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从文的切己含义
从文的切己含义
文/江一
“年轻时,我近乎偏执地相信知识,现在我反思,那是不对的。”去年,一位我很尊重的师长在课堂上这样说。说的很温和,但充满时光逝去的沧桑感。对知识的怀疑甚至对科学的怀疑标志着我们的文化和文明在进步。
知识丰富、科学前行,这是我们所需要的,但并不代表它们不能够受到质疑,不能被反思。“我们应该跟从什么?”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也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鲁迅弃了医从了文,沈从文弃了军从了文。“从文”的故事,没有比鲁迅的更著名的了。在我们看来,那是一段佳话,然而,对于鲁迅而言,一定是逼不得已、万分沉重。
“医学救不了中国,中国的问题在思想里。”这是鲁迅从文的根源。
从鲁迅最初的从文说起,一百年过去了,如今是否是这样呢。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没有变,一点都没有变。真正的变化应该是思想的变化,真正的强大也是思想的强大。拿破仑曾说过人类有两种武器最厉害,一个是利剑,一个是思想,而思想往往战胜利剑。
“教授在书斋中发明的思想观念可能有摧毁一个文明的力量。”忘记了在何处读到这么一句,这与拿破仑的话有着相同的含义。21世纪被称为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这都是最常识性的认知。它们看似沉默无语,其实在促使世界发生着改天换地的变化。当我们去说一句话,当我们去做一件事,都在无形中证明着思想、理念、情绪、价值观带给我们的变化。这些变化的核心是人的想法的改变。
而以人的想法为工作对象的存在就是文,从文,即从人,即从的想法,即从的思想。
文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它的内涵和外延已经扩大了。20世纪40年代之后,以萨特、加缪为代表的作家将文哲学化了,文成了指导人走出人生迷航的灯塔。之后,各种关于文的探索和先锋纷纷出现,小说成了大说,它的使命已经不再是单纯地记录世态人情,还要发现、思考人生与社会问题,并探索人生与社会问题解决的方案。
“在唐代,诗近乎于一种宗教,它可以化解人们心中的郁结。”钱穆先生曾大致如此地评价唐诗。可见,从很早的时候,人们已经很自觉地体会到文的丰富功用。最终的境界,文可以与人生结合的很好,甚至融合为一。
因此,若要追求人生至境,单纯地做一件职业是不行的,要有从文的意识和实践。甚至,以教书平台的知识追求都是偏颇的,甚至是意义微小的,必须从文,唯此,才有可能寻找到真正完美的人和自己。
榷山
庚子榴月(6.24)
于湖城湖畔
【作者简介】
江一,原名金江昆,1988年生,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青年作家,诗人,现为河北衡水中学语文教师,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签约作家,衡水市诗词协会理事,教育学术杂志课堂内外好老师签约作者,出版作品有《渡缘》《桃花坞雨》《艺术里的童颜》《美的唤醒》《情境之门》等。教育与写作理念:师德是知与行的合一,信仰中文,写作育人,让灵魂的启蒙不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