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莉·狄金森:世界上只有一种女人,不会被已婚男人毁掉。

托尔斯泰说:“只有伟大的作品,没有伟大的作家。”

古今中外,有很多作家的作品杰出,人品却不佳。

比如,托翁本人年轻时放荡不羁,得过脏病。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婚后经常招妓,2001年获奖时,还在感言里感谢妓女。

法国作家让·热内做过小偷,蹲过监狱。

金庸始乱终弃,琼瑶、徐志摩破坏别人的婚姻……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人品和作品俱佳的作家也是有的。

比如,我喜欢的诗人艾米莉·狄金森。

她是美国最神秘的诗人,也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与美国文学之父欧文和惠特曼齐名。

她凭借一己之力开创了自由体诗歌的历史先河,影响了庞德、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史蒂文斯、弗罗斯特、T·S·艾略特、策兰等一众伟大诗人。

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在《西方正典》里感叹:“除莎士比亚之外,狄金森是但丁以来西方诗人中显示了最多认知原创性的作家。在她魅力的顶峰前我们遇到了最杰出的心灵,这是四百年来西方诗人中绝无仅有的。”

除了诗歌上的造诣,艾米莉的传奇色彩还来源于她不被世人理解的生活方式、深邃迷人的思想,神秘莫测的情感世界,终生未婚之谜……

01.信仰

“许多人都将生命托付给神,我却将我的生命托付给诗。”

1830年12月10日,艾米莉·狄金森出生在有着浓厚基督徒氛围的美国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镇。

她的家族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大家族,祖父是阿默斯特州学院的创始人,父亲是镇上的首席律师,担任过州议员和国会议员。哥哥奥斯丁在安默斯特从事法律,后又接替父亲成了阿姆斯特学院的财务总管,为当地教会和市政园林规划做出过卓越贡献,声誉极大。

由于父亲公务繁忙,母亲羸弱多病,患有抑郁症,所以艾米莉很早便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

她替母亲管理家务,打理温室里的植物,照顾妹妹,沉默且乖巧。

10岁时,艾米莉和妹妹进入了顶尖文理学院阿默斯特学院。

除了正规教育,她还自学了声乐和钢琴,闲暇之余,她会坐在窗边的小书桌前看书,或者带着狗和灯笼,坐在钢琴前弹奏古怪而美妙的旋律,那全是她自己的灵感。

17岁时,艾米莉进入了美国著名教育家玛丽·莱恩创办的曼荷莲女子学院,选修了古典文学、拉丁语、植物学等学科。

毕业时,学校强迫学生们进行传教活动,并让女生们在上帝和自我之间做出选择。

跟所有的同学不同,艾米莉选择了“自我”。

她说自己没有犯罪,不需要赎罪,也不希望得到上帝的救赎。

从小时候起,她就讨厌去教堂,为了不去,她甚至会让佣人把自己锁起来。

父亲逼她去教堂,她表面顺从,转身却拒绝跟大家一起跪下祈祷,父亲责备她的无礼:“你的灵魂属于上帝。”

她回答道:“我的灵魂属于我自己。”

在她看来,当信仰沦为一种形式或工具,那些为了自己的利益和目的去祈祷的人们,那些嘴上热爱和平的人们,就会左手圣经右手刀剑,以上帝的名义发动战争。所以,能够拯救自己灵魂的人不是上帝而是自己。是知识构建的独立思想,没有独立思想的人,谁都拯救不了,他们没有明天,只有今天。

她的这番言论在当时可谓是大逆不道,老师批评她将来没前途,姑妈伊丽莎白也说她:“只有你如此叛逆,狄金森小姐,恐怕是一个没有什么希望的人。”

她不卑不亢地回答:“是的,我知道自己将是个毫无出息的人。”

从20岁起,她再没去过教堂。

在这一年,她开始了诗歌创作。

当时的文坛尚古之风盛行,模仿才是主流,而她力求创新,从不拘泥于语法,所以她的诗歌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

母亲早逝,妹妹年幼,无话不谈的童年闺蜜苏珊嫁给了哥哥奥斯丁,开始了相夫教子的婚姻生活,父亲给了她自由选择权,却并不认同她的价值。

他说:“真正的古典文学中的表达是来自于男人,而不是女人,恐怕女人是无法创造出具有永久价值的作品。”

