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雨素文学水准遭余秀华怼,和菜头摹写《我是和菜头》

范雨素的话题还在继续发酵,争议主要是围绕着这个女人的文学创作水平,今天一些自媒体大佬接连发表评论,三表龙门阵、和菜头都对此间接表示质疑,媒体人孙旭阳直言,“范雨素写的很一般,只是城里人太缺农家乐”,而农民诗人余秀华也疑似发朋友圈,称不屑于跟对方相提并论。

三表在文章《范雨素要吃口饭》里称:仅凭《农民大哥》、《我是范雨素》两篇文章,我发现她更擅长描绘自己经历过的生活,她更擅长冷静剖析别人的命运,她更擅长组装碎片化的生活。假以时日,她很可能陷入自我复制的牢笼,因为我没看到她具备抽离自有生活再叙事的能力。也就是说,她十万字把自己看到的、体悟到的写尽了,还能写什么呢?单一的生活、事业、视野维度必然会成为她文学创作的短板。

她能见城乡结合部的众生,唯独见不到自己。她对少小离家出走的描绘只是寥寥数笔,她冷冷的写,却不加入自己的评判,她过于封闭自己,因此我多少认为她还没找到更高的维度来审视时代与个人的命运,她笔下就是所见即所得。

自媒体人和菜头则依葫芦画瓢,赶了篇《我是和菜头》,网友称:这下和菜头把范雨素、余秀华、咪蒙都一起得罪了。

以下全文:(《我是和菜头》作者:和菜头 刊载于:槽边往事)

我的生命是一本错写了数学作业的英文作业本,命运让我在无尽的阴差阳错中见到了不一样的烟火。

我是云南人,12岁那年在老家开始种地。云南山多,只有破碎零散的坡地,而且土里都是石头。在石头之间我小心地种上包谷和洋芋。洋芋自己吃,包谷拿去喂。如果不是遇见山洪的话,我就不会离开家乡。我会一直种地,在大山深处。

我不能忍受顿顿吃洋芋的日子,来到了北京。我想写一点文字,这件事情比较简单。因为你只要会把文章分成很多段,就像是我家乡的坡地,大城市的人开车路过看了会觉得很美,他们看了这样的分段,也会觉得文章很美。

因为他们不会分段,他们写140个字都很艰难。

2

北京的日子很好在。这里的人都很好相处,从早到晚期待感动。北京干巴巴的,风干生生的,街干生生的,风景也干生生的。所以,人们总是期待着有什么东西可以让自己感动一下。这样一来,自己就终于有一点湿润的感觉。

在任何一天里,如果他们没有为猫狗流下眼泪,为小婴儿流下眼泪,为古老的技能流下眼泪,为遥远的风景流下眼泪,他们就觉得这一天里没有一点意思。所以,我就跟他们讲,我来自云南,是个少数民族。我说我的汉话讲得不好,我说我在家乡种洋芋和包谷。我告诉他们说,洋芋就是土豆,包谷就是玉米。我说我来北京是为了自己的文学梦想,我说我再不想回去顿顿吃洋芋。

他们听了我的话,就流下泪来。抱着我痛哭流涕,而且请我吃饭。一边吃饭一边发微信,邀请朋友们赶来,说是“这里有一个一辈子只吃土豆的云南人”。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一遍遍恳求我讲一下在云南种地的事情,一遍遍恳求我用云南话重新发一次“洋芋“的音。他们围坐在我身边,跟着我用云南话念”洋芋“,就像是我寨子里的小学课堂。

我发现,在北京一定要做一个弱势群体。只有这样,你才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会有许许多多人需要你,需要找你帮忙按摩他们的泪腺。

他们胸中肿胀,他们鸡鸡肿胀,他们泪腺肿胀。

3

于是我成为了一名文学青年。在北京当文学青年很容易,你只需要学会去几家书店看书、听讲座,然后在朋友圈自拍,就会被承认是文学青年。每隔一两年,北京会有一个名额,力捧一个著名文学青年。成为文学青年容易,成为著名文学青年很难,和北京户口一样难。

