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乐避苦,就是自爱
人的问题是18世纪法国启蒙学者和唯物主义哲学家关注的中心。
他们把注意力集中于人的社会生活,力图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说明人的社会生活现象。
这样,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问题成了他们的人性观的主要问题,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问题成了他们的社会伦理学说的主要问题。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对人的理解仍然带有明显的机械主义特征,这一点尤其表现在霍尔巴赫和拉美特利身上。但是,与此同时,在他们的人性观中,人的生物学特性被放到了一个更突出的地位,人的肉体感受性、生理结构、生理气质(尽管仍然是被机械地说明的)被更加明确地视为决定人性的基本因素。
此外,在这些法国哲学家的与人性观密切联系的伦理学说和政治学说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自然主义与理性主义的结合。不过,他们的理性主义不外是指正确地理解人的自然本性,为人的自然本性的合理满足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在他们那里,理性主义是为自然主义服务的。
拉美特利(1709-1751)把分析人的生理结构看作认识人性的主要方法。他运用他所掌握的解剖学知识来比较人与动物,发现两者的机体构造相似,于是得出结论:人不过是一个动物。人的机体同动物的机体一样,是由许多机括集合而成的一部机器。
人的理智能力包括在感觉能力之中,它们都是机体机械运动的一种表现。拉美特利认为,仅仅是教育使人高出动物,因而他相信同样可以通过教育使动物变得有理性。他忘记了,人类是自己教育自己的,可是他想象中担当教育动物职责的却不是动物本身,而是人类。
当拉美特利把人性归结为生理结构、进而把生理结构归结为力学结构时,他陷入了机械主义。他的人性观具有典型的机械主义特征。
肉体的感受性是爱尔维修(1715-1771)整个哲学体系的一块基石。他的人性观、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学都建立在这块基石之上。
他自己说:“身体的感受性乃是人的需要、感性、社会性、观念、判断、意志、行动的原则。”
“肉体感受性乃是人的唯一动力。”爱尔维修认为,人的本性是以肉体的感受性为基础的。
人凭肉体的感受性而获得一切欲望和感情。在肉体的感受性中,食欲是支配人的最经常的需要,性欲是作用力最强的欲望。人的社会性是肉体的感受性的直接结果。
人的肉体天生是软弱的,装备不良的,因此,为了生存,人与人必须联合起来以对付不利的自然环境,于是形成社会。可见,爱尔维修把人的生物本能当作人的本质,而把人的社会性看作人的生物性的简单延伸。
在认识论方面,爱尔维修也把人的全部精神活动归结为肉体的感受性,即感觉。他认为,人身上的一切都是感觉,灵魂只不过是感觉能力,精神则是它的结果。把自然主义的人性观与感觉主义的认识论原则紧密联系起来,这是法国唯物主义哲学的特色。
爱尔维修在哲学上的主要建树是系统地建立了幸福主义的社会伦理理论,而这一理论的基础仍然是肉体的感受性。他认为,人的本性是以肉体的感受性为基础的自爱情感,由此产生追求个人幸福的趋向,这对每个人都是适用的。
自爱情感本身无所谓善恶,它依环境和教育的不同可以转化为罪恶,也可以转化为美德。这就是说,人的一般本性是肉体的感受性,这对任何人都是相同的,因而是普遍的人性。
但是,这种普遍的人性在特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又会发生变形,从而形成具体的人性或个性。那么,环境和教育又何以有不同的情形呢?
爱尔维修企图从理性寻找原因。“意见支配世界”,理性能否正确地了解人的自然本性,这一点决定一切。
如果理性懂得人的本性是自爱,就会制定出良好的法律,把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巧妙地结合起来,依据公民们要求个人幸福的倾向而把他们很自然地引导到公共幸福上去,使他们成为有德行的人。
这样,环境决定具体的人性,理性决定环境,对肉体感受性的认识决定理性,在兜了一个圈子以后,最后仍然落脚到肉体的感受性。因此,肉体的感受性归根到底也是道德和法的根本原则。
读者:高昂,网名go on,中华文化促进会朗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全民悦读全国联盟常务副秘书长,山西广播电视台职业播音20余年,专注于纪录片解说。听到他更多声音,公众号:声境界,ID:tyreader 配图:摄影师:anna nyc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