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杯越多品质越好?凹槽越深档次越高?扒一扒真假难辨的“选酒花招”
葡萄酒作为健康时尚的代表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似乎许多人随口都能说上几句和葡萄酒有关的小知识,正所谓“谣言重复一千遍会成为真理”。本文中,小玖将为您揭开这些笼罩在葡萄酒身上的神秘面纱,让您正确认知广为流传的葡萄酒三大“选酒花招”。
1
挂杯越多酒越好吗?
当酒液在杯壁走过的时候,一般会留下多条“酒泪”,习惯上我们称之为“挂杯”。
传言道:可以通过观察酒泪挂杯情况去判断葡萄酒的酒质,酒泪的密度越高、流动性越慢、持续时间越长,红酒的品质越高。真的是这样吗?
真相是:挂杯的情况与葡萄酒质量的高低并无直接关联。“挂杯”是酒体成熟的正常表现,它既不会影响葡萄酒的品质,也不会影响葡萄酒的果香和口感。有挂杯表明该款葡萄酒的酒精、糖分和甘油的含量较高,酒精萃取物(Alcohol Extract,除残糖以外所有非挥发性精华物质)比较丰富,酒体饱满。
因此,可以说糖分较高的甜型葡萄酒、酒体饱满或酒精度数较高的葡萄酒,甚至一些烈酒,出现挂杯的机率较高。
2
酒精度越高的葡萄酒品质越好
不少饮用者对于葡萄酒的酒精度有偏执的理解,认为如果酒的度数越低,这个酒的档次也越低,这是一个误区。
葡萄酒中的酒精度主要取决于葡萄中的糖分含量。以天然葡萄酒来说,只要水分和光照充足,葡萄里的糖分便能快速积累,在酿酒期间通过发酵工艺将糖分转化为酒精。但真正构成葡萄酒风味、口感的各种酚类物质的成熟过程则缓慢许多。
在良好的天气条件下,冷凉产区与温暖产区的气候对葡萄酒的风格起着关键的作用:冷凉产区出产的葡萄佳酿并非以高酒精度著称,其葡萄成熟缓慢,这导致了较低的糖分和较高的酸度,但却可以缓慢而均匀地积累酚类物质和酸度,从而拥有优雅、复杂而平衡的风格。澳洲著名的冷凉产区有以出产优质黑皮诺著称的维州Yarra Valley(雅拉谷)与Mornington Peninsula(莫宁顿)等。温暖产区有着较长的葡萄生长季节,使果实充分成熟,积累了更多的糖分,以致酿成的葡萄酒酒精含量相对冷凉产区会高一些,其特征是:具有饱满的酒体和浓郁的果香。比如在维州的希思科特产区,以及南澳大利亚多个著名的产区:Barossa Valley(巴罗萨谷) McLaren Vale(麦克拉伦谷)和Langhorne Creek(朗豪湾),均已出产酒精度高于14%的单一品种设拉子与赤霞珠著称。
因此,在选酒时需要看清葡萄酒的产区。在知道产区气候特征时,衡量葡萄酒酒精度才具有一定的鉴别参考价值。
3
凹槽越深酒越好吗?
酒瓶越厚重酒越好吗?
葡萄酒在存放一段时间后,能看到一些沉淀物,通常称之为“酒渣”。这是葡萄酒的天然成分,包括色素、单宁以及酒石结晶等等,是陈酿的自然现象。
早期的葡萄酒酿造技术较为落后,葡萄酒在酿造完成后只能简单过滤,装瓶后容易产生酒渣沉淀。在倒酒的时候,平底的酒瓶会容易把酒渣一起带出来,为确保酒的品质,因而衍生了带凹槽的酒瓶。凹槽能使酒瓶直立放置时让大部分的酒渣集中沉淀,当醒酒换瓶时不至于因瓶身移动导致沉淀物散开,出现酒液浑浊的情况。当时来说,越需要长时间贮存的葡萄酒,瓶底凹陷越深。
也有一些酿酒师崇尚更自然的酿制风格,以最大程度不做人为的干扰,未经下胶与过滤酒液便直接装瓶,使酿成的葡萄酒有着更多的沉淀物。因此,酒瓶底部的凹槽对其来说是必须的。
如今,现代酿酒技术普遍提高,在过滤完成时已排除了大部分的酒渣,酒瓶的凹槽在更多时候起了美观的作用。同理,厚重的酒瓶仅能说明酒庄在包装设计上下了功夫,与酒的质量好坏并不成正比,关键还是需要品鉴与体验。
葡萄酒文化就如中国的茶文化一般,博大精深。如今,葡萄酒饮用已经被公认为社交礼仪中关键的一个环节。如何欣赏和享用她,如何不在餐桌上出洋相,已成了社会人的必修课。正确认知与欣赏葡萄酒,才是开启这扇葡萄酒之门的“钥匙”。愿选购葡萄酒的消费者在对酒款产区、口感和风格有一定体验的基础上,选对适合自己的葡萄佳酿。
作者:SULU Wines 小玖
此篇文章刊登于《澳中商圈》2019年8月刊,潮流速递 Fashion Hub,P34-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