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5.3【2017-7-31】

#每日学论语#15.3

【原文】

子曰:“由,知(zhī)德者鲜(xiǎn)矣。”

【译文】

孔子说:“仲由啊,真正懂得德的人太少了呀!”

【微言微感】

对孔子而言,鲁莽的子路需要更多的关照。因为,子路容易把问题想得简单,容易内心浮躁,需要经常点化,经常敲打。

这一天,孔子对子路说:“仲由啊,真正懂得德的人太少了,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很多人都是言不由衷,很多人都是浅尝辄止。

那么,什么是德呢?

我们首先来说文解字,从甲骨文看,“德”字左边是“彳”(chì),表示“行走”的意思;右边是一只眼睛,眼睛上面有一条直线,表示眼睛要看正;二者相合就是“行得要正,看得要直”之义。

“德”的金文形体与甲骨文形体基本相似,只是在右边的眼睛下加了“一颗心”,这时的人们又给“德”字的含义加了一条标准,即除了“行正、目正”外,还要“心正”,可见人们对“德”字的含义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小篆的形体结构基本沿袭了金文的形体结构,楷体的形体又沿袭了小篆的形体。

《荀子 · 非十二子》:“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

就是说:一个人要做到“问”、“学”、“让”才能算是有“德”。

不知就问,不耻下问,虚心好问,勤思善问,问得好,问得妙,就是掌握了学问。

孔子是问问题的高手,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向老子问礼,汲取道家的思想精髓,而后根据社会需求,有所发展和改进。

孔子向苌弘问乐,探究韶乐和武乐之异同,并与次年前往齐国聆听了韶乐的演奏,乐得手舞足蹈,如醉如疾,“三月不知肉味”。后来,孔子做“六艺”(礼、乐、书、诗、易、春秋)中“乐以发和”思想即源于苌弘的乐学理论。

孔子向师襄学琴,向郯子问少昊时期的管理制度,和顽童项橐辩日,和叶公论证,和弟子问仁、问礼、问政……

“不能则学,虽能必让”。则倡导“吾日三省吾身”,闻过则喜,知不足则进取,适可而止,谦卑礼让。

《道德经》中有“德”字四十一处,提出了“上德”“玄德”“孔德”“积德”等等,“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即大德只服从于道。第五十一章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将“道”和“德”两者规定为“生长万物”和“畜养万物”的关系。

我个人以为:道是规律,德是规矩。循道而为,就是大德。

教师的德,就是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成就学生。具体说就是懂他、敬他、理解他、宽容他、唤醒他、激励他、督促他、成就他。离开了学生谈师德,是毫无意义的。

学生的德,就是学习生活,学习生存,学习生命成长。学生不好好学习,不知道感恩父母和恩师,就是不道德。

父母的德,其一是养孩子,其二是育孩子,其三是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

西周文化的重要内涵的“礼乐文明”中,“德”是核心。德归纳为“勤朴古健、果义敢为、居安思危、善始善终。”

孔子当年之所以念念不忘“克己复礼”,就是因为以德为核心的西周之礼是儒家思想最为推崇的道德标准,周人制作礼乐,隆礼重仪,确立了以“德”为先的价值原则。敬天、保民、明德、慎罚是周人的基本的精神信仰。周人认为殷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无德,天命转移到了有德的周人身上。

《周易·系辞》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德”是涵盖了诚信、仁义等一切美好品行的道德范畴。

“德”的价值原则,被孔子发展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王道原则;被孟子发展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原则;被《礼记·大学》发展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道德纲领。

“德”成为中国伦理的核心概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概念。“德”的外化即为礼,在心为“德”,发之于心而表现为行为即为“礼”。

“德”往往和“行”结合在一起,称之为“德行”。可见,德重要的不是想,不是说,而是做。

世界最远的距离,是从知道到做到的距离。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有个有德的人,吾日三省吾身,清理自己内心的脏东西,每天要用感恩的心态,用微笑去温暖服务你身边的每个人,使他们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德,是一种修行。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的作者不是道家创始人老子,不管...

    刚刚看了易中天先生的一个网络视频,犹如醍醐灌顶,多年来的一个困惑迎刃而解.他说<道德经>的作者同道家老子不是一个人! 尽管历史上关于老子的生平记载不尽翔实,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老 ...

  • 论语: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6-27)

    孔子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君子.他认为应当广泛学习古代文献典籍,同时用"礼"来约束自己,不主张离经叛道.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注释 ...

  • 五德盈怀事常顺——《论语》悟读【10】

    五德温良恭俭让,万方东西南北中. <论语>第一篇第十章: [原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 ...

  • 《论语》第六讲“为政”

    大家好,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现在已经进入深秋季节,不由想到这古人的感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但还有一句更应该记得,活到老学到老.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论语.如果每次都想及时 ...

  • 思无邪兮洁我心——《论语》悟读【18】

    投木瓜兮报琼琚,思无邪兮洁我心. <论语>第二篇第二章: [原文]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遮蔽,引申为概括)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 ...

  • 高考名著个性化解读——《论语》(1)

    引言-- 宋初宰相赵普,有人说他所读只有<论语>而已.太宗问及此事,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这就是"颁布& ...

  • 【第90期】音频学《论语·里仁篇第25章》有道德的人为什么不会孤单?

    音频学<论语·里仁篇第25章>有道德的人为什么不会孤单? 4·25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德:此处指有道德的人.邻:本意指邻居,此处指"亲近之者&qu ...

  • 道德仁艺慢慢习——《论语》悟读【150】

    道德仁艺慢慢习,进德修业应可期. <论语>第七篇第六章: [原文]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译文] 孔子说: ...

  • 礼让为国难何有——《论语》悟读【76】

    红尘纷纷总变幻,礼让为国难何有. <论语>第四篇第十三章: [原文]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何难之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译文] 孔子说:" ...

  • #每日学论语#15.31 【2017-8-27】

    #每日学论语#15.31 [原文]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译文]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左思右想,却徒劳而丝毫没有 ...

  • #每日学论语#15.1【2017-7-28】

    #每日学论语#15.1 [原文] 卫灵公问陈(zhèn)于孔子.孔子对曰:"俎(zǔ)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尝学也."明日遂行. [译文] 卫灵公向孔子请教行军布阵的一些 ...

  • #每日学论语#15.2【2017-7-29】

    #每日学论语#15.2 [原文]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xīnɡ).子路愠(yùn)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 孔 ...

  • #每日学论语#15.3【2017-7-30】

    #每日学论语#15.3 [原文] 子曰:"赐也,女(rǔ)以予(yú)为(wéi)多学而识(zhì)之者与(yú)?"对曰:"然,非与(yú)?"曰:" ...

  • #每日学论语#15.6【2017-8-2】

    #每日学论语#15.6 [原文]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dǔ)敬,虽蛮貊(mò)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cān)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 ...

  • #每日学论语#15.7【2017-8-3】

    #每日学论语#15.7 [原文]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shǐ):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qú)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译文] 孔子说:" ...

  • #每日学论语#15.5【2017-8-1】

    #每日学论语#15.5 [原文] 子曰:"无为(wéi)而治者,其舜也与(yú)?夫(fú)何为(wéi)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能够无所作为而天下 ...

  • #每日学论语#15.8【2017-8-4】

    #每日学论语#15.8 [原文] 子曰:"可与(yǔ,下同)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zhì)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译文] 孔子说:"值得说说心 ...

  • #每日学论语#15.9【2017-8-5】

    #每日学论语#15.9 [原文]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 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会为贪生保命而损害仁,只会以舍命牺牲来实现仁.&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