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国医大师颜德馨如何辨治失眠
颜德馨 首届国医大师
已故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失眠的辨证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曾跟随颜德馨学习,现将颜德馨辨治失眠的经验简要总结介绍如下。
失眠是由于阴阳失调,导致气血运行失常引起的。气属阳,血属阴,阴阳失调具体表现为气血失调。因此,颜德馨认为气血失调贯穿于失眠症的整个过程,是其主要的病理矛盾,也是其发病和加重的机制。颜德馨据此提出以气血失调立论,分阶段动态辨证论治失眠的观点。根据临床表现,失眠可分为肝郁气结、气郁化火、气滞血瘀、气血两虚4型,也即4个不同的阶段。治疗可谨守各阶段病机,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肝郁气结型:除失眠外,尚可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善太息,舌苔薄,脉弦。本阶段以邪实为主,故治宜疏肝理气,解郁宁神,同时多有肝郁化热的病变趋势。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气郁化火型:除失眠外,尚可见头晕头胀,心烦易怒,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便秘尿黄,或痰黄口臭,舌红苔黄,脉弦而数,或滑数。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取小柴胡汤清泄肝郁,配以龙骨、牡蛎镇肝安神,可燮和阴阳,行气泻火。
气滞血瘀型:除失眠外,尚可见头痛胸痛,或胁部刺痛,目眶黧黑,面部褐斑,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或舌下脉络迂曲、延长、怒张,脉涩或细。病多虚实夹杂,宜疏肝调血,活血以祛瘀,养血以安神,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气血两虚型:除失眠外,尚可见心悸健忘,胆怯易惊,神疲食少,头昏目眩,面色少华,气短自汗,肢体倦怠,舌淡苔薄,脉细。此时正气亏损,心脾肝气血羸弱,上下交损,治取中焦,立法益气补血,健脾养神,佐以柔肝疏肝,用归脾汤加减。
颜德馨在治疗失眠症时,以“衡法”调和气血,善于治理气和血的平衡,遵循“木郁达之,火郁发之,泻其有余,补其不足”的原则。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临床习加用治“气”药如柴胡、枳壳、桔梗、黄芪、香附等;治“血”药常用丹参、川芎、赤芍、蒲黄。并喜用具有引药入经或助眠安神的药味及药对,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4型辨治均不离调和气血的宗旨;同时又针对不同阶段动态辨治。
典型病例
苏某,男,42岁。2002年1月8日初诊。患者以失眠2年余为主诉求诊。因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引起。曾在外院辗转治疗,诊断为睡眠障碍或抑郁证,服用罗拉、宁心宝、六味地黄丸等药,症状未见好转,每于情志不遂时加甚,自觉十分痛苦。刻下每晚上床后2小时尚无法入眠,甚至彻夜难眠,入睡后易醒,醒后1~2小时也难以续睡,每晚睡眠不足2小时,且噩梦纷纭。
白天工作受到严重影响,伴有心悸、耳鸣、寡欢抑郁,烦躁易怒,胆怯易惊,纳差,饭后饱胀,便秘,性欲低下。面色晦暗,舌质暗淡红,苔薄白,脉细涩。证属情志内伤,肝失条达,气滞血瘀。治宜疏肝调血,活血祛瘀,养血安神。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12克,红花9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赤芍15克,生地15克,柴胡9克,桔梗9克,枳壳9克,牛膝15克,甘草8克,龟板(先煎)15克,黄连3克。每日1剂,水煎服。嘱停服罗拉等药。
1月15日复诊:上方服用7剂后,1小时内即能入睡,醒后易续睡,每晚可睡3~4小时,已无噩梦,抑郁烦躁不明显,仍胆怯,纳可、便软,自觉工作效率大增,舌脉同前。药已中病,原方再进7剂。
1月22日三诊:半小时即能入睡,醒后易续睡,每晚可睡5~6小时,已无噩梦,抑郁烦躁消失,尚余少许胆怯,已经恢复正常工作,纳佳便软,性欲同前,面色舌脉好转,原方去生地加石菖蒲9克,再服7剂。
1月29日四诊:诉睡眠完全正常,无胆怯,性欲明显改善,面色已经正常,晦暗全消,舌淡红稍暗,脉细。上方去黄连,加女贞子20克,再服7剂巩固疗效后停药观察,3个月后随访,称睡眠一直正常,未再求助药物,且纳佳,精力充沛,容貌大改。■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杨志敏 老膺荣 汤湘江,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
经常失眠?不妨学学自我按摩
本文指导专家:贾超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副主任医师
失眠,是很多都市人的困扰。轻度失眠可能仅仅是睡不着,情况严重者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甚至出现自杀倾向。专家指出,失眠有越来越高发的趋势,尤其在生活节奏快的大城市,失眠的发生率更高。要改善失眠状况,除了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戒”手机!而自我按摩可缓解失眠。