想要成为著名文学青年,仅仅会把长句拆开,把长段拆开,就像我现在做的一样,是不够的。当然,这是一个秘诀:在北京,只要墙上有个“拆”字,人就发财了;在北京,只要文章拆散了,上气不接下气的,支离破碎的,五马分尸的,人就有才了。人们会盛赞你的文笔,因为能拆的,都是好的。

仅仅会拆是不够的。一个著名文学青年必须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弱势人群。每一段时间,北京就需要一个弱势群体文学青年。比如说,前一段是一个诗人,她写道,我要穿过大半个中国来操你。大家没有反应,北京有许多人经常需要穿越半个地球去操人,大半个中国没有深度。但是,后来知道诗人是个残障人士。整个北京一下子就湿了,拿着这首诗哭成泪人。

再比如说,最近又流行一个40多岁的保姆阿姨。知道她是个保姆,知道她要养育两个孩子,知道她老公家暴,知道她被家乡驱逐,知道她还在坚持文学创作,大家就都哭了。哭完之后,觉得阿姨的文笔非常优美,非常动人,可以说是一代文学家了,可以说是非常励志了,可以说是非常鲜活生动了,可以说是网络时代的严肃文学了。人们突然发现了文学。

我准备宣布我是社会弱势人群,我秃顶。

4

我必须秃顶,人们需要我秃顶。只有我秃顶了,他们才能通过我的文字,发现秃顶的存在,了解秃顶的人群。就像他们需要残障诗人,才能发现残障人士,了解残障人士的生活;就像他们需要保姆,才能发现保姆和农民工,了解社会底层人士的生活。

必须要去发现,才能缓解泪腺肿胀。虽然,近处也有秃子,不过那是傻逼地中海;虽然,近处也有残障人士,不过傻逼瞎子不在家待着出来转悠什么呢?虽然,近处也有保姆,傻逼保姆不好好擦地,老子付了你工资,你他妈整天写什么狗屁玩意儿呢?

必须有距离感。隔壁的秃子,另一个城市的残障人士,不知谁家的保姆,远一点,就美了。就可以为之抛洒眼泪,就可以为之深深感动。一旦近了,都一样了,都欠抽。

我知道,在这个城市里,只有深入骨髓的刻奇。我有责任秃顶,我有责任用自己的秃顶,为大家创造一次集体刻奇的体验,一次集体按摩泪腺的高潮。我是个无用的人,但活着总要做点什么吧?我在北京的街头,一次次展示我的秃顶,展示它的反光,展示它的轮廓,展示它的光滑,我要用我的秃顶传递人们对我的爱,用我油腻腻的文字回报洋芋和包谷对我的爱!

最后,我要写一段和全文没有丝毫关系的话。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要那么写。但是这么写看起来,好像很高级的样子---我的邻居张大锤告诉我,他每天上班的时候,都会去偷窥公司的女厕所。他对我说:每次观察到人们很努力地蹲坑,看到那些努力的屁股,就觉得狠感动,他说他会永远热爱生活。

(0)

相关推荐

  • 【纳文学】杨杰宏:霜降了,别着凉

    [编者按]"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只有经历了岁月风霜,才会更加珍惜每一份人间真情,活得更加踏实坦荡,豁达乐观,笑对人生的雨霜雪飞,静赏人生之秋,无心增减.朋友,霜降了, ...

  • 程忠厚‖游棣花的点滴遐想

    千亩荷塘,一片翠绿,莲叶上晶莹剔透的珍珠,让游人陶醉在这大自然馈赠的美景中. 湖面上漂流的小舟,飘来阵阵欢声笑语,采枝荷叶,顶在头上,与湖光水色相映成辉! 棣花之美,美在古香留痕,美在那条小街,古战场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洋芋,记忆悠长的记忆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洋芋,记忆悠长的记忆    唐永松 马铃薯,我一直称之为洋芋,包括我出生地上的楼子坝人. 我的出生地楼子坝不生长洋芋 ...

  • 这些食物在云南的土叫法,你知道吗?

