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一旦跌落谷底,周围的人都会远离你,也不愿帮助你?
有多少人,从无话不谈到无话可谈
有多少缘,从一朝相逢到一夕离散
缘分的深浅,总是忽近忽远
人心的冷暖,总是一直变幻
熟悉的陌生了,陌生的走远了
人在情在,人走茶就凉
其实人与人之间,全靠一颗心
情与情之间,全凭一寸真
将心比心,要有心
以心换心,是交心
若相知莫相弃,若相惜莫相离
《增广贤文》有言:“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不要说人心不古,不用谈世态炎凉,我们必须承认这句话的真实性。
的确,一个落魄之人,即使身处闹市也无人理会;相反,一个有钱有势的人,即使深居简出,也会有远亲殷勤致意。
那么,为什么人一旦跌落谷底,周围的人都会看不起你,也不愿帮助你?分析了其实的原因。
一、趋利避害的本性
我还记得初中生物课做过的一个实验:草履虫遇到食盐会向相反方向运动,因为食盐浓度过大,吸水会导致草履虫死亡,食盐对它而言是有害刺激;
草履虫遇到肉汁会爬过去,因为它可以从肉汁中获取营养,肉汁对它是有利刺激。实验的结论是:趋利避害是生物的属性。
作为单细胞的生物,草履虫尚且趋利避害;一个思维正常的社会人,当然更能寻求对自己有利的事物,回避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甚至危险的事物。
前几年《中国青年报》做过一份问卷调查:
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的做法:1、看热闹,2、上前帮助,3、悄悄走开;
当你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希望别人:1、看热闹,2、上前帮助,3、悄悄走开。调查结果在有书君的预料之中:
绝大部分人在别人遇到困难时选择悄悄走开,而在自己遇到困难时希望别人帮助。
这岂不是自相矛盾?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是典型的冷漠心态。
二、幸灾乐祸的阴暗心理
我们这个民族似乎从来不乏袖手旁观的看客,鲁迅在其小说《药》里做过深刻描述。革命者夏瑜为了解救贫苦大众,推翻满清政府不幸被捕。
刑场上,一群看客“仿佛许多鸭,伸长了脖子,被无形的手向上提着”,唯恐漏掉任何一项茶余饭后的谈资。
“坐山观虎斗”、“吃瓜群众不嫌事大”,这类心理阴暗的人从古至今没有消除。日前,甘肃一少女因受困扰在楼顶哭泣。
一群看客举着手机拍照,甚至有人大喊:“还不快跳,我们等了半天了!”最终,少女纵身一跃,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这件事让人唏嘘不已。试问幸灾乐祸的“毒舌”,你心理这么阴暗,良心何在?道义何在?
三、墙倒众人推的从众心态
有些人对实际情况并不了解,只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自己没有观点和立场,这种无脑行为其实是很可悲的。
相信大家对“键盘侠”、“网络暴徒”这些词并不陌生。这些人逞一时的口舌之快,往往引发很多人落井下石。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游手好闲的男青年追求一个女大学生,被拒绝后编造悲情故事,把女大学生说成忘恩负义的人,在网上请求人肉这个女孩。
不明真相的围观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结果女孩受不了人们的指指点点,冷嘲热讽,留下“人言可畏”的遗书,含恨离世。
后来恶人受到法律严惩,键盘侠悔不当初,看客如梦初醒,可是,这一切对如花般凋零的生命,还有半点意义吗?
四、对固执者的教训心态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亲朋好友之间。为了挽救“迷途的羔羊”,人们有意冷落固执己见者,希望他能多吃点苦头后,然后迷途知返,回头是岸。
战国时期的苏秦胸怀大志,不安于田畴耕作。他出去几年无功而返,本来就囊中羞涩,颜面扫地,家人却认为他是好高骛远的浪子,不想吃苦耐劳才四处闲逛。
回家后父母不理他,妻子在织布机前忙着,也不肯给他做饭;嫂子对饥肠辘辘的苏秦更是一番嘲笑。苏秦发奋苦读,满腹经纶后走出家门,最终挂六国相印荣归故里。
面对家人的笑脸相迎,嘘寒问暖,苏秦对父母妻儿不好说什么,只是嘲笑前倨后恭的嫂子。其实,这也是苏秦的意气用事。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何苦在一时的被冷落呢。
《菜根谭》有句名言:反己者,触事皆成药石;尤人者,动念即是戈矛。
所以说,有时候周围人看不起落入人生低谷的你,对你不闻不问甚至看热闹,不一定是他们冷血,而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一味地抱怨别人,于事无补,还会挑起事端。
俗话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每个人都不是生活在孤岛上,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也应该热心助人。
如果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你做袖手旁观的看客,那么,你也不必抱怨别人不帮你。“剃头担子一头热”,这在人际交往中肯定行不通。
人生难免磕磕碰碰。如果你不慎落入低谷,可以求助,但别人帮助你是情分,再知恩图报;不帮你是本分;也不必一蹶不振。
坚持会让你熬过人生低谷,最终看到柳暗花明。
以上分析,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共同探讨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