晚上爱看手机,最容易失眠
“现在失眠的人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在门诊很直观地反映出来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副主任医师贾超指出,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像广州、上海这样的大城市,60%的人出现失眠、早醒、睡眠质量差等问题。由于昼夜分明,北方人的睡眠情况比南方人要好很多,但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夜生活增加,北方失眠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导致失眠的原因,首当其冲是因为“手机控”。很多人晚上喜欢玩手机,尤其是睡觉前,总要刷刷朋友圈、看看新闻。手机是强光源,晚上看手机的时间久了,会刺激视网膜,抑制促进睡眠的褪黑激素的释放,影响入眠。失眠还会影响内分泌,进一步促进失眠,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对于失眠患者,首要问题是“戒”手机。
除此之外,中老年人和一些有基础病的人,也容易失眠。上了年纪,尤其是女性在更年期前后,特别容易失眠。另外,很多中老年人都有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脑血管疾病、脑功能退化等,此类人群会长期饱受失眠困扰。疼痛病人,如出现颈肩腰腿痛,往往会因疼痛而影响入眠。还有胃肠功能不好的人,“胃不和则卧不安”,经常胀气、胃肠道不舒服,往往也伴随着失眠。
别拿失眠不当疾病
由于失眠“看起来”不像是疾病,许多患者并不重视。贾超表示,失眠对人体的影响不仅仅是睡不好觉,还会对健康、生活带来许多负面影响。长期失眠的人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感冒;失眠对心脑血管的影响很大,容易诱发高血压,还容易引起肿瘤、胃肠功能紊乱等;失眠的人晚上像龙一样精神,白天会像虫一样疲倦,容易感到很疲劳、产生焦虑情绪,影响工作;严重失眠还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甚至有自杀倾向。贾超表示,曾经遇到一个严重的案例。患者失眠诱发严重的心理状况,晚上十一时打电话给医生说要自杀,要医生跟她聊天。安慰一个半小时后,患者的心才平静下来,在医生的规劝下服了一点安眠药物,才避免了极端情况的发生。因此,千万不能小瞧失眠这件事。
“门诊上有很多病人来推拿治疗,往往不会要求治疗失眠,而要求医生直接开辅助睡眠的药物。”同时,由于失眠很多时候是一种综合性问题,不少病人不知道去哪个科室看病,或去了不恰当的科室。单纯失眠通常去神经内科就诊,但如果是胃肠道问题、痛症导致的失眠,则需要去消化内科、骨科等科室治疗原发病,去针灸科或推拿科治疗也是比较好的选择。因此,建议病人就医时,要尽量详细地向医生说明自己的症状。
避免失眠,准时关手机、定时睡觉
要避免失眠,需要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做起。贾超建议,容易失眠的人群,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准时关手机。中医建议子时前要睡眠,即晚上11时前就要睡觉。因此,在十时半左右,就要准时关手机,减少外界信息的摄入,毫无牵挂地去睡觉。特别要杜绝睡前刷朋友圈、新闻,过多的信息会刺激大脑兴奋,难以入眠,形成恶性循环。
二、养成良好的生物节律。养成定时睡觉的好习惯,有助于减少失眠情况的发生。有些人到了周末觉得应该狂欢一下,很晚才睡觉,这是不良睡眠习惯的开始。
三、晚上不要喝茶、咖啡、可乐等含有咖啡因的饮品。
四、适当补充一些促进睡眠的食物。富含色氨酸的食物有助于促进脑内镇静物质的产生,帮助睡眠。可吃坚果类,瓜子、花生等,睡前喝一杯热牛奶,也有助于睡眠。
五、中医疗法。对于容易失眠的人,可以口服一些中成药,如七叶神安片、养心安神胶囊、天王补心丹。平常还可以通过食疗方式改善睡眠,例如虫草花、夜交藤、合欢花、熟枣仁等,均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用来煲汤喝。另外,中医的特色疗法中,推拿、自我按摩、针灸的方式,都有较好地缓解失眠问题。
六、治疗原发病。对于有原发病的人群,如高血压、颈肩腰腿痛,要积极治疗疾病,才能缓解失眠症状。
自我按摩,缓解失眠
贾超指出,以下6个手法,每个手法做36次,有助于促进睡眠。
1.拿肩。右手拿左边肩膀,用四指来抓背部肩井穴,再换左手拿右边肩膀。这个手法可以疏通颈肩气血、放松颈肩。
2.摩腹。用手掌沿着肚脐周围顺时针轻轻揉动。可以疏通胃肠,促进肛门排气、胃肠道蠕动,减少胀气的发生。
3.搓胁肋。胁肋位于腋下侧腰的部位。用手掌搓、揉胁肋部位,可以疏肝理气,对气机郁滞的情况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肝气郁结对消化系统、心脑血管都有一定的影响。右手揉左侧胁肋,完了换左手揉右侧胁肋。
4.搓腰。腰骶部坐久了容易酸痛。通过擦热、搓热腰骶部,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特别对盆腔内器官的血液循环有促进作用。
5.捏腿。坐得多、站得多,腿部的血液循环很差。双手沿着大腿前侧,一路往下捏一捏,可促进肌肉里的血液循环,有助于睡眠。
6.擦脚心。用小鱼际推擦脚心。中医认为这样有助于滋阴降火、促进安眠。■