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送李十一》唐·杜甫
与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
远愧尚方曾赐履,竟非吾土倦登楼。
久存胶漆应难并,一辱泥涂遂晚收。
李杜齐名真忝窃,朔云寒菊倍离忧。
远愧尚方曾赐履,竟非吾土倦登楼。
久存胶漆应难并,一辱泥涂遂晚收。
李杜齐名真忝窃,朔云寒菊倍离忧。
注释
尚方:古代制造帝王所用器物的官署
赐履:后因以“赐履”指君主所赐的封地。后用“赐履”表示任京官。
辱:谦辞,表示承蒙
泥涂:污泥;淤泥。
忝窃:谦言辱居其位或愧得其名。
朔云:北方的云气。
离忧:遭受忧愁。离,通罹,遭遇。
⑴首联写久别重逢。避地,避乱而寄居异地。⑵颔联向朋友叙别后十二年来的行踪。上方,即尚方,是主作皇帝御用器物的官。公元七六四年,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故借尚方赐履来比为自赐绯。但这郎官是遥授的,一直挂名,未能登朝,所以说"远愧"。下句翻用王粲事。王粲作《登楼赋》,尽管也曾慨叹地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但他毕竟还常去登楼,而我呢,则连楼也懒得去登了。见得为客日久。
⑶颈联上句感李衔对自己的友谊,坚如胶漆,历久不衰。应难并,料无人可比并(比肩,并列。)。下句自伤从左拾遗贬官后遂一蹶不振。晚收,老去无成。正因己困泥涂,始益见李之胶漆。
尚方:古代制造帝王所用器物的官署
赐履:后因以“赐履”指君主所赐的封地。后用“赐履”表示任京官。
辱:谦辞,表示承蒙
泥涂:污泥;淤泥。
忝窃:谦言辱居其位或愧得其名。
朔云:北方的云气。
离忧:遭受忧愁。离,通罹,遭遇。
⑴首联写久别重逢。避地,避乱而寄居异地。⑵颔联向朋友叙别后十二年来的行踪。上方,即尚方,是主作皇帝御用器物的官。公元七六四年,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故借尚方赐履来比为自赐绯。但这郎官是遥授的,一直挂名,未能登朝,所以说"远愧"。下句翻用王粲事。王粲作《登楼赋》,尽管也曾慨叹地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但他毕竟还常去登楼,而我呢,则连楼也懒得去登了。见得为客日久。
⑶颈联上句感李衔对自己的友谊,坚如胶漆,历久不衰。应难并,料无人可比并(比肩,并列。)。下句自伤从左拾遗贬官后遂一蹶不振。晚收,老去无成。正因己困泥涂,始益见李之胶漆。
⑷尾联收到惜别。后汉李固和杜乔,李云和杜众,李膺和杜密,皆齐名,并称"李杜"。忝窃,杜甫自谦言有愧于与李衔齐名。这个齐名,当指仕宦,不指文章。末句即景合情。杜甫北人,送别在秋,故有朔云、寒菊的话。李衔这次大概是由长沙回长安的,这就更加引起杜甫的故国之思,所以说"倍离忧"。
赏析
这首诗当是公元七七〇年秋杜甫在长沙所作,和《暮秋将归秦留别湖南幕府亲友》应是同时之作,为杜甫最后的一首七律。这首诗里面有纪年的数字:"与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杜甫和李衔在西康州避地之后,又在洞庭附近相逢已经"十二秋"了。西康州就是同谷县,杜甫以公元七五九年(乾元二年)冬寓同谷,历"十二秋"则为公元七七〇年(大历五年)。仇兆鳌看来认为这是"五年秋自衡归潭之一证"。
关于"李杜齐名真忝窃"一句,按刘克庄《后村诗话》说法:"韩公(韩愈)字东野(孟郊),名籍(张籍)、湜(皇甫湜),而籍哭韩诗,乃有'后学号韩张'之句。……甫、白真一行辈,而杜公云'李杜齐名真忝窃',其忠厚如此。"刘氏以李为指李白。或当时李衔曾以杜甫比李白,而杜甫表示不敢当。说亦可通。大约当杜甫晚年,已有李杜齐名之论。杨凭《赠窦牟》诗云:"直用天才众却瞋,应欺李杜久为尘。"凭,大历(唐代宗年号,公元七六六年至七七九年)中进士,年代与杜甫相接,已合称"李杜",亦一佐证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