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还原真实历史
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创业时期,由于工作分布面较广,还有严格的保密措施,特别是“两弹一星”工程的项目,许多具体内容与进程更是不为人所知。在整理计算机发展的历史资料时,有许多科技人员和管理干部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填补了空白,回顾了当年的艰苦奋斗的攻关和获得的成就。但是有些过程并非得到所有人的认同。
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时,中国有计算机吗?
有人在电视节目中说,在做“东方红一号卫星”(1970年4月24日)发射工作时,那时中国还没有电子计算机,我们是用手摇计算机来计算的,这就是一种推理的“口误”。其实那是时候是有电子计算机的,只是讲述人自己单位的项目没有得到上机的机会,而导演和主持人也不了解历史,节目内容就出现了偏差。
中国的原子弹研发,用过算盘吗?
2000年前后,是不是用算盘来为原子弹做了计算,曾经有上千网友激烈辩论。其实这些重大的项目的核心问题确实用上了电子计算机,当然也有一些核项目的课题用过手摇计算机和算盘。
别说手摇计算机,就是武器试验场的31基地,做火炮弹道计算分析的射表室,就有一个使用算盘的计算组。不过60年代装备计算机以后,撤去算盘,改学编程,好几位“算盘战士”成为计算机软件人员。
31基地曾经打过算盘的射表室计算组
1964年10月16日中科院在华东计算所召开J-501机鉴定会,中科院副院长吴有训副院长(前排中)。
于敏攻克氢弹难关,用的是哪台计算机
核科学家邓稼先和于敏他们在中关村计算所的计算机上做了不少工作,但是于敏攻克氢弹的难关,是1965年9月到华东计算所,在J-501机上工作了三个月完成的。
华东所虞浦帆先生为J-501机研制了高速打印机,能够快速地打印出结算结果,使于敏他们的工作顺利进行。所以1966年由国防科委聂荣臻主任批准,授予华东计算所国家荣誉——“发明证书”,准备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发明奖励大会,因“文革”爆发而中止,但是证书直接下发到华东计算所。当时,290多项发明中,计算机界只有两个发明奖项,一个是哈军工441-B晶体管计算机的“康鹏电路”;一个就是华东所的快速打印机。
华东所虞浦帆先生
彩色印制的“发明证书”已经丢失,保存下来的是附件(发明记录)。
这就是J-501机的快速打印机。
依据历史档案、物证与口述,不断完整史实
由于许多工作都在保密状态或者档案至今未公开,因此对于历史的回忆时有欠缺,但一旦找到历史证据或者有亲历者回忆了当年的过程,一些重大事件的过程能够梳理出来,历史记忆就会更准确的调整、修订。这是当年全力投入计算机创新的科学家、科技人员的责任,也是计算机历史研究者的光荣使命。
公众号《计算机六十年》文章推荐:
薛暮桥的统计机械化和自动化
纪念计算机事业的开创者郑守淇先生
成电第一份专业招生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