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难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中医难学是没找到中医的大门
中医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辩证论治、防重于治,其中“整体观念”是中医的大门,但若不明白其真实含义,并用于指导治病,就是当了一辈子中医都还没有入门。
说到“整体观念”,一般都解释为: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2、人和自然界是整体;但对中医治病来说,还包括最重要第三点:人的病也是一个整体,也就是说“人只有一个病”。
“人只有一个病”这个概念是在《饥寒论》中提出的,这对于中医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即能让学医者更容易的学透中医;又能让病人普遍享受到“上工治未病”这一中医治病的最高境界。
医学上最大的错误就是:医学就像大海一样广阔,而分科治病却让医生成为一个个蹲在井底的青蛙,一辈子只能研究分给自己的井口大的一块天地。所以,没有几个医生会去想、或者敢认为“人只有一个病”。
学中医,先要学进去,然后还要学出来。如果光学进去了,那就像进了个迷宫,而如果学出来了,那中医学就简单的像是个“九九乘法表”。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先在手里攥着“人只有一个病”这一根线,然后再走进中医这个迷宫,人才不会迷路。
《饥寒论》认为:在“人只有一个病”的导引下,医生就能很容易掌握病发生、发展的条件、规律和症状特点,从而可以先期预见、正确诊断和治疗病。
《饥寒论》中说,病发生、发展的条件、规律和症状的特点如下:
1、病是人体物质供需矛盾的体现,病的本质是人体内饥寒的程度或其质变的类型,也就是不同的超敏反应;病只要发生了,就不会自己消失,而要往前发展,只是在表现上有发作期和平静期的不同。
2、人只有一个病,按其特点分为“饥寒、肿、破、少、多”五个证型。这五个证型就像一年的四季,既是完全不同的,又是紧密联系的、有先后顺序的一个整体。
3、病在人体按照五个证型的先后顺序依次出现,前后证型之间即是因果关系又是对立统一的。前一证型是后一证型的基础,后一证型是前一证型由量变达到质变的表现。
4、证型是病的本质,并决定病的症状。证型取决于饥寒的程度及其质变的类型,而不是人的年龄。
5、病是要人早死的,每一个证型严重了都能死人。人一旦得病,病就控制人体做出一系列有利于病而不利于人体健康的行为和表现,从而加快病的发展,这会表现在人的方方面面!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人会坚信自己的所作所为才是最正确的,因而非常固执。
6、前期证型的病,大部分能治好,后期证型的病,大部分治不好。
病的发展方向都是从能治好到治不好,所以,现代医学这种等病明确诊断了以后在治疗的方式是错误的。
正确的治病方法是《饥寒论》倡导的积极预防、早治疗、治未病。即“主动管理人体营养、免疫和微循环”,让人体保持充足的营养和稳定的内外环境,正常的新陈代谢。
简单说就是“吃够、穿暖、不妄为,感冒了及时正确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