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直道已经发现了四十多年,可是有三个谜团,至今也没有答案

秦直道从发现之初到现在,已经具有40多年的历史,但如此伟大的工程却还是存在着三个谜团,尽管考古专家们曾苦心钻研,却仍未寻找到真正的答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关于秦直道的三个谜团又会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提到秦朝,想必大多数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万里长城、焚书坑儒、苛政猛于虎的字眼,殊不知,对于历史的刻板印象却让我们忽略了对该王朝的理性观察。秦朝的覆灭纵然存在多种原因,但仍然不能抹杀其为华夏民族做出的贡献。秦朝组织的伟大工程中,除名垂青史的万里长城与臭名昭著的阿房宫外,还有一条震惊于世的秦直道。

秦直道是我国古代时期的第一条高速公路,由秦国大将军蒙恬主持修建,并在后世加以续修。延安境内的秦直道南自沮河支流大南沟水源头进入黄陵县境内,经富县、甘泉、志丹、安塞四县,在安塞县王家湾乡与靖边县青阳岔镇郑石湾交界处出境,是贯穿我国北方的一条人工大路,现今仍存有大部分遗迹。关于秦直道修建的原因,一直存在诸多说法,有专家认为它是秦始皇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侵略而修建的一条运兵道,也有专家称它是秦始皇巡游的专属道路。

1974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组织的文物干部培训班在实习时,偶然于伊克昭盟野外发现秦直道遗存。在此之后,当地相关考古专家又对遗存进行了进一步的确认,大概确定了当地秦直道的走向及范围,并于此后确认了秦直道的北端终点为麻池古城。四年之后,考古专家们又调查了秦直道的南段起点,即汉代甘泉宫遗址。从1991年至1994年,甘肃省文物局还曾组织相关人员在秦直道遗迹大面积搜索,意外的找到不少秦砖汉瓦以及古钱、车辙印等文物与遗迹,为秦直道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物研究资料。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秦直道的发现已经超过四十年之久,但目前仍存在诸多尚未揭晓的谜团。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地谈谈:

秦直道第一个谜团,秦直道修建者究竟如何进行准确定位?秦直道虽然大部分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之上,但考古专家们在仔细研究后发现,它的修建方式十分科学,不仅没有绕远,反而正确的找到了最短的捷径。秦人生活在陕西地区,对鄂尔多斯高原并不太了解,加之古代科学技术相当落后,按照常理推断,如此跌宕起伏的丘陵与沟壑,根本无法被秦人进行合理定位及规划。他们如何会掌握如此精确的地理知识?众所周知,罗盘的发明在南宋时期,故此秦人不可能利用罗盘进行精准定位,他们唯一可以依靠的定位装置,只有战国时期出现的司南。但问题是,司南的精准度极差,它完全不符合秦人建造秦直道定位的基本要求,至于大地测距技术,想必更无从谈起。

秦直道第二个谜团,修建秦直道的工匠难道只有蒙恬的军队吗?战国时期,无论是秦国还是赵国,边境都与北方匈奴控制的地区接壤,三方势力一直存在摩擦,秦国在修建万里长城时,曾与赵国有过合作,二者所修长城被人为的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对匈奴的钢铁防御。与此同时,据古代记载称,赵武灵王二十六年,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后,便让位给儿子(赵惠文王),开始实施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的战略。由此我们也能发现,赵国曾经对秦直道附近的九原郡有所注意,仅谈论秦直道是由蒙恬军队一己之力完成的,似乎显得有些牵强。

秦直道第三个谜团,是秦直道位于鄂尔多斯境内的一座大桥。中国地势走向颇为复杂,山脉与河流的分布交织在一起,自然不可能如人所愿的一马平川,修建秦直道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克服河流的阻隔。鄂尔多斯市的伊金霍洛旗境内有一条名为西乌兰木伦河的河流,它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大河,其宽度在200米左右,深度达到了20米,秦直道的修建曾被它阻隔了去路。在此之前,秦直道修建者在遇到洼地河谷时,往往都会采取堙谷的方式来进行填埋,但面对西乌兰木伦河,他们却一反常态的改用了架桥的方式,桥梁的跨服超过200米,目前仍存有遗迹。惊叹之余,我们也对秦人建造桥梁的技术感到好奇,如此巨大的工程,即使是现代工程师都会感到颇为棘手,他们是如何将大桥屹立在河水之上的呢?不得不说,这的确又是一个惊天大谜团。

考古的魅力在于不断的发现与证明,我们也相信,随着考古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秦直道的谜团,终有一天会被揭开,我们期望这一天的到来。

参考资料:《秦直道之谜》 郑华文著 甘肃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