策者陷入虚假的安全感,从而增加他们犯下真正巨大错误的机会。
巴菲特曾说过,模糊的正确好过精确的错误,投资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毫无意义,因为未来是不确定的。
公司价值应该是一个区间,价值越大价格越低,投资成功的概率就越高。
即使完美的评估风险是无法实现的,保险公司仍可以合理的承保。毕竟,你不需要知道一个人的确切年龄才能判断他是否可以去投票,或是他确切的体重以确认他是否需要减肥。……霹雳猫业务就像投资业务一样,通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确定您是否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巴菲特对于评估的追求不是完美无误,而是留有安全边际,保守评估,基于长期经验不断矫正。
巨灾保险就像投资一样,可能赚了九年钱,第十年一次就都赔出去了,这就说明有问题。
查理常说的一句格言,“希望能够知道自己最后会死在哪里,然后打死都不去那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不大幅举债的原因。
巴菲特无须大幅举债,因为有保险贡献的浮存金和旗下优秀公司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GEICO及其他保险运营
巴菲特总结GEICO的成功秘笈就是低成本。
低成本带来低售价,低售价吸引优质客户,客户推荐增加业务数量,进一步降低成本。
低成本本身就是优势,能够一以贯之也非常不易。在零售业的沃尔玛、航空业的西南航空等都依靠其低成本优势在竞争激烈的红海中取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1996年,自动上门的保险量成长了10%。
如果没有产生合理的承保利润,GEICO的增长将毫无意义。……我们的目标不是扩大承保的利润率,而是扩大我们为客户提供的价格优势。
以此看,巴菲特从来都是重质不重量,一味做大规模结果没有利润就是虚胖,得不偿失,根基不牢。
在很多行业低成本运营的公司通过将很大利润返还给客户,持续的维持较低的毛利率,屏蔽了很多进入者,最终反而保证了持续的竞争优势和利润。
GEICO的薪酬计划。
以Tony为首的几个主要高层经理人所领取的薪资奖励主要就看两个指数∶(1)自愿性保单的成长,以及(2)常态性保单承保的获利(指留在公司超过一年的保单)。
这个政策特别有趣,第一点,自愿性保单成长。意味着如果你干的越轻松,自动上门的保单越多,你的奖励反而越高。
当然,为何保单会自动上门?当时是因为低成本和好口碑,这方面更需要努力。
第二点,衡量留存保单的利润率,而非保单规模。
巴菲特从来不重视规模,他认为没有质量的规模毫无意义,尤其对于保险行业。
GEICO计划充分体现了伯克希尔的激励薪酬原则:目标应该是(1)针对特定经营业务量身定做;(2)方式简单,便于衡量其实现程度;(3)与计划参与者的日常活动直接相关。
第一,A公司表现好奖励就高,B公司表现差就没奖励甚至有惩罚,而不是像很多公司一样吃大锅饭;
第二,简单,盯住单一目标,比如利润率;
第三,是和员工工作直接挂钩。
如果员工表现出色,巴菲特不会是提高工作门槛,来提升工作难度,进而降低第二年及以后的奖励金额。相反,只要员工出色表现,持续超额完成目标,巴菲特会继续提高奖励金额比率。
比如往年的奖金比例是10%,但1996年GEICO表现出色,奖金比例就提高到年度利润的16.9%。
而对于GEICO投资业务负责人Lou Simpson,以过去四年的平均投资业绩为标准。就像巴菲特说的:在Berkshire如果你的打击率高达0.350,我可以向你保证绝对不会亏待你,即使其他同队的球员平均打击率只有0.200而已。
伯克希尔其他保险事业规模虽然小,但成绩惊人:国民赔偿公司的传统业务综合成本率只有74.2,其他几项保险也的综合成本率从83到87不等,但是这意味着都大幅盈利,而且贡献大量的浮存金。
账面利润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本年非投资利润大幅增加主要依靠承保利润增加了1.3亿,保险投资增加了1.8亿;由于出售证券16亿,导致本年利润大增,也给美国国库上交了大笔税收。
透视盈余"Look-Through" Earnings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伯克希尔持股的“透视盈余”几乎高达实业利润的两倍,这些利润没有体现出来,就会通过股价体现出来。
股票投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股票市值继续大幅上涨。可口可乐市值占到股票的38%,吉列占到13%。
巴菲特说:我们打盹时赚的钱比起醒着时多很多。
成功投资上市公司股票的秘诀与成功并购公司的方法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希望能够以合理的价格取得拥有绝佳竞争优势与德才兼备的经理人。
巴菲特说,就像你买了一群具有潜力的大学明星篮球队员20%的未来权益,其中只有很少的球员能够进入NBA,那这些人的贡献会占绝大部分。
要是有人建议卖掉这些重要的球员,就像是公牛队卖出迈克尔·乔丹一样愚蠢。