跟艾米莉志同道合的人,只剩下了女子学院的同学巴夫曼小姐。

巴夫曼跟艾米莉一样,也不喜欢去教堂,她说教会历史像天堂一样无聊,去教堂的人都是“可怜的被拷问的灵魂”。她也认为女人和男人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同样无法容忍男人的肤浅:“男人更愿意接受一个顺从的甚至无知的女人,女人则很难接受男人的无知和肤浅。”

02.爱情

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然后,把门紧闭,她神圣的决定,再不容干预。

成年后的巴夫曼走进了婚姻,成为了托德夫人,并为自己的妥协找到了理由:“过于严肃的生活就像通向毁灭的最短路程,到最后我们都会成为我们自身最害怕的东西。”

艾米莉也渴望爱情,但她想要的却不只是单纯的生活伴侣,而是志趣相投、心灵相通的灵魂伴侣。

1855年,25岁的艾米莉和妹妹维尼到华盛顿旅行时,邂逅了查尔斯·华兹沃斯,他是费城有名的牧师,比艾米莉大16岁,成熟、稳重,充满了慈父气质。

艾米莉将牧师视作灵魂伴侣和精神导师,称他为“我的费城先生”、“我尘世中最亲的朋友”。

在诗歌里,她写道:

“神圣的头衔——由我占!做妻子——勿需牌匾!”

“先生,这世界我最想要的就是见到你!除此之外,就是天空。”

“主人,请打开你生命的大门,让我进入,长长久久住在里面,我永远也不厌倦。当你要安静,我绝不有一点吵声,当你最乖的小女孩。”

可惜的是,牧师早已结婚成家,艾米莉不想破坏别人的家庭,所以并没有将这些诗歌寄出去:

“心啊,我们将把他忘记!你和我,今晚!你要忘却他所给的温暖,我则要忘记他给的光明。”

“我想你了,可是我不能对你说。就像那开满梨花的树上,永远不可能结出苹果。怕只怕,说了,对你,也是一种折磨。”

“我从来不打算寄出去,就让纸页吸收我的痛就好。一颗努力追求却不可得的心灵,让我十分疲乏,我好像听见细微的警告,说爱情不能与智慧共存。”

虽然无法和牧师在一起,但艾米莉还是为了他拒绝了很多追求者。

后来,牧师去世,她悲痛欲绝:“今夜,我更老了,先生,但爱却没变,我常想当我死去的时候,我就能见到你,因此,我愿尽快死去。”

在爱情中,很多人喜欢死缠烂打,巧取豪夺,所以“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桥段大行其道,

但艾米莉在《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里写:“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然后,把门紧闭,她神圣的决定,再不容干预。发现车辇停在她低矮的门前,不为所动。一位皇帝跪在她的席垫,不为所动。”

爱情是一种由内向外,在维持自身生存之外的得到与占有。它是本能的,并非一定要达成某个目的。

爱情应该慎重选择,严肃对待。

更重要的是,在爱情消散之后,不能总将责任推到对方身上,因为从一开始,就是你的灵魂选择了自己的伴侣。

03.婚姻

如果“妻子”是我的头衔,那我还会是诗人吗?

从25岁起,艾米莉开始了隐居生活。

虽然足不出户,但她精神上却并不孤单。

她依然跟朋友保持通信,通信者多达99人,也时常有朋友上门去看她。

在生活中,她是一个细腻、敏感、可爱、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每天半夜三点,她会用虔诚的态度进行写作。

除了写作,她还擅长烹饪和园艺。

她制作的面包曾在当地农业博览会比赛中取得过二等奖。

她经常会将亲手烤制的面包、曲奇饼,从房间窗子吊下,送给邻居和亲友品尝。

学者朱迪·法尔说:“比起诗人,狄金森生前更多的是以园艺爱好者为人所知。”

她9岁就有了自己的小花园,在她的花园里,铃兰、三色堇铺成一条条地毯,甜豌豆、风信子、芍药、金盏菊、黄水仙等等点缀其中,蝴蝶飞舞,花香四溢,蜜蜂采的蜜到夏天也吃不完。

