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帛书老子52|上善治水还是上善若水?

这一章原本是没争议的,千年来“上善若水”深入人心,没觉得什么不对。
可是自从1972年“马王堆”出土了《帛书老子甲本》,才惊讶地发现,怎么不是“上善若水”,而是“上善治水”
“若水”和“治水”究竟哪一个才是“上善”呢?
我认为,“治水”才是上善
要解释清楚这个道理,需要分解成几个子问题:
1、“有静”还是“不争”?
2、“上善有静”还是“水有静”?
3、“上善居众人之所恶”还是“水居众人之所恶”?
4、“居善地”等六善,是“上善”吗?
5、“夫唯不静,故无尤”与“上善有静”矛盾吗?
解答完这五个问题,再通篇解读,上善治水的本意就自然而得了。

1. “有静”还是“不争”

在《帛书老子甲本》中,“”和“”分别出现过,并不是一个字。
《道德经》中出现“争”的地方有7处:
(1)不尚贤,使民不。(3章)
(2)天之道,不而善胜。(73章)
(3)圣人之道,为而弗。(81章)
此三处,《帛书老子甲本》损毁,皆不可见。
(4)水善利万物而不,夫唯不,故无尤。(8章)
帛书甲本为:水善利物而有,夫唯不,故无尤。
此处,《帛书老子甲本》的两个“”如下:
(5)夫唯不,故天下莫能与之。(22章)
帛书甲本为:夫唯不,故莫能与之
此处,《帛书老子甲本》的两个“”如下:
(6)以其不,故天下莫能与之。(66章)
帛书甲本为:非以亓无與,故天下莫能與
(7)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之德。(68章)
帛书甲本为:善用人者爲之下。是(损毁)胃不之德。
《帛书老子甲本》在此两处的三个“”如下:
《道德经》中出现“静”的地方有8处:
(1)孰能浊以之徐清?(15章)
帛书甲本为:濁而之余清。
(2)致虚极,守笃。(16章)
帛书甲本为:至虚極也,守表也。
(3)不欲以,天下将自定。(37章)
帛书甲本为:不辱以,天地將自正。
《帛书老子甲本》在此三处的三个“”如下:
(4)归根曰,是谓复命。(16章)
此处,《帛书老子甲本》损毁不可见。
(5)重为轻根,为躁君。(26章)
帛书甲本为:重(损毁)爲巠根,爲趮君。
《帛书老子甲本》在此处的“”如下:
(6)躁胜寒,胜热。清为天下正。(45章)
帛书甲本为:趮勝寒,勝炅,請可以爲天下正。
(7)天下之牝,牝常以胜牡,以为下。(61章)
帛书甲本为:牝恒以勝牡。爲亓也,故(损毁)宜爲下。
《帛书老子甲本》在此两处的四个“ 靚”如下:
(8)我好而民自正。(57章)
此处《帛书老子甲本》也是“”如下:
我把《道德经》的“争”和“静”都挑出来,与《帛书老子甲本》一一对比,想要说明的是:在《帛书老子甲本》中“争和静”差别很大,且多次出现,不可能笔误。
所以,按帛书甲本,老子原意就是“水善利万物而有静”。
然而,如果这句是原意,又该如何解读呢?

2. “上善有静”,还是“水有静”?

初读《帛书老子甲本》,看到“上善治水”,醍醐灌顶,一下子就认同了这个观点。
但是,细细品这一段,又陷入了困惑。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如何解读呢?
如果这样解:水善利万物是因为有静。
那么,水因静而善,难道水就不能因动而善了吗?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又追根溯源到《字源》里查了一下“”的含义。

(1)本义:彩色分布适当。——《说文》

(2)名词, 安静;宁静。

(3)动词,使安宁。

(4)动词,平定,镇抚,后世多写作“靖”。

查了“静”的含义,我就有点明白了,水哪有什么善恶之分!借用王阳明的名言改几个字表达出来就是:
无善无恶水之体,
有善有恶人之意,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治水。
“水”原本无所谓善恶,因为有了人,有了人对水的依赖和恐惧,于是水就有了善恶。
所以,上善治水是从“人”的角度,让水“为善去恶”
如何才能实现“上善治水”的目的呢?
    上善要通过“有静”来实现“水善利万物”的目的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是对“上善治水”的进一步解释。
”是动词,有“使其静”和“”的含义,这里指的是“治水”。
”是“”的意思。
于是,“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可以解读为:
水之所以能善利万物,是因为,有让其静,让其听话的“治水”过程
上善有静是主动的,水有静是被动的。
此句的“有静”这俩层意思都包含其中。