不管是研究买下整家公司或股票投资时,大家会发现我们偏爱变化不大的公司与产业。原因很简单:我们希望买到的公司是能够持续拥有竞争优势达十年或二十年以上者。瞬息万变的行业环境可能会为我们提供获得巨大成功的机会,但却无法提供我们想要的确定性。
这就是风险投资和巴菲特式的价值投资的本质差别,巴菲特偏爱稳定的产业,所以完全错过了互联网新经济繁荣,当然也就避免了泡沫破裂之后的一地鸡毛。
然而追求确定性投资并没有降低巴菲特的长期投资收益率。
所以巴菲特式的价值投资,本质上是寻找证券价格波动的错位,进而低成本持有优秀的上市公司,分享利润。而非雪中送炭的对于新兴经济的支持和帮助。
芒格在这一方面走的远一些,所以才会投资比亚迪。而中国处于新兴市场,发展速度仍旧很快,所以投资于新经济新产业的风险基金获益颇丰。
巴菲特看得很清楚,90年代末计算机及互联网兴起,快速崛起的产业确实可以让很多人一夜暴富,但这种方式不适合巴菲特而已,他无需一夜暴富,只需要为源源不断流入的现金提供可以稳定增值的渠道即可。所以偏爱稳定,可持续、容易理解的行业,购买具备持续竞争力的品牌公司。喜诗糖果、可口可乐、吉列就是。
当然有时你也很有可能以过高的价格买下一家好的公司。这种风险并不是没有,在我们看来,像现在的时机买任何股票就都有可能必须承担这样的风险,当然也包含永恒持股在内。在过热的股市进场买股票的投资人必须要先做好心理准备,即使是优秀公司的价值也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赶上他们支付的价格。
优秀的公司如果付出过高的价格,相当于透支了多年之后利润的上涨,所以很可能股价下跌或者一直不涨,等着利润多年后终于能够赶上高估的股价。
当年可口可乐的市盈率已经超过58倍,吉列51倍。巴菲特已经提醒投资者,现价买入这些公司风险远大于机遇。
没有低估的股价,可口可乐也不会是好的投资,如果1998年买进可口可乐,十年后可能都没有回本。
有一个问题倒是很值得注意,那就是有一些体质原本不错的公司,由于经理层规划的方向产生偏差,将原本良好的本业基础弃之不顾,反而跑去并购一堆糟糕的业务。……(你能想象十几年前可口可乐大举投入养虾事业,而吉列竟热衷于石油探勘吗?)失去聚焦是查理和我在思考是否投资一些外表看起来很不错的公司时最关心的重点。
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有一次,被要求独立写出一个词来总结成功的关键,二人不约而同的写下了FOCUS(专注)。
可以看出,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公司,要聚焦在自己的优势领域,不断扩展核心竞争力。
当然,有的时候技术的革新会颠覆一个行业。摩托罗拉、诺基亚曾经一度霸占手机市场,iPhone横空出世,直接终结了诺基亚的手机帝国。
投资人真正需要具备的是给予所选择的企业正确评价的能力,请特别注意“所选择”这个词:你不必像很多专家一样同时研究许多家公司,你只需要能够评估少数几家在你能力范围之内的公司就好。能力圈的大小并不重要,要紧的是你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圈。(The size of that circle is not very important; knowing its boundaries, however, is vital.)
除了购买指数基金外,具备一定投资专业知识的普通投资者,也可以通过选择一些具备优势的公司建立投资组合,问题的关键在于守住自己的能力圈,要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什么地方可能出错?
如果你只懂一家公司一支股票,为什么不投资这家公司呢?
要成功投资,你无需了解Beta值、效率市场、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期权定价或新兴市场。事实上,你可能最好不了解这些。当然,这并不是大多数商学院的主流观点,其金融课程往往由这些学科主导。但我们认为,投资学生只需要两门精通课程——如何评价企业,以及如何看待市场价格。(How to Value a Business, and How to Think About Market Prices.)
巴菲特特别不认同主流的“有效市场理论”,巴菲特认为,投资人只需学习两件事情,评估公司价值,以及如何看待市场价格,当你有机会以合理的价格买进一家你了解的未来利润能够大幅成长的公司股票,这就够了。
如果你不打算持有一家公司股份十年,那最好连十分钟你都不要拥有它。
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有长期眼光,是通过分享公司长期收益来盈利。但也并不意味着买入股票之后,必须放上十年。
如果股票短时间大幅上涨了呢?如果当初评估错误了呢?如果发现更好的投资机会了呢?这几个理由都是巴菲特卖出部分持股买入其他投资的重要原因。
但是,如果你一开始就没有长期投资心态,动作可能会变形。
1996年的信中,巴菲特还披露其他事项:一是两个并购案,包括15亿美金并购全世界最大的飞行员训练公司飞安国际公司;二是详细讲述了自己投资美国航空的失败案例;三是所罗门兄弟公司发行了5.65亿美元伯克希尔B股;四是首次披露公司网址,http://www.berkshirehathaway.com
好奇的读者可以进去看一看,伯克希尔帝国的网页,除了超链接,一张图片都没有。简单,专注,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