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良|写论文最佳状态:肉体的煎熬和灵魂的孤寂
论文写作,对学者来说是生存技能,也是看家本领,对于不同学科,论文写作方法论也存在差异。
实证性论文写作离不开田野调查,通过获得大量数据,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相应的结论,而不能闭门造车。
事实性犯罪学论文,就应当建立在实证资料的基础上,对案例数据进行科学处理。目前而言,大多数犯罪学论文都还是从概念到概念,没有达到犯罪学的学科要求。
思辨性论文则以语言阐述和逻辑演绎为特点,离不开对文献资料的综述梳理。这些文献资料的梳理主要是通过阅读进行的,因此,从事这种论文的写作以读书为前提。
【一】科研与写作
论文是科研成果的基本载体。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论文是研究成果的最终表述。
如果说论文写作是一种“言”,那么科研成果就是一种“意”,科研和写作之间的关系就是言和意之间的关系。意在言先,首先要有意,然后才有意之所言。
因此,就科研和写作之间的关系而言,首先必须要从事科研活动,提高我们的科研素质,只有在科研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写作,而科研和写作是两个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环节。
这里应当指出,文科和理科的科研两者有所不同:理科科研是一种科学活动,而文科科研是一种学术活动,因此,论文是一种学术成果。
我们把作为科研成果的论文都称为学术论文,以区别于其他论文。
【1】什么是学术?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不太容易回答。
以一种较为学术性的语言来表述,学术是指系统化、专门化的知识,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学科化论证。
因此,学术当然应当具有科学性,文科可以分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而且在文科中所采用的“科学”这个词,显然又不同于自然科学。例如,在社会科学中存在着较多的价值判断,而自然科学则更着重客观描述。
不仅文科与理科广义上的理科,包括工科的科研性质与形式有所不同,文科与理科在科研与写作的关系上也存在区别。
理科科研与写作的关系是可以清晰地加以区分的。理科科研就是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在实验做出成果、取得数据以后,再将实验成果以文字的方式予以表现形成论文。
对理科来说,无科研则无写作。因此,理科对科研更为注重,要求也比写作更高。
也就是说,理科科研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做实验上,实验做完了以后,把实验成果以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个写作过程相对较为简单。甚至是只要把实验数据和过程结论自然地记录下来就可以了,这是理科的特点。
【2】文科如何做学术?
文科科研和写作的界限并非那么清晰,这也是学习文科的同学会有的一个困惑。因为文科科研不像理科实验那样具有物理性的直观内容。
对一个理科学生来说,天天进实验室就表明他在做科研。但,对一个文科学生来说,什么是科研?这种科研活动本身不具有直观形态,往往不容易把握。
实际上,文科的科研是读书、思考,甚至是旅行。中国古代所谓的“读万卷书,行千里路”,都可以看作是对文科科研活动的一种描述。
因此,文科科研是随意的,自在的,不拘形式的。
正是由于文科的科研活动具有这种分散性,文科学生有时候会难以把握,以至于虚度光阴。这样就出现了在没有充分科研活动基础上进行论文写作的情形,当然也就不可能写出优秀的论文。
因此,对一个文科学生来说,首先要去看书,要去思考,逐渐积累知识,嵌入所在学科,进入一个与本学科前贤对话的境界。当你进入某个学术问题前沿的时候,就像登上高山顶峰,四顾无人,一种灵魂上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肉体上的煎熬和灵魂上的孤寂,恰恰是论文水到渠成的一种身心状态。
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自己的想法逐渐产生。经过思考以后,在资料的基础上提炼独特的观点。这一提炼过程,为写作打开了最后的通道。阅读书籍、资料收集、文献梳理、观点综述这些所谓的科研活动,都是为最后的写作服务的,只不过是写作的预备而已。
在这个意义上说,文科写作的重要性要超过理科。
在文科中,科研活动和写作活动又可以互相促进,并交叉进行。也就是说,文科并不像理科那样,先把实验做完,取得实验成果,再进行写作。而是说,在科研过程中就开始进行写作活动,而且在写作过程中,又同时从事着科研活动。
当然,任何一个人不可能在毫无科研基础状态下开始写作;任何一个人也不可能把科研完全做好再去从事写作,而是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思考,不断地完善学术观点。
对一个学者来说,长期从事科研活动,同时也长期从事写作活动。科研和写作就成为学者的工作重心,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
不断地进行科研,不断地写作,在写作基础上再进行科研,这是一个逐渐展开、循环往复的过程。
【3】科研的长期性和写作的累积性
一个学者不可能平时从来不写东西,最后突然蹦出一篇论文、一本书借此名传千古,那是近乎不可能的。
学者从事科研的过程,都要用论文或者专著这种形式反映出来。不断地进行科研,不断地发表论文,然后,论文积累形成专著。
论文以及不同阶段的专著,都是学者在不同阶段的学术研究成果的总结。通过学术成果可以把一个学者在科研活动中跋涉的过程,就像一步一个脚印一样,真实地呈现出来。
不同时期的科研作品能够反映一个学者的学术成长,从青涩到老道。即使存在思路的曲折、观点的修正,也能够以作品的形式清晰地在学者的学术履历上予以展示。
所以,作为一个学者要不断地科研,同时要不断地写作,要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累积的过程,需要进行长期的训练。
【二】选题和题目
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在论文写作之前,首先要确定选题。
在从事科研的时候,当然也会有个主题,但这只是一个研究方向或者研究领域。只有研究到一定程度,在开始写作的时候才会最终确定论文的题目。
选题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着科研的方向,对于科研的成败具有重大影响。一个好的选题会事半功倍,而一个差的选题则会事倍功半。
【1】如何选题?