3. “上善居众人之所恶”还是“水居众人之所恶”

搞明白前两个问题,后面这个问题就清晰了。
如果是“水居众人之所恶”,那每天利万家的自来水,又“”到哪里去了?
游泳池里干净卫生的水,大家都喜欢,也利于人。
众人都恶的脏水,确实也不利于人。
不能说水脏了自己,洗干净了衣服,就是居众人之所恶吧!
不能说水往低处流,就是居众人之所恶,就会利万物吧!
洪水泥石流都是往低处流的,也没见利什么万物。
所以,水居众人之所恶,很牵强。
还是那句:水无善恶,有善恶的是人意
根据《帛书老子甲本》,这一章前几句更应该这样解读:
    上善,治水。
    上善,有静,使水善,利万物。 
    上善,居众人之所恶。
    上善,几于道。
何为众人之所恶呢?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得先搞清楚:何为“众人之所美”。
众人之所美,就是所谓众人公认的“善”
老子在下面列出了六善:
居善地,心善,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为什么只有“六善”呢?
试想想,要想把事业做好,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无非,内部小环境和外部大环境,两大因素。
内因和外因又各有“天地人”三个要素:
这其实就是《周易》六十四卦的由来。

试想,你要想办一个企业:

第一,居善地,要有充足物质保障的地方;

第二,心善潚,要有清晰靠谱的发展思路;

第三,予善信,要有被人信任的市场口碑;

第四,正善治,要有和平友好的外部环境;

第五,事善能,要有不低于竞争者的能力;

第六,动善时,要有顺应企业发展的时运。

今年疫情,新搞起来的旅游项目就“动不善时”。

4. “居善地”等六善,是“上善”吗?

那么,“居善地,心善潚,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是上善吗?
这六善都是很好的,但并非上善,下面一一分析:
居善地
居善地的人,首先就把“地”分成了“善和恶”,然后自己选择了“善地”。
那么“恶地”留给谁?难道就一直恶下去吗?
上善,就是躲在“善地”,而是“居众人之所恶”,甘于直面征服“恶地”,为善去恶,把“恶地”改造成“善地”。
八九十年代,美国和中国比,经济发达,科技领先,生活优渥。所以美国是“众人之所美的善地”,许多人把移民到美国作为人生目标。
当时,有人说“一流的人才都流走了”。
我认为不对,一流的人才,不是把美国当“善地”的那些人,而是励志改造中国成为善地的人。
他们有的一直扎根在中国,有的从国外学成归来。
他们是“居众人之所恶”的“治水人”,兢兢业业把落后的中国发展起来。30年过去了,40年过去了,我们中国越来越成为不逊于美国的善地,甚至要后来居上了。
我们新中国成立后,城市一直众人之所美的善地, 农村是“恶地”。
无数的人想尽办法,逃离“恶地”,进城而居“善地”。
但是,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面貌,广大农村是必须被“改造”的。
治“农村”这个恶水,不是一代人的事情,而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太祖最了解中国农村,以后的接班人也必须要真正了解农村。
于是,当年一大批知青,都到了那“众人之所恶”之地。
这批知青的佼佼者,成为了中国领导层,他们接下了改造中国农村“恶地”的火炬。
上善无善恶,为善去恶,消除“善恶”的差异
原来巨大的城乡差异,如今已经越来越不明显了。
心善潚
潚,sù ,深清也,水深而清澈。
这句话,有些费解。
传统版本是心善渊
有人说,心胸像宽广的渊。(高亨)
有人说,心境十分沉静。(林语堂)
这些解读,都是心像渊
是这样的吗?
不妨把六句中间的“善”去掉,看看效果:
居地,心潚,予信,正治,事能,动时
有地方才可以居住,有诚信才可以交流,
    有治理才可以政通,有能力才可以做事,
    有时机才可以行动。
如此,“心和潚”的关系,就应该是“有潚则有心”。
也就是说,潚是心之所在
有心之所在,才可以有心之所向
信道的,心就在“道”那片思想湖水里游泳。
信儒的,心就在“儒”那片思想湖水里游泳。
信佛的,心就在“佛”那片思想湖水里游泳。
有人说“少不学佛”,不就是因为少年时,如果把“佛”当“善潚”,就不容易战胜自己内心的“恶地”,不思进取,少有成就。
上善无善恶,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予善信
善信者,予;
恶信者,就放弃了吗?
上善无善恶,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
正善治
当社会歌颂清官能吏善治理时,真正的政通人和是“六亿神州尽舜尧”。
上善无善恶,为善去恶,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为而民自化。
事善能
善能者,有事可做。
不善能者,就只能失业了吗?
上善,为善去恶,把不善能者,培养成善能者。
    上善无善恶,恒善救人,而无弃人
动善时
善时,动;
不善时,能不能动啊?
上善无善恶,为善去恶,就要把不善之时,改造成善时,依旧可以动。
比如,原本夏天种的蔬菜,如今已经无善时恶时,全天候了。
再比如,抗美援朝战争,那可是绝对的“动不善时”。
但太祖一句“决不能置之不理”。不管善时不善时,都要打过去。
还有那个时代的大庆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这都是妥妥的“上善”。
上善无善恶,没有善时,创造善时,也要动