她会送花束给朋友,并附赠诗句,在写给霍兰夫人的信中,她说:“已经到了九月,可我的花仍像六月一样怒放,安默斯特已经变成了伊甸园。闭上眼睛就等于旅行。”

四十岁时,艾米莉遇到了一个值得托付的男人——洛德法官,他是艾米莉父亲的朋友,比她大18岁。

两人心灵相通,艾米莉曾用莎士比亚的作品《奥赛罗》中的典故,将洛德形容为自己“航行尽头的航标”,还在日记里写道:“你不知道你已带走我的意志……”

但洛德也是有妇之夫,所以艾米莉再次选择了把情感埋在心底。

1878年,洛德妻子去世,65岁的洛德与47岁的艾米莉正式相爱并一度谈婚论嫁。

但他们的婚事却遭到了洛德侄女艾比的阻挠,艾比担心艾米莉抢夺洛德的大笔财产,所以对她恶毒谩骂,称她为“小dang妇”、“想男人想疯了”。

艾米莉害怕自己因为结婚而失去自由,进一步陷入家庭的琐碎,从此成为丈夫的附庸,所以对“妻子”这个符号也很惶惶不安:

“我那反抗的心,整天都想远离家务,哀求我跟随心灵行动。”

“如果现在“妻子”是我的头衔,那我还会是诗人吗?得到家庭却失去灵魂自由有什么好处?一只被抓到的鸟就不再歌唱了。”

彼时,男人们占据着社会主导地位,女人的地位和奴隶一样。

结婚就意味着要磨平自己的棱角,去取悦另一个人,放弃自己的独立,承担起社会为女人量身定做的妻子和母亲的角色。

艾米莉从小目睹软弱的母亲对丈夫绝对服从却没有换来半点垂怜和温情,长大后又亲眼见证哥哥和好友的婚姻从甜蜜走向了貌合神离,哥哥背叛了妻子,跟艾米莉的好友托德夫人维持了十几年的婚外情,整个小镇人尽皆知。

所以,经过考虑,她拒绝了洛德的求婚。

在写给嫂子苏珊的信中,她感慨道:“清早的花朵,惬意地享受晨露的甘美,然而,也仍是那些花儿,正午时分却在强烈的阳光下痛苦地垂下脑袋,想一想,你们这些干渴的花朵,此时除了露珠就再也不需要什么了吗?不,尽管会被灼伤,被烤焦,她们也会渴求阳光,渴望火热的正午,她们已平静地接受了——她们知道,正午的男人比清早更强大,她们的生活从此要随了他。啊,苏珊,这太危险了。”

04.归去

我啜饮过生活的芳醇,付出了什么,告诉你吧,不多不少,整整一生。

晚年时,艾米莉将诗歌创作当成了最高追求。

她看透了爱情和婚姻,不想屈从于任何异性,所以故意用刻薄的语言赶跑了慕名前来的追求者,潜心创作。

1886年,艾米莉感染重病,不得不停止了写作。

1886年5月15日,艾米莉死于肾脏疾病,享年56岁。

据好友希金森回忆,在生命的最后一年,艾米莉心态平和宁静,头发浓密,面容还和30岁一样,仿佛岁月从不曾在她的身上留下过痕迹。

临终前,她交代妹妹把自己的书信和日记烧毁,却没有交代如何处理诗稿。

对于是否出版自己的作品,她自己也是矛盾的。

一方面,她渴望得到知音人的肯定。另一方面,她认为文字需要的是思辨与独立,不愿意为了世俗的名利去陷入迎合读者的圈套,那样的话,文字就会变得很廉价。

她在最后一篇日记里写道:“我不会有肉体的子嗣,但我有神圣的安慰。上帝给了我一种不同的繁衍方式,我的小孩来自于我的心灵,我永远的子嗣。我灵魂的狂喜。我欢迎这快乐的阵痛,让诗与创造者分离。现在让岁月见证它的成长,让未来为这个选择评断。”

而在日记的开头,她这样写:“我安安静静地活着,只为了书册,因为没有一个舞台能让我扮演自己的戏。但思想本身就是自己的舞台,也定义着自己的存在。记录一个,就是同时记录另一个,就像将开得最美的鲜花夹在书页间一样。所以,让这个日记成为写给自己的信吧,这样就无需回信。”

