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崇拜格律是一种病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424893
可废除格律否?
格律之外更无诗,且看【中国诗词大会】,比的是小学生的背诵,而不见一首诗,连首席导师康震的一首七绝,也粗陋不堪。
康震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博士后。兼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主任。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诗词散文,唐宋文学研究。兼任中国李白...等等。
现代中国不是没有李白、杜甫,只是因为当道者尽糟糠,于格律诗不能,于格律诗不容。
壶公评论2021/1/7记
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待你辈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
戏为六绝句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才力应难夸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译文
庾信的文章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了,其笔力高超雄健,文思如潮,文笔挥洒自如。当今的人讥笑、指责他留下的文章,如果庾信还活着,恐怕真会觉得你们这些后生可畏了。
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杰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他们的作品已经达到最高的造诣。四杰的文章被认为是轻薄的,被守旧文人讥笑。你们这些守旧文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微不足道,因此只能身名俱灭,而四杰却如江河不废,万古流芳。
即便是王杨卢骆四杰操笔作诗,作品比不上汉魏的诗歌而接近《诗经》《楚辞》,但他们还是龙文虎脊的千里马,可以为君王驾车,纵横驰骋,不像你们一跑长途就会跌倒。
你们的才力应难以超越上述几位,现在谁成就能超出他们?你们这些人所作的浓丽纤巧的诗文,不过是像翡翠飞翔在兰苕之上一般的货色,缺少大的气度,而没有如掣取鲸鱼于碧海之中那样的雄健才力和阔大气魄,只是一些小灵小巧的玩意。
你们学诗要爱古人但也不能鄙薄像庾信、四杰这样的今人,要把他们的清词丽句引为同调。如果你们要在内心里追攀屈原、宋玉,应当具有和他们并驾齐驱的精神和才力,否则就会沿流失源,堕入齐、梁时期那种轻浮侧艳的后尘了。
那些轻薄之辈不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继承前人、互相学习的优秀传统应该是不用分先后的。区别和裁剪、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诗,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虚心向前贤学习,老师越多,这才是你们真正的老师。
注释
庾信: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文章:泛言文学。老更成: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了。
凌云健笔:高超雄健的笔力。意纵横:文思如潮,文笔挥洒自如。
嗤点:讥笑、指责。
前贤:指庾信。畏后生:即孔子说的“后生可畏”。后生,指“嗤点”庾信的人。但这里是讽刺话,意思是如果庾信还活着,恐怕真会觉得“后生可畏”了。
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人都是初唐时期著名的作家,时人称之为“初唐四杰”。诗风清新、刚健,一扫齐、梁颓靡遗风。当时体:指四杰诗文的体裁和风格在当时自成一体。
轻薄(bó):言行轻佻,有玩弄意味。此处指当时守旧文人对“四杰”的攻击态度。哂(shěn):讥笑。
尔曹:你们这些人。
不废:不影响。这里用江河万古流比喻包括四杰在内的优秀作家的名字和作品将像长江黄河那样万古流传。
翰墨:笔墨。
风骚:“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楚辞》中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
龙文虎脊:喻瑰丽的文辞。
翡翠:鸟名。兰苕(tiáo):兰花和苕花。郭璞《游仙诗》:“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
掣(chè):拉,拽。
薄:小看,看不起,轻视。
必为邻:一定要引以为邻居,即不排斥的意思。
窃攀:内心里追攀。屈宋:屈原和宋玉。方驾:并车而行。这是诗人对轻薄文士说的:“你们想与屈原、宋玉齐名,应当具有和他们并驾齐驱的精神和才力。”齐、梁文风浮艳,重形式轻内容。这一句,诗人紧承上句说:“如若不然,恐怕你们连齐梁文人还不如呢!”