    前两天 逛了篆新菜市场的洋芋君 错把韭菜苔当成了蒜薹 引发了一场"留言板指正"活动 因此 洋芋君痛定思痛 打算来一场云南菜名叫法大科普 在云南,有一些食物,和别地叫法不同,其实它们 ...

  • 一个草根的日常杂碎(10月18日)

    10月18日 文/刘新吾 摄影/刘新吾 ●所谓人脉,是有前提的.不是说能混上个脸熟,就能行的.这个前提,就是实力.说白了,想要有人脉,就得有实力.你实力在哪个层次上,你才能有哪个层次的人脉.若自己一无 ...

  • ​我在村里当伙夫

    我在村里当伙夫 我所驻的村海拔有1800多米.一进入10月,天气便异常寒冷.老百姓家家户户烧个柴火堆,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便不觉得怎么寒冷,冬天很快就过去了. 村里也弄来个回风炉,安放在大厅里,火烧得 ...

  • 《侨报》文学时代|我们都是范雨素,我们都是追梦者

    作者:风筝与风   朗诵:水墨 我们都是范雨素,我们都是追梦者 ⊙麦秸 "大哥能吃苦,有豪情.他一夜一夜地不睡觉,写小说.他指着我们家的三间破烂砖瓦房说:"你知道吗,几十年后,这房 ...

  • 打工谈vol.17 | 范雨素:大家都是机器人儿

    #本期介绍 这一期嘉宾是家政工和作家范雨素.她聊天的时候,像一个倔强的陀螺,不断翻转回旋,守着摇晃的平衡.此时说,文学是我对抗生命苦难的武器,彼时说,不觉得喜欢文学是特别的事情:此时说,一作成名完全出 ...

  • 范雨素:大家都是机器人儿

    #本期介绍 这一期嘉宾是家政工和作家范雨素.她聊天的时候,像一个倔强的陀螺,不断翻转回旋,守着摇晃的平衡.此时说,文学是我对抗生命苦难的武器,彼时说,不觉得喜欢文学是特别的事情:此时说,一作成名完全出 ...

  • 湖北又出个“范雨素”,这次是男的

    别山举水老师,是我在简书上关注最早的签约作者,前后已有一年多时间,从他没签约开始,他的每篇文字,我都必看,有的都反反复复的看,虽然之前互动很少,但一直在默默关注. 从文字中了解到,他是湖北黄冈人,是7 ...

  • 消失的范雨素:文字改变的不只是眼前的生活,还有看生活的眼光

    自媒体时代,好的故事是最好的传播,一旦击中大众痛点,自是迅速爆红社交网络.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个爆款,只是结局各看造化. 上一次是罗尔,这一次是范雨素.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 ...

  • 不要成为范雨素,但也不要不是范雨素

    文丨月方 最近被一个叫范雨素的女子刷屏. 早上无事,只是想快速地浏览一下范雨素的文章,不想看着看着就乐了,一边乐一边读给正在洗漱的女儿听. 女儿正为上午的各种默写发愁,无心听什么范雨素,当然就不懂范雨 ...

  • 44岁的襄阳草根作家范雨素,为什么她的文章能打动人心?

    有人说,湖北真是个神奇的地方. 历史上,祖籍湖北的屈原和和杜甫,几乎摸到了文学的山尖: 现如今,有两个命运多舛.却因为痴心文学而被网络热议的草根女性--余秀华和范雨素,也都是湖北人. 她们有着共同的标 ...

  • 有感于范雨素

    范雨素一夜之间成了网红. 一个只有小学学历,在京城当育儿嫂的打工者,用她一篇题为<我是范雨素>的文章,震惊感动了很多人,当然也包括我.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 ...

  • 钟点工范雨素:我都可以写作,人人都可以写作,写作不需要条件

    还记得范雨素吗?因为一篇万字长文,2017 年,育儿嫂范雨素成为网络上最受热议的一位写作者. 文章爆红之后,许多媒体追着她采访,想要挖掘更多她的故事,学者和评论家忙着探讨她"航拍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