论文题目最好是经过科研活动以后,由作者本人来确定。如果他人指定题目,写作效果不会太好。以项目课题为纲,以学术会议为题则更为下策,这是一种缺乏科研自主性的表现。
(1)开拓性的选题与推进性的选题
选题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开拓性的题目,前人没有写过的。
这样的选题可能较为冒险,失败的概率会大一些。当然如果成功了,成就也较大,甚至会填补某一个学术领域或者问题的空白。
开拓性选题的特点是资料较少,发挥的余地较大。即使只是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也会取得一定的成果。所以,对这种开拓性的选题来说,资料收集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收集到他人所未能收集到的资料,才可以尝试进行写作。
另一种是推进性的选题,前人已经研究得较为充分,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
这种题目的好处是资料较多,因为前人在研究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大量资料,为写作提供了便利,具有较好的写作基础。
但这种题目的困难在于创新,因为前人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甚至论题已经枯竭,所以写作会有较大的困难。
对这种题目必须要调整思路,另辟蹊径,别出心裁,如此才有可能推陈出新。
总之,在确定选题的时候,首先要进行评估,不同的选题可能有不同的特点,要根据这些特点来最终确定选题。
(2)理论性选题与实践性选题
理论性选题要求处理较为复杂的理论问题,要有较高的学术含量,对作者的写作能力要求也就比较高。
学术型的学位论文,例如,法学硕士或者法学博士的论文,当然是要求尽量写理论性的题目,解决一些理论问题。
应用型的学位论文,例如,法律硕士的论文,最好还是写实践性的题目。尤其是政法法硕,学生大多来自政法实务部门,已经具有四年以上的司法工作经历,这些学生在选题时,更应该写实践性的题目。
写实践性的题目,容易收集到司法实际资料,便于写作,而且对将来的工作也会有帮助。
(3)大题小做与小题大做
选题还有大小之分,根据选题大小以及研究程度,可以分为四种情况:一种是大题小做,第二种是大题大做,第三种是小题大做,第四种是小题小做。
首先应当肯定的是小题大做,选择较小的题目然后进行较为充分的研究,这才是一个正确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题目越小越好,因为题目越小越是能够反映理论研究的深入程度。
当然,选题大小和一个国家的某一学科的研究水平相关,它应该反映当前的一种学术状态。选题要小,小题大做,这是一个基本的考虑方向。
选题虽小,但对于科研的要求则是非常之高的,必须要以小见大。小题只是一个切入点,以此反映作者对某一专题甚至整个学科的理论研究水平。
对小题展开论述,要以整个学科知识作为背景来支撑。所以论文的题目应该较小,但也要小到能够把握的程度,并且具有学术价值。如果太小,这样的题目可能就没有现实意义。
【2】收集论文资料的重要性
资料对论文写作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没有资料就难以完成一篇论文。科研活动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收集资料,收集资料的过程本身就是在从事某项科研活动。
一篇论文全是资料当然不好,但一篇论文全无资料则更为不妥。
因为论文首先要把在这个问题上以往研究的状况反映出来,学术研究首先要知道前人的研究态度、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
资料是论文的原料,关键是如何对资料进行加工。资料不能简单堆砌,而是要对资料进行认真梳理,然后以适当的方式加以铺陈。
资料的堆砌就像用砖砌墙,只是把砖块粗粗拉拉地叠放在一起,而没有在砖块之间进行黏合,也没有对砖缝进行勾缝,无法使墙变得坚固和美观。
在一篇论文中,资料如果只是简单的堆砌,那么资料还是“死”的。只有对资料进行妥当的处理,使之成为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资料才能变成“活”的。因此,对资料的处理是写作的基本功。资料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
对资料的处理往往会采用一种综述的方法。这里所谓综述,是指对以往的研究资料进行专题性的或者系统性的整理。
综述是科研资料处理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有助于我们进入学科前沿。但综述是对原始资料的初步处理,还不能照搬到论文中去,在论文中引用的资料还要进行加工,并对资料进行分析。
【3】如何处理论文资料
处理文献分成四个步骤:找、读、记、写
【找】
(1)咨询圈内人,可以直接求问相关专业领域老师,他们会直接给你从源头指出你的研究课题必读文章和源头文章。
(2)还有一个顺藤摸瓜的办法,根据相关主题,搜索影响力比较大的文献,直接看它的文献综述部分,就可以清晰的掌握这个研究课题的整条研究脉络。
(3)学好英语非常重要。一定要学会利用Google Scholar(谷歌学术)来查找相关的外文文献并加以阅读。不可否认英文世界的科研成果要远远高于中文世界。如果不能熟练掌握英文文献的搜索和阅读,对于研究课题的学术理解将会大打折扣。
(4)同时文献是否可用,最终的决策权全部掌握在导师手里。可以搜出二三十篇相关文献,发给导师,由导师来决定哪一篇可用。
大量阅读、谨慎选择,这样才能尽可能排除文献查找中最大的问题——文献不可靠。
【读】
(1)了解编码规则:论文写作有严格的模式要求,如果把写作看成编码,阅读看成解码,知道编码的规则对于解码来说会事半功倍。
一般按重要性来说,摘要>引言>结论>方法>数据。
(2)设立时间期限:假设1小时内需读完6篇文献,则10分钟1篇的时间只能通过阅读摘要整理结论。切忌一字一句精读。
(3)黄金原则:输出
给老师讲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