未及前贤更勿疑:这句是说那些轻薄之辈不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
递相祖述:互相学习,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复先谁:不用分先后。
别裁伪体:区别和裁减、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诗。亲风雅: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
转益多师:多方面寻找老师。汝师:你的老师。▲
一些极端崇拜格律的人,并没有认真思考过格律到底是什么,就忙不迭地匍匐在地顶礼膜拜,把诗与格律等同起来。在他们眼里,是就是格律,格律就是诗。你敢责难格律,就是反对中国近体诗。就是反对中国文化,好大的帽子。岂不知格律的引入也是中外文化融合的结果。
比如平仄,就是翻译梵文时,感觉到佛教经文阴阳顿挫,很有节奏感。小和尚念起经来,一套一套的,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很适合咏读,方便记忆。平仄四声就是唐初几个文人,结合当时汉语言发音特点,逐步改造融合引进来的。
格律既不是汉诗固有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上古诗经没有,今天新诗也没有。为什么偏偏就几十个字的绝句律诗有所谓的“格律”?不就是因为律绝太短小,不弄点花狐哨子显得太单薄。汉诗本无律,唐人自加之,出发点是好的,弄到作茧自缚就不好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全国,有些思想前卫的男士,留长发,穿花衬衣,着喇叭裤,装扮的很酷很时髦。一次他去厕所方便,一群孩子拦住他说:“阿姨,这是男厕所”。孩子们思维简单,只认衣服不认人。 还有一个段子说,某男士戴着假发,穿着花衣服,小腹部垫上一个枕头去乘公交车,一上车就有人给他让座位。屡试不爽。只会衣冠取人的人大有人在。
其实格律对于诗而言不就是一件花衣服吗?律诗律诗,首先是诗,无有诗情,何谈诗律。不谈意境,只讲格律,犹似着红,老妪扮萌。格律对于诗充其量不过是一种(关于读音方面的)修辞技巧。
记得一位著名作家的散文《记一架纺车》选入了高中课本,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口沫横飞的讲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什么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多么高明。他女儿听了课,回家问他父亲吴伯萧,说你写文章时想过这些手法了吗?作者哈哈一笑,我只是觉得这篇文章不写不行,什么写作手法都没有想过。 盲
目的格律崇拜者不懂这些。他们都是一些自视甚高的文人骚客。他们认为格律就是诗词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腹有格律气自华,懂点平仄口气大。腰揣三文钱,必振衣作响。见到一首诗,如果不用格律效验一下,心里技痒。挑出人家一点(平仄韵律上的)毛病,心中暗喜,面有得色。如果不当众说出来,对不起自己的学识才华。站在中国诗词之巅,居高临下,轻蔑地说:你这个地方出律了,那个地方失粘了,还有那个那个地方落韵了。点评到最后他们不会忘记严肃的提醒你:“不懂格律就不要去写诗”。看来盲目崇拜格律是一种病,它会让你飘飘然。
格律崇拜者都有一种误解,认为格律很高难,很专业,一般智商的人学不会,反对格律的都是不懂格律的低能儿。你与格律崇拜者讨论问题,他会时不时的质问你“懂不懂格律?”
要说格律难学吗?网上到处都是“半小时教你学会格律”,“三句话教你学会格律”的帖子。与微积分,概率论,计算机语言比一比,那个难学?年轻人作格律诗的操作程序都能设计,难道学不会“格律”?而是时代变了,不是古文学专业,没有必要非得去学“格律”。
现在科技进步,你憋几个小时才能写一首诗,人家的电脑软件十秒钟就能写出一首严整的格律诗(词),现在,懂得一点格律知识,真不知还有什么好骄傲的?
其实呼吁“诗要废律”的新文化运动旗手,都是从旧教育模式中走来的,谁不懂格律?谁不会写几首古诗词?陈独秀是当时最有才气的(格律诗)诗人之一。一生中写过几百首近体诗。有人老是拿胡适的《两个蝴蝶》说事,认为胡某人连诗词押韵都不懂,殊不知胡也写过很不错的古诗词,有歌词《兰花草》传世。还有胡某人的词《沁园春》,也颇见古诗词的功力。(附后)
经常有人说,你不懂格律,有什么资格反对格律?你这是“酸葡萄心理”。
且不说我懂不懂格律。要知道不吸烟的人也可以劝告烟民戒烟,不吸毒的人也可以前去戒毒。不会喝酒的人,也可以动员别人“限酒”。不裹脚的男同胞也可以反对妇女裹脚。不会炒菜的人也可以点评厨师的菜炒的好不好。没生过孩子的林巧稚也能当妇产科专家。我为是什么就没有资格臧否格律?