5. “夫唯不静,故无尤”与“上善有静”矛盾吗?

尤:过失,罪过。」
     「夫:语气助词,无实义。唯:本义为“只有” 」

郭宗林号旅行专线

(0)

相关推荐

  • 楚简老子道德经 |通悟老子五千言,我命由我不由天(三)

    上善似水 水善利万物而有争 太阳底下,本无新事! 这句话出自旧约<圣经>传道书.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我用一句自己编的词来说:"知史近乎勇"! 战争最终是人打赢的,很多事我 ...

  • 上善若水不是老子的思想,老子说的是上善治水

    上善若水?为何不说"上恶若水"?水善吗?不是说洪水猛兽吗?自从有了人类,水灾就从没间断过.水恶吗?不是说"水善利万物"吗?自从有了人类万物,谁可以离开水? 可是 ...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发布时间:2021-08-04 中华文化 润泽心田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 译文 至善就像水一样.水润万物却从不与万物相争,处在众人都不喜欢 ...

  • 读帛书老子8.2|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先来讲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点石成金 说有一个人非常虔诚地供奉吕祖(吕洞宾),吕祖被他的诚意感动了,从天上来到他家,看见他家很穷,就非常怜悯他,于是 ,他伸出一根手指,指向庭院中一块厚重的石头,石 ...

  • 读帛书老子8.1|大成若缺,其用不敝

    大成若缺,亓用不幣. 大盈若 ,亓用不 . 大直如詘,大巧如拙, 大贏如㶧. 趮勝寒,靚勝炅, 請靚可以爲天下正. --<帛书老子>第8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 ...

  • 读帛书老子6|天下之至柔

    天下之至柔, 驰甹於天下之致坚. 无有入於无间, 五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 天下希能及之矣. --<帛书老子>第六章 天下之至柔, 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 吾 ...

  • 读帛书老子5.4|我将以为学父

    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穀, 而王公以自名也. 勿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故人之所教,夕议而教人. 故强良者不得死, 我将以为学父.     这一段的解读相当有难度. 我还是用问答的方式通释一下. 老子: ...

  • 读帛书老子5.3|万物负阴而抱阳

         "万物负阴而抱阳"这句,帛甲和帛乙都遗失了,这是根据通行本补上去的.在<老子>整部书里,除了这句,再也没提"阴阳"二字.     我不禁对 ...

  • 读帛书老子5.2|什么是三二一?

    [摘要]什么是一?什么是二?什么是三? 这一章的前几句和上一章的后两句,组合成一章,我觉得更合理.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 ...

  • 读帛书老子5.1|说道说道

    [摘要:道,是说不清楚的,只能个人去"悟道",但是又不得不说道说道,  老子如此,后人亦如此.] 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中气以为和. 天下之所恶, ...

  • 读帛书老子4.2|天下之物生于有

    [摘要]发明家只能研究"无",科学家却可以超越"无",研究"科幻".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这句话,看似不难理解,可细细品味, ...

  • 读帛书老子3.14|再谈堇能行之

    再谈上士闻道,堇能行之     读<帛书老子>,早早晚晚都会受不了甲骨文的诱惑,甲骨文承载着我们祖先最伟大的智慧.     之前,对于"上士闻道,堇能行之"中的&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