后来,维尼收拾姐姐遗物时,发现了一个樱桃木小盒子,里面藏了一千多首诗。

在维尼的大力奔走下,加上玛波·鲁米斯·陶德编辑的鼎力相助,狄金森诗选终于在1890年出版。

05.灵魂

假如我能使一颗心免于破碎,我就没有白活。

生前,艾米莉·狄金森是一个被世界遗忘的名字。

她没有登上过任何文学榜单,没有受邀参加过任何文化派对,她创作了1775首诗歌,发表的还不到10首。

死后,她声名大噪,被认为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时期成就最高的女诗人。

对于世界来说,她像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局外人、倾听者。

有人叫她阿默斯特的女尼,有人说她有自闭症、社交恐惧症,有人说她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有人说她是美国陶渊明,为了逃避现实才隐居。

《孔子家语》中说:“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

伟大的人往往都走在时代的前面。

艾米莉之所以能坚持三十多年的隐居状态,一定是从一开始选择了要这么做,而非消极地逃避现实。

在离群索居的环境中,她的诗却并不封闭,打破了个人与历史的维度,有着开阔、宽广的思想,既朗朗上口,又兼具内在的力量和美。

而且,跟大部分怀才不遇的天才不同,她自始至终都保持着纯洁和谦逊,没有半点虚荣心。

她热爱自然,书写爱情,抨击女性被道德污名化的现状,为街坊邻居的孩子们撑腰,阅读书籍,照顾家人,用书信与朋友进行精神上的交流。

她的内心世界是丰盈的,达到了理想的自我满足状态。

她灵魂高贵,思想绝美,心地善良,头脑辽阔。

她无法容忍人性的罪恶,始终用最高标准要求自己。

她认为:“降低标准是对一切恶行的借口。”

同样是爱上有家室的人,哥哥奥斯丁认为自己出轨不算什么,女人出轨就是罪大恶极,而艾米莉宁愿自己痛苦也不愿意破坏别人的家庭。

她看不惯奥斯丁的所作所为,用最激烈的言辞抨击哥哥,跟昔日挚友托德夫人避而不见。

她渴望精神的安慰,却与传统和宗教保持着距离。

她的一生是向内求索的过程,没有屈从于世俗,而是坚守灵魂的独立,在困惑和彷徨中探寻内心的答案。

她向往平等的爱情,但也清楚男人并不希望平等,他们的眼里只有享乐。

所以她宁愿不要爱情:“男人可能会去爱,然后归于平静,但我不能这样,如果我和男人无法平等,那我宁愿不要爱情。”

06.忠告

我们隔墙交谈,直到青苔爬上唇际,湮没了我们的名字。

艾米莉让我们看到,孤独不是负面的煎熬,而是一种迷人的正面力量。

它像一座秘密花园,繁花似锦,只为自己。

同时,她给了女性三个忠告:

1.肉体的相伴无法减轻孤独,如果不能了解彼此,即使两人合二为一依然会感觉孤独,与自己作伴才是最高的快乐。

不要因为到了适婚年龄就降低标准,草率进入婚姻,更不要将自己的“爱情”凌驾于道德之上,去伤害别人。

2.一个人的信念和精神力量,不是来自宗教信仰,不是来自于爱情,而是来自于自己内心。

生命的意义不是追逐世俗名利,得到外界和社会的嘉奖,而是忠于自己,为了内心的自由而战斗,找到自我世界的安详平和。

这正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3.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女人可以选择婚姻,也可以选择单身,最重要的是忠于自我,敢于承担自己选择的结果。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沿着既定轨道求学,工作,结婚,生子,也有一些迷人的个例,会超脱世俗。

他们的生活让我们明白,哦,原来人生还可以这样活。

虽然作为一个入世的平凡社会人,无法做到这样的超脱和潇洒,因为在现实中去平衡理想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至少我们因此看到了生活的无限可能性,这样一想,便又觉得未来可期,人生值得。

今天话题:你觉得女人最好的活法是什么?如果你爱上的男人已婚你会如何处理这段感情?欢迎留言讨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