主张“废律”并不是不让你写格律诗,而是打破你心中不合格律就不是诗的魔咒。破除你们“罢黜百家,独尊格律”的“垄断”思想,诗词的高雅世界,不允许某一门派妄自尊大,拿着格律的棍子到处打人。
况且,现在有了作诗软件,谁还好意思夸耀自己会写格律诗,谁还敢嘲笑别人不懂格律?如果我愿意,一下子可以贴出几十首严守格律的近体诗,你说我到底算是懂格律还是不懂格律?作诗软件到底是诗歌的救星,还是催M判官,真不好说。
有人说:不讲格律会失去形式的美?
如果你认为汉诗的形式美只有(格律)这唯一的一种,那么,你就说对了。可是汉诗的(语言)美也是多种多样的。字数整齐划一严守韵律格律的豆腐块是一种美,参差不齐错落有致自由奔放也是一种美。 正如评判一个美女也不能只看肤色,量身高,秤体重,测三围,看有没有双眼皮就能决定的。有人忘记了汉字是用来交流思想的,只注重外表,只在乎发音,沉溺于文字游戏,就是一种悲哀!
小鸟不懂格律照样可以叫得很美;乘法口诀既不押韵又不合平仄,照样可以背的滚瓜烂熟,脱口而出,听起来也很美。 不管三七二十一,不就是从乘法口诀里借用的吗?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音节何等响亮?但是用平仄写出来便不能读了。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胡适先生举的例子)。
合乎平仄规律的几个字凑在一起,读起来并不顺畅,不合乎格律的字词组合,读起来反而铿锵有力,音韵流畅。你说这样的格律要它何用?
还有人说:跳广场舞的不必去找芭蕾挑刺儿,如果把詩詞比作舞蹈,則律詩就是芭蕾舞。如果要求跳芭蕾舞不要用腳尖跳,那還有芭蕾之美嗎?
一场芭蕾舞是每个人,每时每刻都用脚尖走路,都在踮着脚尖跳舞吗?京剧是每一句话都是唱段唱出来的吗?芭蕾舞有几段舞蹈使用脚尖跳就不错了。(一出戏)有几个唱段是唱出来的就可以叫(戏)京剧。诗人一首诗中有几个名句合律,就行了。好诗论句不论篇。不必每一联每一句都要“惦着脚尖走路”。如果一场戏,没有一句对白,全是唱,不停的唱,你觉得会好看吗?你认为芭蕾舞很美,还有人说,看着那些人踮着脚尖跳舞,心痛。
大多数“格律崇拜者”感情丰富多愁善感但缺乏逻辑思维。有人说:格律詩做不好的人,古風也做不好!其实这句话荒谬绝伦,唐宋前,写古风的诗人还没有格律的概念,这么能写出千古流芳的“古风”来?说明写古风并不需要什么格律这种破玩意。
现代人学习古典诗词,不辨真伪,源流不分,在某些迷信格律的小文人误导下,一入手便开始习作律绝,宛然一棵嫩苗刚一出土就被删减修理,按照人为设定的(格律)模式生长赋性,先天即被剥夺自由生长的权利,在有限的思维空间内畸形生长,形如病梅馆里的梅花树,枝条扭曲,缺乏生命力。
有人说格律是好东西,永远不会过时。格律诗诗词高峰,永远不会被超越。 中国古代的珠算,是不是好东西,现在过时了。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动马”是不是好东西?现在即使有人破解出来也不会有人使用了。青铜器,战马,盔甲都曾经是好东西,随着时代的发展,都将要退出历史舞台。攻击型无人机出现,盛极一时的坦克也快要过时了。月盈则亏,盛极乃衰,这是自然的规律,是天道。
格律并不能教你怎样写诗,就是一个空架子:最多就是一个《高考作文宝典》。宋代诗人杨诚斋的话说:“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这话好像是为千年之后的文人准备的。虽然 时过境迁,仍如药如石,似就今人病痛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